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纪念专题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倪德刚:毛泽东谈党的理论队伍建设
2013年12月26日 09:35
年终岁尾,适逢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刚刚公布不久,全面改革的重任世人皆知。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目的是要把毛泽东未竞的事业干好,贯彻落实全面改革的目的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向新阶段。做好毛泽东未竞的事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办好,离不开党的理论队伍建设。党的理论队伍建设历来是保障党的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力量。
在毛泽东眼里搞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大问题。因为道理很明了,一是有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行为,在我们党内一直存在,谁来反对和清理这些东西呢?靠毛泽东一个人或其他几位领袖是不行的,必须培养和锻造出大批马克思主义者及理论队伍来共同反对。二是毛泽东搞懂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但并不等于全党或党内大多数人都搞懂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培养和锻造出大批懂得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及理论队伍。三是毛泽东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但不等于全党或党内大多数人也同样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必须培养和锻造出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者及理论队伍。四是毛泽东能够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事情,必须培养和锻造出大批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者及理论队伍。所以,毛泽东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这个根本问题。
一、先看看毛泽东的几组数字
数字之一:“我们的任务,是领导一个几万万人口的大民族,进行空前的伟大的斗争。所以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我希望从我们这次中央全会之后,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33页)
数字之二:“加强理论学习至少要读五本书,我向大家推荐这五本书:《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民主革命中社会民主党的两个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这里马、恩、列、斯的都有了。如果有五千人到一万人读了,并且有大体的了解,那就很好,很有益处。”(《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417页)
数字之三:“能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中争取三分之一——一百五十万人真心接受马克思主义就很好了。”(《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89-290页)
数字之四:“我们要做出计划,组成这么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有几百万人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即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反对各种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我们现在有许多做理论工作的干部,但还没有组成理论队伍,尤其是还没有强大的理论队伍。而没有这支队伍,对我们全党的事业,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现代化国防、原子能的研究,是不行的,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95-396页)
第一组数字,有一百至二百个马克思主义者,就能领导几万万的中华民族,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而且是加速战胜。
第二组数字,只要有五千到一万人读了“五本书”,哪怕是大体的了解,就很好,就很有益处。
第三组数字,用十五年时间,争取一百五十万人真心接受马克思主义就好了。
第四组数字,有几百万人读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建立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没有这支队伍就不能解决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现代化国防和原子能问题。
几组数字,几种希望。从一二百、五千、一万、一百五十万、几百万,数字早已超过;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到解决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现代化国防、原子能。有的希望早已实现,有的尚需今日的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共同努力。数字的实现和超过,我们应该感谢毛泽东,这是毛泽东长期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的功劳,是马克思主义者的骄傲。我们新的伟大任务还远不有实现和完成。需要继续像毛泽东那样重视马克思主义者理论队伍的建设,需要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奋斗。
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怎样判定某某人是马克思主义者,某某人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又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如毛泽东所说:“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程度上人们也不相同,同一个人在幼年时期和年纪大时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也不相同。”(《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第146页)因为很难制定出一条或几条标准来衡量,这是其一。其二,作为一个活体的和不断变化的人来说,很难用时间段或某人某一段的行为来判定他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例如,有的人前一时期是马克思主义者,后一时期就很难说是马克思主义者,比如陈独秀、张国焘等等。有的人前一时期并不信仰马克思主义,谈不上是马克思主义者,但后期确成了马克思主义者,比如,宋庆龄、郭沫若等。有的人既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也不是共产党员,但却是合格的地地道道的马克思主义者,如鲁迅等。有的既信仰马克思主义,也是共产党员,但他的所作所为从头到尾都称不上是马克思主义者。如王明等。其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全信、全部践行马克思主义,毫无疑问这样的人是当然无愧的马克思主义者。全信,倒是有无数这样的马克思主义者。全部践行,到现在既没有听说过,也没有见过,其实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全部实现的条件远远不具备。这样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根本不可能出现和存在的。信仰或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某一部分、某一观点,或其精髓、或其精神实质、或其世界观、或其立场方法,怎样看待这种情况,怎样判定这些人,这是一个复杂的难题。尽管是复杂的难题,但毛泽东历来是破解难题的高手。
二、请再看毛泽东的几组数字
数字之一:“好像一进了共产党,就要是百分之百的马克思主义者才行。其实有各种各样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百分之百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百分之九十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百分之八十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百分之七十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百分之六十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百分之五十的马克思主义者,有的人只有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31页)
数字之二:“争取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中间状态的知识分子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有个初步了解,而不是一下子贯通。……要求知识分子一下子都接受马克思主义,这个要求是不现实的。说懂得马克思主义,其实懂得程度也不相同。”(《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64页)
数字之三:“如果在今后几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在我们的知识分子中间能够有比较多的人接受马克思主义,能够有比较多的人通过工作和生活的实践,通过阶级斗争的实践、生产实践、科学的实践,懂得比较多的马克思主义,这样就好了。这是我们的希望。”(《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70页)
第一组数字,是毛泽东在莫斯科共产党会议上讲的,从世界共产党角度讲的,实际上是告诉人们百分之百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没有的,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是不存在的。马克思主义者有各种各样,可以分出不同的层次。
第二组数字,是毛泽东针对国内知识分子讲的,争取百分之八十中间状态的知识分子初步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不要求彻底信仰马克思主义。
第三组数字,毛泽东用了三个模糊数字,即比较多的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比较多人的通过实践,懂得比较多的马克思主义。第一个比较多不能强迫,第二个和第三个比较多,只能在实践中实现。
没有百分之百的马克思主义者,争取百分之八十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比较多的知识分子和比较多的人通过实践接受比较多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的这些观点,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毛泽东的有关马克思主义者的若干思想提供了明确的思路。
三、毛泽东眼中的马克思主义者
(一)一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中国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就不是一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说:“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人类历史是人类自己创造出的。但不认识世界就不能改造世界,‘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这一方面,我们的老爷是茫然了。必然王国之变为自由王国,是经过认识与改造两个过程的。欧洲的旧哲学家,已经懂得‘自由是必然的认识’这个真理。马克思的贡献,不是否认这个真理,而是在承认这个真理之后补充了它的不足,加上了根据对必然的认识而‘改造世界’这个真理。‘自由是必然的认识’——这是旧哲学家的命题。‘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世界,又从认识世界中去改造世界,就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中国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就不是一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343-344页)
毛泽东举例说:“马克思说人比蜜蜂不同地方,就是人在建筑房屋之前早在思想中有了房屋的图样。我们要建筑中国革命这个房屋,也须先有中国革命的图样。不但须有一个大图样,总图样,还必须有许多小图样,分图样。而这些图样不是别的,就是我们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所得来的关于客观实际情况的能动的反映(关于国内阶级关系,关于国内民族关系,关于国际各国相互的关系,以及关于国际各国与中国相互间的关系等等情况的能动的反映)。我们的老爷(指以王明为代表左倾教条主义者)之所以是主观主义者,就是因为他们的一切革命图样,不论是大的和小的,总的和分的,都不根据于客观实际和不符合于客观实际。他们只有一个改造世界或改造中国或改造华北或改造城市的主观愿望,而没有一个的图样,他们的图样不是科学的,而是主观随意的,是一塌胡涂的。老爷们既然完全不认识这个世界,又妄欲改造这个世界,结果不但碰破了自己的脑壳,并引导一群人也碰破了脑壳。老爷们对于中国革命这个必然性既然是瞎子,却妄欲充当人们的向导,真是所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了。”(《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344页)
毛泽东的结论是:“反对不管实际只记条文的风气,反对将学习马列主义原理原则与了解中国社会情况、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互相脱节的恶劣现象。”(《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362-363页)
(二)凡是能同群众打成一片的即是马列主义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凡是能同群众打成一片的即是马列主义者”(《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68页)马克思主义者首先是群众,是群众中信仰、宣传、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一分子。马克思主义者来自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不同群众打成一片,那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宗教徒!有哪些人、哪些作法不能同群众打成一片呢?毛泽东分析了六种人、六种作法。
第一种是怕群众,怕群众讲话,怕群众批评。毛泽东说,有些同志:“怕群众,怕群众讲话,怕群众批评。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怕群众的道理呢?有了错误,自己不讲,又怕群众讲。越怕越有鬼。……让群众讲话,哪怕是骂自己的话,也要让人家讲。骂的结果,无非是自己倒台,不能做这项工作了,降到下级机关去做工作,或者调到别的地方去做工作,那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一个人为什么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呢?为什么只能做这个地方的工作而不能调到别的地方去呢?我认为这种下降和调动,不论正确与否,都是有益处的,可以锻炼革命意志,可以调查研究和研究许多新鲜情况,增加有益的知识。”(《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291页)
第二种是怕群众开展讨论,怕他们提出不同的意见。“现在有些同志,很怕群众开展讨论,怕他们提出同领导机关、领导者意见不同的意见。一讨论问题,就压抑群众的积极性,不许人家讲话。这种态度非常恶劣。”(《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292页)
第三种是不依靠群众,不发动群众的积极性。“我们现在不是有记多困难吗?不依靠群众,不发动群众和干部的积极性,就不可能偋服困难。但是,如果不向群众和干部说明情况紌不向群众和干部交心,不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意见,他们还对你?到害怕,不敠讲讲话,就不可能发动他们的积极性。”(《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293页)
第四种是不发扬民主,不让人讲话。“没有民?,就不可能正塦地总结经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严来,就不可能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我们的领导机关,就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这一方面说来,只是一个加工工冂。大家知道,工厂没有厗料就不可能进行加工。没有数量上充分的和质量上适当的原料,就不可能制造出好的成品来。如果没有民主,不了解下情,情况不明,不充分搜集各方面的意见,不使上下通气,只由上级领导机关凭着片面的或者不真实的材料决定问题,那就难免不是主观主义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294页)1944年6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会见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时说了一句至关重要的关于民主的话,他说:“中国是有缺点的,而且是很大的缺点,这种缺点,一言以蔽之,就是缺乏民主。中国人民非常需要民主,……只有加上民主,中国才能前进一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168页)
第五种是听不得相反意见,批评不得。“我们有些同志,听不得相反意见,批评不得。这是很不对的。在我们这次会议中间,有一个省,会本来是开得生动活泼的,省委书记到那里一坐,鸦雀无声,大家不讲话了。这位省委书记同志,你坐到那里去干什么呢?平素养成了这样一种风气,当着你的面不敢讲话,那末,你就应当回避一下。有了错误,一定要作自我批评,要让人家讲话,让人批评。……不负责任,怕负责任,不许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296页)
第六种是给人乱戴帽子。“不要乱给人戴帽子。我们有些同志惯于拿帽子压人,一张口就是帽子满天飞,吓得人不敢讲话。……不要动不动就给人戴在头上,弄得张三分散主义,李四分散主义,什么人都是分散主义。帽子,最好由人家自己戴,而且要戴得合适,最好不要由别人去戴。他自己戴了几回,大家不同意他戴了,那就取消了。这样,就会有很好的民主空气。我们提倡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目的就是要使人心里不怕,敢于讲意见。”(《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09页)
(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不怕什么的,任何人也不怕。马克思主义者也有怕这怕那的。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里,背叛马克思主义的大家、名家很多,由信仰、坚信到反戈一击的行行色色的人物多如牛毛。为什么会如此呢?关键是“怕”字。一是有的怕马克思主义不管用。信了一阵子,在实践中没有用好或不会用,背叛了,成了反马克思主义者。二是有的怕马克思主义过时。瞧瞧书本,看看现实,一瞧一看,对不上号,结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过时的东西还有什么价值呢?相信别的“主义”了。三是有的怕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每一次发展都引发一场反马克思主义的浪潮。也自然淘汰了一批批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者。反的和淘汰的,有两个极端的理念:一个极端是,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是放之四海的普遍真理。这个绝对和普遍的真理,不能动、不能变、不能发展。动了、变了、发展了就是背叛,总是坚信原本的东西,死抱着本本不放。这些极左的以维护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自居的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者,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的祸害。另一个极端是,认为凡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一切新东西,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对新东西总觉得不对劲、不顺眼、不对味。或指责或谩骂,与新东西格格不入。一句话,新东西统统是“修正主义”货色。当然,还有怕新情况、新问题、新难题;更有怕“风浪”、“风波”、“剧变”,等等。
毛泽东说:“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不怕什么的,任何人也不怕。不怕别人整不整,顶多没有饭吃,讨饭,挨整,坐班房,杀头,受冤枉。我没有讨过饭。要革命,不准备杀头是不行的。”《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54页》你看,毛泽东用词用得多准确,他用“真正”二字。不真正,当然怕这怕那;真正,就什么也怕。
所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还有什么困难值得怕的呢!尤其是今天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四)鲁迅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彻底的唯物论者。毛泽东说:“鲁迅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彻底的唯物论者。”(《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63页)“鲁迅不是共产党员,他是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他用了一番功夫研究,又经过自己的实践,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特别是他后期的杂文,很有力量。他的杂文有力量,就在于有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53页)
不是共产党员能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呢?当然能,毛泽东就称赞鲁迅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说鲁迅是马克思主义者呢?就是因为他有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就是说,只要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就可确认为马克思主义者。
由此推之,不论什么人,只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认识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只要全面、联系地处理问题,认识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只要客观、辩证地处理问题,认识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者,等等。看来,做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不难,难的事要成为一个彻底的唯物论者,成为一个具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者。
(五)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学过《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人印象最深刻之一的,就是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结尾的那段诗情奔放的话:“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06页)尤其是后三句,“文革”时流行最广,背诵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句句诗情画意。在此想谈的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这一论断。
古今中外的改革都不容易,没有哪朝哪代,哪个国家的改革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像中国今天的改革,所处的国际环境极其复杂而又万变,所解决的国内问题极其繁重而又艰巨。我们已经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并总体上完成了前两步的使命,完成第三步的使命还很艰难,还会遇到很多、很大的困难。改革开放35年了,三十而立之际年应该下结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毛泽东1938年真诚地说:“事情是不断变化的,今天要把将来的事情统统描写出来,是不可能的,这样要求与空想社会主义差不多。凭空捏造的乌托邦,我们是不赞成的,科学地来看事情就不是如此。由旧中国到新中国,如何到法?具体的内容今天不能完全描写出来,但其大的方向是可以指出的。中国革命的长期性,这是历史变化过程所决定了的。”(《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105页)
毛泽东1957年诚恳地说:“一切事情开头的时候总是心中无数的。打游击战,打以前,我们就连想也没有想过,后来逼上梁山,非打不可,只好硬着头皮打下去。当然,打仗这件事情不是好玩的,但是打下去慢慢就熟悉了。对于新出现的问题,谁人心中有数呢?我也心中无数。就拿朝鲜战争来说吧,打美帝国主义就和打日本帝国主义不相同,最初也是心中无数的,打了一两仗,心中有数了。现在我们要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不像过去搞阶级斗争(当然也夹杂一些阶级斗争),心中无数是很自然的。无数并不要紧,我们可以把问题好好研究一下。谈社会主义的书出了那么多,教人们怎样去具体地搞社会主义的书,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时候还没有;也有些书把社会主义社会的东西什么都写出来,但那是空想的社会主义,不是科学的社会主义。有些事情还没有出现,虽然可以预料,却不等于能够具体地提出解决的方针和办法。”(《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60页)
马克思主义者,何止这五类、五种?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者的希望是:“能够有比较多的人接受马克思主义,能够有比较多的人通过工作和生活的实践,通过阶级斗争的实践、生产实践、科学的实践,懂得比较多的马克思主义,这样就好了。这是我们的希望。”《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70页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者的要求是:“在现状中看出缺点,同时看出将来的光明和希望,这才是革命的精神,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有这样的精神。”(《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122页)
有了这些“者”,这些“者”越多,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就越强大,越强大,中国梦就越能早日实现!
责任编辑:葛立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26/7526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