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年终特稿】“安倍经济学”一周年效力减退
2013年12月27日 09:15
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满一周年。安倍政府执政后推出了号称“安倍经济学”的经济政策,由宽松货币政策、增加公共支出以及承诺进行结构改革这“三支箭”组成。在一系列激进经济政策的刺激下,日本的经济数据一度颇为抢眼。然而“安倍经济学”的高潮仅仅出现在年初,此后经济增速逐季放缓,政策效果减弱。
(图片: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实体经济改善缓慢
2013年的日本股市是“安倍经济学”的骄傲,也是安倍晋三宣扬其经济政策确实有效的主要依据。近一年来,日经225种平均价格指数上涨近50%,而同期美国和德国股市的涨幅为20%左右。然而大量的流动性推高了日本股市,却并未有效改善实体经济。
2013年第一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增长1.1%,远高于2012年第四季度的0.1%。但之后两个季度经济增速连续放缓,第二季度实际增长0.9%,第三季度则为0.5%,“安倍经济学”正在陷入后劲不足的尴尬境地。
(图表:日本2012-2013年季度实际GDP增长百分率)
《日本经济新闻》对驱动日本经济增长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将2008年的水平看作100,得出当前公共投资水平为129,出口和设备投资则仅为91和85。这说明目前日本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政策支撑,并未转化为内生动力,特别是企业设备投资意愿依然非常低迷。日本政府对此的回应是,投资意愿低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通病”。根据日本内阁府的预计,2013年第四季度日本国内机械订单总额将下降2.5%,其中民间需求下降5.3%。
纵观全年走势,股市涨跌与日元汇率呈现明显关联性。当前日元已经贬值至一定阶段,今后企业不大可能再通过汇率优势促进业绩大幅提升。换言之,日元贬值带来的红利已经基本消耗殆尽,而由此带来的生产成本增加则会一直持续。
贸易逆差创纪录
受日元大幅贬值推动,2013年度上半年日本出口额为35.32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04日元),同比增长9.8%,实际出口量却比上年度同期下降1.3%。换言之,日元贬值对于日本出口的刺激只是账面上的增长。与此同时,日本的贸易逆差创下历史新高。
在雷曼垮台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前,日本的贸易收支每年至少有10万亿日元的顺差,2013年度上半年却出现4.99万亿日元的贸易逆差,创下半年贸易逆差的历史纪录。11月日本贸易逆差1.29万亿日元再创新高,2013年全年的贸易逆差预计将超过10万亿日元,与危机前的顺差数额相当。
究其原因,日元贬值虽然降低了日本商品的出口价格,但是进口成本同样在增加。从中期来看,首先全球经济复苏并不乐观,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持续放缓,而这些国家对于日本的出口至关重要。其次重启核电面临的阻力巨大,矿物性燃料进口还将继续增加。这两点都说明日本的贸易逆差是结构性的,仅凭放宽货币政策无法解决。
内需不振难解
摆脱长达20年的通缩局面是“安倍经济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之下,日本的物价水平确实出现了上涨趋势。然而实现了物价的上涨并不意味着经济重新焕发了活力,因为与之相关联的国内投资、消费及工资水平并未上升,这反而打破了日本经济的平衡。
国内消费在日本GDP中所占比例高达50%。由于明年4月其日本国内消费税将从5%提高到8%,目前应该属于突击消费的“井喷”阶段,然而第三季度国内消费只增长了0.1%。民众迟迟感觉不到经济重振所产生的正面影响,物价上涨的预期却已经形成。日本银行10月31日预计,到2014年3月本财年结束时,通货膨胀率可能会达到0.6%。
日元贬值使大企业的股东获得巨额利润,但中产阶级正在受到挤压,贫富差距正在拉大,有经济学家将之形容为“法拉利热销,啤酒反而卖不动”。今年9月,日本的月基本工资同比下降0.3%(不包括加班费和奖金),连续第16个月下降,10月份实现上涨但幅度仅为0.1%。由于年初业绩不错,大企业的夏季奖金提高了5%,但是年末的冬季奖金增幅预计只有0.4%。
一年过去,“安倍经济学”希望通过增加增加流动性刺激投资和消费、进而改善经济状况的政策预期并未实现,相关政策收获的主要成果是股市和物价的上涨,并未真正振兴实体经济。展望明年,日本经济面临的巨额贸易逆差、实体经济疲弱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还将面临消费税提高的冲击,安倍承诺的经济结构改革却依然停留在字面上,经济运行将面临很大压力。(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27/7528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