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财经视角

【案例】无座火车票应该半价?

2013年12月27日 14:07

 

【百姓心声案例】

【事件介绍】

无座火车票应该半价登话题榜首 网友一边倒支持

春运将至,“火车票”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名词再次成为网友离不开谈不完的话题。今年,“无座火车票应该半价”无疑又会荣登话题榜榜首。无座票的定价屡遭质疑,却一直没有改变,尽管如此,这个建议仍屡屡得到网友一边倒的支持。

在火车上站一路回家,是不少人都有过的经历,但是此前却很少有人在经历了站得腰酸背痛、上厕所如跋山涉水抑或蹲在厕所旁边打盹被过路行人踢醒等之后,问一句:“为什么我经历这么多,却仍要支付与有座的人同等的票价?”

这样的问题,近日再次被网友在上提了出来:“无座旅客以农民工居多,他们不会网上订票,不能托关系买票,抢不到属于自己的有座票。按市场价值规律,他们没能享受与车票价钱所匹配的服务,因此无座车票全价不合理。”

也有网友表示:“享受什么样的服务交什么样的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收什么样的费,这应该是一个公认的常识!你上五星酒店,交五星酒店的钱,享受五星酒店的服务,你上路边大排档,那也就别指望有五星酒店的环境和服务质量!同理火车有快慢之分,所以高铁是高铁的价,动车是动车的价,绿皮是绿皮的价。那有座和无座也该是不同的价。”这一提议一呼百应,网友纷纷留言表示强烈支持。

@霸气小蒙蒙:强烈支持!!!一般都是农民工一类人不会网上订票和电话订票,往往最后都是无座票,辛苦了一年。

@不晓得:毋庸置疑的支持!每次坐火车只要看到站在身旁的大叔们,就赶脚好心酸!和我们出一样的钱,站几十个小时。

@呆瓜helen:支持,有座无座本来待遇不一样,价钱就应该有所区别。

@骁野花:至少应该便宜点,无座的一般都是农民工或老人,他们也都不容易呀!每年看到他们在车上的过道站着,真心的心疼。

不过网友@沉帮帮的愿望显然更简单,能有张票就满足了。“照这理论,难道公交车也要对无座半价吗,这显然不现实,我上学的时候好几次回家去学校,都是一路站过去。对我而言,能有一张票让我上车我就已经满足了。”

@小熊猫世界V也表示半价票前景不容乐观,“喂喂,你想象下站票半价的情景好不,认真想一下。站票便宜,那得有多少人宁愿去买站票而不买座票?大家都买站票,您能保证他们都站着不坐下吗?于是乎,车上大家都开始争抢座位,然后再争吵起来,再造成些事故,乘警和乘务就不用干别的了。”

 

"火车票站票半价"呼声再起

支持派:有悖于公平交易原则

近几日来,不仅是网友还有媒体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春运火车票中的站票。站票应该半价的呼声越来越高。有网友认为,中国铁路每年都会售出大量的无座火车票,但长期以来,无座车票一直是全价出售。

无座旅客以农民工兄弟居多,他们因为各种局限,抢不到属于自己的有座票。按照市场价值规律,他们没能享受与车票价钱所匹配的服务,因此无座车票全价不合理,应该推行无座半价。

还有网友将问题抛给了站票的定价。网友提出从消费者权益这个角度来看,站票和座票同价,有悖于公平交易权。《铁路客运运价规则》只对硬座票和卧铺票规定了价格,并没有对站票做出明确的规定。而且,硬座、硬卧、软卧因旅客享受到的服务质量不同,价格逐次递增,而对于硬座和站票的服务差别,却没有以价格的形式体现,显然是不公平的。

反对派:无法监督反而造成不公平

对于站票是否半价的问题,也有网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如果买了半价火车票上车,遇到空出来的座位坐下了,岂不是对买全价座票人的不公平。在列车上,仅靠列车员是无法监督的。

还有网友提到铁路虽然是公益性的一种运输方式,但多年来火车票一分未涨,如果站票再推行半价,国家的补贴就会更大。而且,春运期间,长途汽车也是座票、站票一个价格,还应理性客观看待。

中立派:为了安全建议取消站票

在支持与反对的声音中,北青报记者还发现了另一种声音。超员的列车不安全也不舒适,为了全体旅客的安全着想,铁路部门是不是可以考虑少些收入,取消站票,毕竟在春运期间铁路开再多的车也运不回几亿的回家人,量力而行似乎更理性。

铁路说法:解决运力不足的一种方式

针对这一问题,原铁道部发言人曾经解释说,如果站票的价格降低了,就会吸引更多的人买站票,这对铁路分散客流无疑是有害而无利的。记者了解到,铁路推出站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其原因是为了解决运能的严重不足,特别是在春运期间,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回家而出台的一种票制。目前,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不出售站票。对于近日越炒越热的半价站票问题,在作为政企分开后,新成立的中国铁路总公司还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应。

专家:半价难操作 建议打折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专家徐翔博士表示,当初推出站票有积极意义,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铁路有必要改变一下规则,站票半价的可操作空间较小,但是尝试打折完全可以做到,比如根据条线、运输成本及客源等因素制定不同的折扣标准。

 

无座票半价更公平是个伪命题

“无座车票是否应该半价”已是一个每年春运都会提出来的老话题了。如果单纯的把无座票和座票拿出来对比,在价格一样的情况下,无论是谁一看就感觉是不公平的。然而,笔者以为是否公平,不能断章取义,以自我为比较,应该放在大环境中进行对比。

有网友认为:软卧硬卧不同价,卧票坐票不同价,头等舱经济舱不同价……非常自然,坐票站票也应不同价。这样的观点貌似很有道理,但这位网友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软卧和硬卧,卧铺和座位,包括商务座和一、二、三等座都在不同的车厢,而且都是以车厢为单位,各自独立存在的。而无座票的旅客和坐票的旅客是在同一车厢的。众所周知,一列火车从起点站到终点站中间要停很多站点,每一个站点都有旅客上下。如果无座票实行半价或是打折,就意味着买无座票的旅客是无权坐上座位的,眼看着身边有座位的旅客下车,座位空出来了,试问有多少无座票旅客能抵得住座位的诱惑。对于旅客来说,一旦出了无座票的钱,却坐上了座位,是赚到了,肯定不会有意见,但这对于铁路部门来说公平吗?

另外就是一个引导取向的问题。如果无座票实行半价或是打折出售,对于在春运这样求大于供的特殊时期,火车车厢会相对比较拥挤,对于长途的旅客来说买座位票还是首选,但也不能排除小部分旅客存在蹭座的想法,去买价格更低的无座票。但在平日里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火车车厢相对比较空,无论是买有座票还是无座票都有空位可以坐,难道旅客还会多花钱去买有座票吗?买卖讲究公平,这样的情况公平吗?另外,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每次“无座车票是否应该半价”的提出都是在春运即将来临之际,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家都知道春运的时候车厢里相对比较拥挤,无座票旅客想要坐上座位的概率较平时要低很多,这在人们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落差,“无座车票半价”的诉求自然而然就被提了出来。

此次“无座车票是否应该半价”的提出,被冠上了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旗号,而且还提出无座旅客以农民工居多,他们不会网上订票,不能托关系买票,抢不到属于自己的有座票。提出这种看法的人只能说明思想还停留在过去。其一,农民工的称呼已经不用了,现在的称呼是务工人员。其二,铁路部门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把所有车票对外销售了,内部票已经成为了历史,根本不存在托关系买票一说;其三,无座旅客以农民工居多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一事实的存在并非他们的抢票技术有多差造成的,而是他们是春运的主要客流,不但在无座旅客中比例高,在其他旅客中的比例也同样高。网络、电脑、手机等通讯工具普及这么多年了,现在还有多少人没有这样的通讯工具?即使务工人员由于本身的局限,或许整体水平相对略差一点,但差距也不会太大,再者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己不熟练就不可以找人帮忙?其四,铁路部门也根据务工人员在抢票方面整体水平相对略差一点的客观事实,在春运期间“务工人员团体票”的预定时间是最早的,今年更是把门槛降低到5人即可团购。此外,各个铁路局还会根据实际情况推出“火车票进工地”等方便他们购票的活动,铁路部门这样做的目的也无非是想通过政策和措施将尽可能将每位旅客购票的机会拉到同一起跑线,为的就是实现相对公平。

想要公平的实现无座票半价或是打折,最重要的前提就是铁路部门能提供没有座位的站立式车厢。其实在很多年前,铁路运力比现在还要紧张的时候,铁路部门是有这样的绿皮车厢的,一节车厢的定员是300多人,而且票价也相对要低。后来因为运力的提升,旅客对乘坐环境要求的提高,这种车厢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难道我们要让历史倒退不成?在春运这样的特殊时期,人们怀着回家过年的共同目标,同在一列火车上其实也是一种缘分,长途旅行坐久了人会不舒服,站久了人会更不舒服,我们何必纠缠于“无座票半价或是打折”这样的争论,有座位大家轮着坐坐,这样不但能结识更多的朋友,而且互帮互助的温馨氛围能驱散您赶车的疲惫和对家人的思念,给您一个过年的好心情!

忽略大环境中的各种客观因素,断章取义的提出所谓的公平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切合实际的。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才是一种更广义的公平,所以在现今情况下无座票半价更公平是个伪命题。

 

“无座火车票半价”岂能只向钱看? 

首先从车票本身来看,能让更多的旅客踏上回家团圆的路,是无座票出现的初衷。春运期间,铁路的运输能力不能满足旅客出行需求。为了尽量缓解这个矛盾,铁路在保证运输安全的前提下实行适度超员的办法,出售部分无座票,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旅客回家,解决旅客最突出的需求。但在铁路运输能力和老百姓的刚性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的今天,“一票难求”的现象在春运期间还是依然存在。

每年的春运,对于交通部门来说,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虽然近年来铁路的运输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如何让百姓既走得了,又走得好仍是铁路的一大难题。在这样的情势下,能买到一张无座票回家过年对老百姓来说已经算是很幸福的。如果实行无座票半价,势必引发大家哄抢,使旅客列车超员超载,更有可能加剧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状况。

其次从车票价格来看,火车票的价格基本还维持在2005年的定价标准。平心而论,在各种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的安全系数是相对很高的,而且近十几年以来,火车票几乎都没有涨过价,“物美价廉”是铁路得到老百姓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价格本来就低,那还何来降价一说?火车票票价相对于包括民航、公路和水路运输的票价来说,应该算是猪肉卖了白菜价,总不能买了白菜还送你猪肉吧?

今年铁路实行政企分开,成立铁路总公司后,火车票的定价理论上应该交给市场。如果按照经济学杠杆原理,火车票在春运期间供不应求,本可以明正言顺地涨价。因为超员出售无座票,给铁路的运输组织、客运服务、设备维修等都带来了很多的困难,铁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给予支撑。但铁路却一直坚持客运低价运营,就算春运连年亏损也坚决不涨价。这时考验的不止是市场,更有企业的良心。作为服务百姓,关乎民生的政府职能部门来说,铁路做到这一点已经十分难能可贵了!

再次从服务对象来看,外地务工人员是春运的主要人群,也是铁路的主要服务对象。网上所谓的他们因条件、知识等原因很难抢到有座票。按照市场价值规律,他们没能享受到与车票价钱所匹配的服务等说法根本没有任何依据。今年,铁路很早就增加了“自主团”购票、团体票办理、降低门槛提前发售外地务工人员车票等多项亲民举措,并将在春运期间大量加开临时旅客列车,最大程度地满足外来务工人员春运期间的出行需求。

按照市场价值规律,旅客票价的制定,考虑的是建设成本、运行成本、人力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旅客票价所匹配的服务基本就是运输的时间和乘务员的服务,与有座无座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再说旅客购票属于双向选择,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的购票。在走得好与走得了之间,就目前春运的现状来说,我想,如何让更多的人走得了就显得更加有意义。

所以说,与其每年春运时都老调重谈来讨论无座火车票半价的问题,不如想想如何从根本上消除无座火车票。比如说大力发展包括铁路、民航、公路、水运在内的多种交通部门的运输能力,彼此之间形成合力并有序的良性竞争,为百姓带来更多便利和福利;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在本地创业,减轻春运期间交通部门的运输压力;全社会共同引导百姓们在春运期间理性购票,选择性出行等。

总而言之,百姓才是春运的主人,搞好春运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轻轻松松买票,高高兴兴上车,平平安安回家,团团圆圆过年是老百姓和铁路的共同心愿。春节将至,春运大考也将如期而来,铁路做得好不好,还是老百姓们说了算,让我们拭目以待!

 

无座火车票半价没那么简单

花不同的钱享受不同的服务,这个逻辑当然没错,再加上买无座火车票的人基本上都是返乡的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在此语境下,这种观点还很有市场。但是我们却应该看到,在无座火车票不享受任何优惠的情况下,选择火车这一交通方式的人居然还有如此之多,吊诡的是,火车票的阶梯价格设置本来就是为了调节人流量的,但是现实当中却基本上没有发挥作用,问题就出在,相对于其他交通工具来说,火车还是比较经济实惠的,事实也证明,近一二十年来,虽然物价在飞涨,但是火车票的价格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其实,任何一个事物,不管具有再多的优点,只要其本身存在不合理性,就需要去改正和完善。而在此,笔者并非拿火车票本身优惠这一优点,来为无座火车票与硬座价格相同辩护,但是却不是仅此就简单地说要让无座火车票半价,如果火车票再进行优惠,恐怕每到春节火车的人流量会更多,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正因如此,国家铁路部门尽管不断在增加铁路的运力,却仍旧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春运难题。

话又说回来,由于铁路运营本身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其更应该以公众利益为目的,而这也是现在我们国家提倡让利于民的要求。但是现在的情况却是,铁路部门本身就已经是在亏损运营了,其背负着的高额债务该如何解决还是一个问题,若是长期亏损运营下去,最后的成本势必还是由全民承担。所以,对于国家铁路的运营,一味强调公益性而忽视市场规律,这本是就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

进一步来讲,更不可动辄用“与民争利”来粗暴地解读相关政策,火车票价格同样如此,如果仅凭无座火车票全价就做出过激的解读,甚至是绑架他人的思想,岂非过于感性?

不管怎样,无座火车票改如何定价,国家相关部门必须要尊重公众的合理诉求,而公众也应该理性思考,如何改?怎么改?都不是仅凭某一个逻辑就可以解释通的。

讨论火车票“站票半价”不是比拼道德优越感

这种质问貌似有理,其实不然。站票座票享受不同服务,应该不同价格,似乎很合市场化逻辑。但中国的铁路很难以市场化逻辑去衡量,因为其承担着很多本不该由其承担的公共职能。如果从纯粹市场化的角度分析,到了春运这种一票难求的时候,就应以涨价来平衡供求关系。可如果铁路总公司涨价了,全国人民立刻不答应了,会说“怎么能用市场化逻辑来经营铁路呢?”

客观地看,这10多年来,物价涨了多少倍?从房价到肉价,一个个跑得比刘翔快多了,可火车票的价格变化并不大。正是公共事业的补贴体制,支撑着让多数人买得起的火车票价格,也支撑着火车廉价交通工具的属性,因而一到春运就人满为患。当然,因为坐的人多,加上“一票难求”很难解决,铁路部门也承载了最多的怨言。

一方面反对铁路市场化,反对铁路以市场的理由涨价,另一方面又以市场的名义要求铁路“站票与座票不同价”,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从我们直观和本能来看,站票与座票价格应有差别,可其实这个价格本就不是一个市场化价格。“无座”不是一种座,而是在春运这种特殊情况下,为满足井喷式远超过铁路运力的回家需求而采取的无奈之举。其实,从技术角度看,“站票半价”也难以实现,因为火车上的座位是流动的,这一站没座,下一站有人下车,也许就有座位了,很难精确统计。

 

有人可能会继续说,买站票的多是返乡的农民工,怎么忍心让这些弱者站着回家,还让他们付与座票一样的钱?这种逻辑也是站不住脚的,是将经济问题道德化,将“站票半价”问题变成了一个煽动情绪的道德问题,好像支持半价,就站到了“同情农民工”的道德高地。可这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第一,买站票的并不只是农民工群体,一票难求之下谁都可能遇到“无座”;第二,农民工是弱势群体,但购买火车票是一种经济行为,应该让这类弱势群体在社会保障中获得补贴和救助,而不是让每个部门和企业都当慈善机构。以“站票半价”的方式去“补贴”弱势群体,这是不切实际也无法承载的期待。

在公共政策的讨论中,常常有脱离问题本身而泛道德化的倾向。比如,讨论得正热的“北京拟提高地铁票价”问题,就被偷换成了一个道德问题。北京地铁网的密度越来越高,地铁亏损越来越严重,政府每年补贴100多亿元,以维持两元的低票价。为缓解高峰客流和交通补贴的双重压力,政府提出将制定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但是,一些反对者称:你们开车的人当然不在乎涨不涨价,可你们要考虑一下农民工,考虑一下城市低收入者,涨价是很不道德地掏他们的腰包。显然,这样的判断也是将这个问题道德化了。其一,地铁是公共交通工具,并不是阶层专属;其二,地铁公司不是慈善机构,即便不该赢利,起码也不能总背负这么大的亏损。

摒弃泛道德化思维,回归问题本身,公共讨论才会回归理性。

【启示与思考】

“无座车票是否应该半价”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每年春运前后都会被推至风潮浪尖,民众也对此争论不休、各抒己见,而今年更是把“农民工”这一群体那出来说事,认为他们是无座车票的最多持有者,也是这“坐立等价”的最大“受害者”诸多网友也因此大举“正义”的旗帜,为农民工群体的权益向铁路“讨伐”那么,事实是否真是如此,“站票半价”真的能让农民工受惠吗?

与其讨论“站票半价”不如想想怎么让农民工们“坐着”回家,让他们也能享受舒适的旅途,这才是真正让他们受惠的实事!

铁路部门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如众所见,农民工兄弟因条件、知识等原因,大多不熟悉网络,只会通过传统的窗口购票,很难抢到有座票。针对此类现象,铁路部门每年春运都专门开设了“农民工团体票预定”服务,且今年更是把门槛降低到5人即可团购,“农民工团体票”的预定时间是最早的,而且预定渠道也有很多,窗口、电话、乃至铁路部门会时常以“移动售票厅”开展“火车票进工地”活动,种种举措,都保障了农民工群体能“优先选票”、“坐着回家”。

确实,中国人口众多,而春节又意义众多,在春运期间,再发达的交通系统都无法保证让每一个民众享受舒适的旅途,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在春节回家团圆,难免要有人坐着,也有人站着。而光荣的“劳动者”理应“坐着”回家,为农民工让座也是无可厚非的。

因此,讨论“站票半价”大可不必扯上农民工们,莫将一己私利冠上“正义”的旗号!虽然“站座等价”看似不合理,看似旅客吃亏了,若真要全面的来分析,吃亏的还是铁路:据笔者了解铁路票价的“定价权”不在铁路而在国家发改委,因此,我们的“矛头”大可不必指向铁路,况且就网友所言的“市场价值规律”来说,当前的火车票价比起国内整体物价水品来说,是极其廉价的,若真是按“市场价值规律”来走,就是“坐票翻倍”也是合情合理。铁路部门几十年票价不涨,而其人工、能源、物资的成本却都在涨,吃亏的是谁,显而易见。

认为“站票应该半价”的人们不妨对比其他交通工具、对比市场、对比他国,扪心自问“站票该不该半价”。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27/7529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