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似曾相识”的火灾,审视城市现代化
2013年12月20日 13:37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深圳市场大火吞噬16条人命有一家6口全部罹难
12月11日凌晨,发生在深圳市光明新区一农批市场的大火造成16人死亡、5人受伤。记者调查发现,生产、仓储、居住“三合一”,消防栓打开却没有水压,房屋是临时搭建的……这些“似曾相识”的原因导致了火灾惨剧的发生。
死者都是住在商铺的人
至11日下午5时30分左右,光明新区管委会确认并公布了16名死难者的身份,其中最小的是一名2012年1月出生的女童。据熟悉死者情况的商家称,死者中一名5岁女童的一家6口全部在火灾中罹难。与此同时,当地政府称,农批市场相关责任人当天已被警方控制接受调查。
记者在现场看到,火灾发生于当地一家大型农批市场,起火场所主要经营水果批发。死者都是前一天晚上住在商铺里的人。这又是集生产经营、堆放储藏、居住“三合一”场所发生的火灾亡人事故。
发现火灾并报警的宝安公安分局东方派出所巡逻保安王龙说,当日凌晨1点左右,他与另外两名保安在起火处附近巡逻,看到浓烟后赶到火灾现场,当时已有3家商铺着火。报警后挨家敲门时看到,不少商铺里有人睡在一楼,还有些睡在二层阁楼上,每家商铺至少都有2个人住在里面。
在批发市场做了5年生意的一名茂名籍店主告诉记者,大约2点左右,他听到叫喊声后迅速逃出来。批发市场的其他店主和他一样,都知道消防部门不允许住在批发市场里面,但市场在凌晨两三点就开市,店主又多是拖家带口,还有些带着小孩,不得不在前一天晚上住到商铺里。一直以来,经营场所住人也是“不得已的事”。
着火点建筑是临时搭建
多名从火灾现场逃生出来的商户告诉记者,发生火灾的建筑是临时搭建的。那名茂名籍商户老板告诉记者,他是2008年从另外一个批发市场转场到这里。据他介绍,这个市场是一个老板投资建设的,大约有260个铺面,每个铺面60至80平方米,每月租金2000元左右。
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郭峰证实:着火点建筑确实是临时搭建的。初步核实,发生火灾的农批市场是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的工业厂房逐步进行产业转换而形成的,着火点于2008年前后搭建,是一个临时建筑。至于临时建筑有没有合法的建设手续,以及有没有办理工商相应的手续,有关方面含糊其辞。郭峰说:“现在我们正在调取资料,后事的处理着重也就是调查相关事实,追究相关责任。”
消防栓打开后竟不出水
“三合一”场所之所以发生火灾后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很大程度上与其消防设施严重不足相关。在这起造成16人死亡的事故中,也发生了现场消防设施在救命紧急关头“失灵”的情况。
王龙告诉记者,在报警和提醒住户赶紧逃生后,他曾试图使用批发市场里的消防栓灭火,但打开后却没有水出来,只能干等消防人员。从报警到消防人员赶到现场大约20分钟。消防人员赶到后,火势已至少蔓延到5家商铺。
深圳市消防支队参谋长张晓伟在被问及这一问题时回应称:“不能说没有水,是压力不足。消防人员在东侧利用消防栓扑灭一层的火时发现,消火栓是压力不足,但流量还是有的。”据他介绍,以消防专业标准,有效射程不小于十五米就满足压力,如不满足扑灭室内火灾十米的射程,就属于压力不足。消火栓在扑灭一层的火时,还勉强能射到火点上。
“三合一”悲剧一再重演
集生产、仓储、居住为一体的“三合一”场所,一直是消防部门重点监管对象。今年以来,珠三角地区已发生多起类似“三合一”场所火灾致多人死亡的悲剧。
5月8日,东莞市虎门镇一栋三层小别墅发生火灾,致8死3伤,其中5名死者为一家人。起火别墅是一家经营服装的网店,一楼办公且堆放了大量服装,二楼住员工,三楼住老板一家。
5月24日,佛山市南海区一家汽修店发生火灾,致9人死亡。汽修店也是集生产、仓储、居住为一体的“三合一”场所。
消防专家认为,要避免类似重大亡人火灾事故,必须杜绝“三合一”店铺的存在,一方面,消防部门有必要对藏身于集贸市场、商业住宅等场所的“三合一”商铺开展“地毯式”检查整治,并进行“网格化”管理,避免运动式执法,建立消防安全隐患排查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应严格相关经营场所的规划,从建设开始就避免形成经营、仓储、住人一体的场所。
深圳市场大火责任人被控制媒体追问消防栓为何失灵
从深圳市消防局和光明新区管委会获悉,11日凌晨,深圳市光明新区荣健农贸批发市场发生大火,已经造成16人死亡,5人受伤。
[质疑]
消防栓到底有没有水?
“三合一”场所之所以发生火灾后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很大程度上与其消防设施严重不足相关。在这起已造成16人死亡的事故中,记者了解到,发生了现场消防设施在紧急救命关头“失灵”的情况。
发现火灾后报警的宝安公安分局东方派出所巡逻保安王龙告诉记者,在报警和提醒住户赶紧逃生后,他曾试图使用批发市场里的消防栓灭火,但打开后却没有水出来,只能干等着消防人员赶到后才能灭火。
“从报警到消防人员赶到现场大约20多分钟。消防人员赶到后,火势已至少蔓延到5家商铺。”王龙说。
深圳市消防支队参谋长张晓伟在被问及这一问题时回应称:“不能说没有水,是压力不足。消防人员在东侧利用消防栓灭一层的火时发现,消防栓是压力不足,但水流量还是有的。”据他介绍,消火栓在扑灭一层的火时,还勉强能射到火点上。
[追问]
如果说灭火不力是因为水压不足的话,那么水压不足又是如何导致的呢?消防供水系统应该是日常检查和维护的重要部分,为何此前没有发现?还是发现了尚未来得及整改?
临时建筑为何未清理?
记者在现场看到,位于深圳松岗大道两旁的荣健农批市场,一侧是百货批发,起火的一侧则主要是水果批发。多名从火灾现场逃生出来的商户告诉记者,发生火灾的建筑是后来临时搭建的。
一位茂名籍商户老板介绍说,这个市场大概有260多个铺面,每个铺面60至80平方米。
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郭峰证实:着火点建筑确实是临时搭建。初步核实,发生火灾的农批市场是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的工业厂房逐步进行产业转换而形成的,着火点于2008年前后搭建,是一个临时建筑。至于临时建筑有没有合法的建设手续,以及有没有办理工商相应的手续,有关方面含糊其词,郭峰说:“现在我们正在调取资料,后事的处理着重也就是调查相关事实,追究相关责任。”
既然当地明知是临时搭建,那么在当初搭建的时候,相关部门是否依法依规办理了手续?
在监管的流程中,又有哪些部门存在失职?
为何刚清查还会出事?
记者上午10时左右在火灾现场警戒线外看到,不少商铺老板逃生后仍在现场围观。记者看到一名逃生出来的店主,他仍然光着脚丫,下身还穿着秋裤。
与事发之地一街之隔的鸿盛贸易商行老板告诉记者,此前不久,当地消防部门还进行了消防排查和整顿。他给记者出示的消防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显示,其存在“未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材”“电线乱拉乱接”等消防安全隐患。
郭峰介绍说,按照规定这些“三合一”场所不能住人,“去年一年我们进行消防整治,在公明办事处辖区范围内硬生生拆掉了‘三合一’隔层,大约30万平方米,并采取了其他相应措施。”火灾发生前一周,相关部门还对事故现场进行过清理。
[追问]
既然明确了违规、也进行了整改,为何“三合一”场所的事故隐患依然保留如初?整改除了简单的拆和罚,有没有更有效的措施?
深圳火灾追问:事发地曾投2亿整治消防栓仍无水
深圳农批市场发生大火并非首次。去年7月21日凌晨1时许,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塘尾农贸市场突发大火,逾百档铺位变成废墟,所幸没有人员伤亡。当时,一些消防栓同样无水可用。去年3月,公明办事处被列为广东省第四批火灾隐患重点地区挂牌督办单位,随即全面展开火灾隐患整治行动。有关资料显示,光明新区和公明办事处为整治行动投入2.02亿元。
据公明办事处安监办资料显示,在整治之前,公明部分市政道路没有消防管网,需增设市政消防管网14条,共18722米;部分市政道路消防栓布置数量不足,需增设消防栓348个;市政消防车道堵塞、不畅通6700米;断头路1749米;室外消防栓破损严重,另外,公明现有市政道路室外消防栓2261个,完好率642个占总数的28%,损坏率1619个占总数的72%。
投入2.02亿元整治,为何仍有消防栓没水或水压不够?对此,负责公明办事处辖区内消防栓建设的深水光明水务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曾表示,由于光明新区成立较晚,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新区大部分消防栓建设年代久远,建设主体多样,施工标准不一,很多消防栓处于有人建设无人维护管理的尴尬状态。同时,原特区外偷盗破坏消防栓卖废铁等情况十分严重。
在这次大火的采访中,不少商户向记者反映,荣健农批市场的消防一直以来都不是很好,有商户乱拉电线,市场内搞违建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商户住在房中房里,管理处也不管。商户说,荣健农批市场的消防设施也严重不足,此前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火灾中幸运逃生的60号铺商户骆伟枚说,当时水果市场内一片混乱,大家喊得最多的就是“打开消防栓”。“大火起来后,市场保安没有出现,管理方也没派人过来通知,如果他们能及时敲敲商铺的门,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遇难了。”骆伟枚说。
消防隐患被漠视灾后追责应有力
秋冬季节天干物燥,是火灾多发季节。深圳农批市场里的这场大火,再次敲响了今年消防安全的警种。一场可以预期的消防安全大检查,也许很快就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只不过,重视消防安全,本不该只在血的事故发生之后。
应该承认,火灾的发生往往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稍有疏忽可能就会酿成大祸。但越是如此,越应时时刻刻拧紧消防安全那根弦,指望临时抱佛脚,也许已经为时晚矣。具体到这起火灾事故,最让人痛心的无疑是,为什么农批市场里凌晨时分发生的一场火灾,竟会造成如此惨重的人员伤亡?
目击者称,起火点位于农批市场水果售卖区,一开始着火的只有两三家店铺。之所以最后过火面积达1000平方米,一是因为现场消防设施匮乏,消防队赶到前,火势无法得到控制;二是消防通道被其他车辆占用,消防车无法近距离救援;三是市场内消防栓水压不够,消防车需从远处补水。此外,当地官方承认,涉事农批市场存在很多临时搭建的违章建筑。
毋庸置疑,以上种种都是很严重的消防隐患,尽管它们不是火灾发生的直接原因,但之所以火灾事故造成那么大的伤亡,主要原因恰恰在于此。让人困惑的是,这个农批市场之前是否通过了消防验收?如果有,为什么消防状况如此糟糕都能通过?如果没有,这个农批市场又怎么能够长期经营?目前,除了被封锁的过火区域,荣健农批市场其他摊档仍在正常经营;那么,这些区域里的消防隐患是否同样存在?
官方解释称,涉事农批市场是禁止住人的;可是,凌晨1点多的火灾,如果真的禁止住人,怎么可能产生这么大的伤亡?涉事农批市场的管理混乱,由此可见一斑。消防监督管理部门,对此是否知情?有没有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既没有严格的消防审核验收制度,又没有严格的日常消防监督管理,无疑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问题是,这样的地方全国还有多少?
为什么总要等到火灾发生之后才发现消防栓没有水?为什么严重的消防隐患在火灾发生之前总被视而不见?不要等到发生火灾才知道消防栓水压不够,不要等到发生火灾才知道一个又一个的消防隐患—这需要的不是一次或者几次临时性的专项检查,而必须往失职渎职甚至贪污腐败的层面深挖。
【启示与思考】
16死、5伤的惨痛现实,又一次刺痛了公众的眼睛。更不要说,死者中还有不足两岁的女童。不过,与惨痛的死伤数字相比,那些“似曾相识”的灾难原因同样令人不安。若不彻底消除这些隐患,则类似的灾难将很难真正绝迹。
从报道中可知,事发的光明荣健农批市场不仅仅是一处大型农副产品的批发市场,同时也是众多经营商户的生活栖息之地。这种生产与生活区域的高度重叠,一方面给商户的经营活动带来极大的便利,免于奔波之苦,也能够降低商业成本;而另一方面,却也潜伏下挥之不去的消防隐患。任何明火、线路乃至某些细微的不慎,都有可能骤然放大为不可承受的伤恸。
还有,消防栓水压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现场火势的及时控制。尽管当地消防支队负责人坚称系“压力不足”,但这不过是表述上的文饰而已。常识告诉人们,一旦错过最初的灭火点,悲剧不可避免。
至于农批市场很多房屋系临建,本身就存在火灾隐患的问题,更是司空见惯。令人不解的是,这样到处是临建的房屋,究竟是如何通过消防安全检查的?眼下,大火发生了,深圳市宣布在全市迅速开展安全大检查,不知道这样的检查能不能真正触及像“光明荣健农批市场”这样的场所?在消防检查上,如何才能走出“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
每一次火灾,都不可避免地以生命和财产为代价,向人们发出触目的警示。遗憾的是,在很多时候,现实中忙碌于各项“更为重要”事务的人们,并不能真正接受这样的警示,并有所行动。
近年来,城市高楼的高度不断被刷新,随之而来的火灾隐患也引发了较大的公共关注。而与对于高楼显而易见的救援压力的关注相比,那些在管理上更容易失范,人口流动性更大的菜市场或是不起眼的“底层”公共场所,无疑更容易被忽视。这或许是近年来,类似农批市场火灾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此而言,它未尝不是城市发展失衡的一个重要象征:羡慕高楼大厦的魅力,那些不起眼的菜市场却注定受到冷落,但那里却往往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基础设施装备滞后,人口密集,存在的隐患并不亚于高楼。
在通行的城市现代化评价体系中,基础设施现代化与城市管理科学化是排在最前面的两个指标。而一起消防设施隐患重重的大火烧出的,恰是这两个方面的软肋。消防设施看似有,但在人命关天的时刻却发现消防栓没有水,消防通道被堵,它无疑是宏大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外表上一个致命的盲点;而隐患重重的消防设施是否通过了验收,则是对城市科学化管理的直接拷问。
经过三十年的高歌猛进,我们的城市发展正面临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双重考验。城市越来越大,高楼越来越多,而基础设施以及管理水平不能相应跟进,那将意味着它带给人的安全感将越来越弱。可以说,一场大火烧出了一个亟待被正视和平衡的城市“后方”,它是隐藏在高楼大厦背后基础设施的细枝末节,也是水泥钢筋之外的城市软实力。无论如何,不能带给人以安全感的城市,注定只是徒有其表,背离“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发展初衷。
可以想见,在每一次事故之后,集中检查、整顿,将例行公事般开展,但要真正将城市发展的风险降到最低,它显然需要于更高的角度谋划城市发展的理念与方向。“设计一个梦幻城市很容易,然而建造一个活生生的城市则煞费思量”,写下《美国大城市生与死》的简·雅各布斯在半个世纪前所留下的这句意味深长的评断,或许值得所有城市管理者好好思量一番。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20/7517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