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案例】领导干部带头禁烟才有“无烟清风”

2014年01月15日 14:19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中央要求领导干部带头禁烟 公务活动中严禁吸烟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全文如下:

我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作出了明确规定,一些部门和地方也制定了相关规章规定和地方性法规。近年来,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也要看到,在公共场所吸烟的现象仍较普遍,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仅危害公共环境和公众健康,而且损害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形象,造成不良影响。为进一步做好公共场所禁烟控烟工作,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现就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的重要意义,模范遵守公共场所禁烟规定,以实际行动作出表率,自觉维护法规制度权威,自觉维护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形象。

二、各级领导干部不得在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公共文化场馆、公共交通工具等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在其他有禁止吸烟标识的公共场所要带头不吸烟。同时,要积极做好禁烟控烟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督促公共场所经营者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及时劝阻和制止他人违规在公共场所吸烟。

三、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活动中严禁吸烟。公务活动承办单位不得提供烟草制品,公务活动参加人员不得吸烟、敬烟、劝烟。要严格监督管理,严禁使用或变相使用公款支付烟草消费开支。

四、要把各级党政机关建成无烟机关。机关内部禁止销售或提供烟草制品,禁止烟草广告,公共办公场所禁止吸烟,传达室、会议室、楼道、食堂、洗手间等场所要张贴醒目的禁烟标识。各级党政机关要动员本单位职工控烟,鼓励吸烟职工戒烟。卫生、宣传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广泛动员各方力量,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禁烟控烟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禁烟控烟的良好氛围。

五、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各级党政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在公共场所吸烟的领导干部,要给予批评教育,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要求干部带头禁烟凸显“微管理”思维

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由中办、国办专门印发通知,对一个生活中的“微事件”发出如此高规格禁令,难免让人大吃一惊。

的确,这会让很多人不假思索地认为,这难免有点小题大做,管得太具体,是“高射炮打蚊子”。这么微小的事,有必要管吗?管得了吗?

生活中,恐怕没有比吸烟更让人习以为常的了。在公共场所吸烟,尽管会让人有所不快,但大多人也会体谅。然而,作为领导干部,这种时候又岂能混同于普通群众?又岂能因群众的谅解而放纵?又焉知那些谅解里面只是因为你是领导干部?有多少人在忍气吞声甚至因此心里降低对领导干部的信任?这是身为领导干部不能不察的。

在没有明显身份标识的场合吸烟,这样的禁令往往只能通过领导干部的内心起作用,很难因此被处罚。但是,这种禁令仍然具有宣示引导的价值,它让领导干部意识到,自己处处要作表率,要带头。做人尚且有暗室窥心、神目如电,在公共场合即使没人知道自己是领导干部,作为有自律意识和道德诉求的干部,又怎么会管不住自己呢?

然而,还有更多的公共场合有身份标识,这种禁令就具有了无形的力量。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家都知道身为领导干部是需要带头禁烟的,你却明知故犯,岂非立马把自己推到众人的对立面?

想起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件往事。人民大会堂在召开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台上的邓小平正在抽烟。这时有人写了一个纸条:请小平同志在主席台上不要吸烟。纸条被递给邓小平后,没多久,主席台上的邓小平笑了笑,把烟掐灭了。

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表明,公共场合尤其是这种众所瞩目的场合,领导干部吸烟的影响并不好。公共场合禁烟难,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些领导干部是有责任的。要解决禁烟难题,领导干部不妨率先垂范。

由是观之,小事并不小。一个生活中的小事情,如此醒目地、经常地、习惯性地出现,它就具有了非同一般的影响,面对这样的影响力万不可忽视。很多时候,抓住这样的细小事件,坚决地刹住,其正向影响也是巨大的。在这个意义上,这正是现时代的“微管理”思维。这些微管理越多,就在总体上产生了全面而刚性的约束力,使领导干部的作风不断转好,形象不断转变。

 

领导带头禁烟实质是带头守法

官员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就是模范地遵守国家的规定,能形成官员带头守法的意识,从而带动全民守法

近年来,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进一步做好公共场所禁烟控烟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

2003年,我国政府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承诺2011年1月9日前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实现100%禁烟。2011年5月1日起,原卫生部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关于室内公共场所取消吸烟区的规定生效。但是,时至今日,除了机场等少数公共场所真正实现了禁烟,在很多公共场所,我们仍然能看到烟雾缭绕,政府的有关承诺及相关规定,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执行。

此次,中央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可谓抓住了要害,对于促进落实公共场所禁烟,进而减少烟民数量,防止烟草给公众带来的危害,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先,各级党政机关本身就是一个公共场所,要求领导干部不得在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公共文化场馆、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各级党政机关内吸烟,本身就大大地减少了烟雾的污染源,有利于公众的身心健康。当然,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更重要的还在于给全社会起到示范作用。在中国,素有民以吏为师的传统,我们禁烟一直不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民众总是向官员看齐,要民众禁烟,他们首先看官员能否做到,如果官员以身作则,那么,民众自然而然也慢慢地遵守禁烟规定。

其次,领导干部要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还能促进我们的法治建设。对于公共场所禁烟,中国政府已经作出了承诺,同时,有关部门也专门制定了条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承诺和规定都不能得到很好地执行,有损政府公信力和法律权威。如今,官员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就是模范遵守国家的规定,能形成官员带头守法的意识,从而带动全民守法。同时,我还注意到,在中央的《通知》中,规定“机关内部禁止销售或提供烟草制品”,这更能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等于在公务接待中又减少了香烟的开支,对于减少公务开支、减轻纳税人的负担,又做了一件好事。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领导干部要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规定是出台了,领导能不能做到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仍然是个问号。像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在公开场合不能大吃大喝了,可有些官员躲进私人会所吃喝。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往往会将中央的精神消弥于无形之中。因此,领导干部带头禁烟的规定必须要有刚性的约束措施才能生效。《通知》称“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我认为还要细化,包括:一是纪检监察机关对于领导干部日常检查中,要将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也作为一项内容,及时督查,发现问题进行整改。二是发现领导干部违反禁烟规定的,也作为日常机关考核内容之一,同时作为对领导干部升迁的依据之一。三是要真心接受民众监督,领导干部只要违反了规定在公共场所吸烟,哪怕他吸的是再便宜的香烟,网民也可以将其上网,而不能以隐私为名,拒绝监督。

领导干部带头禁烟具有多重积极意义

领导干部带头禁烟,可以带来多重积极意义。

其一,有助于遏制由于烟草带来的各种行政腐败、权力寻租。时下,不少官员都有吸烟的嗜好,因为手握重权,这种所谓的嗜好,就容易受人利用,成为腐败机会,比如替别人办事时,收受名烟等。很多腐败分子,就是由这些小腐败走向堕落的。比如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被曝出其抽1500元一条的天价香烟,而其正常收入是吸不起这种高档烟草的,最后周久耕因为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没收财产人民币120万元”。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只有自己一身正气,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才能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生活方式的侵扰,给社会和精神发展带来正能量,让腐败无机可乘。

 

其二,能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公务开支,让公共财政更好服务民生。因为所谓的“烟草就是社会交际工具”,各级政府机关也不得不参与其中,花费大量的金钱购买烟草,烟草消费也成为了公务开支的一个重要构成,成了公务浪费。比如常州市武进区郑陆镇,从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期间,招待烟共用去了5277包,这些均为国烟级的中华牌,有硬盒、有软包,按50元一盒的均价计算,相当于每月要花销6.6万元。仅此香烟一项,该镇每年就需耗资近百万元。全国的党政机关的烟草公务消费,应该是一个令人吃惊的天价数字。纳税人的钱,没有用到实实在在的改善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却给烟草消费浪费了,这无疑是对公共财政的公共性以及公益性的严重背离。

其三,更是对“社会陋习”的纠正。尽管很多烟民都知道,“每年有超过5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超过艾滋病、疟疾和结核致死人数的总和”,“世界上每一秒中有7个人死于吸烟,有8个人死于二度吸烟”。尽管国家和很多地方都出台了严格的禁烟措施,可受到“吸烟是交际需要”等“社会陋习”的影响,很多人还是照吸不误。为了纠正这种不良习惯,就应该让政府官员、学界精英、影视明星等公众人物带头禁烟,特别是官员和政府机关,作为群众的“头羊”,他们都不吸烟了,积极担当社会禁烟公益人,“注重文明,关注健康”的社会新风尚,才能逐渐养成,禁烟才会萌芽扎根,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领导干部带头禁烟喝彩

吸烟有害健康。这是常识,是忠告,是善意提醒,可是偏偏有那么多人喜欢吸烟,就爱这一口,甚至嗜烟如命。

如今好了,中央出台规定,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严禁在公务活动中提供烟草制品,吸烟、敬烟、劝烟,严禁使用公款支付烟草消费开支。要求把各级党政机关建成无烟机关,对违反规定在公共场所吸烟的领导干部将给予批评教育直至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中央要求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公务活动禁烟,是维护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形象的又一重要举措,并且禁烟有几大显而易见的好处。一是减少了公务活动开支。禁烟前,烟草消费在整个公务活动支出中占了相当大一部分。禁烟后,烟草消费退出公务活动,可以减少很大一笔钱,用于办更多有意义的大事。二是保护了领导的身体健康。禁止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带头吸烟,一般人也不会吸不敢吸,有利于空气的净化和清新,从而减少了人们被迫吸烟的机会,保护了领导的身体健康。三是减少了可能的火灾隐患。吸烟离不开火,如果不小心,一个小小的疏忽很可能引发一场意外的火灾事故,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四是倡导了可贵的节俭精神。吸烟不但损害身体健康,而且吞噬钱财,烟民每月的烟草消费一般在几百元至上千元之间。特别是公务活动中,香烟讲究品牌档次,一包香烟最少三十几块,多则上百元,一桌饭下来,不算酒菜,光烟草一项就是几百上千元。五是改善了机关干部的作风形象。机关、单位不禁烟,领导干部带头吸烟,可能带动一大批人吸烟,将严重影响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形象。特别是,如果领导干部都是烟鬼,见面忙着互相递烟、敬烟、劝烟、吸烟,还怎么谈工作,谈正事?让人民群众怎么评价党的干部?

党风连着政风,共同影响着民风。党风、政风好不好,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党政机关在公务活动中吸烟,领导干部之间的谈话、议事少不了烟,以烟为媒,总归不是好现象,势必对领导干部的形象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所以,领导干部带头禁烟好,百利无害,为之喝彩。

 

【启示与思考】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在公共场合喷云吐雾,损害的不仅是个人形象,还会让公众对公务人员的印象大打折扣。同时,对于掌握一定社会资源的领导干部来说,高档烟背后还潜藏着一定的腐败空间。

领导干部在公共场合禁烟,树立的是以身作则的形象,是遵守社会秩序的庄严承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百姓做到的,领导干部就要首先做到。欲约人,先束己。领导干部比一般公众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有法治社会的良好秩序。

领导干部禁烟,摒弃的是奢靡之风和潜在的腐败风险。市场上高档烟价格动辄上千,单靠工资肯定难以为继,就给了一些钻营者可乘之机。高档烟背后隐藏的腐败已经不是新鲜事,原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抽天价烟被舆论监督,最后曝出其贪腐事实就是一个侧影。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掌握一定公共资源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喷云吐雾,一些钻营的人自然会投其所好。高档烟开路联络感情、打点关系,领导干部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落入温柔的陷阱之中,将权力异化为为个人谋私利的工具。

显而易见的是,领导干部带头禁烟好处多多。但关键是要落到实处,要有一套严格的制度细则来落实具体可行的惩罚措施。我们期待着有一天,能像今天高档餐厅里难觅领导干部一样,在烟雾缭绕中也寻不到领导干部的踪影。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115/7555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