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文化

陈宏:国画经要

2014年01月29日 09:24

 

陈宏

陈宏

陈宏职业书画家,毕业于西安美院国画系,擅长人物、山水、马、书法和花鸟,尤精画马、山水、书法,写有《国画经要》、《书画杂谈》等。文章有“炎黄赤子情,龙马写中华”,“以梦为马的中国”,“马能成就事业”及“散文杂记”、“武夷山漫游”和“青海之行”,“茶后絮语”。平时喜爱并写作诗词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礼画家、原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央党校老年大学艺术教授,国防大学客座教授。

 

国画是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珍品,多数都以水墨为基调,有一句中国绘画格言,有钱难买水墨色也可用轻色淡彩,重彩泼墨,水粉以饰之,更尽观赏之价值。国画以特殊的纸张(宣纸)、毛笔及水墨等简单的画具、画料,融入中华民族的人文思想,以散点多变的透视,用中华民族书法之笔法,以兼工带写,泼墨等表现形式,笔墨变化无穷,富有夸张、比喻、拟人、写意等表现手法。涵盖了儒、释、道各家思想及学说,涉及到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

国画的画种繁多,有工笔、大小写意、工笔重彩、工笔兼写、泼墨、焦墨及没骨等画法。画技有写、皴、擦、点、染、烘、托、渲等技法。这些画技可单独运用,亦可综合运用,使画面厚、稳、筋、深而饱满。

国画有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每一个大类有很多小类分支。

人物画可分为工笔人物,写意人物,工笔兼写意人物画等。

山水画类包含水墨山水,焦墨山水,泼彩山水,青绿山水,泼墨山水等。

花鸟画分枝繁多而细,有动物、草木、鸟虫等。如独立的竹,牡丹、梅花、兰草及各种单一的动物画等,亦可为花鸟类小分枝。

国画要领

6

 “观之以目、记之於心、溶之以脑、加之以思、润之以文、纵之以情、揮之以毫”,落纸而成。

画家作画时,下笔准、行笔稳,笔写意、墨洒情,悟物像、重精神。此过程中,画家要敞开胸怀,提升思想,流露情感,彰显才华,张扬个性,突现风格。

画者在作画过程中,忌讳多次涂抹,反复修改,皴擦有序而不清。虽黑而无墨,模糊而无笔,多水而不淋漓。破墨无层次,破水不开墨。由此而产生画面脏乱,缺乏思想,没有主题。尤如丑女涂粉,失去本意,面目全非。使作品个性乖巧,风格入俗,笔墨无生机,沉闷无趣味,多匠气而呆滞僵画。

国画艺术

从生活中找画,从画中找生活。虽出乎意料之外,但合乎常理之中,乃艺术也!只有将生活吃进肚里,才能吐出艺术;了解生活,才能理解艺术;深入生活,才会欣赏艺术。

具形之画,悦以目,居室可装饰。达意之作可赏心,饮茗可品之,达情之作则可令欣赏者触动情怀。

画道即人道,画家追求世间至美。画家之境界,体现对生活之理解,也体现画家审美观的哲学思想。

画品之高低,可影响观赏者的精神情绪,逸品可提升观赏者的思想境界,俗品可使观者的思想压抑、情绪低落。

以画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以察世间之情,亦为悟道之过程,揮毫纵情以写我与天地共生,吾与万物为一。画内笔墨自然、人文相融、妙境重生,画外之境而天人合一。

笔与墨相互引发,相互融通。即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终达思想与境界之和谐,情与景共舞,法与道相融。

山水者,寄情山水之中、钟情山水之外。山水融于吾心之中,乃真山水也。一笔一墨写万川,有限之中孕无限,点滴瞬时化永恒,满溪风月春浪浅。

画者不以华丽而为美,不以秀巧而为意,不以飘浮而为境。而笨为巧,拙为雅,故大笨大拙为大雅也!

 

国画传承

照片 011-1

我们应尊重传统,研究传统,弘扬传统,剖析传统。过度崇拜传统而滯,迷信传统而枯。传统之中有今学,今学而贯穿传统。

传统虽是昨天,但也是今天,更是明天。今学也是传统,传统是传承,传承是继承与发展。传统是根基,社会背景是艺术之契机,生活是艺术之源泉。

学者从生疏求熟练,从熟练中求生疏。不断往复,则渐进以达个性。进而多思,溶入文化,纵情忘我。画是我,我是画,则达境界也!

具象熟、求笔墨,笔墨成、求神韵,神韵达而求思想,此为上品。

画者应守静、苦、凡之心,不以无知音而不芳。以宁静平凡之心而致远,才有灵性芳芬,笔动情逸,神与物游,物我两忘,野趣横生。

国画用笔

作画是笔而非笔,非心而心也。学其技,进而会其术,学其法,进而悟其道。技熟练、自然美而其术也,掌握方法易而悟道难也;可学师其法,师古而不泥。僵学师之技,而艺滯思竭。

人用笔者画则活,笔用人者则匠气。笔左右逢源,随心所欲,神随笔行,笔随意走,则思绪如涌泉,情感并发,一泻千里,何不快哉!

浓、淡、干、湿,皴、擦、点、染一气呵成之作,则气韵生动,肉中含骨,骨肉相连。下笔当思古人之玄妙,意理在笔外,能悟此道者,则用笔少而意远也,反之笔繁则画乱。

用笔不得法者,笔简而画意薄,难得笔繁而意不乱。笔简而不薄,繁处则妙,简处愈深之画,藏繁而厚重。

行笔时,如行如楷,如篆如草亦如隶。写得有法而无法,随手而动,随情而生矣,有淋漓尽致之感。

国画之悟

照片 034-1

学画者应清心本源,生活中寻知识,艺术上找生活。学古懂今,古雅风新;勿名誉、致远利,可成大器。

画家非博学者而不成。性格定风格,悟道无定格,风格定则艺思竭。画之境,在具象之外。博大之意境,超于自然之外,而存于画家之心胸。画物之表,谓之写实;写器之生机,谓之写生;写器物之神,谓之写意。

任其天性发挥,可令人神往。出此画家之心谓之意,道法自然谓之理,出乎意料谓之奇。意、理、奇、合和而谓之艺。

微至而旷野,意在天中有,可谓变通之才。初悟一中而求万,顿悟则万中而得一;一中求万为法,万中得一则为道。一笔之中可万变,笔墨不在繁简,而在一笔之多容,一笔写万物。一笔一世界,一墨一乾坤,笔墨纵横而达意,乃上乘之作。

注重具象而沉迷工能,勤于笔墨而忘意趣于画外,致使画形具像而失神,写景而意不存,工功过于心,画俗也。

用得意之笔,合律而质量,则笔笔有意,意意随笔,情溶入墨。

画之气质,由文化,灵性及阅历而定。粗悍之笔非沉滯,消瘦之笔非轻薄。粗悍、消瘦之笔交替,大小笔墨错落相应,肥瘦刚柔并济,奇妙变幻于瞬息之间。形凝神,神而体形,则意境幽远不可测也。

画理就是哲理,一副上乘之作就是一个故事,就是一首诗,就是一首歌,就是一个传说。也是自然万物的缩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有机结合。

读画就是听故事,就是品诗,就是欣赏音乐,就是回归自然,就是品读人生。积累生活,积攒感觉,丰富知识,抒发情怀,感悟一点。

常读名作,揣摩经典则下笔有神。绘画艺术具备“真、善、美”,它来源于自然而超出自然,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使人犹如在画中赏读人生。情游于民族思想,探究人类之灵魂。个人意识相及笔墨之变化,无声的绘画胜过语言,个人修养决定艺术成就。

画家脱离生活,则只是画匠。画到穷时则生变。变则活,活则生,可达无人相,无我相,天寿者相。

好画是创新,是发展,是创造。呆画是匠画、滞画的临摹,是市井之作。透心灵得意趣之画,能入神,有生机,可启发人之善心,仁心,事业之心。

写神是艺术、写形是技术、重写形而神非,偏写神而形非。故神形兼备之品善也。

画贵在艺术,艺术贵在思想。有宇宙鸿才之人,作品才能潇洒通透,合于义理,乃如锦绣文章。没有辩证的哲学思想,高境界的作品难以读懂。“易经云”形而上者谓之神,形而下之谓之器。

画家的思想境界、意识形态、文化修养的有机生化,而达义理、情趣相依互生,皆为神品。笔墨水色之因素构成的技法,是形而下之,乃器也!

 

国画三大根本

照片 027-1

绘画非文化、悟性和功夫不可。功夫可驾驭笔墨,悟性体现风格,文化表达思想。精义入神,功夫修于画内,文化修于画外。

灵性是根蒂,“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这是“易经”对美学的高度概括。思想境界与天地万物达一体,则通神明之德。

国画三要素


国画构成有三大要素:点、线、面。面在画中可造势,使画作恢弘大气,淋漓磅礴,块面交叠参差,使画作层次清晰而透,妙生趣意,跌宕起伏,变化莫测。

灵动之线条使画面跳动而富有活力。面与线交错互用,即面连线、线牵面,线面相连,则筋骨肉溶为一体,使作品气势而高远。气韵贯通,酣畅古野。线条清而古,则今画而古韵;线条畅而苍,则古韵而今画。

江流天地外,山在有中无,此乃雾点之妙用。点苔使画面生机盎然,锦上添花,点皴使画质地厚重,体积量化,物象了然,增加画面之物溶,使视线错角而合理,合情。点、线、面的有机结合,使画面高远、深幽、妙趣、思想、神韵、得到诠释。

 

国画品评

照片 038-1

以本心、天心自然与万物同生心,溶入天地类万物之情。国画分为逸、神、妙、能四品。

何为逸品?“平淡天真,感情自然而意料之外,合乎常理之中;忘物忘我,有物无物,无物有物,亦我非我,非我亦我,乃精神升华之作”。

何为神品?“奇无定则,变化多端,极物非物,似象非象,不拘外形,筆减达意,境生画外乃神品”。

何为妙品?“笔墨协调,画面生动,造型细腻,画理清晰,内藏涵蓄,意境非达而文气充值画面,借物寄情为妙品”。

何为能品?“线条流畅,笔墨闲熟,物造画内,具象而合理,赏之舒心为能品”。

能品可观,妙品可赏,神品可读,逸品可思。

可观之能品,使观画者愉心悦目。其有很好的视角效果和观赏价值,也是起家居室和很多场合的文化装饰品。

妙品之作有可品赏的线质、线律和富有趣味的墨韵。画理合呼画义,笔法自然,从画中可体现画家的文化、修养、个性、悟性和才气。

读神品,实际上是用艺术的眼光和文化思想解剖作品,从画中体悟画家的哲理思想和精神文化。透过笔墨品读社会、生活与人生,画品耐人寻味。

思逸品的过程,是解剖的过程。将观赏信息和品读信息综合分析,由画中走出画外。从画外(自然)再走进画中。思想境界反复提升,使观者跨越时空及时间之盲区而进入忘画之境,忘我之空灵。

国画墨趣


笔墨变化应超越常规,奇妙无定法。高古清瘦之笔含有血肉,沉雄积厚之中藏有筋骨。淋漓之笔墨,应水破墨、墨破水,形成水中藏墨,墨中含水之态。飘逸之筆而不浮,雄厚之筆而不沉。

千年笔墨易,而生动难,静物求动更为难。物情是我情,我情亦物情。笔是心、则可静中有动,动中生情,乃心画。

焦墨不燥,浓墨不滯呆,积墨不死,淡墨不薄,干墨不沽。墨厚而生韵,墨薄而生稚。墨中有墨而情古,水中生水而画润。

大墨块高古而野气横生,小墨块稚致而情逸。大小墨块相顾盼,“高、古、野、稚、清俱生矣。

 

国画线条之韵

照片 031-1

线条是画之筋骨,线条妙用使画而键,线是因画而变,画面因线之变而灵秀。线要钢而不脆,细而不柔,直而不僵,曲而不盘,弯而不折,长而不疲,短而不缺,悬而不空,顿而不停,此乃线侓也。

线粗而不肉,力藏于线,外柔内钢,忍性十足,犹如枯藤盘树。线细而不飘,轻而不描,张力而劲,弹性而动,拉而沿伸,放而收缩,揉而不碎,好似铁丝绕指,此乃线质也。

一线多变,亦分浓、淡、干、湿、枯。浓线而近,淡而远,

干而骨,湿而润,枯而苍。顺势行笔线而畅,畅而不滑。逆势行笔线而枯,枯而高古。中锋行笔线而稳,稳而健。侧锋行笔线而薄,薄而不透。卧锋行笔线而雄,雄而不野。拉笔行线线而劲,劲而力道。顺、逆、拉、中、侧、卧一画并用。则:畅、枯、稳、薄、雄、劲彰显淋漓。

国画之点

点在国画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点之变化直接影响着画的质量。连点成线,积点成面,叠点为皴;远点为雾,雾点为云;蹲点为苔,洒点为雨;飘点为雪,顿点积墨。米点、挑点宜为皴擦。顿点稳,洒点活,飘点动,朦胧之处点宜多,清楚之处点到为至。

点之妙用则画面通透而深邃。点密而透气则如雾里看花,引人入胜;点皴苍而不老,乱而不杂,则画质感而生动。多点混杂并用,繁而不累积,相叠有层次,则画远而深,质地而妙生。

国画与书法

照片 048-1

人云:“画中有书,书中有画,书画一体”。画作落款常有某某写之,一个‘写’字道出了书法与国画之真谛。

中国书法是从画中进化演变而来的,从古岩画和古籍中可以看到:先民们将生活中的故事和自然现象,以各种图案画在岩石上。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这种图案逐步演化成象形字及现在各种字体。故国画最高境界是写出来的,而不是画出来的。

一幅上乘的国画作品中,无不包涵了书法的各种字体的书写线条。雄、沉、壮而如古藤之线条乃篆书之笔;

稳而富有弹性之线条是隶书之法;畅而键之笔是楷书线条;韧柔流动之线乃行书之线;粗细变化无序,因时因势而变,时狂、时颠、时醒、时醉,虽无序但有可循章,此草书也!

篆书是画骨感嶙嶙,质体朗朗,雄健阳刚,使作品有铮铮苍茫之感。

隶书可增添画面藤盘筋连,柔缠刚,刚附柔,刚柔相济。

楷书线条使画面亮而翠,大气之中藏细腻,大意之中藏真意,韧柔之线能使画面可折、可拉、可叠、可揉而不毁。

行书的流动线韵使画作静中生动,动中生静。动生情,情生意,意生境也!时醒、时醉、时颠、时狂的草书,可使画面无风而狂、无羔而颠、无酒而醉。而大醉中清醒,狂中隐静,颠中可寻常态。

真草隶篆之书在画中,纵横交错,迂回顾盼;客主和谐,层次分明;使作品缠绵生情,骨肉一体,盎然生机跃然于纸上。

 

国画行款


款为画之主题,亦是画意之延伸,可引人思考,可引人入胜。题款而悬意,或明意而款,亦或诱思通幽。画缺款补,款短画续,互补不足。款画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无主题之款更引人深思,则有画意而再添情。画意之外更造境,使画境幽处更幽,深而更深,远处更远。亦可深画浅读,亦可浅画深看。

画可意悬而不题,不题而胜题。富画可穷款,雅画可富题,亦可雅画雅题,满画可藏题,但要藏而可见,见而不显。

画面可虚外调实。画心偏至于左下部,则款行于右上部。画心偏重于右下部,则款题于左上部。下重上轻则题上款,上重下轻则题下款,下虽重但画面不稳,亦可题下款以补之。

画面提款可拦边封角,拦边可存势,封角可聚气,依画之需,因画之势,可上、下、左、右皆可拦。拦上气不浮,拦下气不沉,拦左右气不散。中款可增强物象之间的呼应,协调笔墨化散为聚,统一画面。边款可使画面轻重调整,平衡而稳。

倚画之势,款文可破单为双,巧借物形一款双题,连结空间使画面气韵融通。随画布款,款文因物随象,化字为图,转文为画,延伸画理,增长画物。

随形布款,依画起伏,随物就势,借境抒情巧妙行款,则款意托画境,妙在其中。画满而款则画蛇添足,穷款即可。

一画可多款,一款不足或款意犹未尽,可补题之;前款有误亦可再题补之。

画上题款书法应与画意和谐,格调一致,笔法统一。

泼墨写意用篆、隶、行、【草】。兼工带写则用:篆、隶、行、【楷】,工笔可用楷、隶、行题之。

题款墨色变化与画境相关密切,画面物象以浓淡水墨而成者,以浓淡墨题款,则墨色,物象,款意浑然一体。墨色浓重画意深厚之作应以焦墨或浓墨题之。墨焦色重而画满之作或特殊之作可依画不同情况而定,不可成规呆板。题款书法不论何体,字距,行距均以严密,紧凑为宜,不可松散。款书横题,无论何体应齐头并尾,不可参差错落。款书竖题应齐头并脚,署年著日及姓名之款,字体略小于主款,署上款应需抬头,亦可与下款平抬。行草之体可头齐尾齐,亦可头齐脚参也!

诗情画意

照片 054-1

诗言情、画言意;诗配画、画配诗、诗画互融,使人回未无穷。品画读诗或品诗读画,乃意情并茂!诗亦画,画亦诗,诗画并蒂。画藏诗,诗藏画,境界不可言也!

画景易,抒情难,诗画互补而不能相互替代。画可写瞬时空间,难写空间延续。而诗意可连续时间,跨越空间。诗能解画意,使其尽其曲意,深得其态,延深艺术再创造。

题画之诗使画境诗意藏天地之合,含笔墨气韵之妙微。绘画之情合于文思,抒高隐之幽,透书卷之雅气,天造于合,自然通神。诗融画意,画营诗情,诗言画意之外,画写诗妙之中。

题画之诗可移画中之情,由画及人,由画及物象。以画及情,可古情传今,亦可今情往古。画可视,诗可品。观画赏瞬间动态之美,品诗享永恒静态之雅。精练浓缩的诗句,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深阐画理,承述画法。对笔墨一见之得,往往是出神入化。

题画多为短文,文体自由,语言精练,言简意赅,意在丰富绘画事理,抒发生活情感,强化绘画的终合意境。深读造诣,突出主题。画题短文是画家创作情绪的冲动,个性的体现与章显,有见物生情,有感而作或应酬馈赠之雅举。画家性格洒脱,文雅浪漫,才思独具,情感丰富,故融物情动,思潮跌宕,画意徒生,欣然而作。

画家因多才多艺,因多思而溢情,逸情而逸致,时时遇境而忘物,遇景而入悟。偶得寓理,瞬间获得启迪,联想萌发,陶醉情海意湖笔端注情。应酬馈赠之作,对国画的发展与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首先馈赠友人增进朋友感情,加强友谊,述说聚别情思,亦体现画家的社会交际与思想境界,艺术馈赠更高于馈赠物质之层面。交流文化,互进知识,沟通彼此思想,分享快乐。画中有我,我心有画。观画忘我,品画忘物。有身临其境,逸情自然之感。

 

 

记写年月之格式

画款记写年月,其意又是记写作者创作的具体时间,便于收

藏者识读作者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画款记时,古人用天干地支或帝王年号,也有用岁阳、岁名记年的。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配合,六十年为一周期,俗称六十花甲子。画款记程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我国以年号记年,始于西周共和元年;自汉武帝立建元为年以后,历代帝王创立年号记年。画家也以年号记时入款,同时亦可与干支同署。有时记年加记月、记日;记月可署月份别称。如一月为元月、瑞月、泰月······,三月份为蚕月、桐月、小清明······

画款记日与记月一样,异称颇多。有归制记日的,有以节气记日的,有民俗记日的。二十四节气和常用民俗节日及其异称。记月记日以异称或民俗或节气入款,既不单调,又不入俗,不但体现了画家的文化修养,而使款文更具有文采,画面饱满,画意丰富。

署名题款及其例式

照片 064-10

题款是画中之画,画中之文,画之灵魂。画外之意,画境延伸,可使画外有画。依画布款,款使画意深厚。款可增加物象,亦可隐形物象而显气息和味趣。如画面布局雷同呆板,可题款打破平稳而造势。空白大而空虚单调,可补款变动空间。

署名题款一方面表明作者对作品的所有权,同时也表明作者对其作品的负责态度。也是对所持作品者的尊重,也便于观画者对作品识别。

中国画家因不同的年代,多变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文化生活习惯,除本姓名外,有字、号、别号等多个称呼。在作品署名时用本姓名,或字、或号,有的画家以名、字、号并用。有时因艺术作品的需要、空间的虚实,画面之气势,或在行款内容后,则可同时署上字号或雅称。

各种款式及其内容

署款形式丰富,变化多样,根据画面需求,可分以下署款类型。单款、双款、长款、穷款、隐款、横款、腰款、补款多处行款等。

如临前人作品,行款款文除写年记、月记、日记,署名、字、号外,可署临款,摹款,仿款等形式。画家吸取前人作品中的意境或笔法,而发挥自己客观的,主观的,能动性而艺术创作的作品。署款可署拟款、师款、宗款及例师某某。

短文行款多用题、记、识、跋等。谦词可提高款文雅、清、远之文气。画家触物生情,见景偶得而即兴之作,淋漓酣畅。款文以意笔、戏笔、戏墨、戏作、戏图等款文更趣雅。

画家为了记述自己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轨迹,有时便将作画的具体年、月、日、时和场所,也记入款名前,或缀于署名后。如作于某地某处,作者常记书斋、会馆、寺庙、舟船等等。

单款与双款


每幅画品的款文内容不论长短,不论诗文,或其形式,只要是单署画家自己的名,字或号,均为单款。

在画的款文中,如果题上此幅作品特有者的名字,称为上款;画家署上自己的名字、号则称为下款,此种形式的行款称做双款。

为了对作品的持有者表示尊重,上款比下款高出一字或两个字的空格。上款除署上持画者的名字以外,尚要题写所持者的称谓及谦词。

赠题上款的意义:一是画家对持画者的亲切和谦恭,二是说明画家和拿画者的关系和友情;三说明此幅作品的真实性,四是题上得画者的名字,画主人感到荣耀;五是明确此幅作品的归宿。

 

款之称谓

照片 036-1

上款称谓:年长者可称先生或老先生。有学之士可称先生,也可称老师,尊者可称先生。

同辈可称:同年、年兄、仁兄、尊兄、有世谊者称世兄。

同学可称:学兄,学友,同窗。

有共同爱好者可称:道友,道兄。

成功人士可称:达人,哲仁,雅士,贵人,俊杰,才俊。

女同志可称:女士、贵人。

亲属称谓款:有宗亲与姻亲之分,宗亲指父、子、女、孙、叔、伯、兄、弟、姐、妹、侄。姻亲指亲翁、岳丈、姑丈、姨丈、舅翁、贤婿、内兄、连襟、甥。

对前辈或年长有道者:老丈、老祠长、老宗台、老父台等。

门人称谓款:老师称门人为弟子、老弟、仁弟、门生等。

佛教信徒佛象画款:信奉佛教的画家,行款文称弟子,名款后可系“薰沐拜画”等词句以示虔诚。

盟兄、盟弟称谓款:盟兄、盟弟是古时磕头结拜的异姓兄弟,在行款文时可称盟兄、盟弟。

如持画者喜画而不善懂画可写:清玩、雅赏、雅存、惠存等上款。

如藏者较有绘画艺术修养可写清正、法正、雅正、斧正。

双款行款形式多样,以不同的绘画情况和不同求画者的需求而行相应的款文。有礼款、有展款、赠与款、应命题款、赏鉴款、教正款、似正款、博笑款、祝寿款、等样式。画家应求画者之请而作画,可题应属款。画家主动以画赠人的作品,可题赠与款;画家应求画者之请,并根据画者的意图所作的画,可题应命款;画家在赠人的画上行文时,写到请赏鉴、雅鉴、清赏等谦词,谓之赏鉴款。

画家在作品上行款:请某某正之,如某某校正、雅正、政立、斧正等恭谦之词为校正款。

“似”者,“给”也。这种说法似乎不切贴,而“似”者“象”也,确有合理之意。入于原作而出于原作,似又不似之画,行款文称之为似正款。

随意而发,即兴而作。应酬清玩,雅气现才。逢场戏法,多系某某博笑得意,而又恭谦之词称为博笑款。

以画庆诞,以画祝寿,款文祝贺常用之词如“奉祝、恭祝”的祝贺词后,不写具体年龄而写眉寿、华寿、荣寿、华诞,此种行款曰祝寿款。

长款及其例式

画之题款无论单款或双款,内容较长的都称做长款。长款需要较大的空间和面积,凡题长款之画,往往画家在创作之前就经营好了题款之位置,与画和谐比翼,而又不侵画位为佳。

而有些画家才气高存,诗文,书法和艺术修养素雅。行款清整,题写洒落,诗文典雅,每侵画位而佳境生奇,虽夺画之地而妙气横生,满画之域则味趣境然。

穷款格式:不题诗文,不写画意,不记岁月。单署名,铃名章的画款:称为穷款。画面丰富饱满的作品题穷款为宜。穷款虽短,但须苦心经营,两字一印,或只一印,先位重要。如位置合理则画秀藏幽,富而不凡,饱满而不流俗。

隐款格式:隐款也属藏款,有些也是穷款。穷款经营之位一目了然,而隐款藏于画里与画一体,藏而露,露而藏;款亦寓于物象,物象之中亦一目了然款印。

多款格式:一幅作品有两处或多处题款称为多款。多款画一般是大作品。长款与穷款相题并用;每款处署不同的字、名、号。印章形状不一,大小不同,铃印多变,形式多样,客服呆板,提高审视效果。

 

印章艺术

照片 034-1

印章在画中的空间位置亦很重要,画作品之印章,可分随款印和布局印两种。随款印又分款尾印,拦腰印与引首印。款尾印与拦腰印不宜过大,一般情况下于款文之字为宜。

古人曰:“用图章、宁小勿大”。随款之印必须依款文而存,属款而生,经营之位置与款文密切。款尾印其形式随款式而定,应聚款文之气,收敛款书之势,点缀行款,增强审美之感。

款文横题,字行字数不多,用一方印即可,如款文竖题,可用一方印。字多而行长,可用两方印章,最多不宜超多三方,否则造成款印不协调,破坏画面艺术效果。

以盖印章的次序,即名印在上,字印次之,再次之为号印。印章两方连用,须分阴阳、大小。名章为阳(白文),字章为阴(朱文)。名章在上,字章在下。上印稍小,下面之印稍大。这样铃印有上轻下重之感,合乎自然之美,合理艺术要求。

款尾印连用两方时,两印之间的章距应为一章或半章之距为佳。横款行文,尾印如一印,印须与款尾字并平或略低。如印过低于字,则款气下沉。如两印与款尾,上印与款文平,下印略低于款文半字,或两章平用。

拦腰章亦称中章,即长款中部之章,拦腰印依据款书的变化而变化。可用一方印,亦可用两方印者。拦腰印小于款尾印为宜。印章可用朱文,亦可用白文,依款文之需而定。腰章是承接款文上下之气,聚款文之势韵。提丰富的款文,补画作之不足,协调画面与款文和之关系。腰章变化与尾章变化相互顾盼。高低大小变化协调,前后呼应一致。

无款画作而盖铃章,大多数情况多为姓名章印。画家将印章铃盖于画作虚白之处,经营位置可根据画面的整体布局及空白位置与画面的整体关系而定。其作用同于布局印章,如用得巧妙,亦可使画面中不稳定的物象增重添稳,平衡支点,可使画面产生理想的艺术效果,同时也起到了说明作品的作者是何许人也。

印章在中国绘画布局中的作用是很微妙的,使用印章要得当合理,还要求印章的篆刻风格及章文内涵与绘画行款的风格相协调,使画、款、印的艺术风格得到完美的高度统一。

中国绘画是融诗文、书法、篆刻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这是中国绘画的独特的艺术传统。它内含了儒家思想、道家学说、佛家人伦。其题材广泛,精神丰富,表现形式多样。自古以来是画家借此抒发感情、张扬个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将用笔变为本能,将绘画化作潜意识。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129/7571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