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案例】首师大“本科变专科“折射出“高招”之殇

2014年01月14日 14:10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首师大本科变专科受骗学生:以为多花钱就能读

12月29日晚,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报道,首师大高等美术教育研究中心职业培训班学生“本科变专科”。30日,首师大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此事为中介公司招生虚假宣传,首师大作为受害一方,将起诉中介—北京东方致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首师大也承认学校及下属单位首师大高等美术教育研究中心监管不力,表示将追究个别人的责任。

所涉学生未达首师大统招本科录取线

据央视报道,2011年,70名学生被首师大美术学院高等美术教育研究中心录取,当时他们大多通过了艺术类考试二本分数线,并被承诺颁发全日制本科学历。两年间,学生们的学历从全国统考全日制本科,降到成人教育专科,还得把毕业时间从2015年推迟到2018年。

首师大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常建勇表示,事件中涉及学生71人,是招收的职业培训学生,不是通过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按计划被省级招生部门审批录取的学生。这批学员中除极个别学员达到当年高考本科三批录取分数线外,其他绝大部分均未达到当年各地本科录取分数线。所有学员均未达到首都师范大学当年在各地普通全日制统招统分本科录取分数线。“媒体报道中说学生是统招统分全日制本科学生,与事实严重不符。”

中介公司擅自添加“本科”字样

针对学生提到的开学之前曾收到含“本科”字样的录取通知书,常建勇表示,高美中心同意签字印发的录取通知书中不含“本科”字样,学生收到的含“本科”字样的录取通知书,是招生公司虚假宣传、擅自添加。此做法高美中心、美术学院、首师大均不知情。

他表示,通知书上美术学院公章不是原章。该校全日制统招本科录取通知书,均由学校招办加盖“首都师范大学招生专用章”。

针对央视报道中所说的“大学读到三年,本科变专科”。常建勇表示,学员本身参加的只是职业教育培训,不是统招全日制本科教育,不存在本科变专科的问题。

常建勇表示,通过和学生的沟通,达成最终协议。这71名学员中,有3人离开高美中心,每人获8万元补贴。其余68人每人获7万元补贴,继续在中心学习,他们将于2015年1月获得成人教育专科学历。

 

追访

中介公司注册地人去屋空

30日13时许,按首师大提供的招生合作公司“北京致远东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地址,记者来到北邮科技大厦寻找1318室,发现该大厦13层并不存在1318室。

多次拨打首师大提供的该公司电话,其一直处于正在通话状态。

北京市工商局企业信用信息网显示,该公司注册地址为北邮科技大厦1306室,法定代表人为皮文杰,公司于2008年6月23日成立,经营项目为绘画培训、教育咨询等。据首师大介绍,最早跟他们签协议的法定代表人为王长春,之后改为皮文杰。

30日,该大厦13层1306室内空无一物。该层另一家公司职员胡女士回忆,原来在1306办公的公司约在11月到12月初就搬走了,是家教育培训机构,但具体名称并未留意过。

该大厦市场部工作人员李华说,大厦内没有叫致远东方的公司。大厦物业一名米姓工作人员亦称,从未听说过“致远东方”。

焦点

1 首师大与中介公司是何关系?

首师大与其准备起诉的“北京致远东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之间是什么关系?

常建勇表示,首师大高等美术教育研究中心是学校下属的职业教育培训单位,向公众提供美术类职业教育培训服务的专业机构,其性质为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自身并不具备颁发任何性质高等院校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的法定资格。2011年7月21日高美中心(甲方)与北京东方致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乙方)签订“职业培养课程班培训协议”。协议规定“由甲方和乙方合作,通过市场化运作,共同开办职业培育系列课程班培训项目。由乙方组织招收学员到甲方进行二至四年全日制课程班学习……学员学习期满,成绩合格后颁发高等美术教育研究中心结业证书。”

2 学校何时知道中介虚假招生?

这批学生2011年入学,2011年至今,首师大一直不知道学生录取通知书造假吗?常建勇表示,11月26日,学生到学校反映问题,首师大才了解到录取通知书造假,之后开始了解情况、核清事实。他表示,按协议,日常管理是由公司负责,教学和教学管理是由高美中心负责,部分首师大美术学院老师参与了授课,另外从其他学校也聘请了一些教师,“事后我们才了解到,中间学生有很多诉求,但都被公司消纳掉了。”

3 是否改善这批学生上学环境?

针对央视报道,入学后,这批学生在大学期间遭到不公平对待:住校外公寓,不能在图书馆借书,不能担任学生干部等。对此,常建勇表示,目前这批学生的住宿还在原来的地方,但学校会根据学生诉求改善住宿条件,另外这些学生以前在图书馆只能阅览不能借书,以后这些学生也能一视同仁借书。

 

讲述

“以为多花钱就能读本科”

2011年,郑成(化名)是这71名学生之一,高考成绩没达到本科分数线,随后他接到东方致远公司的电话,对方称多交些学费就能拿本科学历。

郑成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上写着“本科”字样,也没写是成人教育。

学费每年17800元,交齐住宿、学籍注册费等各种费用一共约25750元,“我以为多花钱就能拿到本科学历。”郑成说,开具的学费发票上有“首都师范大学”字样,有的人有发票,向他们要了才给开,学籍注册费没有发票,而且每年都要交。

入学后,他们被告知只是学费比统招生高,其他都一样。事实并非如此,“在学校我们和统招生的待遇不一样,学生证和购买火车票的优惠凭证都没有,住宿是在首师大校本部一个家属院的居民楼,不能在图书馆里借书。”

郑成回忆,刚开始发现有问题是在2011年10月,当时有次入学考试,试卷上有“高中起点升专科”字样,“当时我们就有异议,老师答复,你们的专业只能先升专,再专升本。”

一直以来,郑成以为作答复的老师就是首师大的,直到今年11月,他们接到一个考试通知,称可以提早拿到毕业证。郑成称,随后学生们找到首师大方面询问情况,“学校称他们并不知情,在这时,我们才知道有公司存在,班主任不是学校的人。”

郑成表示,事发后学校提出了签订协议和承诺书的解决方案,他也已拿到退回的7万余元学杂费和一笔补偿金,共计约15万元。“我认可和学校签订的协议,想继续完成学业,然后再升本,学校承诺过会继续保证我们的学习,并给予专升本辅导,可能也就是晚那么两年,我觉得比较合理。”

首师大回应本科生变专科:中介在通知书上造假

根据媒体报道,2011年,约70名学生被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高等美术教育研究中心录取,当时他们大多通过了艺术类考试二本分数线,并被承诺颁发全日制本科学历。入学后,这批学生在大学期间遭到不公平对待,住校外公寓,不能在图书馆借书,不能担任学生干部等。

对此,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常建勇表示,事件中所涉及学生是招收的职业培训学生,不是通过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并按计划被省级招生部门审批录取的学生。这批学生是首师大高等美术教育研究中心(简称高美中心)与一家公司合作招收的。据了解,高美中心是一家向社会公众提供美术类职业教育培训服务的专业机构,其性质为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自身并不具备颁发任何性质的高等院校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的法定资格。高美中心于2011年7月21日与北京致远东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职业培养课程班培训协议”。

协议中规定,高美中心“负责联系课程的师资,并支付师资课酬费;负责学员的教学、教学管理、课程实施及协助乙方安排学员在校内的住宿。公司一方“负责所有前期推广及招生咨询工作”。

录取通知书造假

据涉事学生表示,此前并不知道自己所上的是培训班,2011年高考录取时,有自称“首师大教师”的人打电话表示,首师大美术学院扩招,学生入学后为大学统招本科4年的学生。一名学生说:“我所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上印发着本科字样,并有首师大美术学院和首师大高美中心的章。”为此,首师大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常建勇表示,该录取通知书中本科字样为招生公司虚假宣传、擅自添加。首师大美术学院不知情,首师大也不知情。学校是今年11月份通过学生反映才得知此事的。另外,通知书上美术学院公章也并非原章。

校方现场向记者出示了统招生和涉事学生的录取通知书。记者看到,首师大统招录取通知书是横版红色,并印有首师大招办录取专用章,而涉事学生的录取通知书为竖版,并不包含首师大招办专用章。

 

学生获赔7万元

据了解,2011年该培训班一共招收了71名学生。如果按录取时的承诺,这批学生应在2014年毕业。首师大负责人表示,该班只是培训班性质,因此2014年这批学生只能拿到职业培训结业证,他们还需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校方负责人表示,对于此事件,学校和学生都是受害者。但校方从维护学校稳定、维护声誉的大局出发,先行解决学生诉求。通过和学生的沟通,于2013年12月27日达成最终协议。这批71名学员中,有3人选择离开高等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他们每人获得8万元的补贴。其余68人每人获得7万元补贴,学校为其提供继续教育至2015年,他们可于2015年1月获得正式的成人教育专科学历。如果想拿到本科学历,这批学生还需参加专升本考试,顺利的话,将于2018年拿到成人本科学历。

首师大强调,校方将对此事一追到底,彻底追究致远东方公司虚假宣传给学校带来的经济上、声誉上等方面的损失。

本科变专科,首师岂能一赔了之?

大学承载着青年的梦想和一个个家庭的希望,当家长把孩子送进大学校门的时候,寄予的不仅有对孩子的殷切期望,更有对大学本身的无限信任。但最近发生的首都师大“本科学历变专科学历”事件,却颠覆了我们对大学信誉的一贯好评。

70名学生在2011年的高考中大多通过了艺术类考生二本分数线,他们拿到首都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憧憬的是用四年的青春和汗水换来象牙塔的教育和一纸全国统招本科文凭。但令学生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在学校读了一年多以后,才知道即使顺利读完大学,当初入学时的那个全国统招的本科学历也会变成成人高考专科学历。不仅学生们一头雾水,旁观者更加感到扑朔迷离。

到底是学校和公司合作招生?还是公司背着学校虚假宣传?笔者不得而知,但是笔者对首都师范大学给70名学生提出的解决办法却不敢苟同。不管实际经手招生的是学校还是公司,首都师范大学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首都师范大学却提出了退还三年费用,给予七万补偿,同时让学生签署“不再追究学校责任”的协议书的解决办法。这种做法,无异于让学生签协议出卖在首都师范大学就学的一年半青春,用一份钱货两清的“卖身契”把自己的责任撇得干干净净,实在令人不齿。

大学,不仅要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师,更要有社会责任的薪火传承;大学生在大学也不应仅仅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大学文化传承的熏陶下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长成有专业才能、有社会担当的青年群体。首都师范大学在这次招生事件中,对学生的受教育层次、文凭类型不可能毫不知情,但是70名学生在选择首都师范大学时,接受的信息却是“全日制本科文凭”。学校和公司无论是哪一方存在主观故意用虚假信息误导学生,都是一种赤裸裸的欺骗行为。但首都师范大学作为首都的知名大学,却企图用金钱买断被骗学生的青春,这不是一所高等学府对待自己过失的应有态度,更不是一所高等学府应有的社会担当。学高为师,身为世范,师范大学,主要培养的是学校教师,首都师范大学这一不负责任的行为,让众多即将走上三尺讲坛的首师学子情何以堪?

大学校园里,学校掌握着对学生的奖惩,学校的某些决定甚至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命运。面对自己的大学学习“本科变专科”的突然变化,70名学生接受首都师范大学提出的解决办法何尝不是无奈之举。学生之于大学,是弱势之于强势,首都师范大学提出的解决办法,让学生们并没有拒绝接受的余地。纵观事件始末,有首都师范大学的强势,有首都师范大学的算计,有首都师范大学的推诿,却唯独没有见到大学招生负责人的道歉和诚意。本科变专科,变化的不仅仅是几个字眼,更是70名学生的期望和青春的失落;本科变专科,透视出的是首都师范大学在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上的缺失;本科变专科,绝对不能一赔了之,首都师范大学必须站出来,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并让相关责任人受到法律的惩罚。

 

本科变专科 “不知情”不能推责

一句轻飘飘的“不知情”显然无法推卸责任。70名学生读到大三才被告知本科变成了专科,人数多、时间跨度长,如果首师大各方真的均“不知情”,那么请问:平时是如何管理学校的?对于涉及学校管理的各项事务,是不是都这么一塌糊涂呢? 

高校招生是一项严肃的工作,首师大却与一个“不知情”的中介公司合作,这也太儿戏了。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监察工作的暂行规定》,高等学校应成立由主管纪检监察工作的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监察办公室,负责本校的招生监察工作。对招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实施监督,重点检查考风考纪、评卷登分、录取新生等环节的情况,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显然,首师大在这批学生的招生工作中,存在漏洞,出现了失职行为。 

此外,由学校出面,向学生们提出赔偿条件的解决办法,也很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意思。从好的方面考虑,学校是为了尽可能弥补学生的损失;从坏的方面想,如果首师大完全“不知情”,为什么要替中介公司“背黑锅”呢?首师大方面的做法,多少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 

近些年来,利用合作办学名义,行诈骗之事的并不少。从事后调查结果看,高校内部人员与社会机构相互勾结、共同牟利,是导致类似事件能够发生的主要因素。对于此次事件,希望首师大方面先不要急于撇清责任,在处理好学生安置工作的同时,查清问题真相。必要时,教育监察部门也应进入,维护国家招生政策、法规、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 

“本科变专科”终须法律解决

此事件再次凸显了一些高校与校外机构合作办学的乱象。早在2005年,《中国青年报》就以《本科突然变专科——中国防卫科技学院捣的什么鬼》为题,深度报道过这类问题。通过网络搜索“本科变专科”,我们能够发现类似的学校还有很多,甚至包括某些国家重点大学。事情的核心都是打着“本科”的幌子,大肆招生敛财,结果由于无法给学生兑现承诺而引发纠纷。

客观而言,对于这样的事情,一方面需要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大监管的力度,另一方面则需要受害者有法律维权的意识。应该说,“本科变专科”的事情近年来之所以屡有发生,固有教育监管不周密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许多受害者往往忍气吞声,鲜有起诉,结果让欺诈招生方没有得到“倾家荡产”与“牢狱之灾”的严厉惩罚。按理说,通过诉诸法律,一方面能够切实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还能够有力地震慑欺诈招生方。相反,正因为鲜有走法律渠道的情况发生,也使得现在类似问题的解决都难以找到范例。

所以我们非常乐见首都师范大学将起诉北京东方致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我们相信,通过客观、公正的法律渠道,迷雾重重下的事件真相一定能够得到客观揭示和如实还原,责任到底是谁的也将能够得到确切认定。可以想见,一旦该案真相大白,并依法惩处了有关责任方和责任人,必将能为遏制“本科变专科”的乱象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能为其他类似案件的受害者提供一个可资参考的重要案例。

更重要的是,通过法律渠道尽快厘清谁是谁非,才能为真正“受害”的学生找到明确的责任方,亦即维权的对象。本来,整肃合作办学乱象的最终目的,就是不让学生们的合法权益在双方的口水战里被漠视。

 

【启示与思考】

连日来,“首都师范大学70名学生‘本科变专科’”事件在社会和网络上“持续发酵”,涉事方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校方表示对于虚假招生宣传“不知情”,而公司方对此并不认同,有专家认为教育培训市场亟须有关部门的协同监管。孰是孰非,真相如何,扑朔迷离。

首都师范大学认为自己是公司虚假宣传的受害者,这些学生的招生,是由学校下属培训机构与一家公司合作进行的,公司在招生时以“本科”为幌子进行宣传,发出的录取通知书上的公章也是私自印刷,学校不知情。

这起事件中,首师大显然负有责任:下属机构与公司合作办学,选择什么样的公司,学校必须把好关。公司虚假宣传,学校失察;公司冒用学校公章招生,职业培训性质的学生变身“本科”,学校失职;学校在学生入校两年多竟然不知情,学校责任更是不可推卸。

回顾整个事件,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学生的侥幸心理。有学生在接受采访时承认,知道自己分数没有达到三本,但是认为缴了几倍于计划内学生的高额学费,心里就认为“本科”不是没有可能的。即使在学校里没有住在学生公寓、没有学生证、不能享受半价火车票、甚至不能借阅图书,遭受种种“不平等”待遇时,他们也没有放弃这种想法。而就接受采访的学生来看,其在入校时明显不清楚计划内招生的本科生,与职业培训、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类型学生的区别。在入校后两年多才向学校方反映问题,不能说没有学生自身的原因。

“本科变专科”,看似是个例,但其实际上,反映的是当前高招中的“招生乱象”。做好这批受骗学生的后续处理工作固然是关键,但是,更关键的,是要以严格的问责制度来防止类似的现象出现,这才是对人才的最好的负责。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114/7553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