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专家观点
公方彬:以“不敢腐”促成“不想腐”
2014年02月08日 10:57
将权力关进笼子,钥匙交给谁?管理钥匙的肯定不应该是个人,而应该是完善的制度。只有制定严明的法律和制度,任何组织和个人一旦触犯法律或制度,一律追究其责任。
在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越往后,反腐如何推进?如何刮骨疗毒?怎么壮士断腕?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
要打老虎,也要完善制度
记者:中央打老虎的声势越来越大,是不是打击、抓捕的官员级别越高,人数越多,就是惩治腐败的效果越好呢?
公方彬:当前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打大老虎的心理期待,每打一只老虎都会形成一波网络狂欢。实际上,以打大老虎来震慑和遏制贪腐,从阶段性上来讲能收到很好效果,从长远来看打老虎不是反腐根本出路。
在老百姓眼里,通常有“刑不上大夫”的观念。查办有影响的腐败大案,打掉官职、级别高的贪腐蛀虫,可以诠释中央反腐的决心,只打一些小的绝对起不到震慑效果。打老虎,代表的是反腐的决心和魄力。
以前有一种顾虑认为,打的官员越多、官职越大,会不会侧面影响党的形象问题,以至于在反腐的问题上不敢深打。但是,从近期中央的一系列举措以及反腐的成效来看,党中央已经意识到在腐败问题上,越是姑息迁就和避讳,只会更加损害党的形象,而不是维护党的形象。既然腐败形势严峻,从上至下对反腐也有坚定的共识,那么必然要拿出“刮骨疗毒、壮士断腕”般的勇气和魄力。这是一个必然性和阶段性问题。
一个干部从成长到成才,最后落到锒铛入狱,不管是从人的培养,还是对个体的家庭而言,都不是幸事。打老虎,震慑官员,说到底不是反腐最终目的。邓小平同志讲,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逾越法律的红线。反腐败最终要走向制度层面,依靠制度反腐。将权力关进笼子,钥匙交给谁?管理钥匙的肯定不应该是个人,而应该是完善的制度。只有制定严明的法律和制度,任何组织和个人一旦触犯法律或制度,一律追究其责任。
确立新政治观和引导大众认知
记者:您曾经分析了反腐的方法和路径,说到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大反腐力度,现在大老虎都打了,反腐力度还怎么加大?
公方彬:反腐是世界性难题,更是中国的难题。反腐还需向上延伸和向下发展。在建立反腐的长效机制上,必须加大研究和探索力度,拓宽研究范围和空间。比如精神大厦的确立,科学制度的建设,文化与社会环境的改善,等等,这些都是廉政建设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
反腐要收到更好成效,要实现两个方面的突破,一个是确立新政治观,另一个是引导社会大众的认知。
所谓新政治观,在这里更突出的是强调以政治伦理丰富以往的政治准则,以法规和政治伦理来规范行为。也就是有多高的价值标准和资源控制,就要负有多大的道义责任,这是政治伦理决定,权力运行规则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腐败遏制不住,不仅造成社会不公,导致社会失衡,民众感受的是痛苦,同时也迫使党脱离道德和精神的制高点,丧失感召力和凝聚力。
所谓引导大众的认知,在于后发国家做了很多西方国家早就做过的事情,但民众的不满意更甚,主要是评价标准不再是过去的了。这就出现了严重的错位,依照当代中国官员的人文素养和执政理念,无法满足要求。怎样才能缓解矛盾?除了下大力气培养官员,努力提高其综合能力,再就是引导群众辩证地认识问题,作换位思考。
当然,这里还要引导大众正确认识,世界上没有完善的国家政权模式与权力运行规则,都有一个发展和提升的过程,这背后涉及到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状态,等等。
从“不敢腐”到“不想腐”
记者:“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勇气反腐”,您认为这个毒疗得好吗?这个腕断得了吗?
公方彬:生于危难,死于安乐。“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勇气反腐”,彰显的是一种决心,是敢于用自己的刀砍自己的手的勇气。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了司法改革的新方向,提出司法人财权脱离同级政府,最大限度地保证司法权的独立行使,这将有利于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干预,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
另一个是纪委系统双重领导,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这使得纪检监督力度加大,解决“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顽疾,有利于腐败的查处。
健全制度建设,用制度来约束人、管理人,遏制腐败,筑牢的是“不敢腐”的防线。制度建设纵然必要,但制度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杜绝腐败产生的根源才是根本。只有党员干部自身理想信念的坚定,内心品格的坚守,自我约束的形成,才会有“不想腐”的境界。
打老虎、腐败制度建设、理想信念提升,要全方位来预防和惩治腐败。中央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转作风、反“四风”,正是为了提升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只有内心真正有“不想腐”的价值境界,才能经得住腐败的诱惑。
道路艰难但曙光已现
记者:反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没有终结时,在您看来,人们对于中国的反腐有怎样的现实预期?
公方彬:道路艰难,但曙光已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社会发展年度报告(2013)》,城乡居民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度高达74.5%至76.7%之间,这就是很好的佐证。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树立多么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形象,就必然承受相应的道德评价和道德挑剔。腐败问题解决不了,人民群众很难满意,这会影响党的执政地位。我们党既然提出了高远的目标,担起了全部责任,同时掌握了权力和资源,那么接受的考评也是同样高且严。
访谈:《湖北日报》2月5日 记者艾丹 受访嘉宾 公方彬国防大学教授,曾任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正师职研究员
责任编辑:葛立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208/7576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