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山西:反对形式主义 大兴务实之风

2013年12月25日 09:51

 

“提要”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而形式主义是一种忽视事物内容、片面强调形式的观点和方法,它的根本特征在于从主观出发,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因此,推动发展要力戒形式主义。我们必须积极寻求克服形式主义的有效措施,铲除形式主义赖以存在的土壤。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作为、人心向背,关乎党的兴衰、事业成败。正在全面展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问题。可谓是找准了病根、对准了病灶。“四风”中的形式主义是一种危害甚大、影响颇广的陋习和作风,我们必须大力批驳和抵制。

形式主义实质是唯心主义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党员领导干部理政兴业的思想之基。而形式主义是一种忽视事物内容、片面强调形式的观点和方法,它的根本特征在于从主观出发,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形式主义的实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反映。

在世界观上,形式主义具体表现为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尽管形式主义形形色色,但其一致性在于: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它背离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忽视、脱离客观实际,违背实践观点和群众路线。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形式主义不从客观实际出发、不深入群众、不研究现状、不研究历史,而是从主观感情和愿望出发,从狭隘的个人经验或本本出发。这种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现实、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做法,最终必然导致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可见,形式主义实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当前,有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轻实践、重形式,轻实干、重包装,把主观与客观、认识和实践割裂甚至对立起来。比如,有的不愿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习惯于办公室里听汇报,走马观花下基层,身入心不入,对实际情况若明若暗、掌握不清;有的居高临下,遇事不跟群众商量、不愿听不同意见、对群众呼声漠然视之、一厢情愿抓工作,离群众越来越远。

在方法论上,形式主义表现为片面性和绝对化。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而形式主义则颠倒和割裂了两者的辩证关系,片面夸大形式的作用,使形式超出了“度”,变成与内容无关的东西。这在根本原则上背离了唯物辩证法,陷入形而上学的境地,从而走向官僚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立场。在现实中,形式主义缺乏辩证思维,有些形式主义的领导干部不去分析事物内部的深层次矛盾,而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搞“本本主义”;或者只“凭想当然”地借经验“出牌”,高高在上,独断专行,因而不可能有真知灼见。有些领导干部把手段当成目的,把部署筹划工作等同于落实,导致在工作评价上,把自己的需求满足程度作为价值评价的标准和导向。

反对形式主义,并不是完全不要形式,适度的形式还是必要的,因为内容总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名为实之宾”。内容决定形式,不能喧宾夺主,不可主次颠倒。真理跨越一步就是谬误。必要的形式一旦发展成漫无节制的主义,就必然会陷入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泥淖。

推动发展要力戒形式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的社会发展概括起来就是实现中国梦。这一表述从根本上把握住了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全局性问题。这就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立足现实矛盾和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抓好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的落实。而形式主义是实事求是的大敌,这种脱离实际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无视客观规律,阻碍人们思想的解放,严重影响各项工作的落实,败坏党风、带坏社会风气,是实现中国梦的绊脚石。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党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的核心内容。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实现发展目标、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在于创新,这就要求通过更新理念、理顺思路、创新制度机制,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然而,搞形式主义的人往往追求形式上的高调,而实际上却出于功利目的,求稳怕乱,因循守旧。从而不能独立思考,成为墙头草,随风倒,说话办事看风向。这就必然导致教条主义,严重禁锢人们的思想,扼杀积极性和创造性,结果往往丧失机遇,贻误事业发展的时机。

 

从矛盾论的观点看,发展就是不断地解决矛盾和问题。在推动事物发展中,非常关键的就是将决策指示贯彻到实处,真正地解决问题。然而,在落实上,形式主义善于投机取巧,要么看来头、看风向、看时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要么搞实用主义,抓住一点创特色,不能全面抓落实。在抓落实上,形式主义擅长搞形式,刻意形式包装,忽视内容创新,欺上瞒下,文山会海,提不切实际、难以落实的口号和标准,求规模效应;破坏真抓实干的风气,影响实干精神,降低工作落实的成效,造成资源浪费。

形式主义是败坏党与人民群众血肉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形式主义腐蚀领导干部形象,搞花架子、假把式,对工作和事业不负责,自然会使干部信念不牢固,原则性不强,使党员的正面形象受到影响;形式主义“虚”字当头,忽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藐视群众利益,背离党的宗旨,伤害群众的利益和感情,把个人私欲置于职业道德、岗位忠诚、群众信任之上,把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变成“油水关系”,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克服形式主义的有效措施

形式主义不是一个简单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而是关系到人心向背的重大问题。因为,形式主义盛行之时就是思想指导脱离客观实际、脱离群众意愿和需要之时。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决抓住反对形式主义这一事关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基础性、统领性、根本性的问题,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对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面落实中国梦的要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必须在反对形式主义上大兴务实之风。根治形式主义要在“立”中“破”,“立”是“破”的前提,“立”得坚决才能“破”得彻底。“立”就是确立破除形式主义的基础,即求真务实。简言之,就是要基于正确的世界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按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必然联系办事。在坚持实事求是时,最为根本的一点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呼声,按民意办事,在人民群众面前“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各方智慧,坚持科学统筹,效益第一,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形式主义以及由形式主义带来的各种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必须在反对形式主义上恪守实践的原则。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也是衡量和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一切的理论问题,都能够在实践中以及对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离开实践谈认识和理论只能是一个纯粹抽象的问题,更不用发挥其改造世界的作用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践的根本要义在于要面对现实矛盾,解决现实问题。在反对形式主义上,强调实践的观点,就是要根据不断发展着的社会实践探索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避免“假、大、空”的顽疾,脚踏实地,通过实践来破解当代中国的发展难题。

必须在反对形式主义上完善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治理形式主义要在“破”中有所“立”。“破”就是破除现有的不良势头;“立”就是确立制约形式主义的有效规则。“破”是非常必要的,“破”得坚决,才能“立”得正确。因此,必须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对广大干部进行教育引导,改变领导方法,克服官僚主义;必须打破现有的干部政绩评价秩序,建立科学的政绩考察体系;必须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对违法违规的单位和党员干部从严惩处,不姑息不手软,从制度和机制上真正解决形式主义的问题。

形式主义的产生和存在,既有个人因素,也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当前,在反对形式主义上,只有自觉探索、研究现状,建立起并切实执行科学的考核机制、评价标准、选人用人导向,让搞形式主义的人行不通、吃不开、玩不转,让敢于真抓、勤于实干的人有机会、有舞台、有条件,这样才能铲除形式主义赖以存在的土壤。(作者为山西日报理论评论部主任编辑 王早霞)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25/7510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