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通货膨胀外储流失——阿根廷经济面临双重困局
2014年01月02日 09:22
国际经济环境对阿根廷经济造成的影响在2013年持续发酵,外部需求不足、主权信用危机等不利因素导致贸易增长乏力和国际信贷资源匮乏,加之进口和外汇管制政策导致大量外资撤离,消费和政府投资成为2013年阿根廷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政府最新公布10月份经济数据看,2013年经济增长有望超过2012年的1.9%,但是能否达到政府预期的5.1%还很难说。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对此并不乐观,他们的预期在2.6%到2.8%之间。
通胀压力持续增加
为刺激经济增长,政府持续采取扩张性的财务和货币政策,通过增加政府补贴和扩大基础投资刺激国内需求,以拉动经济增长,但是在外部信贷资源枯竭、外资流入和外贸收入持续减少的前提下,资金提供只能通过发债和货币增发实现,副作用是通胀压力持续增加。
阿政府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前11个月通胀率为10.8%,但是民间统计通胀率高达26.8%,未来12个月通胀预期将在30%左右。新上任的阿根廷央行行长法夫雷加12月24日承认,2013年货币超发幅度在25%左右,为遏制通胀2014年将减少货币发行量。
分析人士指出,缓解当前通胀问题的关键是调整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大幅减少公共财政赤字,但是政府当前宏观政策的优先目标是维持经济增长,保证就业率,因此在外部资金流入不足的情况下,财政赤字政策还将维持一段时间,通胀压力还会增加。
经济问题造成的政治影响在10月举行的中期选举中得到体现,执政联盟“胜利阵线”在多个关键省份失利。克里斯蒂娜总统被迫对内阁经济团队进行调整,但是从近期新团队应对通胀的策略来看,仍然沿用了前任留下的被实践证明效果甚微的价格冻结协议。
外汇储备加速流失
外储“失血”是另一个贯穿阿根廷2013年经济生活的重要话题。尽管阿政府采取了严格的外汇管制措施,但外储流失趋势并未逆转。官方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阿央行外储2013年累积流失总额120亿美元,外储总额已跌至310亿美元十年最低历史关口。
为防止阿根廷外汇“失血”过多,阿政府在11月初同时出台了两项外汇管控措施,一是把进口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购外汇审批额降低至20万美元,二是增发10亿美元旨在回收民间外汇存款的“经济发展储蓄债券”。
从2011年10月实行外汇管制以来,阿根廷外汇流失总量近140亿美元。造成外汇加速“失血”的原因很多,从外汇进项看,贸易顺差减少是重要因素。此外,投资环境恶化导致外资撤离、能源和旅游外汇支出增加等,都加速了外汇流失。
外储减少对阿经济的影响显而易见,本币贬值承压增加是最为直接的表现,2013年年初至今比索对美元贬值幅度高达31%。此外,阿根廷工业生产严重依赖资本货进口,外储减少对资本货进口用汇造成严重限制,企业因开工不足出现产能闲置,国内市场供需矛盾日益加重。
据当地媒体报道,为控制外汇用量,阿根廷央行规定,所有申购外汇总额在3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必须获得央行批准。进口公司申购外汇获批难度不断增加。此次把外汇申购审批限额降低至20万美元,预计一大批中小型进口企业将受到影响。
在节流外汇的同时,财政部同时增发10亿美元“经济发展储蓄债券”。2013年5月,阿根廷政府为回收市场上未申报的美元储蓄资产,通过发行“经济发展储蓄债券”试图将这批“地下资金”合法化,以缓解当前能源等关键行业融资紧张的局面,但收效甚微。
分析人士指出,相对于当前阿根廷外储流失速度,两项新政策所起的作用只是杯水车薪。如果外汇“失血”的状况持续恶化,阿根廷政府可能因无力偿还到期外债或无法支付足以维持其经济增长的庞大能源进口费用,而陷入财政甚至经济危机。
能源赤字不断上升
导致外储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能源赤字。目前公布的最新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前9个月能源进口额高达96亿美元,同比增长24%,能源贸易逆差高达56亿美元。“计量经济”咨询公司预测,年底能源赤字将高达70亿美元。
2007年阿根廷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石油进口量持续上升。但是由于投资环境不稳定,国有化风险突出,长期以来能源投资滞后,开采能力严重不足,本国能源供应缺口不断扩大。分析人士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自身能源生产能力。
阿根廷管理和适应商务咨询公司分析师胡安·塞伊塔认为,能源进口已经“绑架”了阿根廷经济,破题的关键在于引入国际能源战略投资者,但是2012年阿根廷政府对YPF石油公司强制国有化对国家投资信誉造成的负面影响仍未消除。
为破解能源供应不足对经济的掣肘,2013年以来阿根廷政府采取了比较务实的态度:7月专门颁布《油气开采投资促进法》为美国雪佛龙注资YPF消除司法障碍;11月底又与西班牙雷普索尔就YPF国有化补偿协议达成一致。塞伊塔认为,这两件事将为阿重返国际能源投资和融资市场创造重要条件。(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102/7535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