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世界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乌干达树皮衣制作

2014年01月07日 11:15

 

乌干达,是横跨赤道的东非内陆国家。领土面积为24.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959.26万,全境属东非高原,平均海拔1000-1200米。东非大裂谷西支纵贯西部国境。多河流湖泊,主要河流有维多利亚尼罗河、艾伯特尼罗河、卡通加河、卡富河等。主要湖泊有维多利亚湖、艾伯特湖、爱德华湖、基奥加湖等。河、湖、沼泽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8%。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2℃。约有40个部族。非洲人(包括巴干达、巴索加、巴尼安科莱、兰戈和阿乔利等40多个部族)占99%,欧洲人、阿拉伯人和亚洲人占1%。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兰教,其他信奉原始宗教。早在公元1000年,这一地区就建立了王国。19世纪中叶,巴干达王国曾经是东非地区最强盛的国家,乌干达大部分国土当时属于巴干达王国。

树皮衣制造是居住在乌干达南部巴干达王国的巴干达人的一项古老工艺。

树皮衣制造是居住在乌干达南部巴干达王国的巴干达人的一项古老工艺。

树皮衣制造是居住在乌干达南部巴干达王国的巴干达人的一项古老工艺。在600多年的时间里,在世袭的首领卡波各兹的领导下,恩冈部落的手艺人为巴干达皇室和其它社会成员制造树皮衣,首领居住在位于姆皮基地区的马沃科塔的恩桑瓦村庄里。

树皮衣的制作有一套很繁琐的工序,包括扒树皮、修整、将树皮放在水中浸泡脱胶、漂洗、晒干、拍打成片状和缝制。然后人们利用加工好的树皮布剪裁缝制衣帽等生活用品。尽管这一技艺分为若干工序,但所用工具并不多,其中以锤打工具最为重要。

树皮衣的制作有一套很繁琐的工序,包括扒树皮、修整、将树皮放在水中浸泡脱胶、

树皮衣的制作有一套很繁琐的工序,包括扒树皮、修整、将树皮放在水中浸泡脱胶、

制作树皮布的树要求树干粗大,而且表面光滑,加工树皮布的第一个步骤是扒树皮。手工艺人在湿润的季节里采集木图巴树的内层树皮首先他们会用一根木棒,这是用来拍打树干的工具,通过拍打拉松树皮与树干的结构,如此反复,约20分钟后,拍打完成,然后在树皮上自上而下拉出一道口子,树皮立刻轻而易举地被剥离了下来,露出了白生生的树干。

树皮布制作的第二个步骤——修整,修整要边清洗边进行。把刚扒下来的树皮压平,削掉疤节,进行第二次拍打,这样可以使表皮与树皮纤维结构松动。整理好的树皮纤维含有大量的水分,还要晒干控去水分。然后还要对树皮进行第三次的捶打。如果树皮布不平整,还要去厚补薄,使纤维分布得均匀一些,最后拍打成片状。经过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使其纹理柔软舒适并使它呈现出均匀的陶土的颜色。手工艺人在一个开放式的工棚工作,以防止树皮干燥得太快。相比于以上四道工序,最后一步缝制是最简单的了。

 

男女款式的树皮衣都象宽袍,女式树皮衣的腰间有装饰带。普通树皮衣的颜色是陶土色。国王和酋长的树皮衣被染成白色或黑色,并以不同的方式穿着以显示其地位。现代这种衣服主要是在加冕礼和治疗仪式、葬礼和文化集会上穿着,同时也可做门帘、蚊帐、被褥和储藏袋。

巴干达王国几乎每个村庄制造这一树皮产品的手工作坊都很兴隆。随着19世纪阿拉伯商队引入棉花贸易,树皮衣的生产开始变缓并几近消失,树皮衣似乎只剩下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的功能。尽管这样,在巴干达,树皮衣作为特有的政治和文化传统的象征,仍被高度认可。近些年来,树皮衣的制造在巴干达王国得到特别的鼓励和促进。2005年乌干达的树皮衣制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男女款式的树皮衣都象宽袍,女式树皮衣的腰间有装饰带。普通树皮衣的颜色是陶土色。

男女款式的树皮衣都象宽袍,女式树皮衣的腰间有装饰带。普通树皮衣的颜色是陶土色。

在我国树皮衣的历史更为非常悠久,据古代典籍记载,至少在3000年以前海南岛的黎族人民便有了树皮衣的制作。由晋人裴洲《东观汉记》一书可知,汉代已有用树皮布做冠的记载,其他边疆一些少数民族如哈尼族等也有以树皮制作衣裳等生活用品的历史。古代文献中所称的楮冠、谷布衣,就是用树皮制成的衣冠产品。在人类衣服历史上,发源于中国的纺织丝布和楮树皮的无纺织布,同样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大发明。丝织品由丝绸之路自中国西向,在陆路上远达西欧,最后进入英伦三岛。树皮布技术自南中国南向进发中南半岛,席卷东南亚岛屿后,从海路上跨过太平洋岛屿进入中美洲。树皮布在中美洲更广泛被用作为纸,具有记载文字的功能,对中美洲历史的影响,致为深钜。”树皮布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大发明,穿用树皮布做的衣服,不是野蛮落后的标志,而是文明进步的象征。树皮布在人类学及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因为只有树皮布才可证明,人类衣物从无纺布到有纺布的发展过程。

在我国树皮衣的历史更为非常悠久,据古代典籍记载,至少在3000年以前海南岛的黎族人民便有了树皮衣的制作。

在我国树皮衣的历史更为非常悠久,至少在3000年以前海南岛的黎族人民便有了树皮衣的制作。

2005年,海南省政府公布“海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其中“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成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之一,这令海南岛上的100多万黎胞高兴:他们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和重视。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107/7540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