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全国注销79万重复户口,切实解决“灯下黑”问题
2014年02月03日 16:48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全国注销79万重复户口
日前,记者从公安部获悉:去年全国共注销79万个重复户口。公安部表示将建立人像比对系统,实现全国范围的人像自动比对和纠错,只要有人办假户口、假身份证,将能及时发现、及时查处。
针对一些地方违规办理户口、身份证出现的一人多户多证和群众反映的办户口难、办证难的问题,去年以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全面开展户口清理整顿,主动发现和注销了79万个重复户口,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人员。
公安部同时出台便民利民措施,向社会公开承诺,老百姓办户口、办证,可以一趟办完的不要让他们跑两趟,手续不全的要一次性书面告知,对困难群众要主动上门服务,并出台了对有关不作为、乱作为行为追责的规定,严肃办户口、办身份证工作纪律。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要在前期整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执法制度,推进警务公开,强化内外监督,坚决堵塞漏洞,从源头上防止乱办证,绝不允许一个人拥有多个户口、多张身份证。
公安部将建立部级人像比对系统,实现全国范围的人像自动比对和纠错,只要有人办假户口、假身份证,将能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凡是利用职务之便办理假户口、假证的一律予以开除,凡是在办户口办证时刁难群众经调查属实的一律停止执行职务,涉嫌犯罪的一律追究刑事责任。
专家视点
全国联网根治一人多户
1月19日上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太元告诉记者,因为身份证件照上人脸的俯仰角度、偏侧程度和尺寸都是标准的,比其他照片更容易实现比对。
王教授称,人脸识别系统还实现不了完全准确识别,但可以把类似的人脸搜集出来,然后再由人工进行甄别。目前我国的户口和身份证系统是单点式系统、网络化传输,不像银行那样在办理时就实行全国联网,录入信息必须经过全国网络核实。
“如果在办理前端就实现网络核实,就能在根源上解决一人多户的问题。”王教授表示。
公安部注销79万重复户口切断了谁的幻想?
近年来,持有多个身份证、拥有多重户籍实现拥有多套住房的人不在少数。能让一个人拥有重复户籍,暴露出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公权私用如何不再让个人拥有重复户籍,除了公安部的严打外,最主要的还是要“剥离附着利益”进程,还户籍以公共信息管理本来面目。
自“房姐”“房叔”“房嫂”“房祖宗”等“房X”接二连三地现身媒体后,人们发现这些“房X”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通过持有多个身份证、拥有多重户籍实现拥有多套住房,因而被戏称为“房氏家族”。有关多个户籍的危害性,除了规避地产调控政策,在计生政策的执行上带来的不平等外,最大的危害则是“裸官”凭多个身份证办理多本护照,监管部门根本管不住这些人。
据悉,去年以来,针对一些地方违规办理户口、身份证出现的一人多户多证问题,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全面开展户口清理整顿,健全完善户口、身份证管理制度,加快推进人像比对系统建设,共发现和注销了79万个重复户口,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人员。
“双户口”,就是拥有2个身份证。一个公民,怎么会有两个身份证呢?一人多户口?身份证,顾名思义,是“身份的证明”,一公民只能拥有一张。这张普通的小卡片,意义却不小:第一,它表明一个人是中国公民并“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第二,有了它,就有了受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就可以进行法律允许范围内的一切社会活动,当然也同时有了一个公民所必须承担的相应的义务。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使用重复的身份证件,会给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甚至我们的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和后果呢?
继陕西“房姐”龚爱爱被曝之后,陆丰市公安局原副局长、现陆丰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兼陆丰市碣石镇党委副书记赵海滨,被陆丰市亿万富豪、三届政协委员实名举报拥有两个身份证,堪称是陆丰版的“房爷”。192套房!是拥有“双户口”证“优越性”。的确,多户口,给某些人带来了“好处”,谋了“利益”: 房姐’龚爱爱4个户口,拥有20多套房产、原云南省委书记拥有3个不同名字的身份证,4本护照,拥有192套房的赵海滨“房爷”两个身份证…
从这些人的“经验”上看,最大的原因还在利益诱惑。有多重户口,就可以突破一些城市房产限购令的约束,享受依附在城市户口上的种种福利。试想想,假如没有政府背景或警方的关系渠道,是难以进行重复户籍的。网友不禁会问:“如今,一人拥有多个户口的现象怎么那么多?”
能让一个人拥有重复户籍,暴露出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公权私用,另一方面,特权阶层却能将户籍制度玩弄于鼓掌之间。这样的冰火两重天的境地的形成才真正拷问着户籍管理制度的漏洞到底在哪里?如果不从户籍制度的根源上填补这个漏洞的话,任何扬汤止沸的处理都无济于事,只会暴露更多的现实样本,而根源上的问题不会得到釜底抽薪式的解决,真正探测到“一人多户”的水到底有多深,才能对症下药,将一切户籍管理的漏洞消灭在萌芽状态。
另一方面,在这些“户多多”的背后,都一定有权力和金钱的润滑,存在警察“乱作为”的问题,而79万户多多的背后,究竟有多少违法警官,应该不难查出。习近平强调,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如何真正管住公权?只有保持高压态势,强化制度刚性约束,这样,才不会让广大百姓利益受损,让党和国家的公信与形象受损。
对“注销79万个重复户口”几个追问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竟然有79万个重复户口,实在出乎我们的意料,这些重复户口不知道都做了哪些违法的事。
我国《户口登记条例》明确规定: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法》第三条规定: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可在现实中,拥有多张身份证和多个户口的却并不罕见。据报道,辽宁青山企业集团董事长李青山,通过多张身份证循环结婚巧妙避开计划生育政策,生育三子三女,尚有一情妇正在怀孕中。郑州“90后”“房妹”,陕西“房姐”,均被揭露有多个户口身份。
一个守法的公民,拥有一个户口和一张身份证足够了。而一个人费尽心机想拥有多个户口,显然是别有用心。这为犯罪提供了方便。特别是那些贪官,更可以用来转移隐匿财产,用来逃避法律制裁。
“注销79万个重复户口”应该说是一大成绩,但还需要继续追问。多个户口,绝不是想办就能够办的,没有内部人的帮助,是不可能办成的。虽然公安部也说了,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乱纪人员,可究竟查处到何种程度,都处罚了谁,不能语焉不详。对于目前公布的信息,公众很不解渴。其一,79万个重复户口都是谁?有多少是官员?其二,这79万个重复户口仅仅是“重复户口”?是否都清白?其三,重复户口是如何办成功的?有哪些公安人员参与了作假?其四,靠什么来杜绝“重复户口”不再死灰复燃?
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三款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伪造、变造的次数多、数量大的;非法牟利数量大的;因他人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进行犯罪活动造成严重后果的等依法从重判处。大凡助推“重复户口”的公安人员不是不知道违法,而是一方面为牟利,另一方面或许受到更高权力的指使。如果不切断“利益链条”,恐怕是清理了一批,又将迎来新的一批“重复户口”。
据了解,公安部将建立部级人像比对系统,实现全国范围的人像自动比对和纠错,只要有人办假户口、假身份证,将能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凡是利用职务之便办理假户口、假证的一律予以开除,凡是在办户口办证时刁难群众经调查属实的一律停止执行职务,涉嫌犯罪的一律追究刑事责任。这样的规定是严厉的,也是值得期待的,但对于杜绝“重复户口”,不要全部领带于“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有严密的监督,特别是要引入公众监督。唯其如此,才能让“重复户口”无藏身之地。
注销户口,更要注销“多户红利”
网友用“警察叔叔辛苦了”来点赞此次的户口清理整顿。注销79万个重复户口,可谓成效显著,战功显赫,并且,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人员,自然是大快人心,值得喜大普奔,但亦有“不明觉厉”之感。从职能上分析,公安机关只能在户口清理整顿过程中查“内鬼”,至于多户者可能从中获得的“多户红利”应该尚未触及。注销户口,并不意谓着“多户红利”自动消失,既成事实的“多户红利”依然很滋润。曝光的“房姐”拥有4个户口、几十套房产,潜伏的“房姐”户口统“一”、而房产“忧”在。
“多户红利”可以是“摇钱树”,可以是“保护色”或“变色龙”,更可以是“马上有房”,其功能至少有三—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在微博上总结网友的回答,“1、隐匿财产。将来无论财产公示还是经济纠纷甚至离婚都可把钱藏起来。2、享受户籍所在地公共服务,特别是京沪广这样大城市的户口。比如孩子入学、应对限购。3、办护照。万一真实身份犯事儿,摇身一变,走啦!”户口的“量变”,导致利益分配的“质变”,恶化社会公平正义的“质变”,而且都是典型的“变质”、“变坏”。
注销重复户口,更要注销“多户红利”,严惩违法违纪违规的“多户者”。顺藤摸瓜,“拔出萝卜带出泥”。79万个重复户口,或是79万封举报信,有关部门要介入调查。众所周知,一个人要想办成“多户”决不是件容易的事,基本上是权贵的“专利”,同时,没有任何“目的”与“企图”的多户也是不可能的。鉴于此,必须追根究底,一查到底,看一看,到底是哪些人一人多户?“多户红利”是已生成,还是进行时?注销是必须的,彻查更是必要的。不排除随着重复户口的注销,“多户红利”潜伏更深的可能性。
“一人多户”现象也给即将启动的户籍制度改革提个醒。户籍制度改革呼之欲出,去年底,公安部明确提出了时间表,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新型户籍制度。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存活于现行户籍制度的“一人多户”,今天“被注销”,会不会明天借改革之机“重生”,或出现新的“变种”?新型户籍制度在成型过程中,不排除有“蛀虫”侵入。防患于未然,这是制度顶层设计环节必须要考虑的,也是对试图从户口中牟取不利之财的釜底抽“薪”。
【启示与思考】
这是一个让公众欣慰的消息。这两年,随着自媒体的迅猛发展,群众监督、“网友曝光”成为发现和检举违法违纪问题的利器,而其战果之一便是一些“特殊公民”被曝光拥有多个户口或身份证,比如陕西神木县农商行原副行长龚爱爱、成都锦江区原副区长吴涛、汕尾烟草局原局长陈文铸等人,都拥有多个身份证。而人们更不安的是:倚靠权力的黑色交易拥有多个“合法身份”的人,在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
当公权的天平在一些地方朝着“强势群体”倾斜时,普通老百姓正常办事之难也就“顺理成章”。事实也是如此,在不少地方,一方面是少数人可以享受一路绿灯办多个身份证的特权,另一方面则是群众办证难、办户口难,在窗口遭白眼、被粗口、受刁难的情况屡见不鲜。两种现象,本质相通—一些地方公安机关的执掌者、执行者将公民委托、赋予的公共权力视若小集体甚至自己个人的“吃饭家伙”,因此自然公器私用,对有钱有权者关爱有加,对无钱无势者白眼相加。
由此很容易联想到中纪委近日发出的通知,要求全国纪检监察系统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加大自我监督力度,切实解决“灯下黑”问题。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展现了纪检监察系统“正人先正己”的决心。
何为“灯下黑”?以前人们使用的蜡烛和油灯,由于灯座的阻挡,灯光照不到灯座以下区域。因此引申出很多含义,其一就是执法机关内部本身易于存在非法行为,如缉毒机构的人员参与贩毒等。由于此类公权部门的工作往往有较强的保密性、专业性,普通人难以监督,因此这个领域一旦出现“灯下黑”,更具有隐蔽性和安全性,与一般行政部门的“灯下黑”相比,堪称“高级黑”,属于法治领域的监守自盗,因此对社会公平、社会秩序的危害性也越大,尤须警惕。
具体到户口管理上,一个人还能拥有多个户口,不仅违反户籍管理的相关规定,是一种违法行为,而且几乎可以肯定,其中必然存在着失职、渎职,甚至是权力寻租。换言之,重复户口不是一种个人行为,整个户籍管理体系,从办理到管理再到监管,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问题。
权威消息告诉我们,官方已查处79万个重复户口,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人员,并明确规定,今后凡是利用职务之便办理假户口、假证的一律予以开除,涉嫌犯罪的一律追究刑事责任。这是一个积极的动向。而在点赞之余,人们也期待更多,比如,这79万个重复户口的事主都是何方神圣?都是哪些地方的公安部门、哪些人在其中“耍了神通”?既然都严肃查处了,最好顺势公布于众,让“灯下黑”阴影下开出的“霉之花”晒晒太阳。
再进一步,人们更期待其他各种患有“灯下黑”病症的公权部门,都能正视病根子、猛药治沉疴,消除公权运行监管的盲区,上缴自我封赏的公权“自留地”。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203/7572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