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陕西:构建“四个机制”创新社会治理

2014年01月24日 09:11

平安和谐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本前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榆林市公安局把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作为终极目标,以“平安榆林、和谐榆林”建设为着力点,构建四个机制,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建立项目化管理机制,在落实社会治理责任上下功夫。项目化管理就是将公安各项工作细化成若干项目对待进而对其实行项目管理,也就是把公安工作进行项目化,运用项目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创新社会治理,建设群众最满意的平安和谐城市,不仅包括打击暴力犯罪、黑恶犯罪、侵财犯罪、毒品犯罪等传统违法犯罪,包括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网络犯罪等新型犯罪,还包括防控维稳、服务民生、矛盾化解等新的甚至未知的挑战,这就决定了它一定是个长期的过程。基层公安机关应借鉴现代企业项目管理的成功经验,对公安主要工作任务全面实行“项目化管理”,逐项明确目标任务、进度安排、完成时限、验收标准、包抓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及承办单位。通过项目化管理从而有效解决抓而不紧、抓而不实的问题,确保平安创建、民意警务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

二是建立精确打击机制,在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功夫。公安机关要充分借助科技信息化手段,创新机制,破解难题,努力完善精确打击机制,积极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运作体系,构建现代警务指挥体系,完善警务合作机制,不断提升各警种精确打击能力和水平,实现公安部提出的“建立信息共享、整体联动、高效率、低成本打击犯罪新模式”为目标。各警种把信息化作为带动基础工作的主要手段,把随时随地掌握情况信息、随时随地录入信息数据作为基层民警日常工作的基本内容,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掌握得了、控制得住。把信息化与基础工作有机融合起来,为网上排查、网上串并、网上比对、网上追逃等信息化应用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

三是建立全警打击犯罪机制,在民意警务上下功夫。在全警打击犯罪工作实践中,必须对各相关警种、部门管辖哪些案件、承担什么任务作出准确界定,进一步明确各个警种在打击犯罪中的职责,实现打击犯罪工作常态化。围绕“重点”打出“重拳”,对人民群众的呼声,无论高低都要作为第一信号;对于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案件,无论大小都要第一时间出击。切实做到“老百姓最痛恨什么犯罪就严厉打击什么犯罪,老百姓反映什么问题最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涉及群众生活的多发性侵财犯罪、暴力犯罪、毒品犯罪等犯罪活动。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做实做细民意警务工作,以实实在在的打击实效回应民意。

四是建立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在促进社会和谐上下功夫。各级公安机关要将信访部门和基层派出所建成群众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的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榆林全市公安机关坚持专群结合、综合治理,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抓紧建立健全矛盾纠纷的排查机制、调处机制和科学的考核机制,抓早抓小抓苗头,把工作做在前头,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按照“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总体要求,妥善处置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和冲击。推出“访、查、治”三字口诀,通过隔离法、冷却法、感化法、震慑法、权威法的“五大法宝”,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各级公安机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推动重点矛盾及信访积案化解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系榆林市公安局局长)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124/7552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