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先进性建设

正风气从改称呼开始

2013年12月17日 07:25

时下,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称呼“师傅”“老板”“先生”“小姐”很是时兴。党内原先互称“同志”,现在这种称呼久违了,尊称官衔却较为盛行。然而,当你迈进中央党校的大门,不管你走到哪里,随时随地可以听到“同志!”“老张!”“老李!”这样的称呼。这声音像拂面而来的春风那样清爽,像山间的清泉那样甘洌,让人听了觉得亲切、舒畅、入耳,感到人和人之间一下子心贴得近了,感情融洽了。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刚从部队转业到中央党校时,好长时间都不习惯。在部队叫惯了“师长”“政委”等官衔(部队应该称呼官衔),乍一改嘴还真挺别扭。看着那些须发皆白,额头刻满年轮的长者和比自己大十五六岁的领导,称呼“同志”,总觉得对人家不怎么尊重,总也张不开嘴。记得来党校上班一个多月时,一次,我在电话里叫了一声“主任”,结果被“尅儿”了两句:“咱们党校的老传统互相称呼‘同志’,不兴叫职务。慢慢改着点啊。”虽然挨了“批评”,可我心里却是热乎乎的。我想,要是在其他一些地方,有些领导你不称呼他职务,他心里就不舒服,脸上就不高兴,甚至还会对你耿耿于怀呢。

在党校,确实很少听到“书记”“局长”“主任”这类称谓,一般也看不出领导与部属之间森严的等级,没有居高临下的颐指气使,也没有低人一等的仰人鼻息。这里的每个人,从校长、教师到服务员,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每一位来这里参加轮训、培训的学员,不论职位高低、资历深浅、年龄长幼,都自觉实行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学员、从工作到学习、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三个转变”,都是普通党员、普通学员。大家志同道合,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从工作的实践中,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聚拢到一起,学习理论,寻求真理,寻找开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金钥匙。同窗学习,研究交流,切磋琢磨,互相取长补短;探讨问题,讲究民主,坚持“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装袋子”的“四不主义”。大家互相争论,畅所欲言,犹如百花竞放。日常生活中,大家互相关心,彼此照顾。每个学员都像学生一样,认真地严格要求自己,像战士一样努力锻炼自己。前些年,学员们自己提起暖壶到开水房打水,拿起抹布打扫各自的房间。每逢周末,同学们还扛起铁锹、扫帚,到划定的卫生区把楼前楼后打扫得干干净净。

“同志!”听着这亲切的呼唤,看着这些普通一兵,我不禁思绪万千。眼前幻化出了延河岸边清凉山上的巍巍宝塔,仿佛看到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挥动镢头和三五九旅的指战员一起开荒种地的热火朝天场面,耳边似乎听到了周恩来同志和大家一起摇动纺车纺线线的悦耳声音。这就是真正的“同志”啊!它是无数颗火热的心的息息相通,是对崇高理想、信仰的共同笃守、追求,是为实现远大目标同心戮力的一致奋斗。“同志”这两个字,字字千钧,它不仅仅是个简单的称呼。叫一声“同志”很容易,革命队伍里的每一个人真正做到同“志”,却不简单,这里面包含着何等丰富的内涵啊!在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全党上下一心,携手并肩,同德同“志”。

“同志!”多么的亲切,多么的入耳啊!这情,在亲切的呼唤中交融;这爱,在无限的信任中传递;这力,在深刻的理解中凝聚。愿这春风般的呼唤永远回荡在耳畔,永远回荡在我们的校园,永远回荡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离退休干部局)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17/7509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