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反腐倡廉
【案例】封存公车治理“车轮腐败”值得倡导
2014年02月12日 14:29
【反腐倡廉案例】
【事件介绍】
中国多地春节封存公车治理“车轮腐败”
“春节期间我的工作用车就放在单位备勤,下班时间用自己的车。”蒋庆华是中国西部一个乡镇的党委书记,今年春节,他让镇上的公车闲了下来。
往年春节,蒋庆华会把工作用车开回家中,一方面是为了出现突发事件时能迅速回到单位,另一方面,“处理一些个人事务时也能用得上”。如今,蒋庆华这种过去在中国基层官员中常见的“习惯”已被严格禁止。
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及六项禁令,其中就包括严格执行车辆配备的规定,并明文严禁违反规定使用公车、在节日期间公车私用。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底,各省区市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共计14839起,处理16699人,其中违反公务用车管理使用有关规定的案件数量为4851件,居各类问题之首。
针对案件占比近三分之一的“车轮腐败”,中国各地纪检监察部门纷纷采取曝光公示、GPS定位监控、暗访督查等方式加以整治。今年春节,各级地方政府又陆续出台了严厉政策封存公车——
湖南省纪委宣布,元旦、春节等重要时刻将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省直各单位公务用车集中管理、统一调度使用、节假日封存及公车私用等情况进行明察暗访。
湖南各市州纷纷响应:在春节前,张家界市委市政府已下发相关通知,要求初一至初七春节“黄金周”期间封存全部公车;岳阳市则采用卫星设备对公务车实行实时监控,并要求4000多辆公务车“贴标”上路,以便民众监督。
贵州省贵阳市纪委则设立举报邮箱,邀请市民积极参与曝光,一旦发现公车私用行为可立即拍照取证,将照片、地点及时间传至举报邮箱,市纪委一经核实,将严肃查办。
记者春节期间在广西桂林、苍梧等地的政府大院内看到,停车场内停满公务用车,“现在就算是有公车给我私用我也不敢用,这是一条高压线”,当地一名基层干部表示。
“我现在正在办公室,我们部门的六台公车全在楼下停车坪封存着。”湖南省张家界市委宣传部一名负责人2014年2月3日告诉记者,该市规定,如果节假日期间需要用公车执行公务,任何部门都必须先对市纪委党风室进行详细报备,报备内容包括用途、使用时间、人数等。
广西区委党校教授黄飚表示,“车轮腐败”过去是离群众最近、最为普遍的不正之风,群众眼皮底下的公车乱象若不治理,对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极大。中央出台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一系列规定,是对公务用车等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焦点问题作出了刚性的约束,各级政府及部门在春节期间以“封存公车”并号召民众监督的方式加以执行,说明中国地方政府整治公车私用已经“动了真格”。
“遏制公车私用等问题,除了有制度的约束,还应该健全监督机制,使相关规定的落实更加有效”,黄飚举例说,如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曝光台”的推出,以及各级地方政府设立举报邮箱、公车贴标等方式,都是方便民众监督、畅通举报渠道的好方式,值得加以推广。
当为春节“封存公车”点个赞
多年来,人们一直对公车私用现象忿忿不平。无论纪检监察部门如何下大力整治,可是“车轮下的腐败”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为了遏制“车轮下的腐败”,提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性,中纪委更是对公务用车进行了专项清理工作,可以说成效还是很显著的。
诚然,去年以来,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及六项禁令,其中就包括严格执行车辆配备的规定,并明文严禁违反规定使用公车、在节日期间公车私用。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底,各省区市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共计14839起,处理16699人,其中违反公务用车管理使用有关规定的案件数量为4851件,居各类问题之首。
针对案件占比近三分之一的“车轮腐败”,中国各地纪检监察部门纷纷采取曝光公示、GPS定位监控、暗访督查等方式加以整治。今年春节,各级地方政府又陆续出台了严厉政策封存公车。
但是,即便就是在党中央如此的“高压态势”下,依然有人敢于顶风违纪,屡屡曝光的公车私用事件更是引发公众哗然。因此,还当为此次春节多地封存公车治理“车轮腐败”点个赞。
的确,“车轮腐败”过去是离群众最近、最为普遍的不正之风,群众眼皮底下的公车乱象若不治理,对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极大。但是中央明确规定,各地各部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专车、相对固定用车和机关工作用车配备、购置、使用的具体规定,不准违规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车,不准违规使用军车、警车牌照和警灯、警笛等装置,严禁公车私用。
诚然,作为杜绝“车轮腐败”的一个环节,节假日期间封存公车是必要的。封存公车不是目的,节约环保才是最终目的,既减少了公车浪费、又节约了公共财政,更是无形之中扭转领导干部的特权意识和特权思维,真正为公共利益服务。
但是,遏制公车私用等问题,除了有制度的约束,还应该健全监督机制,使相关规定的落实更加有效。笔者认为,要切实管理好公车,不让其为私人所用,关键还是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和解决监督过程中的透明问题,每一个好的制度背后,都需要更为科学、细致和坚决的落实与执行。否则,只会让制度流于一种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多途径严打“车轮腐败” 全方位加强公车管控
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及六项禁令,其中就包括严格执行车辆配备的规定,并明文严禁违反规定使用公车、在节日期间公车私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数据显示,违反公务用车管理使用有关规定的案件数量居各类问题之首。经过接近一年的整治公车私用的情况得到了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顶风作案”的现象,怎样才能将“车轮腐败”的不正之风彻底刹住呢?
应该多途径严“打车轮腐败”,全方位加强对公务车辆的监督。通过不断完善和落实公务车辆管理制度、扩大群众参与监督力度、加强纪检部门监察等方式杜绝公车私用和铺张浪费等现象。车轮上的腐败要想得到最终根治还需从人的角度去解决,毕竟车辆是死的,只有使用公务车辆的人不去动邪念才能杜绝腐败。
用制度约束公务车辆使用。全国很多的地方在2013都开展了有关公务车辆的专项检查和督察,例如山西省,厦门市等,从中央到地方各种检查过后仍然有部分“漏网之鱼”,这部分人在公车管理制度的漏洞之中生存,不断的腐败,甚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南都曾曝光深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秘书处处长傅贤达几乎每个周末开着公车去打高尔夫球,引发公众哗然。傅贤达则表示其承认私用公车,表示开公车去打高尔夫确实不对,不过自己并未违法,因为没有规定说公车该怎么用。所以公车管理制度仍需不断完善,一方面完善其中对于车辆使用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加强违反制度规定的惩罚力度。例如在规定中明确公务车辆的使用范围,严禁一切打着公务幌子的公车私用。
让更多的群众参与监督,经过一年时间的实践,不少地方都出台了相关措施来标识公务车辆,将公务车辆与普通私家车区分开来,这样方便了群众参与到监督当中,更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查处问题。例如英德市要求公车张贴“公务用车”标识,并附有举报电话,以便群众进行监督。这种方式将公务车辆曝光在群众的视野中,减少了公车私用的现象,不少机关单位人员都选择了私家车上班或者电瓶车等方式。但也有不少网友担心这些曝光公务车辆的行为是否是作秀,是否还有个别领导车辆没有曝光。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宣传,通过宣传举报电话,主动公开单位车辆车牌号等措施取信于民,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监督中,尤其是八小时外的监督当中。
相信通过众多的监督手段加上对公车使用人员的不断培训和约束,“车轮腐败”的现象终会消失,让公务车辆真正的用在公务上。
【启示与思考】
党员干部在公务用车上造成的腐败问题是最为严重的,全国违反八项规定的案件中每三起就有一起是和公车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时还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车轮腐败”,在没有找到大家公认的治理干部公车私用,违规使用公车的有效解决办法的情况下,在节假日封存全部公车,虽然是一个笨办法,但在现阶段可能也是立竿见影解决“车轮腐败”的最有效的办法,因此值得倡导。
最近几年来,党政机关超编超标配备公车、违规换车借车、摊派款项购车、豪华装饰公车、公车私用等违规行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称之为“车轮腐败”。严重地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干群关系,重拳整治干部“车轮腐败”也是顺应民意的一件大事,各地绞尽脑汁,采用了公务车“贴标”上路,曝光公示、GPS定位监控、暗访督查等方式加以整治,这些方式方法对治理“车轮腐败”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在节假日封存全部公车,以快刀斩乱麻的勇气来治理“车轮腐败”,不失为当下解决节日“车轮腐败”的有效措施,值得大力倡导。
在节假日封存全部公车不是长久之计,党中央和各地需要在制度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一方面要把干部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方面也要找出标本兼治地治理“车轮腐败”的有效办法,当我们找到有效治理干部“车轮腐败”的措施之后,在节假日封存全部公车的办法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废除,但如果我们还没有找到什么好办法的时候,这样的笨办法往往也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治理“车轮腐败”是民心所向,惩治腐败理所当然的一件事,在长假期间封存全部公车,是现阶段有效治理“车轮腐败”的一个好措施,因此值得大力倡导。
当然“车轮上的腐败”并非封存一招就可以一劳永逸的,公务机关超标配备公车、违规换车借车、摊派款项购车,这些问题都还有待更加科学、规范的公车管理制度体系大显神威。同时,大众监督也应成为一个常态化的课题,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曝光台”的推出就给出了一个正面的信号,只有畅通举报渠道,发动民众监督,才能够让相关规定的落实更加有效。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212/7583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