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中国对日外包业陷低谷 产业链整合现最佳时机
2014年01月26日 13:28
近期日元持续贬值已致使中国对日外包企业陷入困境,中小企业利润被汇率变化大幅吞噬,专家预测这一状况恐将在未来两、三年内持续。专家建议,中国对日外包企业应把握当前产业链整合最佳时机,加快规模化经营,注意市场开发以分散风险、增加利润。
中国对日外包业陷入低谷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日元对人民币汇率呈直线下降趋势,截至2014年1月23日,日元兑人民币处于0.058左右的低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员吴庆认为,自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一年前启动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日元一路狂跌。
“日元汇率下跌直接压缩了中国对日外包企业利润空间。”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研究机构鼎韬服务外包研究院副总监沙琦分析说,根据行业平均利润率计算,日元对人民币汇率每下降1%,对日软件外包企业毛利率则下降约0.7%。中国大部分对日外包企业的利润空间几乎全部被汇率下跌蚕食,中小企业尤其如此。
吴庆预测,因日本继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人民币对日元仍将维持一定时期的强势,日元继续贬值恐怕在所难免。
受到日元贬值及日本经济不景气影响,未来2到3年内对日外包仍将在谷底徘徊。中国外包网、天津鼎韬外包服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齐海涛回顾近十年来日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变化指出,日元汇率目前正处于2005年以来的第二个低谷。
认清自身问题加快战略转型
中国外包行业的成本及人才优势自不待言,在行业低潮期,专家认为应进一步认清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加快战略转型。
沙琦认为,中国对日外包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过度依赖日本市场,市场环境较为封闭,直接导致日本市场和日元汇率的波动直接挤压企业利润空间,企业抵抗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
二是日本企业以精准细微的管理能力著称,而中国对日外包企业有“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三是对日外包业务种类单一,以软件外包为主,主营业务均集中在软件开发及测试等产业低端领域,很少涉足设计、整体解决方案、研发等高端领域,直接影响了业务空间及利润空间。
云华时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昕说,2008年经济危机造成了世界服务外包整体需求下降,而中国企业对此并未做好充分准备。经济危机使得中国企业的盈利模式从“降低人力成本”转变到“提升单价利润”,但这个转变并没有跟上时代步伐。
把握整合机遇加快市场开拓
事实上,从行业发展宏观形势看,实施战略转移、抄底整合,实现企业创新成长的机遇已经到来。针对行业面临的整合机遇,专家建议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探索向二、三线城市和地区转移经营,最大限度降低运营成本。
沙琦说,向成本较低的二、三线城市转移是在短时间内迅速缓解成本压力的最简单有效的手段,能够直接帮助外包企业降低成本约20%。根据《软件服务外包人力成本研究报告》,中国一线城市的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比二线城市高出800到1000元。
第二,把握抄底并购时机,有实力企业可借机开展规模化经营,开辟企业发展新路径。
齐海涛认为,对日外包产业链的整合有助于中国对日外包产业实力的保存和强化,度过产业低潮期。另一方面,也将有力促进中国本土超大型服务外包企业的出现,与印度四大外包企业等同台竞争。而大型服务外包领军企业在新技术应用、国际品牌推广等方面的发展,也将引领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第三,开拓日本以外的新市场,分散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市场和客户的单一背后蕴藏着巨大风险,从此次日元贬值的影响中就可见一斑。因此,无论是从应对当前困境的角度还是未来发展的角度,对日外包企业亟须开辟更多利润增长点,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具体来说,要加强国内市场及本土客户的开发,承接本土订单。同时,积极开拓欧美等地的离岸外包市场,以服务产品化为核心强化在长尾市场的发展。此外,还应关注“大雾移云”、智慧城市、金融和电商等跨界和新兴领域的发展机遇,通过跨界合作开拓新的市场机遇。(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126/7568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