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农民工的心酸讨薪路何时能除?
2014年01月27日 10:00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焦点访谈》 20131213 讨薪的遭遇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年底要到了,往年这个时候农民工能不能顺利拿到工资都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这几年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可有些地方还有死角,还会传来大家不愿意听到的消息。
张正友的老家是在陕西安康的农村,2011年,张正友带着村里的70多人,在山东莱芜为一家私人铁矿耿公清矿干挖矿石的工作。本来与矿上签订的合同是按照矿石的产量定时结算工钱,一开始合同执行的还算顺利。可是不知怎么回事,离2012年春节还有四、五个月的时候,矿上停止给他们发工钱了,欠薪的总额将近200万元。
煤矿工人在井下挖一年矿石,工资也就四、五万元,每人欠薪一、两万元对农民出身的矿工们不是个小数目。
欠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这欠的200万元左右薪水钱就是要不回来。对拖欠的工钱,老板推三阻四一直不给,直到过了老板许诺的期限,不仅钱没拿到,人也找不到了。张正友和工友们听说莱芜市劳动监察大队可以解决农民工的欠薪问题,就找到莱芜市劳动监察部门。可工作人员说,劳动部门不管工程,老板不给清算,得找建委。
张正友按照劳动部门要求找到莱芜市建委,而建委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建设部门是盖楼的,铁矿属于劳动部门,他们应该去找劳动部门。
张正友无奈之下找到莱芜市信访部门。信访部门把镇书记电话号码给了他们。镇里书记的电话还的确打通了,但对方却说他们打错电话了。
找政府主管部门投诉钱还是没要回来。今年春节过后,矿上找了另外一批矿工来接替他们。工钱没有结算清楚,张正友和工友们拒绝离开矿山。没想到他们的被褥从房间里扔了出去。就这样,双方发生了冲突,于是,张正友和几个工友因为打架斗殴,被镇里的派出所拘留了。
虽然被拘留,张正友还是惦记着70多名工人的200多万元薪水。在拘留所,他给煤矿老板齐二丑打通了电话,老板齐二丑告诉他,这样闹一分钱都拿不到,也别想(从拘留所)顺利出来。
张正友在拘留所住了12天,被直接送了看守所,在38天的时候被保释。
张正友出来后还是首先想着讨回矿上拖欠工友们的薪水。没想到矿上开始抵赖了,声称根本不欠他们钱,并口口声声让张正友去死。
2013年8月,事情又发生了让张正友意想不到的变化,莱芜市公安局再次找到张正友,出示了4张有他签字的收条的复印件,这4张收条显示张正友已经从矿上领取了那200万元的欠薪。
张正友以前领取工资都是从矿上一个姓吴的会计手里领取的,因为不会打字,收条都是手写条子,而公安局提供的这4张收条复印件看上去都是机打的。张正友于是拨通过矿上吴会计的电话,讯问那4张机打收条是怎么回事。
电话里吴会计证实了以前的收条都是手写,对这几张机打收条矿上的会计不置可否。因为警方表示过收条的真伪可以通过司法鉴定辨真伪,张正友之后一直等待警方的鉴定结果。没想到事情又发生新变化。
张正友得知,那4张他已经当面否认的收条不仅没有做任何司法鉴定,就被警方塞进送给检察院的卷宗,这个卷宗是莱芜市公安局再次要求莱芜市检察院以寻衅滋事罪批捕张正友。而这4张收条就是为了证明张正友早就收到了矿上支付的工资,却故意赖在矿上不走,故意与新来的矿工发生摩擦,警方由此认定这些行为是无理取闹,应该以寻衅滋事罪批捕起诉入刑。
虽然这一次莱芜市检察院再次退回了莱芜市的公安局的卷宗,没有批捕张正友,但是,在没有做司法鉴定的情况下,办案单位为什么把收条塞进卷宗,并且作为主要法律依据要求检察院批捕张正友呢?记者随着张正友来到办案单位莱芜市莱城区方下镇派出所,办理这个案子的沈警官却称具体细节记不清了,要再回忆回忆。直到我们播出这个节目的时候,办案的沈警官什么也没有回忆起来。张正友多次找到矿上要求拿到收条原件自己鉴定真伪,但是也遭到拒绝。
矿上出示的4张收条是真是假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收条的原件到现在也没有提供出来。其实这起事件中到底谁在说谎应该不难查清,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农民工讨薪难,到底难在哪里?他们在劳动争议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而本该为他们提供支持和保护的职能部门如果相互推诿、不履行职责,无疑就会增加他们的维权难度。此外是不是还有个别部门包庇企业、刁难农民工也应该调查清楚,一起讨薪事件的背后暴露出的问题不止是劳资纠纷那么简单。
《焦点访谈》 20131213 讨薪的遭遇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陕西矿工张正友来到山东莱芜的耿公清铁矿挖矿,开始矿场老板保证他绝不欠薪,但是说一套做一套,矿工讨要工资时老板却不见踪影,市劳动监察大队和建设局也互相推脱,矿工与矿场新来人员发生冲突还被送进看守所。工资收条复印件也被伪造,这让正张正友觉得很冤枉。农民工讨薪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在国家的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讨薪问题已经得到很好的改善,但是有些企业与管理部门的相互推让拒绝支付工资应得到上级部门的制止与严惩。(《焦点访谈》 20131213 讨薪的遭遇)
莱芜农民工讨薪事件续:伪造欠债收条3人被批捕
2014年1月9日,陕西农民工张正友和工友在莱芜的讨薪遭遇有了新进展,莱城区方下镇耿公清铁矿伪造收条的李增香、李吉申、武保全等3名犯罪嫌疑人被批捕。
9日下午,莱芜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莱芜发布公布微博称,日前,矿方伪造收条的李增香、李吉申、武保全3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逮捕,8名涉事公职人员被纪检机关立案调查。
莱芜市检察院工作人员介绍,矿方伪造收条的李增香、李吉申、武保全等3名犯罪嫌疑人于近期被莱城区检察院批捕,18名涉案人员中,涉案民警亓昕因玩忽职守罪被批捕。
据介绍,陕西农民工张正友和工友在莱芜一铁矿打工,矿主齐二丑欠薪200万元,赖账不还,却提供了四张农民工拿到工资的收到条。2013年12月28日,张正友等40名农民工均以现场领取或代领方式领取了104.8034万元。
讨薪靠媒体的魔咒怎么破?
陕西农民工张正友在山东莱芜的讨薪经历,于央视《焦点访谈》介入前后,俨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遭遇,从“要钱受百般羞辱,投诉遭推三阻四”、被以寻衅滋事刑拘,到当地官方“高度重视”,“成立事件调查、问责处理、证据鉴定、欠薪四个工作组”去调查。但就在央视两次报道中间,莱芜的“高度重视”背后,依然是推脱、辩解,甚至是威胁、恐吓。
按照莱芜方面的最新消息,曾让莱芜警方长时间“纠结”要不要鉴定、有没有必要鉴定的四张收据复印件,终于经山东省公安厅给出了鉴定结论—“确系变造形成”,有涉事警察被双规,有责任人被立案调查,而新闻节目中被曝光的各类不作为、乱作为据说也拟出了处理意见。这次,想来是真的“高度重视”了吧。
临近年底,农民工讨薪总是挥之不去的话题,一国总理曾开口为农民工讨薪,但问题并没有因为得到如此高规格的“高度重视”而彻底解决。领导或者舆论关注的个案,能得到及时解决,现在看来都值得喜大普奔了。以张正友的讨薪经历为例,即便有央视权威舆论监督节目《焦点访谈》的介入,当地政府部门依然可以用一套非常完整、无懈可击的套话作回应,如果没有再一次追访,恐怕张正友还将遭遇除了寻衅滋事之外的另一场调查和追诉。堂堂镇党委书记面对央视镜头,甚至连自己的电话号码都可以矢口否认。即便是事情败露后的当下,除了媒体镜头下曝光的责任人,其他责任者依然会化身下一轮“高度重视”的主体,继续充任调查者的角色。
对于普通公民从讨薪及至寻求政府帮助的艰辛,公众有最起码的认知与见识,张正友的经历算不得稀奇,莱芜政府诸部门的表现也是权力生态下的真实常态。而今一夜间得到解决的多个问题,曾经困扰张正友经年之久,从部门反映被踢皮球到被逼无奈的所谓“寻衅滋事”,权力无动于衷,甚至被利益裹挟,成为公民不堪生存体验的主要原因。以往总说,“小问题拖大,大问题拖炸”,但对于大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而言,这一规律只有在足够强大的外力介入之后才会奏效,而非必报的因果。
耐人寻味的可能是,在以往媒体介入报道,尤其是央视重量级监督节目《焦点访谈》介入后,地方政府部门口中的“高度重视”也已经成了应付的代名词,甚至成为变本加厉侵害公民权益、恫吓公民安危的讯号,令人不寒而栗。诸如寻衅滋事之类的口袋罪,动辄可以被祭起,小到帮企业抵赖工资,大到构陷公民入罪。这不是个别警察的枉法,亦非个别地方政府部门的滥权,是地方权力在利益挟持之后的癫狂。
依照媒体是否报道、是否惊动上级领导来判断问题要不要解决,俨然最符合实际利害的处理思路。被报道的张正友,诉求或可瞬间(尽管,这个“瞬间”,过去是一次媒体曝光,现在则需要两回舆论跟进)得到回应。但在此背后,如果依然是权力生态不变的现状,公民依然无法对权力者真正行使否决权,那么小到山东莱芜,广至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乡间,面对不公,乃至权力的不作为与乱作为,将依然无助。而一味倚靠社会运动和倡导来实现权力的真谦卑,更非易事。
【启示与思考】
什么时候,农民工讨薪的话题能不再被搬上岁末年终的电视荧屏和报纸版面?我们怀有这样的希望,却在现实中一次次被浇冷水。尽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农民工的讨薪难题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这一问题延续至今,已经不是单纯的劳资纠纷这么简单,在状况频出的讨薪链条上,各种复杂的次生问题日益凸显。
值得欣慰的是,如今,一套由劳动监察、公安、法院、住建等部门组成的农民工维权体系正在日趋完善,对口法律援助、社会帮扶机制也相继建立,使得不少农民工在被欠薪之后,能够更加自信勇敢地主动维权。
可令人心寒的是,一些本应提供支持和保护的职能部门却相互推诿,不履行职责,人为加大了农民工讨薪维权难度,使得已有的看似完备的维权机制失灵,个别部门甚至包庇当地企业,有意刁难农民工。各级职能部门作为讨薪链条上的关键一环,一旦敷衍推诿不作为,那么纵使再有力的保障措施、再强大的维权武器,也难助农民工讨回薪水。
在被曝光的多起讨薪事件中,为何相关职能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或许不乏这样的考量:在媒体和社会的不断渲染下,欠薪问题已然成了烫手的山芋,一些地方的职能部门唯恐避之不及,惹火上身,于是该管的事儿不去管、能管的事儿不敢管,患得患失、畏首畏尾,生怕事后被调查问责。一旦有讨薪者找上门来,有意推诿回避便成了最高明的办事哲学。
不可否认,在一些地方,企业用工不规范、农民工不与资方签订正规劳动合同,从一开始就放弃了自身权利的现象依然很严重;相应的维权成本高、维权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也依旧不同程度地存在,但这些不能成为职能部门掩饰自身不作为的挡箭牌。媒体和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些行政不作为者注定逃不出社会的监督视线,而诸如跳楼、堵路、爬塔吊等极端讨薪事件一旦上演,无疑更将职能部门的不作为赤裸裸地置于众目之下。
计划赶不上变化,条款赢不过执行。在农民工的讨薪路上,再大的勇气决心,也可能遭遇更严峻的现实考验;再多的政策法规,也需要各级职能部门的全力配合才能见效。受理讨薪事件、帮助农民工讨要薪水,既非定时炸弹,亦非政绩砝码,各级职能部门只有改变思想观念上的抵触,扭转跑偏的价值取向,设身处地体恤农民工的困难,带着真心和诚意帮助农民工打通讨薪之韩韫超路,才能让此类辛酸事儿少些再少些,也才能让自身的履职道路更加安心顺畅。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127/7569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