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专题评论 正道沧桑系列评论

《正道沧桑》观后感:“中国梦”的实现基础

2014年01月13日 10:25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第48集“复兴之梦”饱含深情地叙述了新中国从扬眉吐气“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的伟大历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前景。记录片眺望到复兴的曙光正冉冉升起,宣告了中华民族期盼已久的伟大梦想,正在几代中国人的努力下一步步变为现实。

“复兴之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她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苦苦追寻的最大梦想,而在当下她又有着一个全国上下最热的词汇表述——“中国梦”。

“中国梦”之所以拥有着主持人所赞美的“穿透历史和影响未来的力量”,在于她有着扎根于中国历史国情的深厚土壤;她之所以拥有凝聚民心、汇聚民力的力量,在于她有着梦想实现的坚实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梦”的实现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马克思主义为我们筑梦中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坚持科学的理论,就等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教条,不是时过境迁的旧的观点、学说,而是“活的行动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在《共产党宣言》中又进一步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现”[2];恩格斯在1887年给一位美国女革命家的信中也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3]。

我们党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东方睡狮已醒。在正确的航向指引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已经启航。

 

“中国梦”的实现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片中回顾了1933年近代中国的一次“征梦”活动,是由当时一份最有影响力的刊物面向全国发起的,结果仅收到160余份答案。同样是为梦征集,80年后,由央视和中国网络电视主办的“出彩人生:中国梦,我的梦”却收到海量回应。鲜明的对比反映的是人们对于现实生活与未来发展的不同态度和感受。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环境下,人们是无心无力奢谈未来的。一盘散沙的旧中国民心尽失,国富民强之梦只能是空中楼阁,镜中花水中月。

美好的梦想找到实现的土壤和养份,才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以为人民谋幸福,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价值取向,凝聚起了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使得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个中国人都享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了梦想成真的机会。“中国梦”将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结合起来,也将国家、民族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有机统一起来。“中国梦”反映出了全体中国人的心声和共同愿望,激发起人们的追梦热情和筑梦的力量。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之梦。千千万万人民的梦就像滋润万物的源泉,滋养着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

“中国梦”有光明的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要实现民族复兴伟业,面临的艰巨困难可想而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对了路是根本的原因所在。

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我们党集中全体人民的智慧,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开辟了一条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一条光明之路,她深深根植于中国的广袤大地,真实地反映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心声,深刻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她既不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是改旗易帜的邪路;她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梦”已经开启,路就在脚下。而明天的辉煌源自今天的努力,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脚踏实地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为实现“中国梦”书写出壮丽的篇章!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44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4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84页。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113/7550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