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就业
产业培育扩大就业相得益彰
2013年12月20日 12:19
原标题:观山湖区:产业培育扩大就业相得益彰
京东电商集团、上海爱登堡电梯西南制造基地、浙商现代制造产业园、波司登西南国际轻工产业园四个总投资达105亿元的项目最近相继落户,贵阳市观山湖区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谋划向生态型实体经济转型的战略决策迈出了坚实第一步。
企业来了,怎样为他们提供合格的新型产业工人?实体经济大发展,给群众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观山湖区将企业招工与区内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对实体经济做好服务、率先在全省建成小康社会,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先行区的头等大事之一,迅速推出一系列措施。
就业扶持开启失地农民就业路
观山湖区城市化进程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大部分缺乏就业技能。可以说,该区就业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都在于此。
据统计,观山湖区目前约有4.2万农民成为被征地农民。为防止拿到巨额补偿款的农民二次返贫并解决其长久生计,该区出台了《促进就业“城乡一体化”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工作方案》。通过体制创新和政策调整,实现城乡就业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及人民享受就业扶持待遇上的一致。
“当年拿到几十万元的补偿款确实兴奋,但冷静想想,如果只出不进,几十万也不经花。”家住观山湖区金麦花园的失地农民张师傅说。
现在张师傅把补偿款存在银行,又通过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介绍,得到了小区的保安工作,每个月2000元工资加上补偿款的利息,一家人过得很滋润。
从就业、创业、投资、养老等11个方面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就业创业政策扶持,积极鼓励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是就业“城乡一体化”政策的重点。
(下转第3版)为了扩大本地劳动者就业渠道,《工作方案》规定观山湖区在引进重点工程项目,规划三产服务业功能板块时,将预留一部分岗位用于安置本区失业人员、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在项目基础建设时,积极开发弹性就业岗位,将优先使用有就业意愿的失业人员、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参加工程建设。目前,该区2000多名环卫工,90%以上是本地被征地农民和城镇失业人员。
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施行,观山湖区大量的失地农民走上了保安、建筑工人、三产服务人员岗位,完成了从农民向城镇居民的身份转变。
打造实体经济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贵阳市委常委、观山湖区区委书记丁旭东认为,一个强力引擎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这个引擎就是实体经济。
目前,四个总投资达105亿元的项目已经落户观山湖区。还有一大批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将在明年来到观山湖区。
“如何帮助我们找到合适的工人?”这是许多企业入驻观山湖区之前向招商部门提出的同一个问题。
为切实解决园区企业产业工人、技能人才用工需求,观山湖区创新人力资源服务模式,为园区企业构筑强大的人力资源后盾,制定了《观山湖区人力资源输入储备工作实施方案》和《观山湖区人力资源输入补贴办法》等政策和办法。
一方面,观山湖区充分发挥各级公共人力资源的服务平台在配置人力资源工作中的引导作用,收集辖区失业人员、失地农民等各类求职人员的相关信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本地劳动者的就业技能,以适应企业对产业工人的技能要求。同时,加强对区内企业的引导,协助企业完善员工宿舍、食堂等配套设施规划及建设,并鼓励企业提高员工薪酬待遇,让企业招得到人、留得住人。
另一方面,该区积极与省、市人才市场对接,寻求合适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并加强与省、市职业院校的联系,与省内市外的人力资源输出大县建立人力资源合作关系,全力为企业提供相应的人力支持。
目前,观山湖区人社局已在贵阳市及观山湖辖区内几家高校和职业院校为园区企业建立了3至5年的人员(管理类、技术类、产业工人)储备,约有6万人。实现了企业人才的本地化储备。
创新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制人力资源服务
观山湖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一个现代产业园区,“三通一平”等硬件配套只是基本条件,做好人力资源服务等“软配套”才是园区吸引企业落户的核心竞争力。该区创新人力资源服务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做人力资源保障服务。这种新模式被总结为“四个一”,即“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个定点联系人”,助推助推园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储备。
爱登堡电梯有限公司进驻初期,观山湖区人社局与该企业实行无缝对接,深入了解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并于今年11月中旬,该公司通过观山湖区人社局的协调与沟通,到贵州大学成功举办了一次现场招聘会, 38名毕业生作为管理干部进入该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库。
“这是我们企业尚未体会过的人力资源服务方式创新。”这家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观山湖区人力资源服务模式表示由衷赞赏。
搭建平台开展创业服务
观山湖区在招商引资策略上尤其突出产业链招商和集群招商。
“打造实体经济,意味着将拉动相关的二三产业的发展,有若干中小企业孕育而生和发展壮大,这显然是许多创业者的一次机遇,我们希望区域内的高校毕业生和失地农民能够抓住这次机遇,创办自己的企业,从而带动更多人就业。”观山湖去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支持创业带动就业,鼓励有创业意愿且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各类人员自主创业,该区出台了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创业奖励、场租补贴、税收减免、“3个20万”等创业扶持政策和措施。
尤其是观山湖区在全省率先推行了“无地址零注册”工商登记模式,不仅降低了创业门槛,同时简化了手续。目前,该区已为47家企业提供了“无地址零注册”服务,为该区新增企业注册资金3.45亿元。
观山湖区设立了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服务型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等三大基地。分门别类地对高校毕业生、技能人才和农村劳动力开展全方位的就业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创业成果孵化等服务和帮扶。提高这三类人群创业就业技能、降低创业风险、带动更多的人就业。截至12月,仅服务型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训微型企业创业者就达920人,带动就业4600人。
观山湖区人社局负责人表示,两到三年内观山湖区打造实体经济的效果就将显现,同时配合一系列促进就业的创新政策和举措,该区能够完成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的目标。
为了扩大本地劳动者就业渠道,《工作方案》规定观山湖区在引进重点工程项目,规划三产服务业功能板块时,将预留一部分岗位用于安置本区失业人员、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在项目基础建设时,积极开发弹性就业岗位,将优先使用有就业意愿的失业人员、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参加工程建设。目前,该区2000多名环卫工,90%以上是本地被征地农民和城镇失业人员。
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施行,观山湖区大量的失地农民走上了保安、建筑工人、三产服务人员岗位,完成了从农民向城镇居民的身份转变。
打造实体经济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贵阳市委常委、观山湖区区委书记丁旭东认为,一个强力引擎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这个引擎就是实体经济。
目前,四个总投资达105亿元的项目已经落户观山湖区。还有一大批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将在明年来到观山湖区。
“如何帮助我们找到合适的工人?”这是许多企业入驻观山湖区之前向招商部门提出的同一个问题。
为切实解决园区企业产业工人、技能人才用工需求,观山湖区创新人力资源服务模式,为园区企业构筑强大的人力资源后盾,制定了《观山湖区人力资源输入储备工作实施方案》和《观山湖区人力资源输入补贴办法》等政策和办法。
一方面,观山湖区充分发挥各级公共人力资源的服务平台在配置人力资源工作中的引导作用,收集辖区失业人员、失地农民等各类求职人员的相关信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本地劳动者的就业技能,以适应企业对产业工人的技能要求。同时,加强对区内企业的引导,协助企业完善员工宿舍、食堂等配套设施规划及建设,并鼓励企业提高员工薪酬待遇,让企业招得到人、留得住人。
另一方面,该区积极与省、市人才市场对接,寻求合适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并加强与省、市职业院校的联系,与省内市外的人力资源输出大县建立人力资源合作关系,全力为企业提供相应的人力支持。
目前,观山湖区人社局已在贵阳市及观山湖辖区内几家高校和职业院校为园区企业建立了3至5年的人员(管理类、技术类、产业工人)储备,约有6万人。实现了企业人才的本地化储备。
创新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制人力资源服务
观山湖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一个现代产业园区,“三通一平”等硬件配套只是基本条件,做好人力资源服务等“软配套”才是园区吸引企业落户的核心竞争力。该区创新人力资源服务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做人力资源保障服务。这种新模式被总结为“四个一”,即“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个定点联系人”,助推助推园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储备。
爱登堡电梯有限公司进驻初期,观山湖区人社局与该企业实行无缝对接,深入了解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并于今年11月中旬,该公司通过观山湖区人社局的协调与沟通,到贵州大学成功举办了一次现场招聘会,38名毕业生作为管理干部进入该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库。
“这是我们企业尚未体会过的人力资源服务方式创新。”这家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观山湖区人力资源服务模式表示由衷赞赏。
搭建平台开展创业服务
观山湖区在招商引资策略上尤其突出产业链招商和集群招商。
“打造实体经济,意味着将拉动相关的二三产业的发展,有若干中小企业孕育而生和发展壮大,这显然是许多创业者的一次机遇,我们希望区域内的高校毕业生和失地农民能够抓住这次机遇,创办自己的企业,从而带动更多人就业。”观山湖去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支持创业带动就业,鼓励有创业意愿且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各类人员自主创业,该区出台了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创业奖励、场租补贴、税收减免、“3个20万”等创业扶持政策和措施。
尤其是观山湖区在全省率先推行了“无地址零注册”工商登记模式,不仅降低了创业门槛,同时简化了手续。目前,该区已为47家企业提供了“无地址零注册”服务,为该区新增企业注册资金3.45亿元。
观山湖区设立了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服务型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等三大基地。分门别类地对高校毕业生、技能人才和农村劳动力开展全方位的就业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创业成果孵化等服务和帮扶。提高这三类人群创业就业技能、降低创业风险、带动更多的人就业。截至12月,仅服务型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训微型企业创业者就达920人,带动就业4600人。
观山湖区人社局负责人表示,两到三年内观山湖区打造实体经济的效果就将显现,同时配合一系列促进就业的创新政策和举措,该区能够完成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的目标。
责任编辑:李妮玮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20/7516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