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案例】理性看待钢管舞“国家队”兴起

2014年01月16日 10:11

 

【百姓心声案例】

【事件介绍】

钢管舞国家队 雪天激情表演

中国钢管舞国家队队员带领着中国钢管舞运动训中心的学员们来到天津水上公园内秀技艺,引来市民的关注。当日,天津迎来入冬的第一场雪。在冰天雪地里大跳钢管舞,中国钢管舞国家队的队员们着实吸引了一把公众的眼球,但在穿着羽绒服戴着厚手套的市民面前,仅穿着紧身短裤和上衣跳钢管舞,怎么看都觉得是自讨苦吃,也透出未能言表的无奈。

中国钢管舞国家队成立于2012年10月,至今身份尴尬。说是国家队,其实是由民间组建,并未得到官方的认可。在国内的官方机构里,尚没有“钢管舞国家队”这个组织。

中国钢管舞国家队当前的处境与钢管舞在我国仍然缺乏社会认同感有着直接关系。钢管舞起源于十九世纪末的美国,曾是一项民间舞蹈,随着二十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钢管舞沦落为色情场所的娱乐表演。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钢管舞改头换面作为一项健身运动在西方流行开来。在我国的大城市里,现在已不乏钢管舞的培训机构,但因为民众对钢管舞“色情”的固有印象,仍然难获社会广泛认可。

在钢管舞的定位上,也存在不明晰的地方。如果是作为竞技项目,钢管舞在我国到现在还属于“三不管”项目。中国舞蹈协会和中国体育舞蹈协会都没有把钢管舞列入“管辖范围”,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社会体育中心也不承认管辖这个项目。缺少了国家层面的支持,使得钢管舞在国内基本还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

钢管舞之所以在近些年流行开来,是因为突出了其健身的属性。钢管舞非常具有美感可以让全身得到锻炼,起到减肥塑身的作用,练习钢管舞可以减缓压力,有助于增强自信。不过,即使是在专业人士眼里,钢管舞因为融合了舞蹈、体操、杂技等元素,难度很大,它对练习者的要求不亚于专业的体操运动员。因此,钢管舞如果是作为健身运动来推广,在适合人群上又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钢管舞在中国,虽然有中国钢管舞国家队这样的群体不遗余力的推广,以及近几年不断举办的各类钢管舞赛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但因为其难以抹去的“色情”标签、官方的不认可、练习难度大、定位不明确,钢管舞要在国内普及任重而道远。也正因此,我们才会看到钢管舞国家队的队员们,不惧冰天雪地里的寒冷,秀绝技博关注。可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其中的无奈?

 

钢管舞“国家队”:摆脱低俗舞向世界

说起钢管舞,你会想到哪些形容词?实事求是地说,钢管舞在中国的名声并不好,在影视剧中,钢管舞通常被导演用来衬托某家夜店的混乱和低俗,难登大雅之堂。

如今,有一群中国的钢管舞舞者聚在一起,试图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扭转社会对钢管舞的认识(他们称之为“偏见”),“钢管舞国家队成立”的消息迅速传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依繁,28岁,天津人,基本上所有的舞种她都会跳,可她如今选择了以“旁门左道”钢管舞为业。

钢管舞低俗?

念大学时,依繁就到社会上的舞蹈培训班谋职,教人跳舞,民族舞、爵士舞、肚皮舞等等,她几乎样样都行。当时,她对钢管舞已有所了解,但并未亲自跳过,钢管舞自然不在她的培训范围内。

“有些夜店的钢管舞表演的确低俗,但这并不是钢管舞的错。钢管,只是舞蹈的道具而已,如果夜店真想靠低俗来吸引眼球,他们可以把任何舞种都编排得低俗。”

依繁与钢管舞的结缘,始于一段网络视频。2006年,她在网上看了一段钢管舞视频,舞者技艺精湛,巧妙的编排和高难度的动作把她深深地吸引住了——此前,在许多专业舞蹈演员看来,钢管舞缺乏专业技巧,算不上一种专门的舞种。

依繁决定自学钢管舞,尝试完成视频中的那些动作。谁知,一学就“戒不掉了”,钢管舞如今成了她的主业。

就像练体操,是门苦活

依繁从一开始就向家人强调,她学钢管舞并非为了去夜店表演,而是为了开班收徒,这让家人放弃了基于世俗偏见的担忧和疑虑。依繁说,6年来,她始终坚持“不进夜店表演”的原则。

传统舞蹈都在地面上施展,但钢管舞者需要脱离地心引力,绕钢管旋转、腾空、倒挂,一旦失手摔落,定会伤得不轻。幸运的是,依繁6年来从未受过伤。

对于初学者,安全的确是个问题。从2007年开始,依繁在天津开办钢管舞培训班,小班授课,目前她正带着10名学生,每周上6堂课,每堂课为时一个半小时。每一个学员练动作,依繁和同事都必须站在一旁保护。练得越纯熟,安全性越高,因为舞者会越来越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相比于减肥、修身等生理作用,依繁认为,钢管舞对练习者的心理意义更大。

仰卧起坐、练臂力、拉韧带,学员初学时不得“爬管”,他们需要练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基本功,不仅枯燥,而且疼痛如影随形。专业钢管舞者看上去身材火辣、皮肤细嫩,但他们的手上布着茧子;人在钢管上飞翔,支撑这份潇洒的,是耐力。总之,这项在很多人看来显得“轻佻”的舞蹈,其实是门苦活。

依繁说,只要能坚持学下去,就能苦尽甘来。当持之以恒的学员从笨拙的“菜鸟”练到能在钢管上自由飞翔时,那种喜悦感和成就感是旁人难以体会的。在掌握基础技术后,再学习各种炫目的舞蹈动作,这对减肥者尤其重要——胖子也能飞。

 

澄清:“国家队”一说是误读

2010年,世界钢管舞锦标赛(注:以下简称“世锦赛”)的组织者看到了依繁的视频,认为她的钢管舞融入了中国民族舞的元素,特点鲜明,便邀请她前去参赛。依繁了解到,世锦赛的参赛者都是以国家为单位报名的,他们先从国内选拔赛中脱颖而出,然后组队奔赴世锦赛赛场;而当时,中国并没有正规的钢管舞比赛。

就这样,在世锦赛的召唤下,依繁和一批国内同行走到了一起,他们加入了世界钢管舞联合会,组织国内比赛,选拔优异者组队参加世锦赛。

2011年中国钢管舞锦标赛在天津举办,不少网友看了赛事视频后,改变了此前对钢管舞的固有认识:原来,钢管舞未必低俗。当年,依繁作为中国代表,参与了在匈牙利举行的世锦赛,最终入围二十四强。她了解到,在国外,钢管舞同样不是一项低俗的舞蹈,舞者几乎都从体操、杂技转行而来,

中国钢管舞锦标赛的负责人名叫袁标,30多岁,有法学的知识背景,2006年开始接触钢管舞,立志推广。袁标不仅研究钢管舞的力学原理,还远赴英国“取经”,他把钢管舞上升到学术的高度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奇特的观点,比如:钢管舞与起源于汉朝的“缘竿”颇为相似(注:“缘竿”是古代百戏杂技中的爬竿节目。)

袁标深知,社会各界对钢管舞的误解不消除,一切都无从谈起。而要消除这种误解,就必须给舞者创造比赛平台,让舞者用正能量引领这项运动——而非夜店表演。

对于日前坊间流传的“中国钢管舞国家队成立”的说法,袁标无奈地澄清道:“叫我们‘国家队’是媒体的误读,我们只是民间‘代表队’,国家层面并没有组建钢管舞国家队。不过,世锦赛等三大钢管舞国际大赛均授权我们在中国选拔选手参赛,在老外看来,中国选手出国比赛自然就代表中国,在他们的眼里,我们就是‘国家队’。这就好比‘世界小姐’中国地区选拔赛并不由中国政府出面组织。”

袁标称,目前中国钢管舞锦标赛集结了国内八成高水平的专业高手,从中选拔出7人组建了“中国代表队”。参加国际大赛的所有开销都由袁标承担,2013年11月,本年度的世锦赛将在瑞士苏黎世举行,7名队员中有4名将前去参赛。

男舞者:曾被观众扔硬币侮辱

来自内蒙古的闫少轩今年24岁,是2011年钢管舞世锦赛中国区总决赛的冠军,也是中国钢管舞“国家队”的男队员。艺校毕业的他18岁时便接触了钢管舞,并靠此养家糊口,他说,多年的钢管舞从业经历让他饱尝辛酸。

夜店表演是闫少轩重要的收入来源。艺校毕业后,他到夜店给歌手伴舞。他打听到,在夜店里,钢管舞舞者的收入是其他舞种舞者的数倍,于是决定学习。

身边的朋友听说闫少轩跳钢管舞,都很诧异,觉得一个男孩子跳这种舞不正常。

一个男人要以钢管舞为生,就必须学会消化各种误解甚至侮辱。闫少轩说,他在北京三里屯表演时,有些观众对于男人跳钢管舞表示非常惊讶,朝台上扔硬币等“不明飞行物”。

跟袁标持相同的观点,闫少轩也认为,要想改变人们偏见,就得参加正规的专业比赛,用实实在在的表演向持偏见者证明,钢管舞是一种正儿八经的舞蹈。在得知袁标他们组织了比赛后,闫少轩马上报名参加,并取得了好成绩。

 

60后钢管舞阿姨:“哪有穿棉袄跳舞的?”

上周的一档电视节目让43岁的浙江妇女时晓红在网上走红,这位网名为“60后钢管舞阿姨”的家庭主妇对钢管舞异常热爱和执著。

“我觉得钢管舞和芭蕾舞一样漂亮。”时晓红这样认为。她告诉记者,她最早练钢管舞,是因为身体不好亟须锻炼,在健身房里,瑜伽、肚皮舞、钢管舞她样样都练,其中偏爱钢管舞。

不过,叛逆是要付出代价的。练钢管舞让时晓红承受了不小的舆论压力,丈夫常拿她开涮:“又去跳艳舞了啊?”虽然是半开玩笑的语气,但时晓红知道,丈夫打心眼儿里认为钢管舞是艳舞。

朋友的偏见更甚,不少人认为中年女人跳钢管舞,“形象不好”。时晓红有几个很要好的闺蜜,要求她一起出外玩时别说自己跳钢管舞的事,“怕丢脸”。

虽然时晓红上了电视,但朋友们的态度丝毫没变,她们认定“穿得那么少跳舞就是不对”。每次说到“穿得少”,时晓红都很委屈:“人能‘粘’在钢管上,靠的是舞者的皮肤和钢管之间的摩擦,哪有穿棉袄跳舞的?”

穿着问题,是钢管舞在中国受到的最主要的质疑之一。依繁的队友宋瑶把对此的解释在个人微博上置顶:“为什么钢管舞者穿得都比较少?因为钢管舞需要借助皮肤和钢管的摩擦来完成更高难度、更完整的动作。”跟时晓红的解释毫无二致。

世事难尽如人意,社会对钢管舞的宽容乃至欣赏,仍需等待。依繁说她打算干钢管舞这一行干到50多岁——目前她靠培训学员为生,根据学习深度的不同,收费3000~20000元/人。

袁标说他有个梦想:组织钢管舞顶尖高手进行国内巡演,让更多的人都能亲身体会到钢管舞的正能量。

别习惯性误读“钢管舞国家队” 是性感但不色情

钢管舞曾是色情场所的标配,和“性感”“暧昧”之类的词语撇不开关系。为了扭转人们的固有印象,现今一批钢管舞从业者试图让这项运动“阳光化”“竞技化”和“去色情化”,真正从夜场走向竞技场。

和昔日俱乐部中的钢管舞不同,走出酒吧的钢管舞摒弃了一些诱惑性动作,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难度系数更高,和体操项目更为接近的竞技动作,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有着很高要求,更接近于运动员的门槛。

可关乎钢管舞国家队的争议迭起,也证明了,擦拭人们脑海中的印记是如此不易。和“钢管舞”一样被误读的,还有“国家队”的标签。应看到,目前这支钢管舞国家队跟中国国足、中国体操队等不同,钢管舞并非体育总局立项项目,由于钢管舞的“特殊性”,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中国舞蹈协会等也没将其列入管辖范围。

 

实质上,这钢管舞国家队,并未被收编到“举国体制”下,而是在世界钢管舞联合会授权下成立的,它并未获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扶持,且是自负盈亏,看上去,“国家队”有名无实。但类似的民间“国家队”,其实早有先例,在电子竞技2003年被体育总局列为正式开展的第99个体育项目之前,中国电子竞技选手已顶着国家队名义参加了两届世界电子竞技大赛WCG,且成绩不菲,赢来赞誉无数。

毋庸讳言,钢管舞国家队室外冬训,确实眼球冲击力十足,也会招致“炒作”质疑。就项目本身而言,雪地训练,从运动理论上来讲没必要,除了锤炼意志,更多的或是出于宣传推广目的。但从积极角度去想,他们只是想让更多人更快地接受这项运动,在“钢管舞”和“国家队”两个标签被正确解读的基础上,这个不花纳税人一分钱的“国家队”,本无可厚非。

【启示与思考】

俗话说得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对钢管舞的看法截然不同:一种意见认为钢管舞有伤风化、难登大雅之堂。另一种意见认为可以对钢管舞宽容一些。有人认为“钢管舞不过是美国中下层社会的民间舞蹈,它本身并不是罪恶的,没必要把它当作洪水猛兽。”

笔者认为钢管舞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要进行必要的规范。很多人都认为钢管舞是艳舞,充满性暗示,不堪入目。在我看来,其实不然。钢管舞是世界十大民间舞蹈之一,是美国劳动人民自编自演的一种舞蹈,起源于19世纪末美国的建筑工地,一些建筑工人拿着建筑钢管一边跳舞一边歌唱,在繁重的工作中自娱自乐。到了二十世纪20年代,钢管舞就沦落到色情场所。舞娘通常衣着暴露,不断抚弄、夹缠着一根钢管,透过挑逗的眼神、火辣的动作向观看者进行着性暗示,多带有色情成分。所以名声就臭了。只要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完全可以的。

新生事物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以后,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比如,交际舞、肚皮舞等,现在不是很受大家的欢迎吗?笔者坚信,只要像“钢管舞国家队”这样的团体一直坚持去低俗化,不久的将来,钢管舞必定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并且风靡全国。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116/75565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