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先进性建设

既做“老黄牛” 又当“千里马

2014年01月06日 10:26

 

近日,河北日报刊发了题为《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的长篇通讯,文章真实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石家庄市正定县工作生活的诸多细节,生动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与正定广大干部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感人场景。文章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政正定期间指出,干部在工作作风上要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不能仅仅是一个老黄牛,也不能只是一个空谈家,而要把远大目标和务实工作结合起来,既有老黄牛的品格,又有千里马的气势,既是一个有胆有识的战略家,又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才以避短,资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勿复多苛求。”马有马的气势,牛有牛的品格。千里马不必自傲自负,否则会有马失前蹄的危险。老黄牛也不必自卑自馁,否则也只能是在哀鸣中终老一生。老黄牛当向千里马看齐,千里马要向老黄牛学习。

老黄牛的品格,就是谦逊低调、甘愿俯首的学习态度,就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实干品格,就是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我们的全面深化改革走的是上坡路、闯的是艰难关、跋的是危险滩,因此,我们必须实干、干实。唯有此,我们才能拥有强大的前进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指出,我们的事业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我们的道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善作善成,努力把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变为现实,让全社会感受到市场环境和创业条件在不断改善,让全体人民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党员干部要学习“老黄牛”谦逊低调、甘愿俯首的学习态度。老黄牛要想把田耕好就必须低头。作为党员干部,要想把工作做好,也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谁能学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实践经验,谁就能丰富自己、拥有力量,在实践中无往而不胜。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在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接“地气”,到社区、村组、连队和工作第一线察民情,去边远山区、条件艰苦地区、矛盾复杂的地方访民意。要亲自去体验社情民意,不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要把课堂设在农村,把书桌搬到地头,让干部少说多干,让百姓多说多提,真正沉下去、静下来,用心体会感悟那些在书本上、机关里看不到、学不到的东西。党员干部要亲自去开展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作为决策、部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努力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调查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既了解正面的意见,更了解不同的甚至反面的看法;深入、客观、公正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使调查研究成为对事实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领导干部如果不亲力亲为去搞调查研究,仅凭听汇报、打电话或秘书代劳等方式来收集信息和资料,就可能得不到全面的、真实的东西,把握不准社会发展的脉搏,甚至会作出有损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错误决策。焦裕禄、郑培民、杨善洲等先进模范是深入群众的榜样,他们的模范事迹是激励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巨大力量。

党员干部要学习“老黄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实干品格。老黄牛总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着,就像螺丝钉一样,恪尽职守,没有名利得失的苦恼,唯有辛勤耕耘的充实。实干,就是脚踏实地、扎实做事,做有利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好事,做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实事,做促进本职工作的具体事。对一个地方来说,经济发展是写不出来的,和谐社会是画不出来的,民生改善是喊不出来的,只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创造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乡镇的面貌。对于一个干部来说,不干事,无异于丢掉了立足之本,干不成事,就等于失去了成长和发展的支柱。干事体现了一种责任,干成事体现了一种能力,评价一个干部行不行,除了德的表现外,主要看他肯不肯干事,能不能干成事。实干,简单来说就是既要敬业又要精业。敬业,就是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精业,就是精通业务,熟悉本职,对业务能熟练自如,融汇贯通,对本职能独当一面,驾驭轻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是要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问题的能力、敏锐发现问题的能力、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做到“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一方面要树立做好本职工作和干出工作成绩的理想和抱负。另一方面,要培养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履行职责,敬岗爱业,勤奋扎实。

 

党员干部要学习“老黄牛”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作为党员干部,“奉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我们应以一种淡泊的胸怀、健康的心态,多奉献、少索取,真正做到上不愧党、下不愧民,抵得住诱惑、受得住冤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甘于清贫、甘为人梯、甘当绿叶,以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从事的工作和区域当成奉献的舞台,在平凡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多少个日日夜夜,加班加点,“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下基层,访民意,准备会议,整理材料。这很难用“值”与“不值”去衡量,因为这是为党和人民服务。党员干部,要时刻眼睛向上。听从上级安排,服从上级意见,多了解上级政策和方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时刻眼睛向下。关注基层,关注稳定,以基层党组织的坚强堡垒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社会的繁荣稳定和人民群众致富增收提供保障。党员干部讲奉献,就是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努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把乐于奉献的责任体现在服务大局中,在工作中积极主动贴近中心、服务大局,在奉献中不断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把乐于奉献的责任体现在公道正派中。作为党员干部要敬畏灿烂的星空,也要敬畏公道正派,时刻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要把乐于奉献的责任体现在开拓创新中。要围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难点问题、基层组织建设热点问题、人才队伍建设焦点问题开拓创新,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的活力和效力。马克思说:“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在为党的事业、为人民服务中无私奉献才能获得最大的快乐和满足。要学会在服务群众中收获幸福,在知足感恩中体会幸福,在默默工作中拥有幸福。

千里马的气势,就是雄视千里、志存高远的豪迈气概,就是勇往直前、激流勇进的拼搏精神,就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这是改革者必须有的气势,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保障,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通道,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现成道路可走,必须靠我们解放思想,必须靠我们深化改革,必须靠我们创新进取。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风险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有千里马的气势,我们就攻无不克,就能一路奔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所说,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们。

党员干部要学习“千里马”雄视千里、志存高远的豪迈气概。理想是前进的灯塔,是人生的航标,是奋斗的动力。没有理想,人生就没有方向,事业就没有保障。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员干部树立远大理想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古语说:“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燕雀之志是安于现状之志,鸿鹄之志是鹏程万里之志。一个人理想远大,才能对历史使命认识深刻,才能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荣辱感,进而才能集中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干大事、办好事。屈原的志向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林则徐的志向是“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左宗棠的志向是“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周恩来的志向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特别是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立下了为人类幸福献身的崇高志向;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就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迈诗句,来抒发自己的远大理想。历史表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立志的关键,对共产党人来说,就是要为群众谋利益、为集体做奉献、为领导服好务,就是以“为党争光、为民造福”为价值取向,时时刻刻想着党、想着人民,把报效祖国作为自己人生的最大价值所在,把服务人民作为自己人生的最大责任所在。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应多一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的气魄,多一点“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多一点“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压力感,把远大理想统一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中,统一到时代、历史的发展要求中,把报效祖国作为自己的最大追求,把奉献社会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把服务人民作为终生的最大责任,坚定不移地跟党同步,始终不渝地为国分忧,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党员干部要学习“千里马”勇往直前、激流勇进的拼搏精神。年轻干部成长在新中国崛起腾飞时期,时代赋予了他们非凡的历史使命,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对他们寄予的希望,“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作为年轻党员干部,就更应该充满希望、迎难而上,始终保持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不断激发自身智慧和潜能,矢志不渝为实现党的各项工作任务而努力奋斗,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每一项具体工作。把朝气蓬勃充分体现在工作中,看准了的事情要有一股韧劲,敢于行动,对待困难不放弃,对待矛盾不拖拉,在矛盾和问题面前要时刻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增强主动意识,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准确把握问题的突破口,在处理复杂的工作中提高能力。前途无限量,奋进无止境是对年轻干部的生动描绘。走上工作岗位,年轻干部要以百米冲刺的力量和速度,用干一行爱一行的热情,尽快融入到工作中。本着“不动摇、不停步”的原则,安心做好本职工作,奋力开拓进步之路。“不动摇”,就是坚持选择的道路不动摇。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干部往往急于求成、心浮气躁,本职工作还没干好,又看着别人的活儿干起来比较容易“出彩”,这山望着那山高。这样的人犹如墙头草,根底不深却想法颇多。因此,年轻干部要正确认识自己,在看起来琐碎的小事中锻炼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切不可左右摇摆,半途而废,不能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动摇决心和信心。无论任何时候,年轻干部都必须有一种愈挫愈勇的精神状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干劲和冲劲。“不停步”,就是在事业的征程上永不停步。人生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既然选择了坚持,就要义无反顾的走下去。要始终相信,只有努力的汗水,才能浇灌理想之花,才能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己。无论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作为年轻干部,都要自强不息,不畏艰辛,勇往直前。“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同志当年的万千思绪警醒着当代年轻干部,你们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使命,你们要意气风发,要怀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热情与激情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党员干部要学习“千里马”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思维活跃、创意丰富,工作局面就生动多彩;思想僵化、观念保守,工作局面就死水一潭。作为党员干部,要想创立一番事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就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拓创新,是党员干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就是要不断培养创新意识,勇于跳出已有的“条条框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线主动研究新事物、接受新观念、形成新思维,跟上形势的发展;就是要不断增强工作的创造性,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崇尚科学的态度,把管理学、人才学等现代知识和先进技术运用到工作中去,积极推进工作的手段创新;就是要拿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气势解放思想,争做解放思想的急先锋、开拓创进取的排头兵;学会发现、整合、利用各种资源,总结新鲜经验,不断推动工作创新。创新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不是随心所欲,不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推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推进各项工作的观念创新、内容创新、载体创新、机制创新和党员干部形象创新,不断增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梁平县委组织部)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106/7539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