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贵州:凝心聚力全面深化改革 科学发展致力同步小康

2014年01月21日 13:30

 

◇专题访谈◇

嘉宾 李裴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主持人 刘爱 贵州日报理论部主任、高级编辑

  编者按

前不久,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通过了《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为便于掌握《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本报约请中共贵州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裴,就文件特点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领域改革等七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访谈。主要内容分上、下篇刊发。

  文化

主持人:在文化体制方面,《实施意见》提出了哪些新的改革举措?

嘉宾: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实现同步小康的宏伟目标,需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实施意见》部署了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三项改革任务,并强调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明确提出构筑贵州“精神高地”,点燃各族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建设人文贵州。

一是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强和改进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实施意见》提出,“围绕构筑贵州‘精神高地’,以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努力将多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明确了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提出“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旨在通过理顺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做到对文化发展的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有效管理。提出“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和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网络舆情处置及时有力的工作格局”,这要求我们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力控制力,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是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针对我省229家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已实现转企改制,但距真正合格的市场主体还有相当差距的现实情况,《实施意见》提出,“深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对转制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实施意见》提出,“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允许企业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鼓励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文化企业改制经营”,“加快推进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可以看出,公有制文化企业在发展文化产业和繁荣文化市场方面的强大活力必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三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从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和群众评价反馈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推动贵州文化走出去等方面,明确了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确保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意见》强调“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促进多民族特色文化与中华文化、世界文化融合创新”,“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推动贵州文化走出去”。这将有效地提升贵州文化的影响力,有利于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使更多更优秀的原创文化精品走出贵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社会

主持人:《实施意见》在社会体制改革方面提出了哪些新举措?如何抓好贯彻落实?

嘉宾:社会体制改革是一项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关乎党的执政地位,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社会安定有序,关乎人民安居乐业。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实施意见》从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四个方面作出了部署,提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建设平安贵州。

一是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近年来,我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点,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制度,城乡低保标准逐步提高。但在直接关系民生的扶贫、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此,《实施意见》增加了两个部分,即第八部分“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抓好‘第一民生工程’”,第九部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部署了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机制、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等六项改革任务,这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是贵州深化改革的特色和亮点。《实施意见》部署了社会事业方面的四项改革任务,即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贯彻落实这些重要部署,关键是抓好“三件事”,即贯彻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全力抓好教育发展。

 

二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促进社会和谐,是与全国同步小康的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当前,我省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管理领域的问题尤其复杂。《实施意见》部署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群众工作和有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等四项改革任务,强调“普遍建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制度”,“完善省市县党委群众工作体制机制,重点健全完善市(州)、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与群众直通交流网络平台”,“创新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巡访、联合接访、包案督访等制度”,“深化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改革,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当前,我省处在发展加速期和矛盾凸显期,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生态文明

主持人:良好的生态是贵州最大的品牌,请您谈谈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实施意见》有哪些新的举措?

嘉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要求我们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我省必须坚决守住生态环保的底线,不能增加落后产能、破坏生态环境。《实施意见》部署了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建立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法制保障等四项改革任务,提出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建设生态贵州。 一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为此,《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国土资源部门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加挂自然资源资产监管委员会牌子,负责指导监督自然资源资产的确权登记工作”,“各市(州)选择一个县进行试点,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等措施。 二是建立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生态红线既是最基本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更是维护一定生态环境质量所必须坚持的防护底线。贵州是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耕地面积有限,必须严格划定生态红线,确保红线区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30%以上。《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近期目标:2014年开始对全省各市县进行实时监测,对水、大气环境质量不达标和严重下滑的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问责;远期目标:到2020年,全省水、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八大水系水质95%以上达到功能区标准,县城以上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 三是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生态文明建设既事关发展方式,又事关人民福祉。无论是着眼于当前的环境恶化现实,还是着眼于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我们都必须并且“加快”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统筹发展经济和环境治理的问题,寻找更为有效的制度性解决方案。《实施意见》提出了“探索制治分离、治管分离机制,出台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细则”,“选择茅台集团、瓮福集团、开磷集团开展第三方治理试点,逐步在酿酒业、煤炭企业、磷化工企业以及工业园区、矿区、高速公路等重点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害领域强制推行”等措施。 四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法制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种制度体系包括法律、法规、政策、公共管治、市场和国际管理的制度体系等。《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完善制订《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等法规。明确提出的“加大执法力度,2014年在公检法司系统通过整合力量、优化结构的方式,组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机构和队伍,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党建

主持人:这次《实施意见》把深化“五位一体”改革和党建工作一同部署,这在改革文件中属于首次。请问,在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方面有哪些举措?

嘉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广泛性、深刻性前所未有,责任重大、使命崇高,任务艰巨、情况复杂。要把《实施意见》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必须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为此,《实施意见》部署了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干部和人才支撑、强化人民推动改革的主体作用、强化督促检查等四项任务。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实施意见》提出,“省委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省深化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强调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

二是强化干部和人才支撑。《实施意见》从适应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新要求,抓住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要大力实施人才集聚优化工程、“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黔归人才计划”等,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共同投身于改革开放伟大事业。

三是强化人民推动改革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实施意见》提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改革涉及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

四是强化督促检查。改革蓝图已经绘就,必须抓好落实,确保各项改革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建立改革定期评估制度,及时评价改革效果,及时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增强改革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121/7545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