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达沃斯年会】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精彩观点集锦
2014年01月27日 14:07
世界经济论坛2014年达沃斯年会25日晚正式闭幕。面对整体向好但风险犹存的世界经济,全球精英在四天的会期里就应对之策提出真知灼见,其中既有对世界宏观经济的风险预警,又有对全球重点行业的前瞻性分析。
巴西总统罗塞夫:不可轻言新兴经济体失去活力
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24日达沃斯年会上发表演讲说,新兴经济体增长潜能仍然巨大,不可草率断言新兴经济体已经失去活力。
罗塞夫说,新兴经济体在物流、能源、工业、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资需求旺盛,长期来看将创造大量投资机会。同时,新兴经济体正在扩大国内消费市场规模,消费需求将大量增加。
罗塞夫说,虽然目前发达经济体显现出更加明显的复苏信号,但新兴经济体仍发挥促进全球增长的关键作用。新兴经济体在后危机时代活力下降的结论过于草率。
罗塞夫说,发达经济体完全摆脱危机之后,也将给全球经济增长创造有利环境,从而有助于新兴经济体加速增长。
IMF总裁拉加德:应注意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25日在一场关于全球经济展望的讨论会上警告说,应该注意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风险。她表示,经济复苏仍然处于巩固阶段,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
拉加德表示,全球各国的经济复苏步伐不尽相同,当前发达经济体复苏速度较快,而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动力则有所下降。
拉加德表示,全球经济面临的长期风险依然存在,没有得到完全解决,比如说金融市场的改革并没有完成,另外随着复苏步伐加快,经济体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可能会加剧。
拉加德认为,美国缩减购债以及通货紧缩风险是全球经济面临的新风险。美国将如何缩减购债规模,缩减速度以及可能对其他经济体尤其是新兴经济体产生的影响都是人们必须考虑的问题。除此之外,通胀率远低于目标值的国家可能会突然遭受通货紧缩的冲击。
(图片:1月25日,在瑞士达沃斯年会会议中心,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英国央行行长马克·卡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印度计划委员会副主席蒙特克·辛格·阿卢瓦利亚、美国贝莱德首席执行官芬克、德国财政部长朔伊布勒(从左至右)出席关于全球经济展望的讨论会。)
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比罗尔:页岩气重塑能源世界
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世界经济论坛能源咨询委员会主席法提赫·比罗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页岩气的开发与利用是一次“能源革命”,改写了世界能源格局版图。
比罗尔认为,页岩气的开发与利用改变了各国在能源贸易中的角色。他举例说,美国多年来一直是能源进口国,但随着页岩气的开发与利用,美国逐渐变为能源出口国。
他还认为,页岩气的开发与利用也在改变能源贸易路线图。作为能源生产国的加拿大,多年来主要向美国出口石油和天然气,而现在则必须把目光投向亚洲以寻找客户。中东出产的石油和天然气,过去多销往欧洲和美国,而现在则转而销往中国、印度等东亚国家。
“全球能源体系正在发生变化,也在重塑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比罗尔说,“多重因素导致了这些变化。首先,页岩气和页岩油‘革命’改变了能源格局版图;其次,多个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已宣布或正致力于放弃核电,他们需要寻找替代能源;再次,许多国家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他指出,目前全球各国都在寻求能源转型,希望找到能够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新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会逐渐增大。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在短期内指望可再生能源替代现有化石能源”。
比罗尔说,由于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增大,新兴经济对能源的需求也将改变全球能源结构。国际能源署预测,能源需求的重心正在向中国、印度、中东地区等新兴经济体转移,这些新兴经济体将推动全球能源需求增长超过三分之一。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2014年银行业面临三大挑战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25日在达沃斯年会上发言时说,2014年银行业面临三大挑战。
他说,经济不确定性是第一个挑战。“今天我们对美国强劲的经济复苏持乐观态度,但对欧洲、新兴经济体的复苏则存在不同看法,另外,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全球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也存在不确定性。”
他认为,第二个挑战来自监管。新的金融监管措施不断出台,比如提出更高的资本要求,进行银行业压力测试,提出更高的流动性要求等,但不同国家对金融业监管有着不同的规则,一些国家银行业在应对监管挑战时仍然存在困难。
第三个方面则来自技术变化。姜建清说,银行业面临来自互联网行业的很大挑战,比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数据的应用等。
不过,姜建清表示,这不仅是挑战,还是机遇,他仍对2014年银行业前景抱审慎乐观。
(图片:1月24日,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中)在瑞士达沃斯接受中国媒体采访。)
法国雷诺汽车集团总裁卡洛斯·戈恩:未来汽车需满足三个标准
法国雷诺汽车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25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官方博客中发表文章指出,未来的汽车需要满足安全、环保和价格合适的三个标准。
戈恩说,在过去100多年内,汽车极大地推动了全球经济增长,为人类出行提供了便利。但人类社会也因汽车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全球每天超过3000人死于与汽车相关的事故。为此,汽车制造商不断进行创新,研发防锁死刹车系统、安全气囊和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等产品,以减少交通死亡事故。自动驾驶将成为下一个技术创新应用。
对于日益严峻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戈恩表示,道路交通部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约占全球的23%。“零排放”是近年来汽车制造商的追求。目前的挑战是如何将汽车与更高效、更清洁的能源网络相结合。
他说,合称金砖四国的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汽车销量占全球销量比重从1999年的约8%上升至2012年的35%,销量剧增的原因是汽车制造商为精打细算的消费者提供了价格合适的多样化产品。
戈恩强调,任何汽车制造商都无法凭借一己之力轻易实现技术创新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我们需要与政府、同行以及其他工业部门群策群力,为新的时代“重塑”汽车,为全球各界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运输工具。(完)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127/7569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