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财经视角
【案例】“小狗当行长也能赚钱”背后的思考
2014年01月09日 09:37
【全球财经案例】
【事件介绍】
姚景源在宁痛批银行暴利
第七届南京大学EMBA年度峰会暨2013江苏新浪金麒麟论坛12月21日在南京召开,与会的国内国际经济专家学者围绕“改革、创新、梦想”的主题纵论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蓝图。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在论坛上痛批银行暴利,称银行变成了高速公路,坐地赚钱,即使将银行行长换成小狗,银行也照样能赚钱。他还表示,眼下中国经济面临五大问题,2014年将新增就业1200万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出路在服务业。
毕业于吉林大学的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一上讲台就拉近了与南大师生的感情:“南大老校长匡亚明先生是从吉林大学调来的,作为匡亚明先生的学生,这次来参加南大的论坛备感亲切。”
姚景源提前为大家公布了他眼中的中国经济各项年度数据。他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7.7%,这个数字来之不易。放眼全球,三大经济体中的美国今年经济增速预计为2.2%,欧盟仅仅有望摆脱连年的经济负增长,而日本则只有1%的增速;即使在经济发展较快的金砖国家中,印度今年预计经济增速也仅为5.3%~5.5%,中国的经济增速仍居全球首位。今年中国的通胀率也比较低,截至11月底这一数字为2.6%,远低于年初设定的3.5%的通胀目标,而同样为金砖国家的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今年的实际通胀水平则分别高达5%、6%和9%。今年中国新增就业预计可实现1300万人,远远超过年初设定的900万目标。
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姚景源表示,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问题主要在经济下行、产能过剩、就业结构、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五个方面。比如产生过剩方面,目前钢铁业年产能有9亿吨,但近年来的实际产量只有7亿吨,过剩2亿吨;水泥行业产能总体过剩七八亿吨,电解铝、平板玻璃、造船等行业也年终产能过剩,造成行业全线亏损。
大学毕业生就业出路在服务业
银行高利润不合理,银行家都成了收费家
为什么国家不能放任经济下行?因为经济增长是就业的保障。姚景源算了一笔账:明年新增大学毕业生127万,再加上中高考落榜生、退伍复原军人等,新增就业总计将在1200万左右,而根据多年来的经济规律,GDP每增加1%可带动就业增加150多万人,要实现1200万人就业,明年的GDP增速就不能低于7%。不过,就业困难主要体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农民工就业就不难,而且收入也还不错。姚景源表示,目前中国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为40%,不仅远低于服务业占GDP比重80%的美国,而且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了20%,这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大学生就业应该往服务业中寻找就业机会。
“雾霾问题就是没有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结果。”姚景源表示,原来只有华北雾霾严重,现在华东、华南等地也出现严重雾霾。最近有个笑话说,北京的小朋友站在天安门前感叹看不清毛主席像,哈尔滨的小朋友说这不算啥,他连人民币上的毛主席像也看不清。他认为要解决雾霾问题,应让市场的无形之手发挥作用。
对于社会公众对银行业高利润的抱怨,姚景源也认为不合理。他表示,现在中国没有真正的银行家,银行家都成了收费家。因为银行已变成了高速公路,把存款和贷款两头堵上,钱只要从银行一经过,银行就坐地收费。所以这几年办银行的越来越多,稳赚不赔啊!他开玩笑说,按照这种模式,即使让银行的行长们回家睡觉,把一只小狗放在行长的座椅上坐着,银行照样赚钱。“以前银行只吃存贷款之间3个多点的利差,现在利率开始市场化了,老百姓的存款利率有上限,而银行贷款利率没有上限,我调查过的很多企业现在贷款利率都在20个点左右,非常高。”
中国创新输出指数居全球第25位
应提高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
康奈尔大学商学院院长苏米特拉·杜塔教授则比较了各国在创新方面的差异,并发布了他研究的全球各国创新指数,中国创新输出指数在他的研究中居全球第25位,比较靠前。苏米特拉·杜塔教授表示,中国的创新性人才指标位居全球前列,但对失败的容忍度需要提高,他听说很多中国人因害怕失败而不敢创业创新。而在美国硅谷,创业失败更容易吸引风险投资,因为他已经有了一些经验。而那些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风险投资家往往不会投资。
“小狗当行长照样赚钱”拷问银行暴利
近年来,痛批银行暴利的新闻时有所闻,比如某银行行长曾发出“银行利润高到不好意思公布”的惊人言论。然时至今日,银行仍是赚钱“大佬”。就在上个月,上海财经大学公布的500强竞争力指数名单上,银行业盈利指数位列第一,赚钱的前10名都是银行。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2011年,很多行业都不景气,银行业平均净利润仍达40%,每天净赚25亿元。
银行业的暴利从哪里来?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存款和贷款的利差收入,二是各种收费。无论是收费还是存贷利差,都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有专家直言,我国目前规定的存款利率上限、贷款利率下限的利差保护格局,使得银行业享尽隐性的巨额“特许利润”,成为“最赚钱”甚至赚得“不好意思”的暴利行业。
银行变成高速公路,坐地赚钱,与诸多苦苦挣扎在高原料成本、高劳动力成本、高资金成本等“生死线”上的中小企业,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对比潜藏着深深的隐忧:银行业存贷利差收入快速增长,是以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不断飙升为代价的,银行业利润挤占了其他行业的利益。如果仍让中小企业申请贷款困难重重,或融资成本不断高涨,势必会使其经营困难,经济增长潜力受损。实业经济微利、无利甚至都倒闭了,银行又贷款给谁?其高利润的“好日子”又如何持续?
另一个隐忧是,银行业的暴利也是对存款者利益的挤占。在通胀高企的背景下,存款者的存款利率几乎成了“负利率”,银行还要对存款者收取这费那费,即使有关机构曾叫停一批收费,据说一些银行又“研发”出新的收费项目。一旦存款者来个“存款大搬家”,银行业依靠利差“摇钱树”来盈利,恐怕也难持久。
可以说,银行业的暴利,不是靠经营“硬实力”取得,而是息差保护格局下的“软收益”。在物价高企,其他行业普遍不景气的当下,的确有趁火打劫之嫌。既然如此,何不让利于民?中国5%左右的利差,与欧美银行不足1%的利差形成鲜明对比,躺在利差“保护伞”下坐享其成,客观上也削弱了银行业主动求变的决心。
狗当行长也赚钱折射银行暴利
除了对银行暴利的痛批,还有对银行暴利的痛叹,比如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就感叹,银行业巨额利润确有不合理的地方,人们的批评并非没有道理。除了非银行人士的痛批痛叹,甚至连业内人士,比如一个银行行长,也曾称银行利润高到连自己都不好意思。至于坊间民众,对银行的利欲熏心,对银行的收费膨胀,更是千夫所指。
即使让小狗当行长也照样赚钱的银行,是因为赚钱太易。银行已变成了高速公路,把存款和贷款两头堵上,钱只要从银行一经过,银行就坐地收费。高速公路收费的理由是还贷,而银行则是净赚。国内银行总是在高喊与国际惯例接轨,但是这种接轨,却是选择性接轨,简言之就是有利可图的“国际惯例”就迫不及待拿来,甚至还要搞“伪国际惯例”来蒙人,而高效优质服务、良好商业信誉之类需要增加成本的“国际惯例”,银行则不仅不学,且以“国情差异”为由都把它们留在了“国际”。银行的“惯例”则是既吃垄断特权,又吃“市场化”。
比如国内银行的存款和贷款利差之大,举世少见,并且贷款利率设下限但能上浮,存款利率设上限却只能下浮。下限与上浮的天壤之别,不但让银行旱涝保收,而且想多收就可以多收。姚景源披露,他调查过的很多企业现在贷款利率都在20个点左右,几与高利贷相差无几。至于打着改革旗号的五花八门的收费,更是10年间从300项增加到3000项。银行收费成瘾,比如账户存款余额达不到规定金额,也要交钱。忘了银行卡或账户密码,重新设置密码也要交钱。存折或银行卡丢了,补办也要交钱。在银行网点取钱或刷卡消费成功后,银行的短信提示也要交钱……
银行可以赚钱,但须赚之有道,让人心悦诚服。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净利润在万亿元之上,这巨额利润中有多少“不当得利”,值得思考。有专家提醒银行,收费应该慎重,顾及普通老百姓的感受。这个提醒,银行能听?指望银行约束自己的收费欲,恐怕太难,要整治银行的乱收费,一方面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制订明确的标准,彻底梳理银行收费项目,不该收的要取消,收得过高的要降到合理程度,从根本上清理不合理收费,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还应深化金融改革,破除垄断,降低银行业市场准入门槛,通过加强竞争,倒逼银行在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技术升级等环节加大投入成本,以便提供低收费甚至免费的优质服务。
【启示与思考】
真佩服专家的勇气与智慧,“小狗当行长照样赚钱”是对中国银行业畸形的一个尖锐讽刺。
讽刺了中国银行的垄断现状。我们经常看到,中国银行成为世界最赚钱银行的新闻,表面看来,这是好事。但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其实,不是中国银行如何会赚钱,而是中国银行的垄断滋生了暴利,如果让中国银行真的在市场竞争起来,还能安稳赚钱吗?这是需要我们反思的,垄断温室里走不出真正的强大银行。
讽刺了中国银行具体管理者的弱智。其实,这个形象的说法还悄然告诉我们,当银行行长用不了多少智慧,只要跟着跑就行了,一方面这是垄断特点导致,一方面这也是中国银行企业缺乏智慧创新的风尚导致,银行产业发展,必须走上智慧创新的道路,银行行长必须走出“小狗思维”,应该学习“野狼思维”。
讽刺了中国银行的诸多霸王条款。其实,之所以坐地赚钱,还有一个很大原因,就是我们的银行有许多霸王条款,之所以叫霸王条款,就是这些条款从来不经过听证,从来都是银行的主观臆断产物,往往是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损失钱财了。
“小狗当行长照样赚钱”或许有些偏激,但形象的说出了我国银行业的问题,这是需要我们反思的,当前我们正值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时代,我们的银行业应该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应该砸破垄断,放开手脚,让银行走到市场竞争的广阔天地去。只有从风雨中,才能走出真正的银行家,真正的强盛银行,真正的繁荣金融业。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109/7545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