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时政聚焦
【案例】习总书记买包子传递温暖正能量
2014年01月10日 12:59
【中国梦想案例】
【事件介绍】
习近平京城小店排队吃包子店员忆现场连称没想到
12月28日北京今天晴朗,最高气温只有3摄氏度。中午12点20分左右,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一行人乘面包车到达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庆丰包子铺吃午饭。
官方消息显示,习近平28日到北京京桥热电有限公司和海淀区四季青敬老院,看望一线职工、慰问困难群众,并向全国人民祝贺新年。
记者下午2点来到庆丰包子铺月坛店,这里距离钓鱼台国宾馆不到2公里。店铺位于一片居民区中,500平方米的店内,摆放着60来张四方的小餐桌和不带靠背的板凳。
“庆丰包子铺”创建于1948年,是一家经营包子、炒肝等北京传统小吃的“中式快餐店”,在北京有上百家店面,以个儿大馅多的包子和低廉实惠的价格而闻名京城。
店内收银员郭雪琴是第一个直接与习近平接触的工作人员。她在习近平进门的一刹那还真没认出来:“没有想到,觉得很吃惊”。
郭雪琴介绍说,当时,习近平身穿深色风衣和西装,内穿一件黑毛衣。
“什么好吃?”习近平问。
“猪肉大葱吧。”她推荐。
“好,再来一份儿炒肝。蔬菜呢?”
“有芥菜和菠菜。”
“芥菜吧”。
“一共21。”
“谢谢。”习近平说完,掏出25元人民币递给郭雪琴。
她称,找零后,习近平自己端盘子、取餐具,在等待三、五分钟内一直与周围的人们聊天。
在习近平一行人进店就餐时,庆丰包子铺月坛店经理贺媛丽正在店内值班巡视。贺媛丽介绍,在习近平排队等位期间,很多顾客走上前和他说话、握手。贺媛丽说:“大家都特别激动,总书记一直笑着。”她一连说了三遍,“真的特别平易近人”。
她称,习近平和随行的几位工作人员在店内座位坐下,就餐期间,习近平不断和旁边的店员及顾客交谈,边吃边笑着说:“包子很好吃,卫生也非常干净,一定要重视食品安全。”
贺媛丽说,习近平一行人就餐约20分钟,把盘子里的6个包子都吃完了。“临走时总书记特意和我说了再见,辛苦了”,贺媛丽面露喜色地说。
在庆丰包子铺外的报刊亭卖报纸的王行凯,边给记者展示拍到的照片边告诉记者,当时看到一辆银白的面包车停下,没有车队,没有戒严,习近平和几个人下车径直走进了包子店,“真没想到总书记能到这么个小铺来吃饭”。他4岁大的孙子在旁边高兴地比划着说:“习大大和电视上一样,就是好高啊。”
北京聚德华天有限集团总经理朱玉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习近平来就餐毫不知情,“总书记今天点的猪肉大葱包子、炒肝和芥菜是最传统的老北京菜,我也爱吃。”他说,会考虑网友们提出的“习大大套餐”建议,但绝对不会涨价。
习近平排队吃包子的消息引发京城百姓热议,“赞”声不断。市民争相“吃包子”也让该店铺周末人满为患。
来自一家文化企业的许然,点了“二两猪肉大葱馅的包子,一碗炒肝,一份芥菜”,还特意坐在习近平坐过的位置上,摆出咧嘴吃包子的样子,让朋友帮他拍照。 24岁的他笑称:从手机上看到“习大大”来这里吃饭,正好自己就在离这里不到一公里的阜成门附近,于是“来沾沾喜气”。
“习大大套餐”里有哪些“营养”?
总书记到包子铺点餐的图片,很快被网友大量转发。对于能亲眼看见总书记并合影,很多网友都表示了羡慕。“能和习大大这么近地接触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好羡慕”。而总书记亲自排队买包子、端盘子、取包子,也让网友们忍不住大呼:“总书记真是太没架子了,简朴亲民!”不仅如此,总书记点的那份饭菜也被网友称作“习大大套餐”。很多网友称赞其菜荤素搭配得很合理。“肉馅包子、炒肝还有蔬菜,营养很均衡”。
亲自排队,买包子,端盘子,取包子……“习大大套餐”不仅“营养很均衡”,而且内涵“营养”很丰富。
排队,这个在公共场合司空见惯的现象,可能对很多领导干部而言,已经很陌生了。因为执掌了一定的权力,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在车站购票,在医院挂号,在餐馆订餐……大家基本上都会对他“高看一眼”,一个电话,打个招呼,做个手势,一般就能搞定,哪还需要领导干部亲自排队呢?在这些场合按秩序排队,岂不是太“有失身份”了吗?总书记在包子铺亲自排队,就是给那些不习惯排队、不屑于排队的领导干部,上了一堂“排队课”。
“习大大”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买包子、端盘子、付票子、取包子,这些“繁琐”的小事,还需要他“亲自”吗?在有些领导干部的习惯中,这都该是身边工作人员,比如秘书、司机的事。或者也不劳秘书、司机的大驾,卖家自己早就毕恭毕敬地送来了。总书记买包子、端盘子、取包子的动作,实则是一次生动的亲民示范。
二两猪肉大葱包子,一碗炒肝,一份芥菜,总价21元。这就是“习大大套餐”的全部花销,也是总书记此次考察途中的一顿午餐。如果按照有些领导干部的习惯性“标准”,这也太“掉价”了。他们的“标准”是什么呢?他们吃的不是饭,是“排场”。要有一个大圆桌,要有人作陪,要有酒水搭配,一顿饭不开支几千元,哪能说得过去。总书记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套餐”,意在告诉所有领导干部简朴该从哪儿做起。
没有一点架子,简单朴实,亲民。总书记此次考察过程中的一顿饭,折射出作风建设的大问题,看来“习大大套餐”里,“藏”着的营养可是不少。
网友热议习近平买包子传递冬日温暖正能量
12月28日的这一新闻一直被热议,笔者认为,网友热议习近平总书记买包子传递了冬日温暖的正能量。
而这个正能量又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习近平总书记买包子的事情本身就传递了冬日温暖正能量。这个正能量的内涵很丰富,排队买包子是传递尊重秩序的温暖正能量,买包子是传递朴素就餐正能量,自己结账是传递平易近人正能量,吃中餐是传递民族文化正能量,等等。习总书记买包子就是中国普通平民的买包子,这是落实八项规定,这是反对四风的以身作则,不用宣传,这本身就是为我们所有官员做出的榜样,就传递冬日温暖正能量。
另一方面,是网友热议传递冬日温暖正能量。其实,网友之所以热议,就是因为崇敬,就是因为热爱,就是因为内心真正的喜悦,就是因为总书记买包子的正能量传递给了网友,而网友的热议就是把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社会和谐,社会文明,社会温暖,这是正能量的温暖效益打造的社会群体温暖效益。
还有,总经理不涨价也传递冬日温暖正能量。北京聚德华天有限集团总经理朱玉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习近平来就餐毫不知情,“总书记今天点的猪肉大葱包子、炒肝和芥菜是最传统的老北京菜,我也爱吃。 ”他说,会考虑网友们提出的“习大大套餐”建议,但绝对不会涨价。好一个“绝对不会涨价”这是总书记传递的冬日温暖正能量,网友传递的冬日温暖正能量在总经理身上的体现,不涨价又是在传递温暖正能量,这个正能量是商业的文明,经营的温暖,这是正能量的经济文明效益。
网友热议习近平买包子传递冬日温暖正能量,笔者感动,笔者欣喜,写出感想,发出议论,也是因为被这种温暖正能量感染,写出文字传递这种温暖正能量。我也期盼所有看到这个新闻,读到我的文字的人也能接过温暖正能量接力棒,继续传递这种正能量。我想,我们的全面深化改革征程一定能够在这种温暖正能量的传递中蒸蒸日上,一帆风顺,我们中国建设必然更美丽,我们的中国梦必然更精彩。
习近平买包子传递平民情怀
这个民众生活中极为寻常的一幕,因为习近平的本色展示,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效果。习近平在包子铺就餐,被网友在微博上发布后,引来如潮跟帖和好评点赞。
这一举动,并非由主流媒体披露,可以看作是一个民众自发传播的新闻事件。这条新闻被民众认为是当天最亮,就在于这样的举动,在民众的心理上产生了共鸣。这不仅是因为,这在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上少见,毕竟他们日理万机而难得享受普通百姓的这种寻常,更是因为这种行为举动背后有一种深沉的平民情怀,在无形中消解了民众对领导人行踪神秘的好奇和山珍海味的误解。
希望党和国家领导人每天都这样并不现实,身处重要岗位也不允许经常这样。但习近平的就餐行动表明,只要有可能、有时机、有便利,身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不是不能像平民一样生活,而且这样生活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儿。这更启示各级领导干部,不要以为一到重要岗位上,就脱离了普通群众那样的生活,而应寻找机会走进群众。
这是一种无声的宣示,更是一种行动的示范。提醒各级干部,人不可忘本,无论身在何处,处于什么地位,自己的本色就是平民百姓。你是从百姓中来的,最终也要回到百姓中去。因而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与群众有距离。现实中,一些干部脱离群众,就是从生活方式开始的。吃穿住行用,柴米油盐酱醋茶,和普通百姓没有一点交集。久而久之,普通群众生活的感受少了,与群众的感情淡了。
相比于治国理政,这种街头入店就餐,的确算不上什么大事,在领导人看来也算不得什么新闻。但是,民众更愿意把这看成是领导人对自己的一种提醒,对各级干部的一种警示。各级干部应当去掉身上的那种官气,撤掉横在与群众之间那堵无形的墙。我们说转作风,说到底,就是回归平民本色,为民尽责办事。心中多了平民情怀,行动中多了平民本色,干事多了平民视角,各级干部倒不必真的每天都去街头就餐,把为民的心化成为民的行就足够了。
由总书记排队就餐想到的……
如果回顾十八大以来中央的重要决策和中央领导的公开活动,你就不难理解习总书记轻车简从来到社区,在居民区的一个包子小铺排队进餐,其实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广大网友所以笑逐颜开、踊跃点赞,皆在于喜出望外,来得有点“突然”罢了。这也说明,这类亲民场景,在我们这里还是比较少见甚至是罕见的情形。要不然,包子铺也不会因为习总书记的到来,引来食客的爆棚;而一位60多岁的大爷,也不会为了“粘粘喜气”,打了二十几块的出租赶来这里,坐在习总书记吃饭的位子上请记者帮忙拍照。因此亲民成为常态,恐怕是广大民众的期盼。
自从中央做出“八项规定”以来,一件件严肃党纪政纪文件的下发,一个个位居高位贪官的落马,以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步步深入,赢得了广大民众的赞扬和发自内心的拥戴。这样的党,自然就是工人阶级的政党,自然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一个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党,哪有脱离群众的道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天起,党和群众就是血肉相连的关系。要不不可能经过短短28年,就取得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人民”成了国体和政体最为核心的元素。政府、人大、政协、银行、医院、书店甚至连中国第一大报,等等等等,都冠有“人民”的定语。但是在不少人的心里,人民仅是可有可无的符号。那些大大小小的贪官,敢把人民的财产据为己有,敢于挥霍人民的血汗,就说明他们的立场,根本没有站在人民群众一边。所以群众观和群众路线教育,就是恢复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时候,特别需要党的各级干部,和群众亲密无间地相处,和群众推心置腹地交流。不到群众中去,怎么相处怎么交流啊?因此习总书记走进底层,以及视察时一系列地叮嘱、关心、要求、希望,就是密切党群关系的信号。
如今正值新旧交替,又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阶段即将开启的时刻。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但愿党的各级领导,能够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最为真实最为鲜活的信息。听汇报和到一线,感受会大不相同。就如不挤公交,怎么知道堵路的焦急;不去医院,怎么知道就医的艰难,不去菜市场,怎么会发现拣菜叶的身影,怎么知道他们的辛酸……又怎么知道工作着力的方向?总而言之,习总书记排队进餐、广受赞誉这件事情,有着深长思之的价值。
【启示与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12月28日去庆丰包子铺吃包子,在媒体、特别是互联网上引来极大轰动。这个举动客观上发散的“联系群众”意义,不仅大而丰富,而且是不可取代的。这样的联系群众,中国需要,人民喜欢。
习近平一行去庆丰包子铺吃饭,来得很突然,庆丰包子铺方面表示事前毫不知情,消息的流传也无政府控制的主流媒体参与,是由在场者最初将照片发到互联网上,形成自然传播。这同以往流行的各级和各地领导下基层视察,一切都安排好了,由主流媒体发稿并“把握导向”,形成强烈反差。
领导人日常生活细节被民间舆论力量自行传播并评论,这才是官员同民众的应有联系和互动方式。28日习近平吃包子的消息传上网后,整个中国互联网洋溢的热情和喜气。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对他们看到的镜头感觉“太棒了”,“太有意思了”,人们的开心发自肺腑。这件事的正面意义之大,正如媒体评论所说“习总书记买包子就是中国普通平民的买包子,这是落实八项规定,这是反对四风的以身作则,不用宣传,这本身就是为我们所有官员做出的榜样,就传递冬日温暖正能量。”
“习大大套餐”28日的出现说到底是一件小事,舆论的联想多,是因为人们的希望多,这些希望最终要由党和政府工作作风的大范围改变来兑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不是一阵风,更不是搞形式,半年来,中央八条规定对干部官员的制约效果非常明显,密切联系群众已成为干部的基本准则。习总排队买包子的故事,平常而又到位地揭示了这样一个准则。
风起于青萍之末。一件小事,却可能预示中国社会对党风、政风看法和印象的转折,成为时代的一个封面。我们真心期待这个转折发生,总书记和全体党员干部为之共同奋斗,真如是,则国以之为幸,人民以之为福。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110/7548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