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案例】“陪酒致死”背后的思考

2013年12月31日 09:26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官员豪饮致陪酒人死亡被降级

中央纪委日前对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发出通报,其中,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大量饮酒并造成陪酒人员“一死一伤”严重后果,经中央纪委常委会研究并报中央批准,给予付晓光留党察看一年处分,按程序免去其黑龙江省政府亚布力度假区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职务,由副省级降为正局级。

2013年7月23日,付晓光带领亲属前往镜泊湖风景区旅游,该景区所属的东京城林业局党委书记及局长在景区鹿苑岛宾馆公款宴请。据宾馆经理介绍,他们吃了镜泊湖里的鱼,喝了当地产的“小烧”(一种高度数白酒)。7月24日早,东京城林业局党委书记被发现在宾馆房间内死亡。公开资料显示,1952年出生的付晓光2003年起担任黑龙江省副省长,2004年10月辞职。11月9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黑龙江一名享受副省级待遇的干部喝酒致陪酒人死亡的消息,并公布了对这名干部的处理结果:留党察看一年、行政降级处分。

中纪委通报的其他典型问题包括: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党组成员兼区水文水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魏文达铺张浪费办比赛及收受礼金等,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和行政撤职处分,违纪所得予以收缴。

陕西省宁陕县副县长叶庆春等人违规办理审批手续公款出国旅游,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和行政撤职处分,相关责任人受到党政纪处分。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司长孙国庆用公款打高尔夫球、公款旅游,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农业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违规使用科研项目经费购买月饼发给职工,该院院长、党组副书记张显良受到行政警告处分,相关责任人受到党政纪处分。

中粮肉食投资有限公司用公款给中粮集团领导和有关部门人员送中秋节礼,时任总经理江国金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处分。

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陈汉华等人违规公款宴请,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处分。

山西省太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经理薛俊虎大办女儿婚宴收取礼金,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被免去行政职务,违纪礼金予以收缴。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诚谦等人会议期间违规饮酒、收送礼品,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处分。

广东省烟草专卖局违规购买豪华车辆,该局局长、总经理、党组书记户春河受到行政警告处分,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处分,超标车辆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公开拍卖。

2013年以来,中央纪委已先后4次共对32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了通报。

 

陪酒致死,病根在哪?

近年来,下属陪酒身亡的事件不止一次发生。无酒不成宴,一些地方甚至打出“接待就是生产力”的标语。而如此扭曲的接待意识,正是“陪酒致死”悲剧发生的祸根。

公职人员陪酒致死是个警示,反映着现实里的荒诞。荒诞的“酒文化”,既助长了公款吃喝的歪风邪气,也扰乱了市场秩序,而更为致命的是,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选人用人程序。

一些“酒精考验”的人,在推杯换盏中步步高升,进一步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也衍生出畸形的酒文化。酒精在一些时候扮演着关系运作的“润滑剂”,喝酒也成为一些人编织关系网的手段。

在11月的新华舆情中,《黑龙江副省级干部喝酒致陪酒人死亡》名列热点新闻之列。人们围观的,不止是“这一个”,而是“这一种”,一种媚上唯上的姿态,一种官本位的心态,一种“形象”大于“本质”的生态。

中央八项规定已实施一周年。一年来,浊气得以涤荡,吃喝浪费之风被遏制。随着制度的笼子进一步扎紧,餐桌上的酒必将被撤掉,但披着酒文化外衣的官僚作风如不改变,接待背后的权力臆想和谄媚便不会终结。改变部分干部的官本位思想,以洁身自好来重塑权力形象,才是防止“陪酒致死”发生的关键。

陪酒致死”元凶不是酒精而是特权思想

在中国,一直都有“酒风就是作风”、“酒品说明人品”的说法,喝酒已经成了生活中体现工作能力甚至安身立命的必备手段,中国是人情大国,很多事情看人情,看交情,如果官员能将酒桌文化融汇贯通,必能左右逢源,如鱼得水。正因如此,才使好喝者乐此不疲,能喝者勇于争先,而对于那些酒量差的人,只能疲于应付,为了得到领导的重视,只得奋不顾身,视死如归。

然而为陪领导尽兴,陪酒人当真成了“舍命陪君子”,官场的作风之弊,可见一斑,国家已经明令禁止工作日午休期间禁止国家公职人员饮酒,但在其它业余时间,官员的公款娱乐活动依然十分猖獗,官员酒后打架骂人、酒驾、酒后嫖娼等恶劣行为,屡见报端。

酒可陶冶情操,也可伤风败俗,公职人员推杯换盏、酒气熏天的行为,只会让老百姓感到铺张浪费、腐败堕落。整治公职人员酒桌上的不正之风,需要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

自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各地的吃喝之风得到有效的遏制,各酒店公务宴请的订单相比往年大幅下降,然而仍有个别干部对中央禁令“阳奉阴违”,他们碍于公众和媒体的监督,穷尽所能找寻各种隐蔽场所,企图瞒天过海。

对此,监管部门必须以铁腕之力,狠抓干部作风,畅通群众的举报渠道,提高公众对公职人员违规行为的敏感度,形成社会监管的合力,营造一份想喝不敢喝的紧张氛围,使公职人员切身的感到监管的压力。

整治酒桌不正之风,需要政府部门公正公平的办事制度,如果官员们遇事能不论亲疏远近,秉公办事,让那些善于拉关系,走关系的人,没有投机取巧的空间,那么各种目的的酒局、饭局自然也就少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社会的进步不是喝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让能喝善喝者自省,让实干肯干者上位,唯有如此,才能让党风、政风成为一镇清风,才能让酒气、俗气远离社会政气。

 

陪酒致死”何止是一场悲剧

工作有应酬、有接待,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一般工作岗位上,似乎都是免不了的,成为了工作的一部分,接待的规矩也是众多,但其中必有一项,那就是喝酒功底,不管白酒、啤酒,惯例是接待领导级别越高的酒的档次也越高,酒喝得越多说明接待也越热情,酒量越好越容易得到认可。各种接待应酬拼酒之风,一度成为了压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精神上和身体上的一座大山。但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这种奢靡浪费的“大吃大喝”之风在很大程度得到了扭转,但仍有出现了这种个别陪检查领导喝酒致死的悲剧。不得不说,个别不能代表整体,却也不能完全认定偶发中的必然性。

有职工陪酒致死,必然会给前来检查“被陪”的领导造成莫大的困扰,被撤职也是理所当然,其作为接待酒桌上的“主角”,完全有对接待方提出按中央规定进行简单接待的义务,更有及时制止“陪酒者”过量喝酒的职责,想必一般情况下,“主角”的行事风格对于接待方的影响才是决定整个接待方式主要因素。

对于一个单位来说,给单位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失。同时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必然是家中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为了一场工作应酬的陪酒游戏,搭上了卿卿性命。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工作不等于全部,除了工作之外,还有个人的生活和家庭,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世人皆知,可偏偏还会有人为了“身不由己”的工作应酬,枉然葬送了对于一个人来说最为宝贵的生命,无疑是一场人生悲剧。

12月,是一年中的各单位各部门最为忙碌的考核月,各种考核各种检查、扎堆上台,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在年终的档口,中央在八项规定、反“四风”之后又相续出台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两个关于反对浪费和公务接待的政策规定,是在前有各种禁令的基础上更为系统、更有力度地细化标准,其现实意义重大。而蓬安县教育局副局长到校检查导致其陪酒的教导主任陪酒致死,在中央三令五申“严禁公款吃喝”大政策环境下发生,又何止是一场悲剧。

令行禁止,关键还在于落实,在执行的缓冲地带,往往状况百出,让人始料未及。因此在这样问题高发的“重灾区”,更需要严格快速制度“扫盲”,把各种规定、禁令的盲区彻底进行清理干净,才能不让此类悲剧不断发酵。

【启示与思考】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而流长,几千年来,酒逐渐成为我们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相互祝福的工具,家有喜事喝酒,朋友聚餐喝酒,官路升迁喝酒等等,连文人墨客都视酒为心灵寄托。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官场酒的意义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不但成了考量干部能力的一种无形标准,而且衍生出一系列不良作风的后续问题。黑龙江以务实作风抓整改的行动中查处的喝酒致陪酒人死亡的副省级干部,犹如晴天霹雳,而河南民警摔婴、河南临漳纪委干部醉酒打人,因酒违规违纪的现象接踵而至,带给我们沉痛教训的同时,也给予我们警示。

“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同志可放心”;“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同志要培养”。这些在官场的酒桌上的俗语,我们能张口就来、耳熟能详,酒桌上谈事情,也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其实酒本身并没有错,只是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太大的变化,所以有时酒在饭桌上起了反作用。我们的这位教育局长,只是到学校检查工作,却让陪酒人一命呜呼。

付晓光被降级之所以引人注目,既有陪酒人一死一伤的悲剧情节,也因勾起很多人官场被迫饮酒的痛苦回忆。更关键的是,高级干部因此被降级,再加上被公开点名,此举可谓点到了官场“逼酒风”的死穴。

适量、自由饮酒能使人心情畅快且有益健康。但是在一些地方的公款吃喝中,能够享受这种境界的人怕是不多。“领导想喝酒,部下必须陪”被一些干部视为比党纪更“管用”的规则。付晓光过量饮酒案例中的一死一伤两名陪酒干部,就是此规则受害者。

酒后未必能吐真言,但是酒桌上的确能够展示出领导干部的真实权力观,能够看出来这些干部的真实群众观。因为,他若真正关心和体贴群众,首先会尊重身边的群众、自己的同事和比自己级别低的干部。如果为了体现自己的所谓“权威”,听任甚至逼着身边人员以健康为代价饮酒,他对于群众的关心和体贴只能是装出来的。

中央颁布实施八项规定以来,公款吃喝等行为显著收敛,但是也极易反弹。中纪委今年四次对违背中央八项规定的行为和人员进行通报,其中一大批案例涉及公款吃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吃喝风之严重。根治公款浪费,最有力度的办法是将此入罪;要给官场“逼酒风”降级,不妨研究如何将“逼酒”行为纳入政纪处理之列。设想,如果有明显“逼酒”行为就会有“降级”“摘帽”之虞,借“逼酒”耍威风的干部相信一定会好好约束一下自己。这能把大批干部从痛苦的“逼酒风”中解脱出来,以更好的身体、心态和更多的时间、精力,干自己应当干的正经事。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3/1231/7532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