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节日专题 2014年度 春节 风清气正
江苏基层干部"忙年":过好年,一个都不能少
2014年02月02日 13:30
对于一年忙到头的人们来说,春节不仅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也是休闲娱乐的好时节。但在乡村最基层,这时依然奔波着乡村干部们忙碌的身影,不为别的,只为了“过好年,一个都不能少”这个心愿。那,他们到底在忙些啥呢?请跟着本网记者一起去看看吧。
让“雷锋爷爷”过个温馨年
甲午马年,对南京江宁麒麟镇锁石村的“雷锋爷爷”王永宝来说,马上发财、马上有钱都算不上什么愿望,马上健康,才是王永宝的最大心愿。当然,与王永宝心情一样迫切的,还有大学生村官蒋丽。
今年已近八十高龄的王永宝,在锁石村负责垃圾清运工作,一干就是13年,左邻右里都爱称他为“雷锋爷爷”。直到去年10月底,蒋丽如往常一样在上班的路上,却没见到那熟悉的身影。一打听,原来王永宝大爷在去年4月已查出贲门癌,直到10月底忍受不了剧痛,才被女儿强行送到医院,诊断出已是癌症晚期。
“王大爷并非党员,也从不把爱岗敬业的话挂嘴边,但对工作他从不叫苦叫累,他所做的事正是对党的最高信仰。”大年三十,记者和蒋丽取得联系时,她表示,今年是王永宝患病后的第一个春节,村里早在一月下旬就已张罗着给“雷锋爷爷”送去了一千元钱和一桶食用油。同时,蒋丽也陪同王永宝老人参加了一月底江宁区举行的“2013感动人物”座谈会,区里还给了老人过节补助费。“每逢过年前夕,我们都会给村里很多困难家庭送去补助,希望他们能过个有温度的新年。”蒋丽说。
蒋丽告诉记者,现在村子里条件好了,给很多村民家都盖起了房子。也正因为日子过好了,对困难群体的关注度更高了。“补贴的频率更高了,同时村里也通过日常宣传,让更多企业家加入帮贫扶困队伍。”蒋丽表示,每逢过年前夕,都会与锁石村的共建单位南京造币厂负责人走进村里的困难群众的家,送上点年货,让他们过上祥和的欢乐年。
送温暖:3天走访44户困难家庭
春节前夕,胡业雷来到困难户孙瑞经家,送来社区的一点心意:500元钱与一桶食用油。胡业雷是宿豫区顺河镇雨露社区的一名会计,多年来一直参与春节慰问困难户活动,把温暖送到老百姓心坎上。
孙瑞经一家住在雨露小区,2013年被纳入低保家庭。老孙已年过半百,老伴常年身体不好,由哮喘转为肺结核;儿子今年28岁,2012年,因为一场车祸,本应活力四射的年纪,却只能躺在床上,成了植物人;两个孙女尚年幼,一个6岁,一个2岁,儿媳之前在一家公司工作,月工资1500元左右,后来公司经营不善倒闭,儿媳便待在家,专心照顾丈夫。
孙瑞经告诉胡业雷,尽管状况还是不太好,依然坚持每三个月到医院给孩子检查一下大脑,希望能好转。对于社区领导来看望他们家,他感激万分。
据了解,现在孙瑞经一家每月可领到1500元的低保。2013年夏天开始,考虑到他们家的特殊情况,社区将孙瑞经安排在小区对面的车库工作,负责看管车辆,每月能挣到900元。工作地点离家近,既可方便照顾家里,也能挣点钱贴补家用。
胡业雷表示,社区所做的一点工作,都是希望对他们家有所帮助,他家的情况很特殊,过得不容易。
据胡业雷介绍,节前社区慰问活动共持续了三天,工作人员分批走访了44户困难户,为每家都送上500元钱与一桶食用油。
“爱心使者”仇爱清:自出三万元物资送乡亲
“还有最后十几户,今天就能送完。明天就大年初一了,年货得提前备嘛!”今天一大早,记者来到亭湖区先锋街道东河村时,看见盐城市拥军模范、中国好人仇爱清就已经忙活开了。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每年到过节的时候老仇总是最忙的。仇爱清是东河村的副主任,同时也经营着一家爱心水产品批发市场。他告诉记者,从1月中旬开始,他就已经琢磨着给村里的老人和驻盐的部队官兵送温暖了,由于水产品市场房租还没收得齐,自己手头钱不够,还是爱人从私房钱里抽出六千块钱支持他。
仇爱清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发鲜鱼
今年春节,仇爱清打算向东河村3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先锋街道48户军属和困难户以及驻盐部队送上慰问品,他采购了价值近三万元的鲜活鱼、肉鸡、大米、食用油、苹果、橙子。1月18日发放了一批,28日又发放了一批。今天剩下的十几户老人,仇爱清准备亲自送上门去。
“老仇(爱清)做得呱呱叫,他把尊敬老人落实在行动上,是党员干部的好榜样。”78岁的刘志英老奶奶说:“我也记不清每年来领几次鱼,反正一过节,仇主任就发鱼给我们,非常好。”
记者了解到,仇爱清出身贫寒,曾是一名下岗工人,生活清苦时他始终关注弱势群体,创业致富后他不忘回馈社会;他将奉献爱心当作自己的事业,三十多年如一日,已累计向社会无偿捐献200多万元。2012年入选中央文明办评选的“中国好人榜”。
1985年以来,仇爱清先后对115名贫困学生无偿提供学杂费,在他的资助对象中已有28人考上了大学。同时,仇爱清硬是东拼西凑负债创办了爱心水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做为他奉献爱心的平台。开业当天就向社会公开表示,拿出市场净利润用于无偿奉献为内容的8项爱心承诺。爱心水产市场,先后解决了200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每逢传统节日和建军节,他坚持为驻盐部队官兵免费送去鲜活鱼、猪肉、水果等慰问品,还为部队修桥铺路,义务植树。 有那些乡村琐事需调解
“今年大年初一拜年几乎每家发的香烟都是中华,孩子压岁钱最低都是给的一百。好几家都起了新楼房,装潢得比城里都好哦!”泰兴市黄桥镇东闾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张永富年初一边给村民拜年一边跟记者聊着他看到的情况。
每年除夕,张永富都是最忙的,过年家里要准备年货,这活全交给了老婆。今年除夕一大早,黄桥镇东闾村村长张永富就接到一村民老刘的电话,说自己家的儿子跟清风村的一家姑娘都订了婚,拍了婚纱照了,谁知道女方前几天悔婚了,这可急坏了老刘,辛苦赚了几年的钱全压在彩礼上、酒席上了。张永富了解好情况后立马骑上他的电瓶车,开了一个多小时后到了清风村,通过清风村的村干部们,到女方家做工作,最终11点多钟时,纠纷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除夕夜这天吃了午饭,张永富立马和村干部们去慰问村里十几个孤寡老人和五保户,为他们送去了钱和年货。村里常年患尿毒症的王阿姨告诉记者,除夕下午村长给她送来了钱、色拉油、被子,她很感动,前段时间自己在城区住院,村长还特意从村里去城区看望她。 “好人”“老人”都是街道干部心中的“宝”
深深问候送祝福,切切关爱敬老情。节前,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采菱村妇女主任白科菊对村里5名90周岁以上年老社员进行走访慰问,并送上了慰问金和慰问品。
“周阿姨,快过年了,我们给你送点营养品。”白科菊首先来到采菱村最年长的老人周凤娣(化名)家中,还没到门口,白主任已经招呼上了。周凤娣老人今年92岁,满头白发,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聊起家常来很有劲头。“白主任对我们很关心,常常来看我们,不是因为过年了才来。”老人不断跟记者夸赞着。去年,老人的孙女怀孕,白主任第一时间上门关心,宣传优生、优育、优教等知识,比母亲还贴心。
采菱村慰问90周岁以上老年人周阿姨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年人,是社会和谐进步的体现,我们都要共同努力关心、关注老年人。”白主任说,为他们构建幸福和谐的生活,是每个基层干部的工作职责,“家有一老,如有一宝,90岁老人是全村人的财富。”
不仅老人是宝,“好人”也是社区干部们的心头牵挂。这不,天宁区政协副主席、雕庄街道党工委书记戴留春、雕庄街道办事处主任李军等基层干部腊月二十八早上9点就来到了雕庄街道中村村卫生室,走访慰问”身边好人“汤亚平,感谢她一年以来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默默奉献。
汤医生正在给村里的村民沈小亚看病,一看就是一个多钟头。记者了解到,汤亚平是中村村妇女主任、民政计生干事、还身兼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名符其实的“全科村官”。1989年初进入卫生室工作以来,汤亚平努力钻研学习,从一名赤脚医生蜕变成全科大夫,她经常主动上门访视产后妇女,为长期卧床患褥疮的病人清创换药,为病情危重的病人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累计服务250人次。“甚至母亲患贲门癌晚期,汤亚平还放不下社区卫生工作。”同行的慰问干部偷偷告诉记者。
“一个人应该把幸福建立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上,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汤亚平说,领导干部的慰问更是一种鞭策,来年的工作还要越干越务实,越干越出彩。
踏上船头拜年让船员度过舒坦“运河除夕夜”
腊月二十九,到处弥漫着浓厚的过年气息,常州城区地方海事处的工作人员来到辖区重点港口码头,踏上船头给停泊过年的船员拜年。
上午10点,记者随工作人员一起来到魏村闸口河段。“1月26日上午,我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显示:过去的一年您辛苦了!感谢您对海事工作的支持!祝您新年快乐,一帆风顺,财源滚滚!”船户房师傅告诉记者。原来,这条短信由地方海事部门发送,经常途经常州的1380位船员收到了这条温暖的短信。
“船户常年四海为家,常州的干部给我们发这样的短信,感觉很窝心,很感动。”房师傅说,自己去年12月份在魏村闸口附近发生一次搁浅事故,是常州地方海事的工作人员积极打捞抢险,才挽救了货物,“否则连年都过不好。”
工作人员还给一些家庭生活艰苦的船户带去了油、米等生活必需品,帮助他们过一个舒坦的“运河除夕夜”。
“虽然没多少钱,但能帮他们安稳过个年”
腊月二十八,如皋市搬经镇朱夏村村民夏亚建迎来了家里的老熟人,村书记夏志祥带领村干部来到他家慰问,并带来了400元钱的过年慰问金。
夏亚建家里除了老父亲,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妻子又患上尿毒症,每周要做三次血透,家里唯一的收入就是夏亚建外出打工挣回的几千元钱,根本无力承担高昂的医药费。过年给孩子买件新衣服都成了奢望。对于夏亚建来说,这400元钱无疑是雪中送炭。
村书记夏志祥告诉记者,去年他刚到任朱夏村,便认识了夏亚建一家,并成为他的结对帮扶对象,包括他们在内,朱夏村共有20-30户特困户,除了平时的帮扶外,每逢过年过节的慰问更加必不可少,“虽然没多少钱,但是能帮他们安稳地过个年。”
此外,当地民政部门每年过年前都会准备棉衣棉被、牛奶等食品慰问村民。
送“温暖”送“文化”,一个都不少
“谢谢,感谢你们。”临近春节,在徐州市铜山区单集镇姚庄村村民顾珺家里,该镇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段廷义送来了过节的油和面。顾珺的妻子宋明秀连声感谢。
记者了解到,顾珺一家生活非常困难,妻子宋明秀又是残疾人。去年初,单集镇残联领导看到其房屋破旧,已成危房,无钱翻建,当即拿出5000元,协助镇村帮他家解决住房问题。
当日,段廷义一行7人,又来到了该镇张庄村,走访慰问了11名贫困残疾小学生,每人救助200元现金;同时走访慰问了19户特困残疾人,每户慰问两桶油、一袋面粉,把新春的温暖送到了残疾人的心坎上。
“镇里的残疾人都是弱势群众,一定要让他们过个好年。”段廷义告诉记者,天气虽然寒冷,能够把油和面亲自送到残疾人手中,他们的心里都感觉暖暖的。
这边的乡镇干部在送温暖,那边的干部给村民送来了文化。大年初一,铜山区茅村镇梁山村,一扫往日的沉寂,一块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由村民自编、自排、自演的歌舞节目正在此上演。热情的村民把舞台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吆喝声、掌声不断,浓浓的乡土气息增添了节日氛围。在镇文化站站长岳喜明指导下,第一届村民春节联欢晚会圆满举行。
“以前都没有想过能在自家门前观看这样的演出,现在大家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了,也需要一些文化活动来让我们高兴一下,这样热闹的场景让大家都开开心心过年。”正在观看的村民陈连军说道。
岳喜明说:“目前我们全镇13个行政村,村村都建起了文化大院,让村民有展示文气才华的舞台,在文化站的指引下,岗头、赵庄、班山等村还将陆续推出本村的春节文艺晚会,给村民带去节日的问候。”
责任编辑:叶其英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202/7573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