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专家观点

公方彬:当代中国发展的清晰价值坐标

2014年01月23日 14:02

 

公方彬:缺少核心价值观支撑的民族走不远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同时下发通知,要求下大力气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由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时代和实践意义,因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公方彬2_副本

【思想者小传】:公方彬,国防大学教授。三次参加边境作战,荣立一等功两次,获二级英雄模范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扶贫开发先进个人称号。曾担任第十届全国青联常委、社会科学委员会主任,是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专家委员会成员,全军首批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全军外宣专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主持和参与完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在内的国家、军委、总部赋予的研究课题88项,上报中央、军委总部的内参、研究报告96份(项),发表理论文章240多篇,出版《困惑与选择》、《政治作战初探》、《人生的醒悟》、《人世的启悟》、《人类的顿悟》、《与青年谈人生》、《与青年谈成长》、《觉悟中国》、《思想的原野》等著作,共计600余万字,有26项成果获各种奖励。2004年以来,系统研究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被《光明日报》评价为该领域研究第一人。目前研究重点是“新政治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因为由此提供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经过6年多的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发展就是由核心价值体系走向核心价值观,并且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包括12个概念在内的核心价值元素,即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说,到这时我们已经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围和空间。

《意见》是一次思想认识上的突破,不仅源于《意见》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更重要的是《意见》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12个概念由价值基础转为核心价值观,无疑是一个重大飞跃,或者说这并非简单移植,而是思想认识再深化的结果。

这样的认知和判断,实际上奠基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理与规律的把握。虽然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到明确内容不过6年多的时间,但追溯思想渊源,则贯穿于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全过程。如果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问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当属民族文化史和发展史范畴,至少可以上推至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正是因为这些思想观念源于历史、源于现实,所以总结、归纳和凝练出来当属必然,且能较快地达成共识,进而推广于全社会。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是现实社会的呼唤。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发展成就,让所有中华儿女引以为骄傲,亦让世界瞩目。与此同时,我们在享有更为丰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出现了一些焦虑和浮躁,社会上也存在价值虚无现象。这自然有“成长中的烦恼”,但不可否认的是精神大厦存在缺失,部分人失去方向感,找不到价值实现的途径与精神的归宿。所以,党和政府承担着带领人民发展经济的繁重任务,同时,越来越 突出地面临着精神和道德建设任务。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仅盯着物质需求是不够的,帮助社会大众找到精神和物质需要的平衡点,更为关键和有效。这显然离不开核心价值观的确立。

其次,是实现中国梦的要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人的梦想,如何实现这一梦想?我们需要物质力量,更需要精神力量,需要清晰的价值坐标的支持,特别是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天,大国崛起的标志与价值目标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说大航海运动以来的500年间,大国的崛起建立于征服和血腥,那么今天已经不可能再通过征服和攫取来实现,只能靠更多文明成果的创造。一定意义上,不能出口文化和价值观的国家不叫大 国。这就带来两大问题:一个是能不能创造先进的文化决定着中国能否圆梦,因为先进文化支撑下的民族才拥有引领世界发展方向的能力;深入下来则是另一个问题,即没有立身于人类文明制高点的核心价值观,就无法创造先进文化。文化的内核或支撑是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化。我们必须 以自己在先进文化上的更多创造和担当赢得世界的尊重。到这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为凸显。

再次,是党中央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以来,在治国理政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让人民群众耳目一新的举措,其中包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2013年1月5日,在中央党校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突出强调共产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信念的问题,习近平同志8·19重要讲话及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同样富含价值观。这些显然不仅仅是道德倡导,而是引导人们深入思考: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什么是价值和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什么是幸福和如何赢得幸福等根本命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突破,意味着新空间新任务同时产生

一段时间来,党中央大力强调转变作风,目前已经取得很大成效,过去那种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官僚风气再也不能进行下去了。如果将这一转变引到贯彻《意见》上来,就可以肯定地说,两大任务落在我们的肩上,一个是《意见》的贯彻落实,再者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含外延作出科学诠释,保证有效发 挥理论的先导作用。

很显然,《意见》对贯彻落实的方法、手段和措施都作了详细规划,只要正确把握,必取得大的成效。因此这里更需强调的是理论突破。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体系有所区别,核心价值体系的范畴和指向清晰,不存在差异性理解,而以概念为主要特点的表现形式,决定着立场观点方法都影响着理解和把握,这就需要理论工作 者在吃透中央创新理论与执政理念的基础,对12个概念作出符合规定性与时代性的科学解读,保证社会有所遵循。一定意义上,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发挥程度奠基于解读和诠释。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明确,理论工作除了正确解读和诠释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更有继续推进创造发展的使命任务。道理很简单,任何一项重大理论工程的建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也不是一劳永逸的,理论的最大生命力在于依据发展变化了的世界不断创新突破。比如西方的核心价值观也走了发展完善的过程。早期 是自由平等博爱,后来发展为民主自由人权,北欧还增加了公正和互助。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是处于建设初期,是进行时,而非完成式。我们需要更大的理论勇气予以丰富发展。这对理论工作者的要求是很高的。正如习近平在对三中全会决定所作的说明,就特别强调:“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先导。”这一思想可以直接套用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化与发展。

既然核心价值观最终作用于人,并且不单单是个人,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文品格,因而决定走向哪里和走多远。那么,我们就必须关注和深入研究几个命题。今日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因而确立的核心价值观必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以此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如果我们在基本完成这一工程建设后,那么就涉及到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的问题,无疑中华民族是包括了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所有人,他们认同的是民族,那么精神家园的构建就需要着眼民族文化,而民族文化的支撑必是民族核心价值观。再者,随着我国走向世界,承担起建设人类文化的使命任务,要想更多承担,就必须在人类文化层面提供核心 价值元素,显然就有哪些是世界都接受的具有普遍遵循意义的核心价值。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人类共有的核心价值观三者之间并非没有一致的,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问题在于,打通之间的脉络也是需要理论上的突破的。所有这些都是由理论工作者来承担的使命任务。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123/7561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