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上海:自贸区建设呼唤干部能力提升
2013年12月24日 12:37
编者按 切实建设好、管理好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中央赋予上海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历史使命,也是上海提升干部能力建设的难得机遇。日前,本报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研处、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三分校联合举办“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与上海干部能力建设”学术研讨会。现将与会者发言和观点予以摘登,希望引发更多思考。
政府转型取决于干部转变
朱亮高(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校委委员、第三分校校长)
自贸试验区正在进行的种种跨越和突破,特别是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进而孕育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挑战的并不是市场的微观主体——企业,而是如何按照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各级干部综合素养上的全面“三新”,即思想理念的创新、固有知识的更新、实践本领的革新,以此推动我们的干部从管理控制型转向人本服务型,从事前审批型转向事后监管型,从问题决策型转向依法行政型,从直接全面担责到有效管理协调。服务于自贸区建设,不断加强干部能力转型升级的研究思考,将为党校、行政学院的办学提供有益的需求导向和教学启示。
多些战略意识、战略能力
鞠立新(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自贸试验区的政府职能转变及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全面提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几个方面的能力:研判把握大势的能力、学习研究的能力、沟通协调的能力、灵敏反应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引领舆论和掌控局势的能力等。这就要求,大力提高干部的思维意识和素养素质,培育和提升执政意识、使命责任意识和战略意识;清醒把握社会和时代发展变化趋势与要求,特别是深刻认识党和国家赋予自己的岗位职责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要深入实际,坚决清除清谈浮夸、追求形式等官僚作风。
敢于担当,还要善于担当
潘文轩(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部)
面对自贸试验区建设,各级干部一要敢于担当责任,二要善于担当责任。缺乏敢于担当责任的意识,改革创新的内在动力就会减弱;但在敢于担当后,还必须善于担当,依靠智慧和能力最有效地应对好风险,保证改革创新平稳推进。敢于担当责任主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要依靠提高党性修养、重塑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而善于担当责任的核心是遵循客观规律办事。譬如,在制度方面,要着力建设规范、透明和富有约束力的法制环境;要加快建立各类风险的预警、监控和评估管理体系;要注重改革的关联性,通过配套改革化解风险等。
落实“四个注重”关键在干部
顾洪辉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建设自贸试验区要坚持“四个注重”:
一是更加注重国际化,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建立自贸试验区,就是从当前国际形势出发,主动选择特定的区域进行改革开放的试点,表明中国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和诚心,同时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培育共同发展的新平台、新空间和新优势。
二是更加注重市场开放,进一步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自贸试验区制定并试行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市场主体的创新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宽松环境。
三是更加注重制度创新,进一步推动政府自身改革。以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政府投资体制改革,推进对内对外的进一步开放;通过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到注重事中、事后监管的转变;建立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实现“一口受理,综合办理”,推动政府服务和管理效能的提高等。
四是更加注重法治化,进一步构建投资与贸易的新的制度框架。如: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自贸试验区暂时调整 《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三部法律行政审批的有关规定。上海市人大通过了暂时调整实施本市地方性有关规定的决定。上海市政府发布实施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管理办法》,并已启动《管理条例》制定工作等。
要落实“四个注重”,关键在干部。在干部能力建设上,要突出做到和提高的方面是:宏观思维、全球眼光,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放在打造经济升级版、融入全球化的高度上予以考虑;创新意识、学习能力,自贸试验区最大的变化就是每天都有变化,不学习不行;法治意识、专业水平,自贸试验区探索实践高标准国际投资贸易规则,需要有与国际接轨的法治精神和专业知识,必须摒弃人治思维和习惯的行政命令。
(作者系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
干部要具备五大能力
李兆杰
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主要由上海层面全力推进,这样的决策方式效率高、推进快,对上海的干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改革创新的能力。要突破思维常规和经验定势等束缚,凭借自身丰富的知识、经验,以及游刃有余的能力和水平在各项工作中创新思维,提出新思路、探索新途径。特别要按照三中全会的《决定》精神和国际投资贸易的新规则,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创新、综合监管等四个领域开展制度创新。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要求各级领导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领导思维将从习惯性地运用行政思维和行政手段向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转变。这是与国际接轨最根本的要求,是建设自贸试验区必须具备的干部能力。
科学判断国际形势的能力。要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必须科学判断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复杂问题和不确定因素。要培养干部的战略思维,科学认识和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增强干部的开放意识,培育国际大都市的宽广视野和胸怀;积极把握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规律。
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随着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和改革的深化,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与国际社会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国际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干部高度重视提高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既要紧密结合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来观察和分析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的问题,又要主动融入全球经济发展进程,同时还要努力避免国际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尤其是在国际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愈加频繁,各个文化族群的人们能否进行充分交往并逐步相互理解、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者是否具备跨文化的沟通能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要求干部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多元文化素养、跨文化沟通能力。
(作者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
“三四五”克服本领恐慌
张兆安
自贸区建设能否取得圆满成功,不仅需要内外部各种环境和资源的全力支撑,而且需要各级干部能力建设要能跟得上。具体来看,可以从“三个视野、四种意识、五项能力”角度进行必要的素质培养、教育培训、能力提升等,克服本领恐慌。
三个视野的熏陶,即“世界眼光、中国眼界、上海眼力”的熏陶。也就是说,各级干部必须对世情、国情、市情有着深刻了解和全面把握,如对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通行规则的把握、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对上海推动创新转型的把握等。此外,还要具有“宏观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大局观、新思路、新办法。
四种意识的增强,即增强“创新、协同、服务、责任”四种意识。在创新意识方面,不论是自贸区建设,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问题的破解,唯有开拓创新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新途径、新办法。在协同意识方面,自贸区建设不是孤立的,它同浦东新区、全市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需要上下协同、内外协同,形成合力。在服务意识方面,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各级干部从过去的“朝南坐”转向“朝北坐”,增强服务经济、社会、企业、群众的意识和本领。在责任意识方面,必须各负其责,坚决杜绝各种推诿和扯皮,不仅各扫“自家门前雪”,还要兼顾“人家瓦上霜”。
五项能力的强化,即强化“学习、实践、执行、沟通、服务”等五项能力。在学习能力方面,应该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不断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在实践能力方面,应该注重实践,否则就会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脱离群众。在执行能力方面,必须依法依规行政,防止出现滥用权力、违法行政的现象。在沟通能力方面,各级干部要实现与社会各界、与各类企业、与不同人群的有效沟通,在上下之间、横向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也应该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服务能力方面,要转变各级干部的服务理念,提升各级干部的服务能力。
(作者系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经济年鉴》主编)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24/7515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