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河南: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2014年01月13日 13:30
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前进。”去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湖北调研时再次强调指出:“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这些论述告诉我们,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对于夺取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胜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应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辩证统一
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这个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集中体现。唯物辩证法认为,改革的经验和规律只能从实践中来,从群众的智慧中来。35年的改革,就是善于对群众的发明创造进行及时总结,再加以普遍推广。邓小平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这两个伟大的发明创造的“发明权”就是农民的。人民是改革的主体。党对改革的领导体现在对干部群众“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进行科学的总结和理论提升。全面深化改革,仍然需要尊重群众,尊重实践,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的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仍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善于总结人民群众的经验。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的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
顶层设计是党对改革的宏观思考和总体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单靠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领导决策机制。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是为了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改革顺利推进和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只有把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有机结合起来,才能齐心协力使改革的大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全面深化改革应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体系。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如我们已呼吁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多年,但步履艰难,为什么?因为户籍制度改革涉及十几个部门,30多项政策,还与《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资源管理法》、《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有关。因此,户籍制度改革绝不仅仅是公安部门的事,而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在相关法律政策尚未调整到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门单独推进改革,难以有重大突破。现在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世界,“关系存在论”、“整体存在论”是当代事物存在的基本形态,这就特别需要全面性思维。我国“六大体制”改革协同配合、良性互动、整体推进是关系存在论的根本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改革是多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选择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对改革大局尤为关键,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要抓住重点,围绕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待,突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应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辩证统一
35年的改革,我们没有采取激进式休克疗法,不搞一步到位,而是采取“小步走、快步走、不停步”的渐进办法,避免了社会震动过大,较好地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就是要做到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大,才能啃动“硬骨头”,步子稳,才能掌握好“方向盘”。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搞改革,现有的工作格局和体制运行不可能一点都不打破,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风险。但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群众才会理解和支持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应坚持尊重历史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延续,现在我们发现某些体制的弊端,需要改革,但不能否认这些体制机制当时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譬如:计划经济、城乡二元体制、劳动教养、生育一个孩子等等,当时都有积极意义,不能笼统地认为我们过去的政策都是错误的。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习近平同志在8·19讲话中明确指出:“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任何时候,我们都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前进的。与时俱进的“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过程。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认识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才能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
全面深化改革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改革开放的伟大理论体现了中国的实际,反映了人民的意愿。而实现这个伟大理论则需要一系列的行动。习近平同志在谈到起草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的时候指出,决定应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举措,做到“三不写”,即一般性举措不写,重复性举措不写,纯属发展性举措不写。这说明,我们党决心取信于民,能做到的写,不能做到的不写。符合人民利益的改,违背人民利益的坚决不改。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强化执行力。执行力是制度的灵魂。制度执行力越高,政府公信力就越高。习近平同志指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正确处理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和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关系,任何具有地方特点的工作部署都必须以贯彻中央精神为前提。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他多次指出,很多时候,有没有新面貌,有没有新气象,并不在于制定一打一打的新规划,喊出一个一个的新口号,而在于结合新的实际,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脚踏实地把既定的科学目标、好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行动比宣言更重要。只有发扬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才能把改革的任务落到实处。
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法宝。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则是法宝之中的“法宝”。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的方法论,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夺取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胜利。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113/7535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