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政治

严书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民族复兴中国梦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013年12月25日 13:45

 

u=1283305116,3870282798&fm=23&gp=0

  严书翰,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央党校原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副会长。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大家知道,上个月的4日,中央办了第一期省部级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培训班,刘云山同志在开班会长做了讲话发言,他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内容概括为八个方面。第一,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第二,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三,关于深化改革开放;第四,关于推动科学发展;第五,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第六,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第七,关于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第八,关于党的建设。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这个题目涉及到刘云山总结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八个方面内容的第一和第二这两个方面。

大家知道,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根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已经超过100篇了。虽然这些讲话内容丰富,设计面广,但是核心是很鲜明的,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到一万就是一个核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线是很清晰的,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道路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今天我们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目标是明确的,两个100年奋斗目标,也就是民族复兴中国梦。大家只要看完总书记的讲话就会得出这么几点:核心很鲜明,主线很清晰,目标很明确。我们今天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民族复兴中国梦,对统一我们思想,指导现实工作,尤其是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我分四个方面跟大家交流一下学习这个专题的体会。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创和发展

同志们如果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就会知道我们党的很多文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有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当中论述了这条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

新中国建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国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心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个阶段要把握一个关健词叫精心探索。怎么理解精心探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我们国家经济基础很落后,我们常常用一穷二白来表述,这是很贴切的。1956年,毛主席跟民主党派负责人讲话的时候,讲了一段很生动的话,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他说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这就是当时我们国家一穷二白的一个缩影。第二,新中国刚成立,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当时我们只能向苏联老大哥学习,而且我们是真心实意的向人家学习。学了几年以后,毛泽东首先发现苏联的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大家知道,当时我们国家和苏联所处的是革命时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毛主席对这个提法非常欣赏。在那样的时代,苏联又是社会主义第一个带头人,他受到帝国主义压力很大。所以苏联在发展经济问题上,只能按照重轻农次序来发展。毛主席学了几年以后认为不行,我们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首先得解决吃饭问题。我们要倒过来,第一位是农业,第二位是轻工业,第三位才是发展重工业。这在《论十大关系》当中讲的很清楚。毛主席是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的。他在1956年就富有远见的提出,我们要以苏为鉴,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主席也比较喜欢路线这个词,他有时候也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他都用。邓小平更喜欢用道路,毛主席更喜欢用路线。当然,毛主席讲要以苏为鉴,不仅是农轻重这个关系不能学苏联,同时他还讲到,苏联在处理国防工业和经济建设问题上、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们也要吸取它的教训。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的关系》这篇文章中就讲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第三,我们在自主建设中也犯了错误,甚至是严重的错误。1957年以后,我们搞了人民公社、搞了大跃进,1966年的时候,我们还搞了十年文化大革命,这是长时间全局性的错误。

我们年轻干部要永远铭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精心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给我们提供的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二)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阶段,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一,他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命题: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是他提出来的,这是在十二大开幕式上提出来的。十二大以后,我们国家都是以这个命题为主要实践,虽然有左右干扰,但是我们党从来没有离开这个命题。第二,他科学回答了当代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主要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前几年,我们在听一些老师讲课当中,可能一些老师讲的不够全面,好象邓小平只回答了第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花了很大的力气来回答这个首要基本问题,但是不能说邓小平不回答第二、第三个基本问题。实际上第二、第三个基本问题也是邓小平提出来的。只不过邓小平那时候,我们首先要先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一切问题都没办法解决。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邓小平没有正面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命题是很难回答的。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毛主席,毛主席自己都回答错了。邓小平采取排除法,先讲什么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不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也不是社会主义。他先讲什么不是社会主义,最后到了80年代后期,特别在1992年南方谈话当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做了一个科学概括,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五句话。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也有很多精辟的论述。他说中国要出事就出在党内,党内不出事的话,那中国就没什么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说过这句话,我们党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这个颠复性的错误就是指我们党最高层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邓小平在发展这方面也有很多名言,例如大家都知道的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1992年退下来以后,作为旁观者看的更清楚,他说发展以后出现的问题,一点也不比不发展少。他退下来的时候,中国已经发展十多年了,那时候他就看到问题一点也不比没有发展的时候少。第三,在他的领导下,我们在1992年的时候,初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阶段关键要掌握这四个关健词:开创道路。

 

(三)江泽民坚持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阶段,大家相对来说比较熟悉。20多年前,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考验面前,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把这条道路推向了21世纪。第三阶段我们一定要把握这个关健词:坚持和推进。大家知道这个阶段,你不顶住,不坚持住就谈不上推进。1991年9月份,中央党校举办省部级培训班,江泽民总书记来做第一讲。总书记读了一段讲稿以后,他脱稿讲了一段话,他说最近有一件事情我耿耿于怀,前不久我们长江发大水,我们主动跟联合国提出,我们遭灾了,我们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理事国,我们有义务支援联合国成员遭灾的国家,但同时我们也有权利享受被支援。第三世界国家确实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们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历史插曲,美国当时谁当总统,老布什,老布什跟我们党的领导人关系挺好,挺好归挺好,但是人家价值观跟我们不一样,老布什那时候在台上。他支援中国多少钱?一万美元。作为总书记看到人家这么对待我们,肯定是耿耿于怀。国内个体户一掏就是几千万,甚至上亿人民币,他肥的留油,别说支援一万美元,支援一千万也是九牛一毛,所以江泽民讲我耿耿于怀。他这么对待我们,认为中共没几天了,虽然苏联还没垮台,但是东欧已经垮了。他认为等新政权上来以后,我再支援也不晚。可见那时候是很艰巨的,首先要顶住,人家认为你没几天了。所以,江泽民当初用“黑云压城,城欲催”来形容当时的形势,用这个话来表达那时候我们受到的国外压力。美国带头对我们进行制裁,邓小平说我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想到八国联军,那时候也是八个国家联合起来制裁我们。当然我们渡过了这个难关。

所以,只有坚持住、挺住,我们才能继续把这条道路推向前进。应该说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这十三年确实不容易。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讲,就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上面写下了光辉的篇章。1997年,在我们党的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而且明确指出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标是实现全面小康,进而实现现代化,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向21世纪。这是第三阶段,关键要抓住坚持和推进。

(四)胡锦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四段大家比较熟悉,十六大以来,这十年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健词是坚持和发展。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面,有两个最鲜明的特点。第一,这一届党中央科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大家知道,十七大、十八大报告,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进行了概括。这两次概括,虽然不同,但是都包含这四个基本要点:第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第四,发展的目标。第二,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大家知道,今天我们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总道路,总道路就是刚才讲到的四个要素:党的领导,基本路线,总体布局,发展目标。二是具体道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一系列文件当中讲到了我们有九条具体道路,我后面也会讲到。这就是这届党中央对这条道路的坚持和发展。

 

二、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对这条道路的论述,跟十七大相比,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了创新。第一,扩展了总体布局,增加了建设生态文明,原来是四位一体,现在是五位一体。第二,增加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大家知道,马克思、恩格斯有一句名言,叫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同于共产主义社会。我们今天离共产主义社会很远,如果我们把共产主义目标拿到今天来,显得有点操之过急。党中央接受理论界的意见,就是把自由这两个字去掉了。很多不知内情的人认为好象中共害怕自由。马克思和恩格斯讲的自由变没了,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讲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特指共产主义社会,我们今天还处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还做不到人自由全面发展,但是一定要把它作为我们的目标。所以党的十六大在论述社会主义目标的时候,就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大家知道,邓小平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五句话,非常经典,当然再经典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在社会主义本质当中,加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就显得更加全面了,更加有吸引力。

第三,总结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经验。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中,增加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经验。大家把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对照一下,十七大报告论述中,没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容,到了党的十八大召开的时候,我们西部开发战略已经施行了整整十多年,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三省战略也施行了将近十年,我们已经有十年的经验来加以总结了。大家知道,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实施中部崛起、实施东三省振兴战略等,都是想让这几个地方像我们沿海、像我们北京的老百姓一样,共同富裕起来。

下面我就要重点讲一讲,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点。一是非常强调要从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上来讲这条道路。我这里写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不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说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表明逻辑要服从历史,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说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就意味着历史发展要服从逻辑,服从理论,那是客观唯心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专门批评过黑格尔,黑格尔就认为是历史要服从逻辑,要服从他的绝对观念,马克思认为逻辑、观念、理论要服从历史。马克思恩格斯专门讲过,黑格尔不对,在黑格尔那里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历史要服从逻辑。这是它第一个特点,就是要从逻辑和历史的辩证统一上理解这条道路。

我特地要讲一讲,中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很多情况下两者是可以通用的,但是二者还是有区别的。习近平总书记每次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候,他都要追溯到这条道路的源头,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源头,所以中国道路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还包括它的源头,这两者是有细微差别的。当然我们写文章、做报告,这样说问题还不大,但是千万不要出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这样的话。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中国道路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源头,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来的。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厚重历史底蕴

第二个特点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第三部分的内容,我特地要把它拿出来讲。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候,他非常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厚重的历史底蕴,而且多次讲到。我举几个例子,第一次是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第二次是今年1月5日的讲话中,第三次是在今年3月份他当选为国家主席发表的讲话中,第四次就是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讲到要学习党史、国史中提到的,第五就是前不久的8·19讲话。这几次讲话都提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厚重的历史底蕴。

我为什么要讲这个,这是有针对性的。一是针对国外对我们这条道路的质疑。二是总书记认为要讲历史底蕴,用它来教育我们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讲清楚厚重的历史底蕴,显示出我们的道路自信。三是就告诉世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你们想改变,变不了。我们的各级领导,如果懂得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厚重的历史底蕴,就会对这条道路充满自信。

(一) 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

这个论断是回答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开创的。邓小平在开创这条道路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错误和挫折的教训也是财富。邓小平曾经讲过,没有文化大革命,也就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由于我们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教训,才有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有些同志片面的理解邓小平这句话,说没有文化大革命,就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说明文化大革命还是对的,这明显是狡辩。邓小平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我对邓小平理论研究相对比较深一点,跟大家交流一下。总书记在讲邓小平当初怎么对待文化大革命,怎么对待毛主席的功和过时,他讲完以后很激动。这就是一个无产阶级政治家的胸怀,本身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两次,但是他出来以后,发现我们党内高层有人否定毛泽东,邓小平就坚决反对否定毛泽东。邓小平是1973年根据毛主席提名出来工作的,他接周恩来总理的班,毛主席对他很器重的,所以毛主席在1974年的时候时候预感到有人要否定文化大革命,所以他曾经要求邓小平主持搞一个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大家知道,邓小平这个人是很有原则性的,当时在毛主席面前也是学生这一辈,所以邓小平采取消极的办法,他跟毛主席讲,文化革命我被打倒,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何论魏晋,叫我来做文化大革命的总结不太合适。毛主席马上看出来了,你这个人肯定要否定文化大革命,所以1974年就把他的职务取消了。但是他出来工作以后,特别是1980年,他主动提出我们要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团结一致向前看,必须要对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作出个决议,这样才能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大家知道文化革命刚刚结束,做这个决议是很困难的,邓小平说对毛泽东、对彭德怀的功过不能五五开,他们的功劳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如果我们党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形成共识,我们宁可不写这个决议,最后形成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说毛泽东是我们的旗帜,否定了毛泽东就等于把自己的历史否定了。所以习近平讲到这很动感情,这就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自己虽被文化大革命打倒了,但是不能因个人利益得失而全盘否定毛泽东。

(二) 这条道路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这个判断是回答这条道路同毛泽东精心探索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讲到两个不能否定,也就是不能用改革开放前30年否定改革开放后30年,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后30年否定改革开放前30年。实际上也就是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与毛泽东精心探索的关系。

我们党的十八大报告里面有一段很重要的论述,就是我前面讲到的四段沉甸甸的话。毛泽东的艰辛探索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请大家注意这里面有两个关健词,毛泽东的艰辛探索,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毛泽东艰辛探索,取得的独创性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我们今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把这五个关健词记住的话,我们就不会出现赞成“两个否定”的观点。根本政治前提、制度基础、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大家别看这几个关健词,在全党上上下下,不知道讨论多少次,这是我们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我曾经在讲课当中提出“烧饼理论”。我在解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的时候,有一个主持会议的领导帮我总结的。我讲课时举了一个寓言,有一个人,肚子饿了,他去买一块烧饼吃,吃了一块根本不饱,又买了第二块又不饱,接着买第三块,第三块吃了一半的时候,也就是吃了两块半以后,肚子饱了,他就嘀咕,他说当初我要是买第三块烧饼多好,既省钱又可以吃饱。但是它犯了一个常识错误,就是你没有前面两块烧饼垫底的话,第三块烧饼是吃不饱的。我用这个寓言来比喻我们今天同毛泽东艰辛探索的关系,没有那一代领导人打下的、提供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没有那一代领导人的艰辛探索、取得的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就没有我们今天。邓小平在80年代就讲过,尽管我们中国很穷,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世界上不管有多少级,我们中国肯定是其中一级。为什么他讲这些,他说没有当年毛主席领导我们搞两弹一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大国地位,那时候我们虽然还很穷,但是我们有这种志气。我们更加怀念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远见卓识,半个多世纪前就已经解决了两弹一星。

这两个阶段,虽然在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具体工作方面有很多不同,但是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有的探索顺利一点,有的探索曲折一点。第二个判断实际上回答了这条道路与毛泽东艰辛探索的关系。

 

(三) 这条道路是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我介绍一下中国近现代史上先进分子的心路历程,从这个角度来回答我们今天走到这条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这条道路反映了各族人民的意愿。毛主席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用一句很简要的话回顾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先进分子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心路历程。在这篇文章里面他提到四个人:第一是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第二是戊戌变法的康有为,第三是近代史上的思想家严复,第四是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他讲这四个人是中国共产党之前的先进分子。大家知道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世界上还是很强大的,历史将这段成绩用落日的辉煌来概括。从人口数量、粮食产量和国库里白银存量来看,当时中国在世界上还是名列前茅的,不是数一也是数二的国家。但是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我们被几条破军舰给打败了。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先进分子自尊心刺伤很大,他们开始反思,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怎么被几条破船给打败了。后来他们想,人家有坚船利炮,咱们没有,所以我们需要办工厂,我们也要发展,要发展坚船利炮,就出现了洋务运动。大家知道那时候清政府也是支持洋务运动的,近代史上第一批的工厂制造业就是洋务运动搞起来的。有一句口号叫“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要学习外国人的长处,最后再把它打败,出发点很好。但是,在1894年甲午战争当中,我们也有军舰,也有坚船利炮,我们还从德国进口一些很好的军舰,结果被日本打败了,败的一塌糊涂。甲午战争被打败以后,中国先进分子又在思考,我们有坚船利炮还打不过人家,问题出在哪里呢?他们的思想又深了一层,说我们中国制度出了问题,社会制度有问题,我们要变法。所谓变法用今天话讲就是改革,不改革当时的社会制度,我们就是有坚船利炮也打不过人家,所以就掀起了戊戌变法。大家知道,刚开始的时候,清政府支持戊戌变法,一旦改革阶级制度本身的时候,慈禧太后就不干了,把光绪给罢免了,还有一些先进分子血染北京菜市口,大家都知道这个情况。戊戌变法就是主张向西方学习的,向西方议会学习,因为那时候我们离西方比较远,主要向日本学习,日本明治维新就是从西方搬进来的。戊戌变法就是要办西方议会制,辛亥革命前,根据我们看到的资料,当时中国登记的政党多达200多个,但是不成气侯,都失败了。在我们中国近现代史上,议会制也试过,多党制也试过,都不灵。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当中回顾了这段中国先进分子的心路历程,然后讲到,在中国先进分子非常郁闷的时候,十月革命爆发了,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重新思考中国问题,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走俄国人的路。所以毛主席这篇文章语言非常好,毛主席本身就反对八股文,毛主席写这篇文章是很讲究的。毛主席这篇文章大家一定要看,语言非常漂亮。大家可能都看过音乐舞史诗《东方红》,《东方红》里面的解说词,很多都是从《人民民主专政》这本书里面移植过来的。你看我们领导人的文章,竟然可以成为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解说词,这说明他文才很好。

从中国先进分子的心路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了各族人民的意愿和根本利益。这是第三个判断。

 

(四) 这条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

这个判断是回答这条道路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的滋养,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滋养。大家知道,这个问题也是大题目,要讲五千多年的话,半天都讲不完,但是我想从这么一个角度讲中华文明渊源流长,对我们今天影响很大。我举两个案例,很有说服力的。

美国有一个著名的学者叫亨廷顿,他去年去世了。他1997年写了一本书很有名,叫《文明的冲突》,文明冲突就是从亨廷顿这本书出来的。这本书很有代表性,凡是要读政治学研究生,读历史学研究生,读社会学研究生,这本书是必读的。 亨廷顿在《文明冲突》这本书当中,把世界文明划分为八种,中国文明是八种当中的一种。亨廷顿这个学者,我认为还是比较客观的,他对中国文明是肯定的,当然他里面还是有倾向的,他认为这八种文明当中,最伟大的文明就是基督教文明。他承认中国文明非常伟大,他说这八种文明当中,有的文明已经衰落,有的文明已经消失,比如说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等都消失了,印度文明已经衰落,他讲到中国文明很有生命力,但是他字里行间讲人类最伟大的文明还是基督教文明。所以他得出结论认为人类文明最后发展结局是要向基督教文明靠拢,要用基督教文明来取代其他文明,我想这是做不到的。他们有他们的价值观,我们有我们的价值观。亨廷顿这个观点已经渗透到美国各界的领导人头脑中,包括美国总统、国防部长等都认为基督教文明是人类最高文明,特别是对伊斯兰文明是很不看好,认为伊斯兰文明很野蛮。而且他们都认为美国的文明就代表着基督教文明,要取代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已经渗透到美国的历任总统和国防部长当中了,他们制定的政策都反应了这种美国国民的优势。他们讲人权高于主权,实际上是胡扯的,他们就是要用基督教文明取代其他文明,这只是单相思。中东、北非为什么这么动荡不安,这跟西方领导人思想是有关系的。西方领导人不改变这个思想,这个世界不会消停。我举这个例子说明中国文明是很伟大的,是有生命力的。

二是关于中国的春运,大家知道春运是从春节文化来的。这几年,老外跟中国联系越来越多,而且他越来越重视中国、研究中国。上个月初,世界有一个很重要的自然组织叫21世纪理事会在北京开会,会议的题目很有意思,叫做“读懂中国”,现在世界各国,他都有这种愿望。我看到世界上一些大公司的老总,一上班马上打开电脑,看中国股票情况,中国的一举一动,对他们都有影响。我跟西方学者讲,你们要读懂中国,首先要读懂中共党代会报告。我说我们中国跟你们不一样,我们中共党代会报告跟你们美国的国情咨文不一样,你们国情咨文管一两年,我们中共党代会报告至少管今后五年,甚至管更长。我说我们1987年十三大制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管到2050年。我说至少管五年,甚至十年,你们要读懂中国,首先要读懂中共党代会报告。大家可能不知道,从十七大开始,我们中央宣讲团,不仅在国内宣讲,而且还在国外宣讲。我们为什么到国外去?不是我们自告奋勇去,是人家邀请我们。他们读十八届三中全会,最感兴趣的是我们中国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对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本看不出来,对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看不出来,首先看出来的是国家安全委员会。这里面确实有一个读懂中国的问题。前几年我们跟老外交流的时候,他根本不知道春运是怎么回事。我给他讲,我们中国有春节这个概念,一到春节,中国人不管海内海外,想法设法回到自己家乡,这就出现了一个运输的问题,所以叫做春运。因为春节文化,我们有一个春节运输,因为春节运输,决定了我们国家的基础设施这些年改变很大,这就是马克思讲的消费决定生产。传统文化影响到我们春节文化,春节文化形成了我们春运,春运决定了我们基础设施的发展。我们中华五千多年悠久文明,对我们今天这条道路,对各方面都产生很大影响。

我刚才给大家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他解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底蕴。他指出这个历史底蕴是有针对性的:第一,告诉世界,你们别指望我们不走这条道路,你改变不了的。第二,从内部来讲,要用我们的历史来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在第七次政治集体学习的时候,习近平主席讲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把学习党史、国史作为必修课,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我们花这么长时间讲这些,就是为了增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你们别指望我们改名字,也别指望我们走资本主义道路,我们中国会坚定不移的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强调,我们既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也不走改旗异帜的邪路。

 

四、民族复兴中国梦

(一)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内涵

第四个方面,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我们要正确把握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内涵。根据我们收集的材料,在党的十八大之前,习近平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他有一次接见海外代表团的时候,第一次提出民族复兴中国梦。十八大以后,习近平从多个角度提出民族复兴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同时也是你的梦、我的梦,中国梦跟世界各国也是相通的。我们正确把握民族复兴中国梦,要防止两种倾向。今天这两种倾向应该是都得到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但是不能说都没有了。第一种倾向是忽视。这体现在一些学者圈子当中,有些学者认为民族复兴中国梦这个提法太通俗,没有什么学理性,不要把它提的这么高。有些很著名的专家调侃中国梦,我听了很不高兴,我认为中国梦提法确实是很好。有人说梦这个词在我们中国辞典当中是贬义词,怎么会想出一个中国梦来呢?我说这不对,这是一个中性词。有人说黄梁美梦,白日做梦,我后来讲梦想成真不是挺好吗?我们党的领导人有这么一个传统,他很喜欢用一些朴实的或者说用接地气的语言,来表达一个很深刻的道理。毛主席就很善于用通俗化、中国化的语言,他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多通俗。我看有些地方口号提的挺好,实干兴邦、梦想成真;有的地方是实干兴市,梦想成真。一个人没有梦想,他就没有生活的动力。邓小平在文化革命前,曾经讲过一句话,叫做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学术届、理论届对邓小平这句话评价很高,因为它揭示了一个很朴实的道理,就是生产力的标准。当然邓小平通俗的话讲的更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摸着石头过河等,这话都很通俗。这是一种倾向,现在已经得到很大纠正。 第二种倾向是泛化。把不属于中国梦的内容都往里面装,把中国梦当做一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这也不好,甚至有的把中国梦当做一个体系。在这里我提醒大家,我听过刘云山校长、刘奇葆部长的多次讲话,他们都把包括中国梦在内的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后的一系列讲话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中来叙述。他讲到,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讲话,当然包括中国梦在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的新的拓展和发挥。刚才讲了,我们要克服两种倾向,尽管总书记从各种角度来讲中国梦,比如讲到航天梦、美丽中国梦、强军梦等,最后我们要聚焦到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上,就是这十二个字“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我注意到,主流媒体总是在重要文章、领导人重要讲话时,在中国梦之前加上一个民族复兴这四个字,包括最近刚刚发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里面,讲到中国梦的时候,都加上了民族复兴,我认为这聚焦到了总书记讲到的中国梦的真正内涵。

 

(二)民族复兴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

下面讲将民族复兴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我们党在92年前一成立就肩负着两大使命:第一,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我们可以用救亡加以概括。第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我们可以用复兴加以概括。所以说我们党一成立,肩负着救亡和复兴两大使命,可以看出,中国梦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走中国道路的整个过程。我们救亡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但是复兴的使命远未完成。一旦中国梦给我们这条道路的全过程连在一起,我就感到民族复兴中国梦这个提法是很好的,一下子与我们党的历史使命联在一起了,体现了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继续前进的这么一个历史,所以民族复兴中国梦贯穿于中国共产党走中国道路的全过程。

中央文件对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样界定,民族复兴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面精诚旗帜。最近刘云山校长在讲话当中说,民族复兴中国梦已经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最大的归宿和最大的共识。我认为这个提法很好,今天社会多元化,大家不要去追求五个统一,不可能的,今天我们要追求最大归宿和最大共识。民族复兴中国梦可以讲是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最大的归宿和最大共识。我们跟台湾交流越来越多,我们给他讲民族复兴中国梦就有共同的语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我们只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才能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怎么理解总书记讲的这个论断?总书记这个论断实际上跟邓小平关于定型化的战略思想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大家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道路是主要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证。道路跟制度是联系的,有一个拐点大家要认清,前面已经讲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总道路下包含九条具体道路,实际上就是由我们的制度和制度体系构成的。这九条道路在我们党的文献出现了,而且都做了论述,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道路底下有九条道路。第一,自主创新道路;第二,新兴工业化道路;第三,农业现代化道路;第四,新型城镇化道路;第五,政治发展道路;第六,反腐倡廉道路;第七,和平发展道路;第八,工会发展道路;第九,文化发展道路。而且我们党的文件对这九条道路都有具体的论述。这说明这九条道路我们现在已经找到了,而且正在逐步进行。我们一讲到具体道路,马上就跟制度联在一起。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讲了这么一段话,十一届三全会以来,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而且是全方位的。我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实践证明都是对的、正确的。但是还不够,还要再经过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能在各方面形成更加定型、更加成熟的制度。这就是邓小平的定型化思想,这是邓小平理论中很重要的战略思想。大家注意,总书记在十八大之后,多次讲到了邓小平的定型化战略思想。所谓定型就是各方面的制度更加定型、更加成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邓小平定型化战略思想又前进了一大步,明确了时间,到2020年,而且设计“5+1+1”战略。 什么叫“5+1+1”?五位一体,加上党的建设,加上国防和军队建设。刘云山校长辅导三中全会报告时提醒我们中央党校教授,在外面讲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改革是“5+1+1”。 

我们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道路上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我们各方面的制度和制度定型化的过程。定型化用三中全会语言说就是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只有我们制度定型,我们这条道路才能定型,道路定型了以后,在我们党的领导层中就不会犯颠覆性的错误。当然这条道路定型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要靠我们继续努力;道路定型之后,还有一个如何走的更稳当、更快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有一句话讲的很好,他讲到我们这一届领导班子要做好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好成绩,我们党的事业就跟接力棒一样,一棒一棒传下去。

 

(三)中国模式

下面我讲一讲,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具体道路联系很密切的中国模式问题。前几年,中国模式研究很热,今天我们对这个问题做一下梳理。党的十八大之前,我们国家讨论中国模式,讨论的很热烈。其中有些人极力主张我们党应该采纳中国模式这个提法,很多人连篇累牍的发表文章,但是我是不参与的。我既没有用中国模式来写文章,同时我也不去批评中国模式。那时候围绕这个分为来派,一派极力主张说好,另外一派说不要用这个,这个不成熟,我不介入这个情况。为什么呢?我当初就有些想法。第一,中国模式这是西方研究中国的话语,是西方学者和政治家研究中国使用的话语。第二,我们要辩证分析中国模式的提法。我为什么不参与进去,既不去批评,也不去鼓吹这个词。因为我感到,从总结中国现代化发展经验,比较各国现代化的类型和特点的层面上来讲,中国模式完全是可以用的,所以西方学者愿意用这个提法,我们也不要大惊小怪。我认为中国模式一个最大的不足,就是不能反应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丰富内涵。你看我们中国道路,总道路里面具体道路有九条。中国模式能概括吗?中国模式至多相当于我们九条道路中的某一具体道路。比如说中国城镇化道路,肯定含有中国特色,这么多农民要转移到城市里来,哪一个国家有这种情况?中国模式最多相当于我们九条道路中的某一条,用中国模式来取代中国经验、中国道路那是不可能的。我也知道有一些学者很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被中央文件采纳,现在这个问题的争论已经告一段落,中央文件不采纳这个词,我们还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如何正确对待西方话语

这就引出了,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西方话语,在今天的全媒体时代,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我提出要采取一分为三的态度,辩证不一定要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也是辩证。什么叫一分为三呢?就是我们要在充分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把西方话语体系划分为三种情况。第一,可以直接为我所用的话语。实际上我们党思想是很解放的,你看市场经济、看得见的手、虚拟社会、人权等这些词都已经进了中央文件了。 第二,利弊皆有的话语。对这类西方话语我们要谨慎,不要赶时髦。学者自己要用可以用,你不能要求中央文件用这些提法。比如中国模式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利弊皆有。总结中国现代化发展经验,比较各国现代化特点来讲,中国模式可以用,没问题的,但是它体现不了中国经验、中国道路这么丰富的内涵。另外还有一个提法文明的冲突,我就提议大家不要轻易用,在文明冲突的背后包含着西方基督教文明优越论,所以这个词我们要警惕。当然不只这些,还有其他属于中性的话语,很容易被人家忽悠过去的,我们要多加注意。第三,弊大于利的话语。这些根本就不能用,不但不能用,还要揭穿它里面虚伪的面目。什么人权高于主权、独裁国家、新自由主义、私有化等,尤其是人权高于主权,他对别人要求是人权高于主权,对伊拉克、叙利亚等,动不动就制裁,他是很霸道的。最近为什么不提了?主要是出了一个斯诺登事件,让美国很没面子,但是人家很自信,记者采访他的时候还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你别说我们美国偷听监听,世界各国都这样。世界各国是都这样,问题是你唱高调,你说人权高于主权。实际上他在国内是主权高于人权,在国外他要求人权高于主权,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当中,说今后互联网是我们意识形态斗争重中之重,我们要有思想准备,不可回避,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一分为三的去分析问题.在讲到正确对待西方话语体系的时候,说我们要善于运用和不断充实我们自己的话语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形成了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在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当中,包含着我们自己非常丰富的话语和话语系统。我们的话语系统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你看邓小平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习近平讲民族复兴中国梦等,就是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系统。实际上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涉及到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提到两条原则。第一,要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里面有五个新,新思路、新情况、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第二,要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眼光很开阔,胸襟很宽阔。我们知道西方一些思潮,向我们传播这个主义那个主义的目的很明确,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点,因噎废食,连西方的一些话语系统都拒之门外了。对国外新事物、新情况、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以报道、宣传、学习,还要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当中,已经包含着非常丰富的自己的话语系统,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不要从一个倾向走到另外个倾向,也就是我们不能满足于自说自话。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提到,要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目的是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人家听不懂,比如说春运前几年人家听不懂,一旦人家听懂了,觉得中国的春节是很有中华文化传统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既是我们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国外友人对我们的要求。

大家知道讲好中国故事,这个首创权是美国的一个未来学家,对我们很友好,叫奈斯比特,他写了一本书叫《大趋势》,在中国很有影响,他多次访问中国。他曾经讲过两句话,说中国每一天都有精彩的故事,但是你们没有把它说好。我觉得这两句话人家讲的很客观,所以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要满足于自话自说,今天在开放的条件下,在全媒体时代,我们要向世界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有硬件和软件。硬件的话,我们这几年改变比较大,现在我们国际传播能力提高的比较快。关键是软件,要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需要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共同努力,研究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我们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系统向国外传播,让外国人听得懂、能理解。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25/7525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