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案例】救助金花不完,厅长发火管用乎?
2014年01月29日 11:18
【基层执政案例】
【事件介绍】
江苏民政厅厅长发火:2000万救助金真用不完吗?
1月7日,2014年江苏省民政工作会议在宁召开。江苏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中途脱稿发言,“去年我们的儿童大病救助资金还有2000万沉淀在账上,财政要收回,难道我们的钱多到用不完吗?事实上,有不少孩子还在等着救命钱,而有的县区却落实不下去。”侯学元为此“发火”。会上还透露,2014年江苏将在每个县都建立一个儿童福利机构;上半年还将出台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
现场特写
救助金只用了一半,厅长“自我检讨”
贫困家庭儿童罹患重大疾病救治难,近年来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其实,有不少人不知道,江苏早从2010年就在全国率先出台《贫困家庭儿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实施细则》,每年投入4000万的省级专项救助资金。3年多来,全省已累计拨付救助资金5332万元,其中2013年当年是2024万。也就是说,实际一年救助金只用了一半。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据记者了解,由于目前该项目知晓率不高,导致有些困难家庭不知道还有这项救助。再加上一些地区对这项救助工作不积极,最后导致苏中、苏北等部分县区出现了个位数申报。
在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江苏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对于救助资金花不出去,非常着急。“现在,下面的县来向我汇报工作,我都要先看看儿童慈善大病救助的情况,2000万的资金沉淀在账上用不完,想想就让人……”侯学元摇头说:“是我们的资金真的多到用不完的地步吗?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社会上寻求救助呢?”
对此,侯学元作了“自我检讨”,“是我们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没有实施好。给老百姓的救助钱如何花好,是今年一定要做的事情。”
帮老扶幼
将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
省民政厅副厅长钮学兴透露,今年江苏将推动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制度,制度性保障艾滋孤儿、服役人员子女、吸毒家庭子女、困境家庭儿童等未成年人的生活和基本福利需求。
此外,2014年江苏要求各县均设立儿童福利院或儿童福利部,发挥政府兜底作用,保证所有弃婴、孤儿都得到照料。对于社会所关注的“弃婴岛”问题,钮学兴表示目前部分已经试点的地区在保障儿童利益方面已取得一定效果、争议逐渐减少。
据悉,今年江苏将落实孤儿保障标准增长机制,提升孤儿保障水平,集中养育和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将分别达到870元和1460元以上。
将为40万困难老年人发养老服务补贴
经济收入低、身体差的老人如何养老?钮学兴介绍,江苏今年将全面建立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预计上半年就将出台,40多万老人将受惠。将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家政等服务到社区和机构,为老人上门提供养老基本服务,如果老人入住养老院,也可以转入到养老院,不是直接发放现金补贴。
此外,江苏还将扩大老年人意外伤害险覆盖面,解决老年人因病、因伤需要长期护理的问题。江苏还将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制,鼓励公建民营。力争到2020年,全省民办养老机构或者床位比例达到80%以上,主体是民营机构。
厅长发火是一针清醒剂
民政厅长发火了,质问的是:儿童大病救助资金为何只用了一半?提出这个问题很现实,一边是救助金躺在账户上睡大觉,另一边却是困难儿童急等救命钱,追根溯源,还不是工作脱节造成的?
民政厅长在关键时候、重要场合,敢点火,讲硬话,这并非不理智,也不是坏事。这样的自我检讨,犹如一针工作清醒剂,刺中了儿童大病救助资金闲置不用的要害,目的恐怕也只有一个,就是要以咄咄逼人的态度来提高工作执行力。民政厅长会上发火,这样的火气,能给无助的困难儿童带来福气吗?这是每一个公众更关注和期待的。如果只有会议上的火气,没有工作一抓到底的锐气,那一时的意气用事,开出的恐怕还是一张空头支票。
面对民政厅长的发火,我想,基层部门恐怕不会无动于衷。但要让类似的民生福祉真正散发出幸福的味道,光靠领导会上发火不是万全之策。解决之道还在于各级官员要心中装着群众,落实政策不打折扣、不遗余力。一则,制度设计要更加科学、务实、可操作,并通过早一点的广而告之、多一点善意提醒,做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二者,建立民生政策公示、公开制度,并完善民意评价体系,以此来倒逼基层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让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其三,对政策执行不力甚至不作为、慢作为的,除了发火外,还应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来点硬处罚。
大病救助金“睡大觉” 别只是厅长“发火”
贫困儿童大病救助金居然多到用不完,这绝不是说兜底性公共福利已“供大于求”,而是因公共财政支撑的该项救助体系执行缺乏效率。那么多孩子无钱治病,还有病患儿因此而被遗弃——前不久,媒体曝南京“婴儿安全岛”中弃婴增多,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患病儿童,试想,如果专项救助金能帮助他们,其命运会否被改变?
一边是无钱治病的悲剧和悲情求助,一边却是政府性公共基金睡大觉,这绝非个别现象。到2012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累计结余7644亿元,造就“大河有水小河干”的奇观;再比如,广州市一笔预算1亿元的救助重症病人的转移支付款项目,执行率为零;再比如,安徽各地将车牌号码竞价所得资金专门用于道路交通事故救助,但这些钱基本分文未动……
这些救助金用不出去,要么是因救助政策知晓率不高,要么是因申请条件苛刻、程序复杂,或经办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但归根到底,是因约束机制乏力下,执行者缺乏履责动力,不愿发挥应有救助效益。
相比每到年底的“突击花钱”,救助金剩得再多似乎也没关系,只要不贪污挪用就算称职,因为政绩考核里没救助金必须花出去这条……试问这是什么行为?典型的懒政和怠职。如果说贪污腐败是一种硬伤,这种慵懒散无疑是一种暗伤,治庸如同反腐,同样刻不容缓。
救助金剩一半花不出去,民政厅长该“发火”,但更应“发火”的,是相关问责制度。厅长“发火”终究只能管一阵子,说到底,只有改变对官员考核方式,将其政策落实跟官帽挂钩,并问责失职官员,才能唤醒沉睡的救助金,也才能消减“救助金节余”和民众“差钱”的落差。
让救助金睡大觉也是一种失职
一方面,一些患病儿童看不起病,困难家庭四处借债,甚至求助媒体;另一方面,大量的儿童大病救助资金却无所事事地睡大觉。救助资金的供和需陷入了互相矛盾的割裂状态,着实让人错愕、着急、无奈。
江苏省从2010年就建立了全省统一的贫困家庭儿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制度,每年,来自省市县财政配套以及慈善募集款、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救助资金都有数千万元,然而,从一开始,这笔钱就陷入了花不出去的困境中——2011年江苏省儿童大病慈善救助共支出1752.2万元,仅占当年总资金额6000万元的29.2%。也就是说,救助金已经睡了很多年。
儿童大病救助资金本是很多患病儿童的救命钱,应该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每沉睡一元钱,就少了一份对患病儿童的支持和温暖,就是一种救济资源的浪费,就是一种失职。
江苏省的贫困儿童大病救助制度已经建立多年,但至今该项目知晓率还不高,有些困难家庭并不知道这项救助的存在,这说明,有关部门的宣传推广不够,这是一种失职;救助患有大病的贫困儿童深得民心,操作起来应当非常容易,但据记者了解,一些地方竟然很不积极,有的县每年申报的大病儿童数量仅为个位数,这是一种失职;其实,只要负责运行贫困儿童大病救助制度的组织或部门与医院建立互动机制,由医院向患病儿童的家属宣传提示救助制度,再由医院将贫困患病儿童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救助单位,那么,贫困患病儿童就能全面、及时得到救助,就不会存在救助资金睡大觉的情况,可是没有人做这些简单的工作,这是一种失职;救助责任单位、民政部门等没有发现救助资金睡觉的问题,等到年底财政部门要收回沉睡的救助资金时,才发现问题,这也是一种失职。
好不容易建立了这么一项救助贫困患病儿童的制度,好不容易筹集这么多救助资金,却因为失职导致钱花不出去,导致不少需要救助的儿童得不到救助,这是对救助制度的亵渎。希望各地承担各种慈善救助责任的部门、组织都能以此为戒,举一反三,履职到位,确保救助资金成为及时雨,避免救助资金成为“瞌睡虫”。
【启示与思考】
我们的社会救助远远没有普及到有钱都花不完的地步,相反,相对于庞大的等候救助的儿童群体,2000万的救助金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可就是这太少的救助金竟然都没有完全发放下去,要说这背后没有问题,谁都不会相信,民政厅长的不满从很大程度上也吼出了公众的心声,也就无怪乎会赢得这么多网友的共鸣。
不过,手握重权的民政厅长毕竟不是普通百姓,因为职位的特殊性,决定了民政厅长不仅要有为此发火的觉悟,更应该拿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不用浪费多少脑细胞就能知道,2000万的救助金都没有发下去的背后一定存在问题,可问题究竟是什么,究竟出在哪一个环节,却不是民众能弄明白的,相较于陪着民众一起发火,其实大家更想看到民政厅长亲自出面查一下背后的问题。
一边是民间的重大疾病患儿求助无门,救助资金嗷嗷待哺;一边是民政部门的相关救助金大量沉积,躺着账户上“睡大觉”,这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江苏省民政厅厅长首先做了自我检讨,承认“工作没有落实好”。可是,这并非厅长一人之过,很多人不知道民政部门有这个慈善救助资金,显然是基层民政部门的宣传工作没有做好。
事实上,这样的好政策不用怎么宣传,就可以落实好。只要民政部门将这个善政张贴在儿童医院,或每一个医院的儿科门诊、住院部,就可以让这个好消息插上翅膀,至少可以让每一个需要救助的家庭获知。退一步,就算不如此做,只要基层民政部门的同志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也可以救助那些可怜的孩子,因为人一遇到困难,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求助于相关职能部门。现实中常碰到这样的场景:民众咨询救助事宜,工作人员则含糊其辞,或以“太麻烦”、“没价值”来搪塞。只要基层民政部门稍微主动一些,认真一些,儿童救助的善政,焉能躲在“深闺无人知”?
遇到这种事儿,官员们脾气好到了连火都不发的地步固然让人郁闷,但只能发火也不行,仅靠这个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不能奢望只靠发火让下级官员们反躬自省勤勉敬业,更重要的是负起应尽的管理职责。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129/7571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