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时政聚焦

【案例】教授爬行千米的价值几何

2014年01月20日 10:34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教授预测财产公开进程 赌输后爬行千米

2014年第一天,法学教授范忠信在杭州南湖边,以爬行的方式行进了一公里。1959年出生的范忠信,现为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州师范大学法治中国化研究中心主任,并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等职务,曾入选《当代中国法学名家》。

一年前,这位法律史学界的知名学者,在个人微博上公开打赌,预言“2013年里,除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外,其他所有省市会实现县乡级公务员财产公示”,赌输的代价是“罚自己爬行一公里”。

这则微博至今已被网友转发上万次。

2014年元旦临近时,不少记性好的网友将该微博翻出来,用以调侃范忠信本人。

为了履约,1月1日晚,当事人上传了草地爬行视频,画面中,一名斯文的中年人,身穿一身运动服,戴着毛线手套,在枯黄的草地上弯腰爬行。范忠信事后在微博中透露,爬行过程中,掌膝渗血。

对范忠信遵守诺言的行为网友纷纷点赞,称其精神可嘉。

日前,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其中提到“完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制定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

有反腐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中央将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行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

范教授近日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爬行是要遵守承诺,不想人格受到贬损。他希望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有所进步,希望这个制度尽快变成现实。

关于赌约

用打赌来表达对形势的乐观

北青报:你在微博中说为了履约,“掌膝渗血”,现在伤怎么样?

范忠信:胳膊、肩膀、膝盖还在痛,但没有外伤了。

北青报:当初为何在微博上主动打这个赌?

范忠信:当时对形势估计很乐观,十八大之后一片新气象,中央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强调反腐败问题,并释放出很多积极的信号。法律界人士总体比较乐观,判断深化改革的步伐会加快。我把乐观用打赌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因为觉得按当时的态势完全有可能。而此前,公务员的财产申报、公示其实已有几个地方在试验,而且试验很成功。比如新疆阿勒泰地区、江苏淮安、浙江慈溪等地方试点。有这一背景,我认为这样的改革经验会尽快从局部、从基层推向全国。

北青报:赌约中强调先实现县乡两级公务员财产公开?

范忠信:要先从基层开始,因为基层财产公开是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的基础与主体。

 

教授爬行践约是对官员财产公开的期许

表面看来,这是一次不经意的网络戏谑,在世俗社会诸多身份、职务之外,知名法学教授也是一位普通网友,私人化的履约方式,或许还透着些许趣味。然而在这“一公里的爬行”之外,则是官员财产公开问题在政策层面的蹒跚学步与艰难探路。从法学教授一年前的乐观期待,与一年后的言出必行,可见学者对政治清明的期许与建言。“爬行近两小时,中有停息,掌膝渗血完成”,这是一次赌约的实践,似也预示了官员财产公开制度改革推进的难度与坎坷。

与宏观层面的艰难推进相较,法学教授赌约的严肃性亦丝毫不显逊色。其所期许的官员财产公示的改革方向,非但不是不可能,而且已为区域实践所证明,具备极强的可行性。之所以选择县乡级公务员的财产公开为试点(这同时也是以往包括新疆阿勒泰地区、江苏淮安、浙江慈溪等地试点的思路),其一是看重县乡层级作为中国政治治理的基本面,其所具有的普遍影响力与现实可控性;其二则同时考虑到了改革推进的难度。具体到年份的预期或许未必准确,但学者基于反贪腐乃至更广泛的中国治理考量,对其演进逻辑和方向的信心,却并没有研判上的失误。

应当说,具象化的教授赌约,看起来是输了,但却与庙堂的个中努力遥相呼应,一定程度上成为民间与官方互动的一缕别样插曲,至于困顿讶异,则是公民个体和国家终将面对的现实。任何一项改革进程,其之所以最终能成为社会成员的普遍共识,当然首先是因为问题的严重性,但同时也得益于包括学者、公民、舆论在内的公共表达,不停地喊,以各种方式发声、勇于表达,为决策者革故鼎新营造社会氛围。对包括“一公里爬行”在内各种形式的公共表达方式,社会应当抱持更多的善意、宽容与理解,这是公民对国家的良好期许,同样在印证着一个国家其社会肌理与权力运转显现出的艰难成长。

官员财产公示进程不能像蜗牛般继续爬行

俗话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了就算,定了即办,信守承诺,决不食言,范教授的精神可嘉。尽管在近两个小时的爬行过程中,掌膝渗血,疼痛难忍,尽管范教授一再强调爬行的目的只是实现自罚的诺言,给关注此事的网友们一个交待,但是透过这一行为艺术,又有谁看不出范教授爬行的良苦用心,更在于以善良与温和的形式,表达着一种谏言愿望的诚恳与急切,敦促和激励加快推进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进程。

2010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根据该规定,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中县处级副职以上(含县处级副职)的干部,应当于每年1月31日前集中报告一次上一年度个人婚姻家庭、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情况及个人和家庭收入等14项相关事项,新任领导干部应当在符合报告条件后30日内按照本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然而,实际落实情况却不能令人满意,甚至是实实在在的走了过场。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指出,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这几年一直在做,但效果并不明显,没有达到制度安排的预期目的。“现在领导干部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时候,愿意报就报,不愿意报就不报,不仅内容打了折扣,还出现了虚假信息或缺斤短两的信息。”看来,落贯彻实《规定》缺乏权威性、严肃性和实效性。

中办、国办规定还明确,不按照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责令作出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免职等处理;构成违纪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大凡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领导干部,均都毛发无损,安然做官,而预测官员财产公开进程赌输后的范教授却践诺爬行千米,付出了皮肉之苦。相比之下,如何不让那些失信官员大失颜面?

范教授为践诺守信爬行一公里,这个可以有。但是,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仍然像蜗牛一样向前爬行,这个绝对不行,更要不得。为此,党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反腐倡廉实际需要,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做出了制度安排。去年12月份,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人们期待中央的重视程度能够迅速化作具体执行的力度,别再让范教授的预测推得太久,别再让公众望眼欲穿,也别再虎头蛇尾搞“一阵风”。

报告数据的背后是诚信。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是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官德人品的“试金石”。使其真正成为预防腐败、减少犯罪的利器,有效管理干部、实现人民满意的法宝,重在贯彻落实不走样,一步一步抓到底。用“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精神,敢于“碰硬”,勇于“较真儿”,克难攻坚,坚韧不拔,干就干成,干就干好,不达目的不罢休,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爬行并不卑微 行动改变中国

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范忠信,本科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不知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读之时,西政的校训是不是这八字:博学笃行,厚德重法。他如今的行止,却生动诠释了这一格言的意义。

博学、厚德、重法,想必不难理解。何谓笃行?2013年元旦,范忠信发出一则微博,内容是:“我坚信,2013年里,除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外,其他所有省市会实现县乡级公务员财产公示。要不信,咱们打一个赌。如果我输了,说明我的智商不如猪,罚自己爬行一公里。”照悲观者看来,这几乎是必输之局。2014年第一天,范忠信认赌服输,在杭州南湖边上爬行了一公里,花了近两小时,手掌渗血,膝盖生疼。他还请家人录视频为证,公诸网络,以示言必信,行必果。

有一细节,可以印证什么叫笃行君子。范忠信要爬一公里,这一路程,如何丈量?他对媒体表示:“我拿步子量,一大步一米,量一百步就放块砖头。”换作他人,也许不会如此,因为爬行的地点,不是繁华的西湖,而是荒凉的南湖,无人围观,做足姿态即可。范忠信却实实在在丈量并爬行了一公里,诚信到无以复加。借用鲁迅形容王国维的话:老实到像火腿一般。我们常说,人在做,天在看,不管天是否在看,人首先要做给自己看。所谓信用,有时不是针对他者,而是自己的内心。

西政为什么要将笃行纳入校训?因为对法律人而言,需要终生践履的一大准则就是知行合一。范忠信的夫人支持他践约爬行,如范所说,“她说人要讲信用,否则怎么在课堂上教育学生要诚信”,“失去信用造成的人格掉价,我觉得比跪在地上爬还可怕”。

范忠信并不孤单。近年来,为了追求知行合一,为了捍卫对法律的信仰,有些法官、检察官、法学院教师付出了远比范忠信沉重的代价。当自家的合法权利不能用法律为维护,他们毅然选择离开法律的前沿阵地,不再委曲求全,使自身陷入分裂。这其中的代表,当如山西省劳动模范、一等功荣立者、检察荣誉勋章获得者山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员张旭民,维权无果,他竟脱去检察制服,回家乡当起了农民。这等决绝,常人非但不可及,甚至不敢想。

如你所见,吾国的法律人,颇有一些,其学为法律,其行却破坏法律,嘴上好讲法治,行事却只讲政治。话说回来,中国历来不缺空谈观念的人,独缺躬行观念的人,知行被割裂,说一套做一套,千古只道是寻常,原不该过分责难法律人。只是,知行合一乃是法律人的根本,倘能知而不能行,那还不如不知。不知者,则不必背负法律人的声名;身为法律人而败坏法律,便对法治建设造成了双重伤害。

老话说,知易行难;对法律人来讲,知难,行更难。法治的要义,从来就不在纸面,而在地面;法治的建构,要求法律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如果说范忠信爬行的第一重意义,在于维护一个人的信誉,那么第二重意义,则在于维护一个法律人的根基。斥责范忠信与他的同道“偏执”、“作秀”的声音有多么激烈,他们的行动就有多么可贵、可敬。

其第三重意义,当为一鲜明的隐喻。论者说,范忠信“以爬行丈量中国法治”,听来无比悲壮,却也无比写实。谁都知道,法治建设正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中国法律人前行的方式,不是奔跑,甚至不是直立行走,而是爬行、匍匐,走两步,退一步,虽缓慢,却坚忍,虽艰辛,却无畏。日拱一卒,不期速成,日积月累,必有所成。

动力驱使法律人奋勇前进,压力迫使他们不得自由前进,因此,爬行成为最具可行性的选项,用范忠信的话讲,这是“善良、温和的形式”。这令人想起一位刑事辩护律师的总结,他将辩护方式分作三种,一是“踮着脚、扯着嗓子的辩护”,二是“跪下去、屈从权势的辩护”,三是“蹲下来、但直着腰的辩护”。第一种风险太大,而且非常人所能为之;第二种纵无风险,却动摇了法治的根基,为真正的法律人所不取;第三种貌似中庸,却不失尊严,只是难度太大,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甚至比第一种方式还需要勇气。

从“蹲下来寻求正义”,到“以爬行丈量中国法治”,这些中国特色的法治策略与话语,记录了一群法律人在困境之中的探索,在重压之下的跋涉。对此,可褒之以智慧,可责之以大义。不过无论如何,你必须承认,他们始终在行动,他们的方向一路向前。

爬行并不卑微,行动改变中国。

 

【启示与思考】

范教授以爬行履约,在新浪微博引起轰动,赢得普遍好评。这表明,在诚信普遍缺失的今天,一个知名学者敢于言责自负,确实难能可贵。对于中国公众来说,教授爬行履约,反映出的问题在于:民众对中国社会改革的良好期盼和中国改革进程之间的差异。

作为法学教授,从官员财产公开试点,用逻辑思维推断很快将在全国铺开。应该说,这样的逻辑推论并没有错,只是低估了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改革的巨大阻力,结果导致了自己预言的落空。这个赌约的教训在于,作为知识分子在判断中国社会改革进程的时候,不能用纯粹的思辨方式来思考问题,而要充分估计现实的难题。否则,脱离了现实,仅凭坐在书斋里打望社会,自己的判断难免会和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但范教授这么做并非没有意义。无论是当初的打赌,还是现在的爬行,其言行都吸引了足够多的关注。可以说,因为范忠信的个体之举,整个这会对于财产公示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深的认识。翻看一下网友的留言,就可以看到范忠信爬行的意义。虽然打赌输了,但人们并没有嘲笑范忠信,而是对他的个体努力表示了敬意。这种敬意,不仅来自于普通网友,也包括一些体制内的人。

每一个人都是时代列车的乘客,每一个都是历史的书写者。有人会说,如果爬行有用,我们都愿爬行;如果我们有范忠信的名气,我们也去爬行。确实,网络既是童话的也是现实的,每天的微博那么多,绝大多数的微博都石沉大海,激不起丝毫涟漪。但永远不要忽视个体的力量,正如滴水穿石一样,再小的力量也是力量。如果每一个人都对社会有着美好期许,那就朝着充满希望的方向前行。不要怕前方孤独,躲在后面更孤独。而当我们都努力追求正能量,并且成为正能量时,这个社会自然布满正能量。

教授在爬行,社会在前行。事实上我们也看到,在财产公示上已经出现了政策破冰。此前不仅有一些官员开始公布了财产,而且一些地方也开始进行了财产公示的试点,特别是在新任干部财产公示上更有了很大推进。

爬行的一公里,于学者而言,非但不是斯文扫地,倒是倾注了许多对国家和社会演进的殷殷之心。这样的公民表达方式,会成为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推动力,与官员财产公开的“最后一公里”跋涉同步,也与这个国家的深化改革同步。“革自己的命”难,阻力也大,但再难也要走下去,而且有理由相信:国家层面的制度推进,会超过学者爬行的速度。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120/7559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