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案例】城市绿化,“天价”购树之反思
2014年01月13日 09:43
【反腐倡廉案例】
【事件介绍】
深圳社区花31万购3棵树绿化办公楼称价格已打折
补贴给社区的“万村绿”建设资金,31.5万元只是种了3棵树。深圳市2013年度绩效审计工作报告12月25日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水务和林业专项资金均暴露出不少问题。报告还指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距梅林水库汇水区仅100多米,环评报告对风险提示不足,存在环境安全隐患,要求尽早将处理危险废物的生产工序部分或全部搬迁他址。
继2011年、2012年先后对社会建设、交通领域开展专题绩效审计后,市审计局今年选择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开展深度绩效审计。审计项目包括海洋资源保护利用、农业用地管理、公园建设和管理、水务发展专项资金、林业资源保护及管理专项资金、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政策执行等10个。
首次对重大决策执行开展审计
“市民投诉资源毁损、环境污染的事件日益增多,审计机关有必要回应这一诉求。”市审计局局长陈倩雯说。这10个项目中,对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进行审计,也是深圳市首次对重大政策执行情况尝试绩效审计。
报告中,市审计局还特别提到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问题。陈倩雯表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审计监督制度安排的一个重大突破,在世界范围来说均具有领先意义。报告建议尽快研究制定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制度办法,突出责任追究的实施细则,把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落到实处。
水务、林业专项资金问题重重
此次被审计的水务发展专项资金,2008-2012年间累计安排项目951个,计划安排资金19.9亿元,按进度拨付资金7.86亿元。林业资源保护及管理专项资金2010至2012年收入合计2.02亿元,支出1.6亿元,由市城管局按面积全部分配给10个区(新区)及内伶仃洋保护区管理局使用。
上述两个专项资金在审计中都被发现问题重重,存在部分资金闲置、使用浪费及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水务发展专项资金方面,2008-2012年共有23个项目取消,7个暂停,占用资金计划7485万元,造成资金闲置。取消的23个项目中,已发生并支付前期费用共计176万元,造成资金浪费。
林业资源保护及管理专项资金中,个别项目建设规划设计不科学、树种价格昂贵。比如,龙华库坑社区景观建设工程投入20万元,完工后由于梅观高速扩建及泗黎路建设挡土坡工程,景观绿化工程破坏面达50%。宝安区补贴黄麻布社区“万村绿”建设资金40万元,该社区支出31.5万元用于购买2株樟树、1株秋枫绿化社区办公楼。
审计报告指,市水务发展专项资金现行管理制度未对资金扶持项目建设周期有明确规定,无时间约束,难以对项目是否按期完工进行准确考核和追究责任。林业资源保护及管理专项资金对林地管理费、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缺乏明晰的资金管理办法和使用指南,对森林植被恢复费使用效果缺乏明确的资金监管规定,影响林业资源养护管理成效。
私家车推广新能源车进度缓慢
深圳近年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投放量号称居全球之首,审计中也发现不少问题。
报告认为,新能源汽车推广进度与预定目标存在差距。经核实,截至2012年末实际推广投放新能源汽车3961辆。公共交通领域推广力度较大,而公务车和私家车推广进度缓慢。2012年末新能源车辆推广3.4万辆的目标未实现。截至今年10月底,仍有1151辆新能源汽车未交付。报告则要求市发改委推广新能源汽车要避免计划与实际脱节、方案难以落实的情况发生,加大在公务、环卫等公共服务领域、私家车领域梯度推进力度。
审计还发现,目前新能源公交大巴售价高且成本不透明,公交企业对价格没有谈判权,缺乏市场竞争机制。扣减国家财政补贴、市财政直接支付给车辆生产厂家的配套补贴以及纯电动车动力电池价格后,公交企业购置纯电动大巴、混合动力大巴需支付的价格仍比类似规格的传统燃油大巴高。此外,纯电动大巴出勤率低、每个工作日行驶里程少,三家公交企业新能源汽车较传统燃油汽车亏损较大。如巴士集团今年1-6月平均每辆纯电动大巴亏损是传统燃油大巴的1.86倍。
重点关注
三棵树中最贵的16万多元城管局称调查未发现违规
2棵樟树、1棵秋枫,居然花费31.5万元!25日,记者前往黄麻布社区,在办公楼附近找到这几棵天价树。
在办公楼大门左侧和正前方,记者发现两棵树,一旁竖着“爱护花草,人人有责”的警示牌。树上并未标注种类,摘下树叶能闻到樟脑味。初步确定这就是报告中的两棵樟树,目测高约10米,下部周长约1.5米到2米之间,树旁有4个金属架支撑着。对于报告中提到的秋枫,记者走访中未能根据网络照片在办公楼附近找到。
走访
30多万买树多人不知情
关于这3棵树的具体情况,该社区办公楼1至3层里的工作人员均称“不清楚”。在二楼负责环保工作的办公室,记者多次敲门没人回应。据隔壁文书室的工作人员称,负责环保的工作人员不在。而对于是否知晓社区花费31.5万元种了3棵树,该办公室工作人员称“不知道”。
31.5万元天价购树,这笔钱究竟如何花的?25日,黄麻布社区书记罗敏威告诉记者,其中较大的一棵樟树费用为16万多元,另一棵较小的樟树价格为10万元,秋枫的价格为6万元左右。
“当时是大运会时期,全省树木价格普遍上涨。在采购中,我们比较了多家供货方,最终制定了采购标准。这个价格是最低的,比如较大的那棵樟树,原价是18万多,后来打了个折扣,改为16万多。”罗敏威说。
据罗敏威介绍,当时社区用于绿化的经费约90万,除去政府拨款的40多万,余下50万元由当地居委会筹得。“对于树种的选择,我们也进行过探讨,最终决定种植樟树和秋枫。主要原因是因为其他单位绿化也多选择这一类树木。”罗敏威表示,樟树防虫,加上外形美观,气味芬芳,最终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针对工作人员不了解3棵树的情况,罗敏威回应,工作人员多是新人,对社区工作不太了解,加上3棵树是2011年种的,因此会出现不太清楚的情况。
来源
购树经费来自省林业部门
据悉,宝安区补贴黄麻布社区“万村绿”建设资金40万元,这3棵树31.5万的花费便是来自这一经费。对于“万村绿”工程,记者从宝安区城管局了解到,经费由广东省林业部门下发,具体如何使用则缺乏相应的政策规定。
“‘万村绿’工程的费用由政府向企业、工厂征收,再通过返还给街道社区,对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进行补偿。至于具体安排买什么树,买多少树,则没有相对应的政策规定,更多的是街道和社区自己安排。”宝安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回应
绿委办调查发现手续齐全
据介绍,针对天价树情况,宝安区城管局表示,早前区绿委办曾调查过此事,但比对树种和市场价后,未发现有违反“万村绿”工程规定的情况存在。此外,项目申报过程中,社区要向街道城建部门提供相应的项目说明,例如苗木费用、设计运输费用等,经城建部门审定,最终才能落实。在早前绿委办的调查中,该项目的相关手续均是齐全的。
“由于树木的树龄、树形、直弯等情况不同,市场价格也有所不同,有的看似普通的树,价格却可能会很高。”区城管局表示,对于黄麻布社区天价树的情况,未来区绿委办也会将加强对该类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问题支出
同样治白蚁费用差几倍
审计问题:各水库运行维护的同类业务支出缺乏统一标准,差异明显。如大坝白蚁防治支出,梅林水库平均每米151元,茜坑水库537元;大坝位移观测业务支出,赤坳水库平均每次4.75万元,西丽水库13.89万元;外聘保安人员,梅林水库每年人均3.42万元,西丽水库2.51万元。
市水务局:经检查,各水库管理单位在实施这些水库运行维护项目时,均严格按照制度实施,未发现违规现象,且均未超出有关标准要求。但由于工程特性的差异,地理位置的不同、市场变动因素、部门预算总盘子限制等原因,业务平均支出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也不能单纯追求一致。
工程未及时移交致追加700多万
审计问题:“横岗街道雁田隧道2#支洞道取水工程”项目由资金支付工程投资2398万元,竣工后无接收单位,长期闲置,设备损毁被盗严重,后又再次投资710万元重新购置电梯、配电、阀门等设备以及主体工程修复费用,造成资金浪费。
市水务局:工程未移交使用与建设方在移交过程中的商业运营出现了问题有关。2009年8月因特大暴雨,水泵房内水泵机电等设备损毁,再加上长期未正式运营,地势偏僻,导致高压、低压配电柜,控制柜,电梯的起重电机等设备被盗抢。目前该项目已到竣工验收调试阶段。
事实
绿化工程也成腐败重灾区
近年来,绿化领域的公共财政开支越来越高。2012年3月,山东省青岛市决定一年拿出40亿元巨资种树;2012年,江苏淮安计划实施城市园林绿化项目140个,计划投资约30亿元;2010年,福建省福州市园林绿化建设总投资8.6亿元……
为求“立竿见影”,许多城市走“大树进城”的捷径。有些地方为求独特,争相引进外来树种,奇花异草。2011年12月,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南岗镇从越南原始森林陆续引进250棵百岁以上的紫薇树,每棵约40万元;2011年3月,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加种香樟、秋枫、大福木棉等大树601棵,预算1400万元,每棵约2.3万元;2010年8月,广东省珠海市耗资800万元在两条道路旁种植了31棵罗汉松,每棵约26万元……
绿化工程成腐败新沃土,多地园林干部因此落马。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园林绿化局原局长赵桂强收受园艺绿化施工方贿赂款物共计55万余元,并有161万余元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园林管理处原主任赵莉萍向花木供应商提出虚报价格,采用虚开发票的方式套取绿化工程款共计170余万元。防城港市园林管理处账面上“1株普通榕树10余万元”,让许多网民感叹“树的价值也太高了”。城市绿化急功近利,为腐败提供了滋生空间 。
“万村绿”咋变成了“天价树”
三棵树、30多万,在普通人眼里,无疑是“天价”。但在官员看来,却已经是打过折了,很便宜。或许,这就叫“屁股决定脑袋”。崽卖爷田不心疼,反正不是自掏腰包,这点钱算啥?再大的“大款”,也比不过“公款”,信然。
树为啥这么值钱,社区书记自有解释。“当时是大运会时期,全广东省树木的价格都普遍上涨”,其中的潜台词是不是:为了迎接大运会,当时有不少单位都在大搞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借“重大活动”之机突击花钱,早已是不少地方和单位的惯例。果如是,“天价树”的问题或不止在这一个社区存在,说不定比这更典型的案例还有,只是暂时未被发现罢了。“在采购中,我们比较了多家供货方,最终制定了采购标准”,到底比较了哪些供货方?谁比较的、谁定的采购标准?是领导“一言堂”,还是普遍征求了单位其他工作人员的意见?值得参考的一个细节是:有媒体记者询问社区办公楼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均表示,对于这三棵高价树木的情况并不清楚。工作人员不清楚,谁清楚?或许就只有领导心里最清楚吧。
“万村绿”,听起来很美的一个说法,似乎让人看到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生态美景。谁能料到,几十万“万村绿”建设资金,竟然被社区毫不客气地用到了自己身上,并且最终只换回三棵树。据悉,“万村绿”工程的费用由政府向企业、工厂征收,再通过返还给街道社区,对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进行补偿。至于具体安排买什么树,买多少树,则没有相对的政策规定,更多的是街道和社区自己安排。大把拨钱,却不规定怎么花,那岂不成了“随便花”,又怎能不造成巨大的浪费,甚至引发其他更严重的问题?同时,征收这项费用真的有必要吗?严格征收、随意浪费,对得起那些缴纳这笔费用的企业和工厂吗?不知道这算不算“巧立名目”?
宝安区城管局表示,早前区绿委办曾就此进行过调查,但在对树种和市场价格比对后,并未发现有违反“万村绿”工程规定的情况存在。在早前绿委办的调查中,该项目的相关手续均是齐全的。莫非,31.5万元只种三棵树既“合法”、又“合理”?在官方说了算的所谓的“程序”和“调查”面前,老百姓对这样的“糊涂账”或许只能徒唤奈何,无从得知真相,更无从监督。
现如今,“天价树”、“疯狂的石头”一类的东西频频在一些地方和一些单位的“绿化”工程中闪亮登场,甚至还形成了互相攀比的风气,“没有最贵,只有更贵”。此风不刹,谁知道会有多少纳税人的血汗因之付诸东流!绿化并非不重要,但绝不能不计成本、不顾实际。我们是否已经富裕到要玩“天价树”的地步了呢?无数的民生难题“嗷嗷待哺”,把宝贵的资金投入更需要的地方不是更好吗?
一些地方之所以对绿化如此“冲动”,归根结底,无非还是为了“形象”和“政绩”。有些精明的官员深谙“有粉涂在脸上”的道理,宁可大搞“面子工程”,也不愿意把财力和精力“浪费”在民生领域。这种现象折射出来的,还是一个“政绩观”的问题,还是一个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只有各级官员都树立起了“民生至上”的理念,只有纳税人对公共财政的管理和使用拥有了监督的权利和机会,“天价树”的疯狂才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30万元只是种了三棵树怎能“万村绿”?
我们先不说31.5万元只是种了三棵树,价格上值与不值,因为我们相信政府采购不都是“人憨钱厚”,但就“万村绿”工程,只是种了三棵树,两棵是樟树,还有一棵是秋枫,就足以让公众大惑不解:“三棵树”怎能大庇社区俱欢颜,“绿万村”?以点代面?这不是标准的挖坑埋钱吗?糊弄谁?
这就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了阿凡提种金子的故事:阿凡提见很多百姓穷得没饭吃,便想出了一个救济穷人的好办法——种金子。不过我们还是希望该社区,不要像阿凡提一样忘了浇水,让种下去的金子都“枯萎”了。这些费用可都是由政府向企业、工厂征收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地下冒出来的,它的身上浸满了劳动的汗水。
同时我们也希望,今后财政拨款要向河南鹤壁市学习学习,县长答辩“抢”资金,防止钱到了手乱花一气,应该提高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不能“至于具体安排买什么树,买多少树,则没有相对的政策规定”,由着街道和社区自己的性子来,更不能只注重手续是否齐全。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局,“单位招录的4名双语讲解员,有3个是局领导的子女。”,有关部门也说经调查程序符合规定,但挡不住公众的质疑。
同时我们还希望,在此类问题上,“手续齐全”不要成为了违规问题的“保护伞”,要经得起公众的质疑。如果真的“其他单位绿化也多选择这一类树木”,同样两棵是樟树,还有一棵是秋枫,这不仅足以说明“万绿村”工程是失败的,更说明没有为百姓管好钱用好钱,如此花钱不仅老百姓信不过,更有权过问钱是怎么花出去的,不能任由一些人借着水务和林业专项资金“种金子”。
反思
3棵树31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绿化工程?
就算树木的价格是实打实,一个单位的绿化有没有必要如此豪华。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在提倡节俭办公,省下更多的钱发展民生事业,为什么有关部门就当耳旁风?既然不要豪华楼堂馆所,当然也不能要豪华的绿化项目。又何况这些绿化项目并不是给百姓看的,不是栽植在广场和游园的,而是栽植在社区办公区的。这实际上就是乱作为的行为。如果仅仅是一个单位在这样做的话,还不算可怕,可怕的是大家都在这么做。当记者追问这家单位缘何要采购这样的树种的时候,这家单位的负责人是这样说的:“参考其他单位的做法,很多单位都是购买的这样的树种。”
这购买豪华树木也要攀比?从报道中,可以看出当地对于绿化是相当重视的,专门设立了“万村绿”建设资金,这对于绿化当然是有好处的。既然是“万村绿”,意思就应该是让处处染绿,而不是仅仅社区干部的办公区绿了。这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在实施绿化工程的时候,究竟是要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还是要追求平民色彩。绿化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改善环境、净化空气。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你栽上一棵几百元的树,所起到的作用一点不比10多万的树木小。如果,这个社区能拿出这笔钱,多买些普通苗木装点居民生活区,是不是会更好些呢?
其实,在这起事件中,还有需要追问的空间。这些树木的价格真的就能实打实吗?在交易过程中,有没有人在玩“靠树吃树”?这需要查清几个问题:卖树的商家和社区干部有没有什么关系;成交是在哪儿谈妥的,是在酒桌上还是在办公室里;如此高的价格里,负责采购的人有没有也抱着大树“啃”上一口。
买了3棵树,花了31万,还是打了折之后的价格,不知道这是给百姓省钱了还是浪费钱了?我们不要豪华的馆所也不要豪华的绿化!
【启示与思考】
城市绿化,“天价”购树,时有耳闻。广东佛山就曾投千万买“天价树”,每棵均价2.3万;广东珠海耗资800万元引进种植了31棵罗汉松,平均每棵26万元,为防止偷盗,这些名贵大树还被进行了GPS定位……
曾几何时,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成为政府采购领域一道独特的风景。“31.5万元种三棵树”,虽然声称是打折之后的价格,但如此“天价”,想要不引发公众质疑,恐怕很难。值得一提的是,黄麻布社区书记罗敏威表示,其他单位绿化也多选择这一类树木。可见“绿化树贵”,不止一个黄麻布社区,而是比较普遍性和习惯性的做法。
更值得拷问的是,据宝安区城管介绍,“万村绿”工程的费用由政府向企业、工厂征收,再通过返还给街道社区,对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进行补偿。难道只有社会办公所在地环境遭遇破坏吗?为什么不是着眼和致力于全社区的绿化,而只绿化办公楼?
有钱兴建、装修超标奢华办公场所,而提及民生工程的投入建设,往往都会祭出财政紧张、资金匮乏的理由,这早已成相当常见的现象,31万元买3棵树,有限的财力、资源,都让政府拿来改善办公条件,而不是普惠于市民,无异于奢华衙门的翻版,打折的显然不是价格而是政策和政府公信。
作为城市最基层组织,社区办公楼当然也需要绿化,但是并非栽植名贵树木才叫绿化,而种植花钱不多的花草树木就不叫绿化。社区一掷万金绿化办公环境,花公众的巨款毫不心痛,这是奢华之风在作怪。这种风气如不好好刹刹,公众利益将会遭殃。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113/7549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