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政治
郭建宁:改革开放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2014年01月06日 16:09
郭建宁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开了十八大,那么到现在已经一年了,那么十八大召开一年,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这一届班子、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的治国理念。我的题目是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为什么叫这个题目,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年是改革开放的第35年,我们在座的老同志、老领导都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1978年我们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35年弹指一挥间过去了。我们改革35年了,做了什么事?就是一件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的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集到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这是我们常讲的举什么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走什么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所以这35年我们就干这一件事,通过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么十八大以后这一年来,我们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所以我用了这个题目,叫做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副标题是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之科学发展。习近平这一年来的讲话很多,涉及到的内容也很广泛,我们今天下午一个多小时,不可能都讲到,所以今天下午讲课的重点是科学发展。
我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科学发展造福人民。那么我们今天讲的发展是科学发展。什么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就是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为人民造福,让人民满意,让人民过上美好的、幸福的、舒心的、安康的日子,这就是科学发展,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改革开放攻坚克难。35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35年前,中国很多人还没有解决温饱,今天我们基本解决温饱,初步实现小康,再往后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35年前中国的GDP占世界第11位,现在我们是世界第2位。经济发展、经济崛起、经济增长举世瞩目。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深层次的矛盾依然存在,体制机制的弊端依然存在,网上还有不少人吐槽,民间老百姓还有许多抱怨,特别是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部门差距、行业差距、利益集团,怎么办?所以我们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是改革,全面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敢于突破利益规划的藩篱,突破现在的利益格局,用李克强的话讲,要有一种壮士断腕的决心来推进改革、深化改革、全面改革。那么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制定未来中国5到10年改革的路线图,或者叫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就是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他们对于改革发展未来的施政,这样一个理念或者叫路径,这是第二个大问题。
最后一个大问题,五位一体全面推进。我们今天讲的是科学发展,什么是科学发展,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协调、整体推进,这才是科学发展。那么刚才我讲了,这35年来我们最大的成就是经济,经济崛起、经济增长、经济发展、GDP世界第2,我们是2005年GDP超过了英国和法国,2008年超过了德国,2010年超过了日本。我刚才讲了,1978年时候我们占世界第11位,现在是世界第2位,这个发展我们是2005年GDP总量超过英国和法国,2008年超过德国,2010超过日本现在是第2。这个经济发展成绩举世瞩目,但是发展它不仅仅是经济,它是五位一体,大家都知道,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应该是这五个方面,就像一个手我们应该有五个指头,这五个方面应该是相互促进、整体协调、全面发展。那么现在的问题是,经济发展特别快,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好像有些滞后,有的滞后好像还比较严重。就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我们党员干部,也包括老干部特别担忧的,比如说道德失范、价值失明、文化失衡、社会失信、人文精神失落,或者叫主流价值观边缘化,道德底线下滑,公信力下降。那么这就告诉我们,发展绝不能仅仅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重要的,但是仅仅有经济的发展还不够,它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比如说它要有政治,它要有社会,有政治司法、政治文明、依法治国,还有社会,社会建设、管理创新,还要有文化,文化的引领,文化的支撑,大国崛起不能没有文化的引领,不能没有文化的支撑,不然那个发展是没有魂的、没有根的、没有本的,可能是一个空壳。
最后还有生态,北京人感觉更深了,发展了GDP上去了,但是空气都污染了,都是雾霾,土地也污染,水也污染了,这个发展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所以我们今天讲的科学发展,一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发展。所以今天的讲课围绕着这么三个问题,第一科学发展造福人民;第二改革开放攻坚克难,因为现在我们容易改的都改了,剩下来都是硬骨头,所以下一步改革是要攻坚克难;第三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现在经济发展特别快,怎么在经济发展特别快的同时,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推进,这是我们下一步科学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下面围绕这三个大问题来讲。
一、科学发展造福人民
大家知道科学发展观是怎么提出来的,十年前,整整十年前北京有一个非典,那么我们反思这个非典,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怎么科学发展,四句话,科学发展观我们讲四句话,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特征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就讲这四句话。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特征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所以十八大就强调这么四句话,叫做更加自觉,深入贯彻落实,更加自觉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还是讲这四句话,但是前面加了一个更加自觉,中间加了一个深入贯彻落实。第二句话,更加自觉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第三句话更加自觉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最后一句话,更加自觉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其中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前面都讲了。
十八大强调要更加自觉,深入贯彻落实,什么意思呢?就是科学发展观已经提出10年了,但是我们发展中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事情还比较多,就是比如说一些单位、一些部门、一些领导还是表面工程,官样文章,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唯GDP挂帅,就是科学发展观提了10年,但是有些时候、有些部门、有些单位并没有完全落到实处。所以要更加自觉,深入贯彻落实。好,那么下面围绕着科学发展观,我讲这么几个观点。
(一)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大家都知道,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产生于德国,1840年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西方的主义、西方的思潮、西方的文化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指导思想、意识形态,我们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那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次飞跃、两大理论成果,哪两大理论成果,一个就是毛泽东思想,一个就是后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我们也有时候也简称为“邓三科”。
下面我要说的是,如果我们要用最简单的字来概括这两次飞跃、两个思想体系的精髓或者是最核心的理念,怎么概括?那么我的概括就是这样,前面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实事求是,那么大家都知道实事求是不是马克思讲的,它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东汉有一个史学家叫班固,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河献王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叫刘德,这个刘德非常有学问,自学也特别的严谨,班固就说这个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刘德,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那么到了延安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事物和规律,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样实事求是成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成了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灵魂、精髓,成了我们最基本的思想方法、认识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这就是实事求是。毛泽东在七大的题词就是实事求是,这是前面一个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它的核心、精髓是实事求是。
那么后面一个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的核心和精髓是什么?我个人的理解是以人为本,这样实事求是和以人为本这八个字,构成了我们党最核心的价值和理念。实事求是主要是一种科学精神,就是我们办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实事求是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科学精神,以人为本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或者叫人文关怀,这是我们办事情既要从客观规律、客观实际出发,又要从人民的需求和利益出发,把这两个东西结合起来,这就是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价值和理念。实事求是是前面的毛泽东思想,以人为本是后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价值。不管办什么事情,想什么问题,搞什么计划,你都要按照客观规律,按照客观事情,实事求是,还要代表人民的利益,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以人为本,把这两个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那么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我觉得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价值,好像应该不会有太大的争议,但是说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价值,可能还需要多说几句,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那么我觉得进一步说改革35年,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在座的都亲历过这35年,35年前我们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当时那个时候我们的工资大概也就是十几块、二十几块、三十几块,四十几块、五十几块肯定就是高收入了,那个年代,就是70年代,农民工一年的公分也就是几分钱、一毛钱、两毛钱、三毛钱,也没有自己的商品房,也没有车,不会有手机,也不会有电脑。
直到80年代,我们电话还要按一定的级别你家里才能安电话,那个时候电话叫分机,好容易你在一个小区,他有分机,好容易把这个分机打通了,然后这个分机再转到你家,打通分机不一定打到你家,还要折腾。到了90年代我们有了BB机,就是每个人腰间别一个BB机,一时间开会的时候你的响、他的也响,大家都响,都往底下看,是谁的,是不是我,然后看了BB机以后找一个公用电话再回一下。那么现在是手机,现在不仅是手机,年轻人微博、微信、博客,我们真正是数字化了,托夫勒90年代写过一本书,叫《第三次浪潮》,第一次农业文明、第二次工业文明,第三次信息文明,这大家都知道,但是在80年代的时候我们对于这个感受不深。后来又有一个大家写了一本书叫《数字化生存》,我们也不是很理解,但是今天中国已经有了6亿多网民,一半了,4亿多手机用户,上网的用户,3亿多人用博客,这个数字化发展太快。所以我们今天大家都知道习近平8月19号在全国宣传思想政治会上的讲话,特别强调网络是我们的主阵地、主战场,讲党情、国情、民情、世情,最后要考虑到网情,讲民意,最后要考虑到网意,网上各种意见。
我想说的是这30多年发展非常快、非常大,30年前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相比可以说是两个中国。大家看1110到1145年它也是35年,1145年到1180年也是35年,但是这个35年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从国家发展的长河来看这35年的变化是微乎其微,因为我们知道中国农业社会是超稳定结构,它变化很小,但是1978年到2013年这35年变化太大了。我们在35年前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天我们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方面面,包括人民的价值观。但是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我觉得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那么这30多年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怎么变化的,我把它概括为三个“以”:
第一个“以”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这就是1957年反右,特别是1966年到1976年10年文革,那个时候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我们今天的主题话语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而那个时候最主题的话语是阶级斗争,这是那个年代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是第一个“以”。
第二个“以”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78年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我们果断废除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就是第二个“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家都是亲历者,我们废除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篇章。
第三个“以”就是今天科学发展观讲的以人为本,那么这个以人为本是一个基础性的、统设性的概念,比如说我们今天讲科学发展的时候,我们会讲依法治国、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利益协调、改善民生、幸福指数、精神家园、心理疏导、人文关怀,我们还提出要建设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幸福中国、和谐中国,大家想这些理念要有一个东西支撑,这是什么?这就是以人为本,如果没有以人为本这些理念很难提出来,如果不以人为本,平安中国、幸福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没有一个基础,这个依法治国、公平正义、利益协调、改善民生、幸福指数、人文关怀、精神家园也缺一个支撑,这是以人为本。
大家看,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到以人为本,我们党的执政理念确实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但是我要强调的是,这三个“以”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第二个“以”对于第一个“以”是一个根本否定,拨乱反正。只有废除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才能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但是第三个“以”和第二个“以”不是这样。第三个“以”不是对第二个“以”的否定,是对第二个“以”的补充、丰富、升华,就是我们今天还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没有否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尊重人的自由,人的价值,人的权利,人的发展。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绩效的最高标准和基本依据,这就是以人为本,如果这样来讲,以人为本作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它的重要性我觉得怎么理解也不会过分。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因为我们都知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现在我又把它往前说了一步,我说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以人为本,这是第一点。
(二)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
我说坚持以人为本,什么意思,因为以人为本这个概念还比较抽象,以人为本到底什么意思,我就是说坚持以人为本,说到底就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我这里说的以人为本,换成另外四个字那就是人民至上。习近平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特别强调这样一个理念和追求,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那么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也就是十八大讲的,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也就是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产生以后,在会见记者的时候,讲的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是人民至上。那么这样来讲,人民至上就是毛泽东多年来讲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我们党改革开放以后,这些年来讲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问政于民、问绩于民、问需于民,就是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正在搞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家看,为民是摆在最前面的,为民是一个前提、基础、核心,没有为民其他的事谈不上,中间一个词才是务实,它是一种工作精神、工作状态,最后一个词是清廉,清廉是一种形象,是一种保障,但是最前面是的为民。
6月18号习近平有一个重要讲话,这里面他提到了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我觉得这句话分量非常重。另外这些年来,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都讲,连讲两个最大,就是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还有一句话,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以后面临的最大危险。但是我觉得我们把这两句话再具体分析一下,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但是实事求是的说,由于市场经济,由于商业化、功利化、世俗化、急功近利,还有官僚主义、四风,我们联系群众这个最大的优势,正在越来越小、越来越弱化,而脱离群众这个最大的危险,正在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凸现。所以我们党必须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是反对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
应当说这一年来,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突破口,抓得还是比较得力的,比如说今年的中秋,公款买月饼的这个事,月饼票就大大的减少。现在中央又发一个文件,就是今年的元旦、春节不准公款送贺卡,抓这个事,然后一个一个小事抓起,把这个事情来逐步解决,然后不能用公款出国,不能用公款大肆消费,制止国外奢靡的晚会,讲排场、比阔气、请大明星,不要违规修建楼堂馆所等这样文件,都一个一个的跟着来,来解决这样一些问题。所以6月18号的讲话中,还讲了人心向背,那么我们大家都知道,古代叫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今天我们讲人心向背,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存亡的根本因素,执政党只有代表人民的利益,顺民意、得民心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讲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权、一个政党盛衰兴亡的根本原因,这就是讲人民至上。
(三)人民至上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一,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是人民自己的事业,离开了13亿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第一点。
第二,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那么大家知道习近平当总书记以后,他们这个常委很快就去看复兴之路那个展览,讲中国梦,然后今年两会闭幕的时候,习近平进一步讲中国梦,他讲大概这么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什么是中国梦?他说了三句话,十二个字,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那么1840年鸦片战争100多年来,一代代的志士仁人,包括孙中山、黄兴、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都是为了实现这样一个中国梦。第二点,他说怎么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实现中国梦就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那么中国道路里不开人民,中国精神力不开人民,中国力量更离不开人民,没有人民就没有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是第二点。第三点,他讲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他说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要给每个人提供一个梦想成真,人生出彩的机会,但是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为什么?它要由人民来实现,没有人民中国梦不可能实现;第二它在实现过程中又不断为人民造福,就是我们讲的中国梦要依靠人民来实现,又不断为人民造福,这是中国梦的实质,因此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
第三,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让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这个第三句话是讲发展,第四句话是讲改革,我把这两个放在一起讲,就是这30多年我们的发展改革取得巨大成绩,但是它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在这35年的改革发展中,确实出现了贫富差距,地区差距,部门差距和行业差距,有的差距还在拉达,所以我们现在特别强调,发展成果、改革成果、发展改革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13亿人,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也就是说我们的改革,要有一个人民至上的理念,改革是让人民日子过得更好,如果改革,导致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那么这个改革就需要有新的调整。我们的改革应当让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我们改革发展的目标。这是第四点。
第五,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也是讲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是讲人民最多的,我们很多词前面都能加人民两个字,比如说我在高校,教育,我们在前面加两个字人民教育,我是老师、教师,前面以加两个字人民教师,这样的东西很多,人民医生,人民警察,人民法官,人民军队。
大家想一想我们国家的城市里面,相关的城市有多少人民医院,有多少人民公园,有多少人民大道,起这个名字,我们开会的地方叫人民大会堂,主要是人民,我们的国家叫人民共和国,我们的银行叫中国人民银行,我们用的钱叫人民币,全世界独一无二,没有一个国家叫人民币,要么叫美元,要么叫欧元,要么叫日元,我们叫人民币,也就是说我们国家是最强调人民的。但是真正把人民的事当时,把人民的事办好,并不容易,还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那么怎么做体现人民至上,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要转变工作作风,就是这一次我们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是转做法,就是那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最重要的是转变工作作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四)人民至上要体现为发展的科学性与包容性
第三个问题,我觉得人民至上在当前的发展,我们今天主要讲科学发展,在今天的发展和改革中,我觉得就要体现为发展的科学性与包容性和改革的共识性与普惠性统一。我觉得我们叫科学发展,发展的科学性它要体现为发展的包容性,离开发展的包容性,就不能解决贫富、城乡、地区、部门、行业之间的差距,那么什么是发展的包容性,那么我的理解,就是要包容城市、农村、内地、沿海、东部、西部、先富、后富、富裕、贫穷、精英、草根,都要包容,让13亿人共同富裕,这就是发展的包容性。还有一句话叫做改革的共识性,改革的共识性它要依赖于改革的普惠性,改革普惠让13亿都得到好处,这样改革才能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支持,所以我提出,发展的包容性越大科学性越强,那么今天我们既要讲发展,还要讲公正;既要讲效率,还要讲公平;既要讲蛋糕做大,还要讲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就是社会公正。
(五)当前科学发展的思路和理念
当下我们怎么讲科学发展,我觉得要讲这么四个更加:
第一,要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就是我们不仅仅是GDP,我们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前面,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第二,要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刚才讲了,既要讲发展,还要讲公正;既要讲效率,还要讲公平;既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不能一部分人特别特别富,一部分人特别特别穷。应当说这35年是我们国家发展最快、提升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35年,对此我们应该有共识,但是为什么网上还有那么多的吐槽,老百姓还有那么多的抱怨?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人享受改革成果太多,一些人承受改革代价太大,一些人几乎只享受改革成果,而不承受改革代价,一些人几乎只承受改革代价,而不享受或者是很少享受改革的成果,就是享受改革成果,与承受改革代价不协调。一些人一夜暴富、家产万贯、挥金如土,我们知道房叔、房嫂、房姐、房哥、房祖宗诸有此类的说法,有人可能有10套房、20套房,有人可能一套房没有,就出现了两个相对阶层,这样一种利益的失衡,会导致一种心理的失衡,最后导致社会的失衡,所以现在我们特别强调公平正义,蛋糕大了还要把蛋糕分好,这是特别特别重要的。
第三,要更加重视利益协调。改革35年了,改革最实质的东西是什么?是对人们经济政治、利益关系的调整,今天收入分配的差距拉开了,我们叫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差别显现化,利益冲突尖锐化,利益摩擦敏感化。就是这个利益矛盾显现,而且产生了利益集团,所以今天要更加重视利益协调,构建一个照顾各方面群众利益,倾听各方面群众呼声的一个机制和平台,特别是要注重倾听弱势群体的呼声,要给他们保留一个民意表达的渠道。
最后一点就要更加着力改善民生,我们讲以人为本,我们讲人民至上,我们讲科学发展,最后要落脚到民生改善,要让老百姓感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实实在在的进步、实实在在的发展、实实在在的变化,就是他生活改善了,生活水平提升了,幸福指数增加了,所以讲一千遍大道理、一万遍大道理,最后要落实到改善民生,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让人民过上幸福的、安康的、舒心的日子,要让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市更宜居、人民生活更舒适,这就是改善民生。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大问题,科学发展造福人民。
二、改革开放攻坚克难
(一)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35年我们就做一件事,就是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么改革开放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什么关系,那么我们大家知道,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样我们提出了改革开放,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时间上几乎同步,内容上几乎同构,两个东西是分不开的,一而二、二而一。那么这里我讲了这么几句话,四句话:第一句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改革开放中提出的。第二句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中开辟的。第三句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最后一句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完善的。
首先是命题,然后讲道路、理论、制度,我们大家都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叫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那么这里我讲了这四个方面,这个命题是在改革开放中提出的,这个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中开辟的,这个理论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这个制度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完善的,它说明什么,它说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种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就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反过来说,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说一句,否定了改革开放,也就否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问题重要性在这。那么大家说,改革开放成就巨大,但是带来好多问题,有的问题还很严重,最主要的我想大概是三个问题,第一官员的腐败,第二贫富差距,第三生态环境的破坏。
大概这三个东西最突出,当然还有其他的,那么怎么办,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唯一的路径是改革,是深化改革,改革到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能因为出现了这些问题,我们就放弃改革、否定改革,我觉得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加以解决。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说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二)中国改革的特征
35年中国的改革,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我们把它叫做渐进式,中国的改革最明显的特征是渐进式改革,区别于苏联、东欧的激进改革或者叫休克疗法,我们是渐进式改革。那么什么是渐进式改革,我把它概括为六个先后,先农村后城市、我们的改革先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先沿海后内地,我们有深圳经济特区,不久前上海又搞了自由贸易区,这个特别重要;先经济后政治;先外围后核心;先实验后推广。一句话先易后难,这就是我们的渐进式改革,六个先后,先农村后城市、先沿海后内地、先经济后政治、先外围后核心、先实验后推广、先易后难,这就是我们的渐进式改革。渐进式改革有它的好处,因为它是渐进式改革,所以它比较容易探索起步积累经验,避免比较大的动荡和风险。但是,渐进式改革,也有它的问题。
第一个,由于它是渐进式改革,也就是说改革没有到位,所以在一定时期里、一定条件下、一定阶段里,它会损害社会公平,形成弱势群体,这是第一个问题。还有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六个先后最后一个是先易后难,就是容易改的我们都改了,用老百姓的话讲,容易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就是这个改革如果大家意见比较一致、阻力不大,大家基本都有认同赞成我们就改,这个改革大家意见分歧比较大,没有一致的意见我们就往后放,所以容易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因此下一步改革的难度加大,特别是利益集团要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所以我们讲攻坚克难,就是第二个问题。
(三)当前需要凝聚共识
第三个问题,当前需要做什么,我觉得当前需要做的是凝聚改革共识,80年代的改革,大家都有共识,要改革,为什么,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几亿农民带来好处,大家都实施改革,拥护改革,改革有动力、有热情。但是今天不一样,改革35年来,改革出现了疲劳症,改革的动力在减弱,改革的共识在减少,对于改革的批评和质疑在增加,改革的代价、程度、难度增大,改革到了深水区,改革到了十字路口,改革30多年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凸现,就是我们平时讲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或者这一段时间我们叫恶性刑事案件。
那么现在改革到了十字路口、改革到了关键时期、改革到了深水区怎么办,我们需要增加、增强改革信心,凝聚改革共识,明确改革思路,形成改革合力,进一步的推进改革。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改革、全面改革、全面深化改革,那么怎么把改革推向前进,我们现在讲改革这几句话讲的比较多,第一句话就是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政治勇气指的是勇,智慧指的是谋,要有勇有谋来推进改革。
第二句话叫做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刚才讲改革35年了,那么在改革初期我们叫摸着石头过河,因为那时候我们说改革在潜水去,可以摸到石头,可以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我们说改革到了深水区,摸不到石头了怎么办?现在我们有一个词叫顶层设计,就是加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我们十八届中三中全会有两个《决定》,一个是《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还有一个就是《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大概现在透露出来的信息有这么两个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讲的全面改革,就是一个顶层设计,未来5到10年中国改革的路线图,但是我要讲的是顶层设计他并没有否定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的本质是摸规律,它是一种群众的探索,用小平的话讲,就是敢于闯、敢于思,要鼓励群众探索,但是毕竟改革35年来,要增加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全面推进改革,这样把鼓励群众探索的摸着石头过河,与强调改革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协同性的顶层设计结合起来做,这是第二句话。
第三句话,就是改革必须突破利益规划的藩篱,这是习近平当总书记以后,第一次离开北京在国内的访问,他走的是当年小平南巡的路线到了广州深圳,在广州深圳他讲改革要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要用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那么大家都知道,在80年代的改革的时候,改革的冲突往往首先是观念的冲突,因为大家刚从10年文革过来,当时改革措施一推出,党员、干部、老百姓,脑中第一反应,这样改,这样改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是姓社还是姓资,所以80年代人们的第一反映是姓资姓社,所以那个时候的改革首先是观念的冲突,是姓资还是姓社,后来小平讲不争论,争论时间就耽误了。
那么今天的改革,不能说没有观念的冲突,还有观念的冲突,但是我觉得最主要的已经不是观念的冲突了,而是利益的冲突,就是改革说到底是对于人们经济政治、利益关系的调整。李克强讲,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更难,为什么要说壮士断腕呢?就是这个涉及到好多人的利益,也涉及到自己政府部门的利益,所以改革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我们看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改革措施,现在网上老百姓都议论纷纷会推出那些改革,我们大家拭目以待,因为我觉得这个不仅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也涉及到我们每个人。
最后有句话,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讲改革的重要性,确实改革到了35年了,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在一开始讲课我就是说,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我们期待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的推进中国的改革,有一个新的进展。
三、五位一体总体推进
(一)发展是一个总体性概念
我们这35年最大的成就是经济,经济崛起、经济发展、经济增长、GDP世界第2,这个成就举世瞩目,但是我强调发展是一个总体性概念,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更不仅仅是GDP,发展是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于一体的完整的现象,发展是一个多维的、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样我们十八大强调,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这个总布局就是五位一体,全面推进。
(二)党的认识的变化
第二点,我们党对于发展内涵的认识,它不是一步到位,有一个不断的拓展和逐步的深化这样一个过程。比如说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讲两句话,我们的提法是这样,叫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这是我们上个世纪80年代的认识水平,但是这里面还少了一个政治,政治怎么办,因为我们社会至少包括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比较大的系统,那么物质文明是经济,精神文明是文化,政治怎么办?我们到了党的十六大,我们提出了政治文明这个概念,这就有了经济、政治、文化。
那么到了十七大,我们又提出来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建设,把社会建设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为什么?就是改革开放中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我们怎么化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那么到了十八大,我们又提出来生态文明,就是说这30多年发展特别快,但是有些地方、有些单位、有些部门、有些地区,发展是靠拼能源、资源、高污染、高消耗,是以这个为代价的。那个河流、那个森林、那个环境、那个空气、那个生态、那个湿地、那个草原很可能是人类几千年、几万年、几十万年延续下来的,但是我们要破坏,3天,3个月,3年就足够了。所以成本太大了,为了那一点点的GDP,空气搞坏了,森林砍伐了,湿地没有了,河流污染了,土地污染了,这种发展太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这样我们从两个文明到三个文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反映了我们党对于发展内涵的认识它有一个不断的拓展和逐步的深化这么一个过程。
(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最后,我们讲这个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第一是经济,经济最主要是什么,是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刚才讲一些单位、一些地区、一些部门的发展是靠拼能源、拼资源、高污染、高消耗,为什么,说到底是经济增长方式没有转变过来,经济增长方式不转变这些问题不可能根本的解决,所以经济最重要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们叫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第一是调结构。
第二个是政治,政治最主要的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让人民感受到法制的力量、司法的公正,这是保证我们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最关键性的东西,保证我们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就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太重要了,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是文化,文化就是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上游的水,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是软实力,文化要走出去,要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话语权,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越来越强调文化的重要性,但是我们这个文化发展中,确实也有商业化、功利化、世俗化、低俗化、功利主义相当严重,这需要我们来注意。
第四是社会建设,要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的体现在改善民生上面。现在这个社会矛盾比较多,社会处在转型期,改革处在攻坚期,而这个社会矛盾大量的体现就是社会建设。现在你们大家只要想一想,这个社会方面的矛盾特别多,你满足了这一部分人那部分人有意见,满足了这部分人那部分人不高兴,怎么来妥善的协调这些社会矛盾,确实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上。
最后是生态,生态文明,其实我们党的十八大报告,写的特别好就是生态文明这一部分。生态文明第一次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我们叫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大家看这些理念是不是特别的好。
那么我一再讲我的一个基本的思想,两句话,第一句话就是我们这个发展一定是以人为本的发展,人民至上,为人民造福,让人民满意。第二句话,我们这个发展一定是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五位一体全面协调,整体推进。那么怎么实现这两个发展,改革开放,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改革开放来释放中国改革最大的活力和红利,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说到底,所谓的科学发展就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就是五位一体的发展,就是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就是为人民造福、让人民满意。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平晶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106/7540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