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宣讲家访谈文稿

第三期:掀起数典忘祖的“否定”狂潮

2014年02月14日 09:01

 

【编者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所制作的《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六集专题片日前已被中央列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教材。为响应党中央号召,北京市委讲师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依六集专题片蓝本,联袂打造专家访谈节目《以史为鉴——汲取苏联亡党亡国的经验教训》,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辅助教材在宣讲家网站播放并推广,全方位多层面地为各级党委(组)中心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供更好的学习参考和服务。我们将陆续刊载每期节目的访谈脚本,供大家学习参考。

《以史为鉴》——掀起数典忘祖的“否定”狂潮

第三期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节目——以史为鉴,我是钱明。

提到意识形态,我们并不陌生,它能影响公众的思想意识,对保障国家和民族的完整统一,对巩固一个政党的执政地位,维系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就苏联而言,最后6年间的思想意识领域又发生了什么?所谓“公开性”,究竟是为集思广益,改善党的领导,还是为改旗易帜鸣锣开道?十月革命以及人民的历史,为什么被颠倒黑白?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急需要一个答案。

【介绍短片】

解说:这是莫斯科市中心一个文化公园的偏僻一角,这里堆放着列宁、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捷尔任斯基等领导人的塑像。这些塑像不仅残破不全、伤痕累累,有的甚至被油漆涂抹得面目全非。

上了年纪的莫斯科人都知道,这些雕塑曾伫立在莫斯科各个环境优美、行人如织的地方。它们曾是众人景仰的历史丰碑,曾是苏联共产党的无比骄傲。

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苏联全国上下刮起的那股否定苏联历史的狂潮中,这些塑像连同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功绩与人格,遭到疯狂的攻击和嘲弄。

【主持人】否定,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但否定的目的是为进步,不是侮辱、诋毁、排斥和斗争工具。对20年前那股思想风暴,我们究竟该如何定性?今天有幸邀请到了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的专家,听听专家们对此有何高见。

 

PART   一:否定的开始(借媒体和文学作品)

故事点1:苏共二十七大提出“公开性”

【主持人】短片中的景象真是令人叹息,从景仰到唾弃,人们的思想怎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是不是与戈尔巴乔夫集团提出的“公开性”有关?

【主持人】请专家给我们解释下“公开性”的内容?简要回答与当年列宁提出的又有哪些内容上的不同?

【主持人】也就是说,“公开性”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转变,它的表现手段都包括什么呢?(电视、报纸、电台,简要答)?请专家讲一下电视台开设的政论性专栏的案例(煽风点火、造谣惑众,详细说)

【主持人】为进一步推动“多元化”,戈尔巴乔夫批准了《新闻出版法》。请专家给我们介绍一下这部法律?它主张什么呢?(倡导西方新闻自由,钱主自由)该法倡导所谓“新闻自由”,我们知道,自由不是无所限制,西方的新闻自由便是为资产阶级服务,那如何定性戈尔巴乔夫的“新闻自由”呢?(西化,但一味模仿、不加控制,随意批判、否定)

【主持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自由”会带来哪些弊端呢?(有钱就能办事,办报合法化,抨击社会主义合法化)

 

故事点2:解禁文学作品

【主持人】当时有一部小说《阿尔巴特大街的儿女们》,主要讲什么呢?(斯大林的生活,抹黑他)这部文学作品想要抨击的对象是什么?艺术作品都有虚构,这篇小说的虚构占了几分呢?

【主持人】戈尔巴乔夫集团为什么先拿斯大林开刀呢?

【主持人】除了这部小说,许多文学作品被解禁,被称为“第二次解冻”。第一次是什么时候?(赫鲁晓夫)两次有什么异同?(更强调规模和影响)

PART   二:否定的深入(批判历史、理论、思想的历史虚无主义)

故事点1:历史虚无主义

短片:到1987年形成一场反思历史、重评历史的运动。1988年以后不断升级,一浪高过一浪。形形色色的境内外反共反社会主义分子,追随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论调,从批判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入手,进而攻击、诽谤列宁和十月革命,再进而否定整个苏联和苏联共产党。

【主持人】列宁斯大林时代,人们对待历史总是很谨慎的,尤其是领域内的专家,始终与人民群众利益保持一致。那么,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他们又表现如何呢?(举例子,从支持历史变成否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转变?(自由化加剧,企图谋求更多特殊利益,极为自私地与外部势力勾结)

【主持人】在这场否定的浪潮中,苏联教育也遭受了摧残。专家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当时苏联教育受到的伤害吗?我们注意到连高校的马列主义课程也被取消,这不是明目张胆、赤裸裸地掠夺吗?期间遭到过制止吗,还是说进行得很顺利?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究竟施了什么魔法?如何做的?(通过媒体、高层和宣传不停地对民众洗脑)

【主持人】那么,两位专家,我们该如何理解“历史虚无主义”,它出自哪里呢?给苏联带来哪些影响?(它的生存土壤、发展历程)

故事点2:一封读者来信引发的风波

【主持人】在这场否定历史的狂潮中,人民并不是无动于衷,曾经就有一位女教师写了一封读者来信批评这股逆流。能详细介绍一下这封有重大意义的信件的内容吗?(列宁格勒工学院女教师尼娜·安德烈耶娃,学校及本人收到的信件中,有80%的人是肯定作者的观点的)

 

【主持人】对此,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作何反应呢?(连开两天政治局会议,商讨声讨作者的办法)他们为什么这么害怕?(生怕马克思主义影响了他“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

【主持人】戈尔巴乔夫倡导新闻自由,主张让人民知道一切,却只允许批判历史的,支持的一概排斥,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专家怎么看?

PART   三:否定的尾声(军队渗透)

短片:反共反苏势力还发动报刊把批判矛头指向苏共领导的军队。他们污蔑卫国战争的胜利不过是“大法西斯打败了小法西斯”,经济衰退是军队这只怪兽吸干了国家血汗的结果。

反苏反共势力的无端攻击、歪曲和诋毁使苏军广大官兵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军队“非政治化”、“非党化”、“国家化”思潮泛滥。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官兵关系紧张。

【主持人】这种所谓“公开性”对党员队伍和军队带来怎样的影响?(党员信念动摇,大批人退党,1900万骤减为1500万;逃兵出现,1990年就有3万余人。请专家具体谈一下。)

【主持人】这对日后“8·19”有什么影响?(实力不济,少数人支持)

【主持人】两位专家怎么评价否定历史、否定苏共对军队的负面影响?

【主持人】意识形态工作,是任何政党都十分重视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那请问专家,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掀起的这股否定历史的浪潮呢?对于目前正在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又有什么意义呢?

PART   四:结束语

【主持人】今天的俄罗斯,历史的记忆被重新唤起。那些曾被推倒的伟人和英雄的塑像,近些年来逐渐被人们重新竖立起来。许多曾被颠倒的东西,也在人民的心目中重新矗立起来。

不,在人民的心中,真正的历史从来就没有被颠倒过。好,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也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的系列节目,再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214/7585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