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讲家网视点
聚焦一号文件:三路改革迎来深度规划
2014年01月21日 09:33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1月19日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一年聚焦“三农”。
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了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8项“三农”工作重点,包括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等。
业内专家表示,此次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土地制度、农村金融等三方面的改革做出深度规划,强调市场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这反映出政府在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决心。
价格机制 坚持市场定价原则
一号文件强调,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综合考虑国内资源环境条件、粮食供求格局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20字方针,这次中央一号文件则提出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体现了把粮食安全的地位视为重中之重,上升到了基本国策。
文件提出,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
秦富说,此次中央文件首次提出了“目标价格”试点的具体方案。所谓目标价格制度,是指由政府设定农产品的目标价格,当实际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而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则按差价补贴生产者。而目标价格的形成则完全是由市场的供给关系决定的。这既发挥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明确了政府对农业农村发展所负有的责任。
文件提出,2014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
对此,秦富表示,这是因为一些农产品品种贸易依存度过高,为提高重点产区的产出,全面提升自给率,一号文件才将试点工作明确到了具体产品和地区,这也是历史上的首次。
文件提出,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认为,在保供给方面,此次的中央一号文件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从注重数量转为数量质量并重,以可持续的方式确保数量、质量双安全,这是解决当前人们对农产品信任危机的根本手段。
农村土改 推进“三权分离”
而在去年底以来最受市场关注的涉农问题“土地制度改革”上,一号文件发布后,政策细节更趋明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文件提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
“文件提出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法治建设层面,将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大释放。”国土资源部法律中心主任孙英辉说。
“改革开放至今,承包权和经营权大部分时间是合二为一的。现在看来,将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将成为土地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这意味着农民可以把自己的承包地转让经营,如果需要了还可以拿回来。过去农民不敢随便把地让给别人种,但现在明确了承包权和经营权之后,这样的担忧就少了很多。”郑风田说。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表示,农地产权是一个包含了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等多项权利在内的权利束。各项权利如何设置及在不同主体间分配,对农地制度的公平与效率具有重大影响。而构建“三权分离”的农地制度,最为重大的意义就是使农地的经营权相对独立,为其在更大范围内优化流动配置和发挥作用拓展了巨大空间,也为形成多元化的农地经营模式创造了必要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一号文件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上,多次提出“推动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多位专家表示,包括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都应尽快提上日程。当前土地问题十分复杂,牵涉利益相关方太多,而目前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理论准备不够充分,需要考虑现实政策与法律的平衡。所以只能由中央统一部署,进行周密的政策设计。
金融改革 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组织
农业发展的市场化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中央一号文件对推进农业金融改革也做出了明确安排。
文件提出,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稳定大中型商业银行的县域网点,扩展乡镇服务网络,根据自身业务结构和特点,建立适应“三农”需要的专门机构和独立运营机制。强化商业金融对“三农”和县域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扩大县域分支机构业务授权,不断提高存贷比和涉农贷款比例,将涉农信贷投放情况纳入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和综合考评体系。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向记者表示,从十七届三中全会开始,农村金融的创新发展就已经提上日程,但是至今发展得并不顺利。近年来规模经营的主体在逐渐增多,但却经常受制于贷款难、融资难。很多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资金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导致了土地“撂荒”的现象时有发生。
朱启臻表示,本次中央一号文件对商业金融提出职责强化正是解决上述困难的一把钥匙。而另一把钥匙,则是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文件提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不断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
朱启臻说,对商业银行来说,办理贷款的成本很高,各种抵押的条件也比较复杂,最后能方便农户快速便捷解决资金问题的,还是只有靠农民自己。“相比商业贷款,合作社的利率要低,而且不用考虑抵押问题,农民还存在互相监督的关系,所以农村合作形式的金融组织应该是未来农村在生产过程中解决资金问题的最重要环节。”(经济参考报,记者 林远)
一号文件聚焦三农“硬骨头”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境外华文媒体认为,“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主题,文件从农民承包地流转到村民自治都有突破,凸显解决农村农业“硬骨头”问题的挑战。
从土地流转到村民自治 中央聚焦三农“硬骨头”
新加坡《联合早报》20日刊文指出,自2004年以来,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主题,凸显中国解决农村农业“硬骨头”问题的挑战。
台湾《旺报》文章《重农利农 要有革命性突破》指出,大陆中央“一号文件”再度以三农为主题,突显对广大农民的重视,毕竟农业人口仍占全大陆人口多数。今年文件对农村土地的流转与建设性农地有革命性突破,最末则表示要尝试村里自治。
文章指出,“城镇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最被热烈讨论的话题,文件强调,要赋予农民对承包土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也就是说,农民对承包土地的权利放大到极致。
文章说,可建设性农地一般指的就是城镇化的农地,文件要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允许出让、租赁、入股。特别提到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有序推进这项工作。意思就是中央会加速立法,盘活农村的可建设性土地。
最后提到的“枫桥经验”,是1963年在浙江诸暨地区的农村村民自治管理模式。《文件》的意思应该是,增强村自治的调解机制。
香港大公报网站文章指出,在最受关注的涉农问题“土地制度改革”上,文件首次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台湾《中国时报》指出,意见基本上承袭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思路,强调将逐步废除户口二元制,允许农民将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到公开市场贩卖使用权。
保障农田和餐桌“两个安全”
《联合早报》提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去年12月举行的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坚守,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实实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香港《大公报》20日刊载《迈出根治食安重要一步》指出,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三农问题出台诸多重大决策部署后,一号文件则以更加全面系统的表述对2014年的三农问题作出规划。多位业内专家表示,一号文件不仅全面深入,而且各项规定都更具操作性,对解决农田和餐桌“两个安全”将从“治标”开始,逐步达到“治本”的效果。
文章说,今年的一号文件共分八个部分,涵盖了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一号文件对农村的改革发展做出了空前全面的部署,而且很多政策措施都非常到位。较之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一号文件的内容更加深入。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表示,此次文件和以往最大不同就在于,从注重数量转为数量质量并重,以可持续的方式确保数量、质量双安全。(中国新闻网)
扩展阅读
一号文件出台,谁最受益?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新华社1月19日受权发布文件全文。意见确定,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文件锁定8项“三农”工作重点,文件确定,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以“三农”为主题,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今年的8项“三农”工作重点也为投资者绘制出藏宝图。
第一,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四大领域值得关注:
1.种业股:例如神农大丰、隆平高科、万向德农、敦煌种业。
2.粮食加工和销售类个股:例如金健米业、东陵粮油、克明面业。
3.种植股,例如北大荒,公司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农业类上市公司和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在税收、银行信贷、配股融资等方面获优惠,农业机械化、水利化、良种化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明显的装备优势和技术优势。公司下设16家农业分公司、1家化肥分公司和8个子公司,拥有耕地936万亩。
4.检测仪器类公司,例如美亚光电在粮食检测领域已掌握了众多核心技术,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其主要产品有大米色选机、杂粮色选机,市场占有份额已达50%以上。公司生产的粮食色选机是集光、机、电、气等高科技成果于一体的粮食及食品快速分拣设备,运用光电原理,通过计算机分析物体外表颜色,区分物品优劣,并剔除劣质产品,提高食品的品质以及安全性。
第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充分说明了前人对土地重要性的朴素认识。在资本、劳动、土地的生产三要素学说里,也可以看出土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市场对拥有大量土地的上市公司内在价值提升有较高预期,相关个股如海南发展、罗顿发展、亚盛集团、新湖中宝、广州浪奇、永安林业,福建金森、中福实业、青山纸业、福建南纸等。
其中,亚盛集团的主营业务以农业为主,重点发展六大产业(5+1):啤酒原料(啤酒花)、马铃薯、苜蓿草、制种业、有机果蔬产业+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拥有亚盛科学院、甘肃植物资源化工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甘肃省啤酒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先后承担过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公司有权属的土地面积为342万亩(其中耕地47.51万亩,宜农未利用地48.17万亩,牧草地184.9万亩,天然牧草地和灌木林地0.64万亩,冰川5万亩,其他用地55.71万亩),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啤酒花种植加工企业。
第三,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值得关注的领域有两个:
其一,农机生产的上市公司。相关公司如下吉峰农机、新研股份、一拖股份。其中,一拖股份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农用拖拉机的开发、生产与销售,目前是我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综合实力最强的拖拉机生产企业之一,主导产品包括大、中、小系列轮式拖拉机和履带式拖拉机,以及非道路用柴油机等。公司的技术实力代表着国内拖拉机领域的最高水平。公司是我国农机行业实现进口替代的重要力量。
其二,化肥股。目前,生产磷肥、氮肥的上市公司有:泸天化、云天化、湖北宜化、赤天化、芭田股份、青松建化、云煤能源、辽通化工、华鲁恒升、兴化股份、云维股份等。
第四,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信用社、农商、村镇银行、农村土地信托、农业保险等属于农村金融范畴。当前A股上市的涉农村金融概念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参股农村信用社、农商行及村镇银行的上市公司有:正和股份,参股柳州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罗牛山,1.6亿元增资15家农村信用合作社;兴业科技,公司参股晋江农村信用社;维维股份,参股徐州市郊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漳州发展,参股漳州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九鼎新材,参股如皋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浙江永强,参股临海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
2. 涉农村土地信托概念股有:日前爱使股份参股的北京信托拟推出土地流转信托的方案,成为最正宗的农村土地信托概念股,有望从土地流转信托业务中大幅受益。当前A股上市涉信托类的上市公司还有安信信托、陕国投A、爱建股份、经纬纺机、中航投资,相关信托公司均有推出土地流转信托的预期。
3.涉农业保险概念的上市公司有:成城股份持有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02%的股权;中水渔业初始投资1.1亿元持有华农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2%股权,华农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国性的财产保险公司;中牧股份以4200万元投资华农财产保险经纪公司,占8.4%。
第五,美丽乡村概念股。例如海螺水泥,公司为中国最大的水泥生产商和供应商,“海螺牌”水泥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大型桥梁、核电站、水电站、机场、工业及民用建筑等各类国家重点建筑工程,公司先后建成了铜陵、英德、池州、枞阳、芜湖5个千万吨级特大型熟料基地,并在安徽芜湖、铜陵兴建了代表当今世界最先进技术水平的3条12000吨生产线。2012年公司获福布斯亚太地区最佳上市公司50强排名第三。截至2012年底,集团熟料产能达1.84亿吨,水泥产能达2.09亿吨,余热发电总装机容量达881MW。(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叶其英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121/7561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