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专家观点

公方彬:“习式风格”引领官员人性回归

2014年02月07日 13:35

 

梳理春节期间的新闻,有一条应当引起关注或值得回味。“杭州贯彻习近平西湖会所指示,关停30家高档场所”。这既是还权于民之举,更是转变党风政风之兆,是渐成雏形的“习式风格”或习近平执政新思维的直接体现。可以肯定,长此以往,除了有力推动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还将产生一个副产品,大大提升中国官员的人文品质,把异化了人性引向回归。

什么是人性?为什么认定一些官员丧失人性?分别来看,一般意义上所指的人性即为人的本质属性,也就是人的自然性和生物性,包括生存欲和性欲,等等。所谓“七情六欲”是也。这是人类行为的出发点,是衡量是非、善恶、美丑的原始标准,也是基础标准。由于人类社会的演进,人性中不断注入新的精神元素。这里所讲的人性是后者,具体讲就是官员的本色、本真、本善、本份、本职。

实际上,人类一直缓慢地改变着自己,中国人更是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间迅速改变,也就是工业生产把中国人由农业社会带入工业社会,很多自然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民族特征迅速淡去。如果从社会群体和阶层加以区别,变化最大者或许是官员群体。因为官员在与民众一起被工业社会、信息社会重塑的同时,还有一些特有的内容被改变。不得不承认,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官员已经被异化到难以自我辨认的程度。我是以“痛并快乐着”形容官员群体。快乐在哪里?在价值实现程度较常人更高。官本位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认同让官员充分享受当官的精神愉悦,“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让官员拥有强大的资源调节和分配权力,这同样可以让官员充分享受了价值感。痛在哪里?仍然是官本位,因为这将使“保官”和“升官”成就挥之不去的魔咒。当然,此外还有超额利益的诱惑。

我们可以从一些现象或因素中分析原委。先从每年百万人参加“国考”说起。以几百人甚至几千人争一个岗位,直接把中国人的“逐官”烈度推入历史上少见,世界罕见。为何如此强烈地追逐当官?最重要的自然是由制度而来的利益驱动。中国官员权力很大,同时约束和监督远不到位,这就导致巨大的权力寻租空间。未必不可以说,只要你敢干,单位的资源就是自家的资源,一个“公款接待”就可以让自己和亲友共享集体利益。再加上国人的人文修养和精神空间、价值追求的原因,逐官也便化作不可遏制的社会潮流。

 

其实,官本身无所谓好坏,有官位就要有人做官,问题在于太多的人往这条道上挤,除了说明当官拥有太多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异化甚至丑化官位和权力。为什么很多腐败官员形成唯我独尊的心态,以至于改职务称谓为“老板”的称呼?为什么群众越来越不相信官员会“为人民服务”?个中原因引人深思。

为了官位,很多人放弃独立人格,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敢讲真话。中国官员不管职务有多高,只要面对高于自己的官员,便自觉不自觉地沦为察颜观色、委曲求全之徒,这在有些单位或有些上司那里是保头上乌纱所必须的。由于没有独立人格,同时缺少独立思考,也便缺少个人魅力,结果只剩下手中的权力,周围的人看重的也是其手中的权力,这就意味着一旦丧失权力,自己什么都没有,什么也不是,很多领导干部退休后风光不再,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又是因此而启示为官者,必须使出浑身解数保官位,同时最大限度攫取利益,甚至不惜冒牢狱危险

继续分析下去,当下官员弃守官德,其实与官场规则紧密关联。回顾历史,明代的海瑞就是一个让吏部大感头痛的官员。因为海瑞的清廉,而让官场的人们爱恨交加,人人敬仰之,但人人都不愿与其共事。结果吏部将其派到哪里做官,哪里就有官员请辞,受不了这个大清官。即便如此,吏部也不敢不用,不用就意味着吏治腐败。今天很难出现这种窘境,因为缺少人文素养和个人魅力支撑的官员,都处于在一个起点上,没有谁比谁更高尚。即便能力上有差异,品德上也无高下,这就决定了人人都可以在被他人替代的情况下,不会出现过大的社会影响。这一特点决定了,人治大于法治的中国官场,上司的自由裁量权因此大大拓展,下级官员若要保官进而出位,只能通过行贿来接近与上司的感情距离。

双重作用力下,官员私欲必定无限膨胀,道德底线一次再被击穿,表现出来的就是官员的权钱色泛滥成灾,并且都是赤裸裸的。当然,其间也有让人同情的地方,就是官员承受着内心的沉重压力。既要出政绩,又要周旋各种关系,这种痛苦是局外人难以感知的。为什么贪官背后都有女人?除了性的需要,恐怕也有以发泄缓解精神压力的原因。

到这里,我们需要强调一点,有些人在声色犬马中乐此不疲,但对于有一定品味的官员来说,早已厌烦了这种“非人生活”。一顿饭要跑几个场子,几个桌子,想喝的酒要喝,不想喝还得喝,喝完了吐,吐完了继续喝,有人直至醉死,这显然已经不是享受生活。再者,看到桌上美味佳肴,吃的不如扔的多,开始心痛,后来麻木,这必然泯灭人性。更让官员痛苦的是,为了保官和升官,必须仰视和恭维领导,同时还要俯看下属。这就出现了对下是老子,对上是孙子的双重人格,如此还有真实的自我吗?从公款消费讲看,当工资化作名义后,其实生活也便失去了质感,劳动与回报的过程中的意义同样不再,这其实也属于异化人生。就在笔者撰写此文时,看到描写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电影《铁娘子》,其中有一个镜头,撒切尔到商店买牛奶,询问后得知49便士一品脱,回家后向丈夫丹尼斯抱怨牛奶长价。过去就听到撒切尔上街买菜,下厨做饭的新闻,最近又看到英国女王在坚果上作记号,看有没有人偷吃的新闻。未必不是这些新闻而让人为之触动,进而理解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

上述分析或许还可以引来另一个判断。被异化、丑化了的官场,云集着乐此不疲者和试图摆脱者,其实二者都无法自拔。人在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当一种环境氛围形成后,要想改变,必须靠强有力的制度,而制度设计又必须有强有力的领袖人物的推动。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修正制度来改善官场生态,在这个过程中尤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的引领和推动。现在来看,习近平担起了这样的责任。我们经常讲政治领袖如何才能变得伟大,毫无疑问要靠其改写历史的作为而伟大,这种改写往往不是通过对他人开刀来实现,而是通过对本集团乃至自身来体现。中央八条新规和十五项禁令,就是此类举措。而“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不能既想当官又想赚钱”的理念,都让人耳目一新,且注定改变中国的官场生态。

新风已经扑面而来,不让官员念稿子,假话、套话、大话就没有了市场,会风必定改变。出行不许警车开道,下基层不能扰民,官员就会低调,就会回归公仆本分,就会尽心尽责,忠于职守。当权力受到有效约束和监督,小金库的钱不敢乱花,权力寻租的空间小了,包二奶的经济条件将不具备,官员就必须回家和妻子睡在一起,和孩子一起进餐,家庭生活感产生出来,依此类推。这些才是人性!所以,习近平正在引领中国官员回归人性,尽管不是完成式,但却是强有力地进行时,我们已经看到希望!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207/7575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