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案例】“抬房价治拥堵” 如此言论何以出自教授之口
2013年12月30日 14:26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教授:打压房价是反人类的 北京拥堵因房价太低
在以“重建改革逻辑”为主题的2014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董藩称,北京的交通比较堵恰恰是因为北京的房价太低了,如果北京的房价放开,房价足够高,就不会有这么多人涌入北京,他们会自动离开,房价自动就可以起到交通疏导的作用。
以下是文字实录:
董藩:
刚才问的这个问题,陈博士表述了半天,我不太同意他的看法,他说新一届领导有很多想法,很多思路,很多打算,其实要真有的话在改革《决定》中就出来了,之所以没有,是因为一直没想明白,你说谁要是想明白了谁不去表达呢?你看任志强把很多事情想明白了,他一直在积极的表达,这么多年来坚持说自己的事情,因为高层对房地产这个问题确实没搞清楚,所以刚才任志强说,高层一直还缺一个很懂这个的,否则就不会出那样的政策,我不知道他是否有自荐想当部长的想法。
如果我说的不对,那就是第二个问题,中央想刻意回避这个冲突特别大的房地产的问题,因为我们在这方面,老百姓盼着房价下跌,但中央领导经过反复分析发现如果房价真要下跌就完蛋了,因为现在保房地产的稳定就是保经济增长,就是保就业,就是保税收,进而说白了,就是保我们的政权,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他希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但这就没有了让房价下跌的含义,但如果你要这么说,似乎又呛到了老百姓的情绪,好象又回到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上来了,所以到最后让老百姓不满意,不舒服也不好,于是他就采用了回避的态度。
其实房地产不但是支柱产业,刚才任志强先生谈到支柱产业,它同时还是主导产业,而且还是先导产业,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房地产,除了在大街上擦皮鞋、卖水果、修自行车,我们想想,今天咱们在这里开会没有这个大饭店行吗?不行,如果要干金融中心没有银行的营业面积行吗?不行,搞商务中心没有那些购物中心行吗?不行,所以房地产业是其它行业的母亲,它生产出房子,形成了其它行业的投入品,其它行业才能健康发展,所有试图把房地产打下去,这种破坏性是非常强的,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反人类的。
主持人:
多可怕啊,你说这个,我本来想问他的问题是你对最近北京的交通还满意吗?他给我回答了一个这个。
董藩:
北京的交通。
主持人:
你看他这个也比较懂。
董藩:
北京的交通比较堵恰恰是因为北京的房价太低了,如果北京的房价放开,房价足够高,就不会有这么多人涌入北京,他们会自动离开,房价自动就可以起到交通疏导的作用。
“打压房价反人类”一派胡言
提到董藩教授,就不能不联系到“房地产”,不仅因为他是房地产专家,更因为他多年来一直在为高房价唱赞歌的执着,从“房地产救中国”、“所有反对房地产复兴的想法都是危害国家利益”,再到今天的“把房地产打下去是反人类”,颇有“语不雷人死不休”的精神。
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学者,一旦既设了立场,观点上恐怕就很难不荒诞。“如果房价放开,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涌入北京”,这种“高论”其实是一种套路:如果有人为汽车业代言,也可以说提高车价,很多人买不起车,就不拥堵了。俗话说,做什么吆喝什么,如果有一些学者是某些行业的“专业代言人”,那么把行业利益放大到无限高的位置,我们就只能肯定其敬业精神,怀疑其知识分子精神。
董藩教授论证道,今天咱们在这里开会没有这个大饭店行吗?不行,如果要干金融中心没有银行的营业面积行吗?所以房地产业是其他行业的母亲……所以任何行业都离不开房地产。董藩这样描述房地产业的重要性,有些近乎娱乐的味道了。而顺着这种“娱乐玩法”,我们还是可以罗列出一大堆“离不开”的“行业的母亲”:开会没有房子不行,但盖房子没有建筑业不行、没有水泥不行、没有交通运输不行、没有公路铁路不行……即使出现所谓房地产被“打压”下去的情形,也不一定会影响到大饭店、金融中心的建设,国家的调控,不可能“打压”到没人建房的程度。
世界上不曾有任何国家是靠房地产“救国”的,反倒是房地产越热,财富越向少数人集中,贫富悬殊愈烈,社会问题越多。“打压房地产”与“反人类”这两个概念就更不沾边,疑似某些人维护既得利益的歇斯底里。
“拥堵因房价太低”是“城市赶走穷人思维”
对于董教授的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一是房价放开不等于房价就涨,这是经济规律,不容置疑,也许高,也许低,凭啥你说放开就一定足够高呢;二是想通过房价高让人们离开北京,这是城市赶走穷人思维,很冷漠,更不敢苟同。
现在,对于城市拥挤这个老大难问题,我们相当一部分专家归结到人多,的确人多是主要问题,但是管理问题、交通设施落后更是主要问题。而且,就算人多,也不能采取赶走穷人的思维。董教授的观点就是这样的思维,收取拥堵费的观点就是这样的思维。笔者认为,这样的思维不能要,因为这样的思维只能让城市成为富人的天堂,成为穷人的地狱,这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和谐与文明的基本规律。
城市应该是所有人的城市,应该是所有人拼搏的战场,应该是所有公民实现自身价值的公平舞台。城市的功能是什么,就是为所有的公民提供生存奔波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为所有的公民拼搏提供基本的保障,城市面前,不应该有穷人富人之分。城市不是无情物,城市应该是人性聚合的地方,温暖聚合的地方,正能量聚合的地方。
笔者认为,关于房价高的问题,不是因为人多,更不是因为穷人多,而是因为富人的炒作,而是因为房产行业的畸形发展,这恐怕是基本常识,作为专家,不应该不懂,如果连这点都不懂,那这个专家就应该专门在家里好好研究一下民生,研究一下经济,研究一下社会实际了。
解决交通拥挤靠城市管理智慧创新,不能靠提高房价赶走穷人,这应该是一个基本的管理温情。拜托,我们的教授,我们的专家别再宣传这种冷漠管理观了,如果我们社会没有了对民生的管理温情,我们的社会发展如何美丽呢?我们公民的幸福指数如何提升呢?
房价背离民生才是真正“反人类”
数据显示,2012年度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62677元。假设一对夫妇工资都达到北京平均工资水平,则家庭年收入14万多元。目前北京五环外的房价普遍超过3万元,夫妇俩即便买一所五环外60平方米的小房子,不吃不喝也要14年。董藩教授还说“打压房价是反人类”、“北京的房价不够高”,莫非让穷人都去睡马路、蜗居井底?董藩的观点算不算反贫穷的人类?
董藩把北京交通拥堵的原因归结为房价不够高,更是荒诞不经。如果不是北京集中了全国各种优质资源,人们何苦一窝蜂往北京跑?高房价或许可以逼一部分北漂族离开,但是城市的公共情怀何在?社会责任感何在?如果穷人都卷铺盖走人,北京住的都是像董藩教授这样为高房价呐喊的富人,不仅苦脏累的城市基础性工作没人干,北京的房价恐怕也会直线下降,对董藩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从前几年的“未婚同居刺激购房需求”,到现在的“打压房价是反人类”、“北京拥堵是因为房价不够高”,董藩教授为高房价摇旗呐喊越来越卖力,越来越露骨。如果任志强们站在开发商的立场上为高房价辩护,倒不奇怪。但是董藩作为北师大教授,却赤膊上阵为开发商等利益集团代言,把屁股坐到主流民意的对立面,公共知识分子的民生情怀何在?董藩教授如此鼓吹房价上涨,你到底囤积了多少房子?某些教授沦为利益集团的代言者,很是让人失望。
现实生活中,不仅北师大教授为高房价摇旗呐喊,为利益集团代言、选择性表达观点的专家不计其数。“谁请专家,专家替谁说话。”广州市人大代表葛洪义曾直言,专家的口碑越来越差,政府在专家论证方面应该有约束性的文件,在制度上保证这项决策的民主化。葛洪义代表一语中的。作为所在领域权威的专家本应该保持中立立场,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参与项目论证,发表负责人的观点,赢得社会的尊重。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不少专家、教授沦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成为名副其实的“砖家”、“叫兽”。不仅败坏专家群体声誉,而且误导政府决策,贻害无穷。
专家之所以沦为“砖家”,说到底,还是利益作怪。有报道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家逐渐成为商业明星。如果专家收入来路正当,依法申报纳税,我们不必眼红他们的天价出场费、代言费。问题是,专家们多在公共研究机构、高校担任公职,拿着纳税人供给的不菲薪水。比如,董藩作为北师大教授,享受着纳税人给予的待遇。教育部门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可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走穴、当隐形股东,并没有人干预。专家们拿着纳税人提供的工资,利用公共资源搞专业研究,却频繁走穴、开讲座,甚至在企业兼职、入股,为利益集团代言,这样的逻辑很奇怪。有人曾指出:中国的专家成了被包养的“二奶”。这样的评价尽管很尖刻,但是反映了部分专家的真实操守。
且不说部分专家本身就浪得虚名,一门心思抓创收,无暇关注国计民生问题。专家拿了出场费与利益分红,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如何做到公平、公正?专家除了充当利益集团的传声筒以外,还能多大程度上站在公正立场上说话?当下,专家已经面临严重的信誉危机。如果不是“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专家何苦把屁股坐到民意的对立面呢?
不仅为高房价招魂的教授应该受到制约,所有热衷走穴,选择性表达观点的专家都应该受到制度约束。给专家戴上法律制度紧箍咒,畅通专家退出制度出口,维护公共利益,挽救专家公信力。势在必行。
【启示与思考】
对于一些经济学家语出惊人早已令人见怪不怪了,而董藩更是一直喜欢发表雷倒众生的观点,譬如,所有反对房地产复兴的想法都是危害国家利益,没有房地产业不能救中国;未婚同居增加刺激购房需求;中国的房价真的不高;25年后北京的房价将达到80万元每平方米……单是“反人类的”之说,董藩这已是第二次表述了。总之,董藩认为,谁提打压房价,谁就是反人类的,谁就是千古罪人!
更主要的是,在其看来,目前北京的房价实在是太低了,而且这种低房价还是万恶之源。这不,北京的交通拥堵正是因为房价低导致的。
对高房价无限憧憬的董藩,其实是故意将房地产业和高房价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了,并由此衍生出了种种强词夺理的逻辑:只有房地产业才能救中国,房地产业正在救中国;只要是发展房地产业,就必须提高房价;房地产业是其他行业之母,保护房地产业稳定就等于保经济增长;打压房价就等于打压房地产业,就等于反人类……
身为房地产专家应该明白,房地产业未必就一定是高房价,而老百姓希望降低房价,并不等于反对房地产业。像董藩这种放言“学生40岁时达不到4000万身家别去见他”的大学教授,以及他的那些高房价拥趸者,肯定不会“自动离开”北京。换句话说,按他的设想,留在北京享受高房价以及交通畅通之利的,只有富豪了。那些“在大街上擦皮鞋、卖水果、修自行车”的,那些为董教授等人提供服务的大饭店、购物中心里的服务人员,是要被高房价驱赶的对象。
只是,这个社会不可能都是身家超4000万以上的富豪,更多的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无限制地提高房价,在断了他们的生计的同时,也会影响到富豪们的生活。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这个简单的道理,难道身为博导、教授会不明白?
中国的房价,让我们群众很关心,无论房价调控得如何,无论房价改革的方向如何,都希望房价的起伏能够贴近百姓的生活,都能够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水平,如果用一味的提高房价解决什么问题,最后的结果,专家学者教授说出来的话都会成为笑谈,都会让群众嗤之以鼻。
北京交通拥堵,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影响了城市的形象,更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治堵需要多种措施并举,切不可用抬高房价的方式再去治堵了,因为这样的方式不但不能治堵更会给百姓心里添堵。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30/7531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