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法制
中央坚决扫除司法腐败 委员:法制是中国梦之基
2014年01月09日 15:59习近平:扫除政法领域腐败现象 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7号至8号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以最坚决的意志、最坚决的行动扫除政法领域的腐败现象,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习近平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不要去行使依法不该由自己行使的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要建立健全违反法定程序干预司法的登记备案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习近平强调,我们的政法队伍主流是好的,是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能打硬仗、不怕牺牲的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落实从优待警的政策措施,帮助干警解决实际困难。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
习近平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政法队伍的政治灵魂。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政法队伍建设第一位,不断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基础,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政法队伍要敢于担当,面对歪风邪气,必须敢于亮剑、坚决斗争,绝不能听之任之;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必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绝不能畏缩不前。要加强纪律教育,健全纪律执行机制,以铁的纪律带出一支铁的政法队伍。要提高干警本领,确保更好履行政法工作各项任务。要以最坚决的意志、最坚决的行动扫除政法领域的腐败现象,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中国新闻网)
媒体称政法工作会近年来首次以中央名义召开
去年,习近平对政法工作曾作过一系列重要批示,这种频率在之前并不多见。
在这些批示中,习近平多次提到“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这两个关键词,这些提法也出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
舆论分析认为,这是为政法工作重新定位。政法委逐渐回归统筹协调社会治理,更多地运用法律思维,推动中国的法治进程。
政法工作的这一转型,改变了民众的安全感,以及官员的法治意识。
日前,在由多家媒体评选的2013年网络热词和年度汉字中,“法”和“房”最终当选年度汉字。
评选机构给出的理由是,2013年是中国建设法治社会至关重要的一年。“法”和“房”都和老百姓生活紧密相连。
在这一年里,劳教制度废除,公开审判薄熙来等案件,并用微博等新媒体直播庭审,各地连续纠正冤假错案,都体现了中国社会对“法”的尊重。
在研究者看来,政法部门在2013年的诸多作为,将成为建设“法治中国”的又一个起点。
这个评选也让一位政法官员很兴奋。他说,“法”字当选年度汉字意义非凡,可见“法治”正在深植人心,这甚至比GDP增长还重要。
以“中央”名义召开政法工作会议
学者认为会议名称不同,预示会议重要性发生变化;社会治理靠单一部门已难以解决
昨天,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与此前数年举行的政法工作会议不同的是,今年的会议名头为“中央政法工作会议”,而不是“全国政法工作会议”。
多位研究法治的学者表示,今年的会议较往年规格更高,领导人重视程度也更高。
高层对政法工作的重视,在十八大之后表现更为明显。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仅在2013年一年中,就多次作出专门批示,并在其他多个场合提到法治。
在学者看来,这次会议冠以“中央”的名义,意味着这已经不是政法系统内部的活动。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很多领域出现的问题,单靠一个部门很难解决。”中央党校教授向春玲说,这需要顶层设计协调,各部门协作推进才能见成效,降低成本。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何家弘说,过去几年随着民众对法治的认识提高,司法领域一些漏洞和问题逐渐凸显,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领导人下决心推动改革。
何家弘认为,我国法治观念比起欧美等发达国家确有差距,完善法治建设,需要领导人首先接受法治,要让官员依法行政。今年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显示出中央领导人对政法工作的重视程度。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树义表示,社会对法治的诉求越来越高,但是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立法越来越多,司法的权威性、独立性并不令人满意。
在张树义看来,这次以中央名义召开会议,会议规格提升,说明党中央关注到有关方面的问题,“往往问题得到中央的重视,从上至下才能重视起来。”
去年群体性事件大幅减少
政法委职能转型,推动平安中国建设成效明显;民调显示,民众安全感上升
近日,公安部公布了一组数字,2013年前10个月,全国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7%,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同比下降10.7%。全国持枪、爆炸犯罪案件在过去10多年连续大幅下降的基础上,2013年分别下降44.9%、36.2%。
另一个明显变化是,醉驾减少。醉驾入刑以来,醉酒驾车下降42.7%,全国因为醉驾导致事故的死亡人数,下降了18.4%。
公安机关前天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重大交通事故首次下降到20起以下,这是1990年有重特大事故统计以来历史最少的一年。
记者从北京市公安局获悉,在去年一段时期内,北京市保持命案发案率为零。在警务专家看来,这对一个拥有2000万人口的大都市来说,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
在多家新闻机构评选的2013年国内十大新闻中,打击网络谣言入选其中。这次由公安部牵头的专项行动,以两高出台相关司法解释为高潮,一些网络大谣受到依法打击。
相关部门监测显示,网上制造传播谣言得到初步遏制,网络空间秩序明显好转。
上述违法犯罪行为,直接影响民众安全感。新华社报道称,各地民意调查中,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上升。这与中央政法委推动的“平安中国”建设密不可分。
去年上半年,习近平两次对政法工作作出批示,都提到“平安中国”。习近平表示,平安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
媒体当时对此评论说,这显示出,政法委的职能逐渐回归统筹协调社会治理。
另外一组数据,显示出这一转型的成效。据有关方面统计,2013年,全国各地动用维稳力量的人次,是近20年来最少的一年,其数量甚至不足某些年份的10%。
这与去年群体性事件大幅减少有关,有媒体人士观察,去年几乎没有一起轰动全国的突发性重大群体事件。
“枫桥经验”,被视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新法宝”。这个概念来源于上世纪60年代,如今被重新提起,并被概括为“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
官员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领导讲话、办案之前都要先翻法律资料,而后再发言、下达指令
去年,在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网络谣言、性侵未成年人等犯罪领域,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多个司法文件。
向春玲分析说,上述领域矛盾突出,但是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有欠缺,在执行环节存在似是而非,需要补足。
相关机构步调协调一致,与政法委的统筹协调有关。目前很多社会问题紧靠一个部门难以解决,需要有专门部门综合协调,让多个部门协作推进。政法委在司法领域的统筹协调,发挥了作用。
有内部人士指出,密集出台的司法文件,明显体现出依法办案的“法治”意识,公安机关依法办案,“不是想打击什么就打击什么,谁大听谁的,而是谁合法听谁的。”
据介绍,无论在政法委还是公安机关,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领导干部们开会或办案,人手揣一本《刑法一本通》。
某案专案组人员说,领导在上面作指示,下面的人纷纷在翻《刑法一本通》,成为专案组内一景。
记者了解到,在政法机关,从民警办案,到领导讲话,之前都要先翻法律汇编。
法治思维还体现在信访改革上。2013年,中央政法委开始推动试点,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
此举意在改变上访者“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的局面。
中国社科院教授于建嵘表示,社会管理就是要将维稳的理念转变到法治的理念。涉法涉诉类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让群众从司法层面获得公平公正,这是解决信访矛盾的根本途径。
(新京报)
邸瑛琪委员:法治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邸瑛琪认为,人权得到尊重,人民享受着良好的治安、优美的环境和健康的饮食,这些都离不开法治中国梦的建设。平安中国、美丽中国都是中国梦的目标,而法治中国既是中国梦的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法治作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石,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于其在我国践行的有多深。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法治?“法治,其制度核心就是限制公权力。通过对公权力的限制,保障公民的权利,围绕这一制度核心建立起来各种法律制度和法律实施方法,形成一个保障公民利益的法治体系。”邸瑛琪委员说道。
(中国经济网)
(中国网政协频道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109/7546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