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财经视角
【案例】如何看待天价的“马体墨宝”
2014年01月07日 13:04
【全球财经案例】
【事件介绍】
马云“马体墨宝”拍出242万高价网友戏称是“马画藤”
经过63次加价延时,马云自创的“马体墨宝”21日在来往“淘宝官方拍卖”扎堆落槌,最终拍出了242万余元。
据了解,最终拍得画作的是一名香港人。
有业内人士指出,马云的画作卖到这一价格,让马云几乎一夜之间步入“知名画家”行业,业内相当有名望的画家的价格也未必有这么高。
有意思的是,这是马云首次尝试画画,而在画作刚刚推出来时,有网友就大呼看不懂;而有的网友戏称,画的是个煎饼果子;有的网友更是直接指出其实画的是塔防游戏。
来往此次拍卖最早源于马云“双十二”前在其“江湖情”扎堆里的一次玩笑,当时马云称,如果是“双十二”前扎堆堆友超过10万人,就创作一幅“马体墨宝”。马云开玩笑称,如果有人买去,500年后以50亿元回购。
“江湖情”扎堆“双十二”当天堆友达到了近40万人,马云随后兑现诺言,表示将把画作拍卖后捐赠给魔豆宝宝用于公益。
网友怎么看马云的画?
@ThirteenNing:这是在摊煎饼吗?
@不山不寺04:这分明就是@。
@Woosher:明明是龙珠。
@当月在你我之间:塔防,这个好!
@文玩鱼兮鹊:懂个蛋!这明明就是祖玛!
@高高Triathlon:马画藤。
@老正_Huang:天翼广告。
@北京香山大王:是一杯咖啡或者沙漠。
@其实我是一个演员:我滴妈呀,这是要发呀……
@啦啦啦啦啦了个啦-:画的是棒棒糖,鉴定完毕!买他画的那位,我才真没看懂。
马云的画为何卖了黄金价
马云首次作的画,12月21日拍卖了242万元。可谓“开门红”。
说实际话,面对这幅“神画”,横看竖看也看不出它究竟好到哪里、有何高超的艺术性。
马云的画让网友“云里雾里”看不懂,看不懂就不要看,也许马云自己也不知道画的什么玩意儿。也许他知道,但审视一遍整幅画的“全身”,有何艺术可言,有何美感!也许,你会说,我猜出来了,画的是什么什么;但另一个人也猜出来了,说画的是什么什么什么……一幅画画到这个份上,它就什么也不是了,纯粹是典型的“逗你玩”。
那么,这一圈一圈、黄黄的疑似“便便”的东西为什么变成“黄金”了呢?就因为他是个“名人”。如果还是这幅画,是“牛云”画的,大家还会买吗?还能卖出这个价吗?也许有人反驳说,名家的画就应该价高。不错,那是指的他所在的领域,而且作品名副其实,但马云在画画领域有何建树?这一举成名的“谜画”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呢?现在的某些“名人”在某一领域出了名,就好像什么都懂、都会、都是专家,都要伸一腿、摸一把,跑马圈钱。而一些不成熟、不理智的消费者却在故意或不知不觉中做着“助纣为虐”的事,在亵渎着真正的艺术,让真正的辛勤耕耘的艺术家感到难以理喻。
买画的人就等着吧,正如马云开玩笑称,如果有人买去,500年后以50亿回购。
马云没有把拍卖的钱装入自己的腰包,值得赞一把,但就画的艺术价值本身、“便便”画卖了“黄金”价而言,值得深思。
画是艺术品,什么时候,艺术品回归到艺术本身,才是正常的现象,才是大家的幸运!
马云的画价值242万,是艺术还是广告?
原阿里巴巴集团CEO马云功成身退以后,并不甘寂寞,先是于今年5月28日,联手中国邮政集团、“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等物流公司,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共同组建了“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近日他又过了一把画家的瘾,勾皴点染,轻描淡写,寥寥数笔,顷刻间,“马体画”横空出世,并给人以“不明觉厉”之感。
其实在近些年,在国内艺术品市场,类似于“马大师”的现代知名人士的书画作品还真不少,而且还在持续“走俏”,并屡屡拍出高价。如赵本山的“龙腾凤舞”书法作品拍得92万元;倪萍的一幅水墨画20万元起拍,最终飙升至118万元成交(2012年2月23日《广州日报》)。另有赵忠祥、姜昆、唐国强等演艺界的名人紧随其后,其作品每幅售价也高达数千或数万元不等。看着演艺界名人成功“跨界”,作家团体也尝试“改行”,莫言、余秋雨、贾平凹、陈忠实等知名作家也都纷纷亮出了自己墨宝,其中莫言的一幅书法作品在北京2013春季拍卖会上,更是以近30万的高价成交(6月21日《重庆晚报》)。
一个个“半路出家的和尚”,其作品却频频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斩获颇丰,而且盲目收藏,顶礼膜拜的拥趸者众多。反而那些真正的书画艺术家的作品却鲜有人问津,难以拍出高价。如现任中国书协主席张海的书法作品不过两万元一平方尺;现任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的国画作品也就是数万元一平方尺。潜心书画艺术创作数十年的专业人士,还不及“速成班”培养的业余选手,这让他们情何以堪啊!难道真的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还是被人们称之为高雅艺术的书画艺术门槛降低了?
其实不然,真正书画艺术家的作品,无论是字画的美感,还是艺术的价值,亦或是文化的内涵,都不是那些“外来的和尚”可以相提并论的。他们之所以能频频登上大雅之堂,主要还是得益于他们自身的名气和商业炒作。也就是说,他们卖的不是字画,也不是艺术,而是落款处的名字;人们买的也不是字画,更不是艺术,而且知名人士的签名而已。
所以不能站在艺术的角度对他们的书画品头论足,包括这次拍出天价的“马体画”,不管“马大师”画的是“神马”也好,“浮云”也罢,我们都无需自寻烦恼,非要弄出个所以然来。只要我们记住了“淘宝”、“来往”、“魔豆”就行了,这或许才是马云达要的广告效果。
跳出市场看“马体墨宝”拍卖
名人书画价值几何,这一直是目前艺术品市场诟病的话题。赵忠祥、姜昆、倪萍、张铁林、唐国强等演艺界的名人其作品每幅售价也高达数万,甚至数十万元。
对于此次的马云作品拍卖,有的艺术策展人认为,不能单纯以绘画水平来衡量,而是必须将来往和扎堆的价值作为核心变量来评估。甚至以“电商艺术”、“极具颠覆性的实验”、“众筹行为”这样的词语来解释马云的“创作”,但从马云的初衷来说,仅仅是作为一项慈善活动,而获得的金额也都是用于慈善事业。
放眼全球,许多商业名人都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慈善活动中筹得巨额资金。作为典型的就是“股神”巴菲特每年的慈善午餐拍卖,都会引起巨大的轰动,甚至成为当年全球经济的一个“风向标”。慈善拍卖其实就不是一个市场行为,它带有一种慈善献爱心的性质,作为捐献方来说,其通过自身在行业中的优势来提供资源,而参与竞拍的人则用自己的方式或者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奉献爱心,至于最后拍出多少价格,与拍品本身的市场价值没有特别的直接的关系,主要是一个献爱心的举措。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希望“马体墨宝”拍卖能跨越商业的范畴,而形成一个慈善的品牌,为我们这个社会奉献更多的爱心。
【启示与思考】
近日,经过63次加价延时,马云自创的“马体墨宝”最终拍出了242万余元。
其实,作为一次慈善拍卖,我们大可不必用商业思维进行判断。一来现在国内油画市场太过诡异,很多作品背后有资本在运作,和作品本身并没有太大关系;二是马云来头实在太大,又有首秀的名头,泼墨成金也就无可厚非;三是有慈善的背景,很多买家都有着捧场应景的热心肠。种种利好叠加在一起,这么一副看不懂的画作以天价落槌,也就自然而然。
回望2013年的中国商界,马云无疑是个风云人物。无论是他所创办的阿里巴巴上市一波三折,还是他与王健林那个“一亿元赌局”,乃至他从阿里巴巴“退休”、他高调推出的跨平台的即时通讯工具“来往”,还有那屡创神奇的“双11”网购,都吸引了公众的眼球。某种意义上说,马云就是中国商界的一个传奇。马云曾经两度成为《福布斯》封面人物,也曾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中国的“未来全球领袖”,亦曾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百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更曾被《华尔街日报》誉为“中国的乔布斯”。
这次马云作画,之所以受到公众追捧,其实就是因为马云的传奇色彩。毕竟收藏家们追逐的并不只是这幅画本身,而是马云传奇。他们所看好的,或许并非这幅画的艺术价值有多高,而是马云这个金字招牌,以及马云画作所能带来的巨大升值潜能。
依我看,马云画画,最大的意义在于这是一个善举。有道是,“积德行善,多多益善”。陈光标发现金也好,马云作画也罢,都属于行善,这样的善举不妨多多益善。尤其是中国生意人,虽然亿万富翁人数直追美国,但在行善方面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据一份官方公布的数据,内地人均慈善捐款仅为 29港元,不但远远落后于美国人均7,720元,甚至低于印度人均 48元。在这一背景下,马云作画捐赠慈善事业的善举,尤其值得称许。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107/7542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