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资讯

北京:2013 我们为群众办的那些事

2013年12月30日 09:44

 

岁末年初,辞旧迎新,总有一种心情想对大家表达。

作为北京日报的一个部门,群工部的工作重点就是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见,在政府与市民之间搭好桥梁,帮助群众解决一些生活中不方便的事。通过政府与市民版、党报热线栏目、来信办信,为群众多办好事,多做实事,多解难事。过去一年,我们是这样做的,新的一年,我们仍将一如既往。

群众工作无小事。看上去政府与市民版、党报热线栏目所反映的大多是些小事、琐事,如道路不通、乘车换车不便、小区环境脏乱、私搭乱建、跑冒滴漏等,但这都是群众生活中最迫切解决的事,桩桩件件总关情。

关心群众的生活,就是要从解决群众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做起。莫因事小而不为。判断老百姓的事是“大”是“小”,不仅反映了群众利益在我们心中的位置,也是衡量我们对群众感情的一把标尺。老百姓正是从身边的小事中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把好事办好并不简单。如今,党和政府为群众办的好事越来越多。如何把这些好事办好,不变味、不浮夸、不作秀,让群众享受到政府惠民爱民的最大福祉,是党报舆论监督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欢迎读者与我们交流,反映遇到的急事、愁事、难事。记者将对其中的热点进行调查,同时就相关问题采访有关政府部门,在您、我、他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各方互动,帮助解决问题,为您排忧解难。

感谢过去大家对我们工作的热情支持。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我们接听党报热线电话近千个,收到来信和电子邮件2000多封,接待来访近百人次;见报反映的各类具体问题600多件,其中得到解决的有200多件。2014年,我们期待继续与您相伴而行,走入您的生活,反映您的诉求,欢迎您的监督和参与。我们在倾听,有事您说话!

联系方式:电子邮箱bjrx@bjd.com.cn

热线电话:010-65591515

虎峪小产权别墅全拆了

热心读者给本报来信,反映今年“十一”前后,在昌平区虎峪自然风景区中有人在大兴土木,但景区中没有任何施工通知,所建楼群也不像是景区的服务设施。由于景区出现了大片工地,破坏了自然景观,影响了游览质量,因而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彻查此事,恢复虎峪原有的自然风光。

11月15日,记者来到昌平区南口镇虎峪村虎峪自然风景区。沿山谷走了约50分钟,记者忽然看到丛林掩映之中,在一个高约20米的山丘上立着两幢别墅。两层高的别墅尚未完工,只是建起了主体框架,墙体外围搭建起的脚手架还没有拆。别墅周边堆放着钢筋切割机、水泥搅拌机、各种钢筋、钢管、木板等设备和材料。记者继续向山谷中走去,发现基本上每隔500米左右,就有一至两栋别墅建在路边高起的山坡上。周边有工人正在施工,甚至开着铲车和吊车进行作业。工人说,他们是今年6月份开始在这里施工的。

记者看到,山坡上尽是些碎石块和小石子儿,很多石块摇摇欲坠,别墅后面也是裸露的岩石和黄土,与四周植被葱郁的山坡十分不相称,犹如一块块斑秃。虎峪山谷中原本保持较好的自然植被以及山石,多处遭到了人为破坏。

因为小产权房的问题比较敏感,记者也很谨慎。在现场采访了施工工人和销售人员。回来后通过电话向昌平区国土分局、南口镇政府规划科等部门核实,确认该处别墅为小产权房。

11月21日,该文章见报。仅仅四天后,有关部门就开始拆除行动。只见起伏的山峦间藏着几栋蓝顶小别墅,5台挖掘机在对着这些违建进行拆除。半山上,墙垛子顺着斜坡滚下来,轰隆隆带起了两丈高的浮尘。11月25日当天,虎峪风景区这几栋尚未入住的小产权房就被彻底夷为平地,拉开了全市排查的序幕。

据介绍,本报报道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国土资源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出了等级为“特急”的通知,要求各地对违法建设、销售的小产权房开展一次集中排查摸底。本市选择若干起顶风违法继续建设、销售小产权房以及其他情节恶劣的案件,直接予以查处,并且依法从严、从重处理。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将对新增小产权房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本报记者 罗乔欣  

堵校门垃圾彻底清了

“育鹰小学校门外有一个四五十平方米的垃圾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今年4月份,家长赵先生给本报来电反映:“垃圾堆占路一半,而且常年没人收拾,臭味熏人。现在又是多风的季节,经常吹得垃圾满天飞。”

4月15日下午放学时分,记者来到育鹰小学东校区所在的海淀区西三旗桥东。育鹰小学校门外大约5米的地方,是一条15米长的垃圾带,仅5米多宽的街道,被垃圾堆占了一大半,被各色塑料袋包裹着的生活垃圾散发出阵阵异味。垃圾堆围着一个破旧的二层小白楼,紧锁大门。旁边还有一大堆修剪下来的枯枝,有一人多高。而与垃圾堆仅一墙之隔就是新景都市加油站。一位老人担心地说,天干风大,易燃烧的枯树枝紧邻加油站,非常不安全。家长希望能够把困扰学校的垃圾堵门问题彻底解决。

记者从学校了解到,五六年内,学校的两任校领导就垃圾处理问题,与附近社区物业沟通协商过多次,然而一直没有彻底解决问题。

而后,记者致电小营联合社区和西三旗街道办,他们均表示,社区物业应对垃圾处理负主要责任。他们将会对该处垃圾堆积问题作出调查,并监督物业处理进度。

相关报道见报一周后,一位家长高兴地打来电话说,垃圾堆已被清理干净了。

5月6日下午学校放学前半小时,记者再次来到育鹰小学东校区校门外。看到垃圾堆已不见踪影了,宽敞空地上依稀可以看到刚清扫过的痕迹。记者了解到,之前垃圾处理不当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正在更换外包的垃圾清理公司。目前新选定的公司已经开始投入工作。一位负责人说:“目前我们的工作是尽量将社区的生活垃圾封闭在垃圾楼内,确保道路和垃圾楼外没有垃圾暴露。垃圾清理公司每晚都会将垃圾楼中的垃圾运送至消纳场,日产日清。物业将严格监督其清理工作。”  

本报记者 罗乔欣  

温榆河西路的渣土没了

今年5月,家住通州区常营乡的于先生给本报打来电话,称自己每天上班都要经过温榆河西路。“但是这条路上满是渣土,几乎把路面都给覆盖了,车一开过去漫天的扬尘,到处都是堆积成山的渣土堆,一条公路都快变成土路了。”于先生抱怨道。

5月27日,记者来到温榆河西路。据了解,温榆河西路是一条新修道路,2011年通车,全长2.5公里左右。记者从这条路的南口进入,走了不到100米,就发现路面开始有渣土出现。随着记者一路向北,渣土越来越多,路面也覆盖了一层渣土。只要一有汽车经过,立即扬起漫天灰尘,行人只好掩住口鼻,止不住地咳嗽。连续几辆车经过之后,道路上已经呈现“局部灰霾”的状况,连马路对面都看不清楚。当记者从灰霾中“突围”出来,发现全身上下都覆盖了一层灰尘。

记者调查发现,这里并非仅仅是渣土车的途经之地,而且是目的地。在温榆河西路的中间和北段位置,都有数处渣土堆。大的渣土堆有两三层楼高,占地面积上千平方米。有些小渣土堆就随意堆放在路边,有的渣土堆就直接矗立在绿化带里,形成了一座座渣土山。记者采访的时候,还恰好看到有渣土车肆无忌惮地倾倒渣土。

相关报道见报后,通州区城管执法监察局十分重视,立即部署整治工作。首先是清路面。仅6月份一个月,永顺镇环卫所出动环卫人员600人次,环卫车辆80车次,清扫路面遗撒的渣土,并对路面进行冲洗,路面遗撒已经基本清除完毕。

城管分队还联合永顺派出所将周边土场的进出口全部封闭,禁止渣土车辆穿行,对未覆盖苫布的渣土堆进行了遮盖,并播撒草籽,控制渣土山扬尘。城管分队抽调执法队员分为2个车组,对温榆河西路进行不间断地巡查盯守,共出动执法人员60人次,加大了执法力度,力争渣土遗撒的问题不反弹。本报记者 罗乔欣  

小区污水管通了

今年9月初,家住回龙观龙跃苑三区的居民孙先生向本报反映,一个月来,他们小区18号楼和20号楼之间有多个污水井一到傍晚用水高峰,就往外冒污水。污水不仅在楼前积了一地,还顺着地势流到了三区的东南门外,导致大门口内外满地脏水。

9月12日,记者来到龙跃苑三区,一走近17号楼就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两个紧挨着的污水井正散发出浓烈的气息,井盖上标有“污”字样,周围还留着一片片乌黑的水渍。一位住户告诉记者,这些污水井从今年8月中旬就开始往外冒水了,尤其是每天傍晚的时候,几个污水井同时咕嘟咕嘟地往外冒,弄得整个楼门前遍地污水。

物业表示,污水井冒水是由于下水管道破裂引起的,但修复坏了的下水道,工程量太大,需要向昌平区住建委申请专项维修基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申请专项维修基金需要物业公司先向昌平区住建委递交损失情况说明,区住建委核实情况后,物业公司再递交施工方案和报价表;得到批准后,还要取得业主的签名,物业公司才能动工维修。他们已经提交了申请,不清楚何时才能批复下来。

我当场质疑,这样的马拉松式的办事程序,显然没有考虑过居民被污水困扰的难耐与煎熬。

相关报道于9月16日见报,很快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区住建委在9月18日给予批复:特事特办,可以先维修坏了的污水井,解决小区冒污水问题,相关材料以后再补上。在等候资金时,龙跃苑三区物业公司依旧每天派物业人员进入现场抽水,物业公司还更换了大功率的抽水泵,加大抽水力度,以防止污水继续外冒,影响居民生活。

9月18日,物业公司找到了合作的维修公司,检查、了解污水外溢的实际情况,很快做出决定,由物业公司先行垫资开始施工维修。9月23日,维修施工正式开始,并在小区宣传栏内予以公示。由于9月23日天降大雨,现场施工工地深达4米,为防止塌方,物业公司决定等待晴天再继续施工。9月24日上午,维修公司正式开始进驻污水井维修施工现场,新的污水管道铺设完毕。

 

9月25日,所有破损管道被修复,居民至此告别污水的多日困扰。本报记者 孙小杰  

立交桥的石板 修了

今年8月中旬,朝阳区的辛先生给本报热线来电反映,四惠桥桥体两侧有部分石板脱落,掉在了绿化带里,危及到路人的安全。

8月23日下午,记者来到四惠桥下,在辛先生的指引下来到掉石板的桥段。现场看到,绿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五六块巨大的石板,每块石板长约1米半,宽约1米,重量至少有100多公斤。记者抬头仔细观察桥梁一侧,像这样向下掉石板的地方有五六处,有的地方的石板已经掉光了;有的地方固定石板的混凝土已经剥落,石板看起来已经不稳固,加上大车经过时桥体的震动增强,石板随时有掉下来的危险。

8月27日,本报刊登了四惠桥上挂檐板松动、脱落的问题。报道引起北京公联养护公司高度重视,他们召开协调会,派专业人员对现场进行全面排查,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挂檐板进行了拆除。为彻底消除全桥挂檐板松脱隐患问题,公联养护公司对四惠立交桥以及同期修建的全市其它立交桥进行了全面排查。目前,存在隐患问题的桥梁主要集中在四惠立交东向北匝道桥、四惠立交东向南匝道桥及四惠立交南向西匝道桥3座桥梁,共计3000余米。

排查结束后,公联养护公司立即启动了四惠桥挂檐板拆除、换新工程。为加快进度,旧板拆除与设计新板同步进行。根据工程方案,公联养护公司将陆续把存在安全隐患的4座匝道桥的挂檐板全部拆除。截至9月20日,拆除工程已经实施完毕,本报所反映的挂板脱落的危险已经彻底消除。

在拆除旧板的同时,公联养护公司也开始了新挂板的设计。为保证新换挂檐板安全、耐久、美观,8月30日至9月20日期间,公联养护公司多次召开方案研讨会,对挂檐板设计图纸进行反复研讨与方案比选,确定了最终设计方案。

根据方案,北京公联养护公司打算采用RPC活性粉末混凝土、高分子复合材料等新材料、新工艺进行挂檐板更换施工。今年年底,公司全部完成3座桥梁挂檐板的更换工作,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本报记者 孙小杰  

办信手记  

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自家事办

读者反映的困难或问题,会涉及日常生活的多方面,内容五花八门,但是做好党报热线工作,却需要真情实意,把他们反映的事当自家事来办。

今年10月10日本报接到长椿街西里16栋1门的李大妈的来信,反映她住的简易楼三年前安装了暖气,冬天根本就不热。于是我们把信转给了北京市热力集团。11月6日市热力集团信访办回复本报,解释了李大妈家暖气不热的原因,答应明年再更换立管解决热水流通不畅的问题。

看到答复,我们开始担心李大妈今年的冬天怎么过?于是我们拨通了她的电话。她说上了岁数就怕冷,在这间12平方米的小屋里,暖气若不热天冷时都呆不住。李大妈的话语里透出失望、无奈和焦急。我们再次拨通了市热力集团的电话。热力集团宣传部承诺要帮助解决李大妈家的事。

11月18日,市热力集团宣传部的同志带着技术人员来到李大妈家中,经过检查发现其中一组主暖气管由于当初施工不当造成系统问题,使得暖气难热;另一组是后安装的暖气管已经热了。他们当场作出解释,并承诺在天冷时会加大热气的供给,等供暖季结束后彻底解决问题。

看到技术人员上门热心服务,听到明确的承诺。李大妈心中积攒已久的怨气逐渐消了。而类似帮助读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每天伴随着急促的电话铃声,我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电话求助就是指令。我是海淀区皂君庙丙2号楼的居民,我们这里近来经常停电,晚上看不了电视,冰箱中食品也都坏了,请帮助我们解决。于是,我们拨通了市电力公司的电话,他们第一时间安排海淀区供电公司派工人进行抢修,更换了粗的低压绝缘线,安装了大容量的变压器,该地区的电压稳定了,家里不再停电了,居民都特别高兴。

听到读者的诉求,我们都会及时转办,反复与相关部门沟通,为群众排忧解难。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共接听热线电话近千个,收到来信800多封,接待来访近百人次,为读者解决实际问题40余件。(建斌)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30/7531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