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案例】农村春节“麻将当家”,折射文化缺失之殇
2014年02月15日 20:39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部分农村春节"麻将当家":过年聚赌 一天输掉几头猪
在一些农村,每逢春节,打麻将便成为“时尚”,有些回家过年的务工者不惜“一掷千金”,辛苦挣来的打工钱一夜打了水漂。
春节“麻将当家”,赌资越来越大,输的多则上万元,少则数百元,不仅影响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还从一项娱乐休闲活动演变成赌博。
辛苦打工钱,赌桌打水漂
农历腊月二十六,在广州打工的王磊回到山东菏泽市单县的老家。回家第二天,王磊就和几个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同龄人打麻将,一打就是一天,有时连吃饭也顾不上,并要“挑灯夜战”。
大年初一上午拜完年,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麻将室里,王磊又和几个牌友坐在了一起。在这间麻将室里,三桌麻将同时“开战”,“哗啦哗啦”声不绝于耳,每一桌旁都围满了人。不少人边打牌边抽烟,屋内的空气十分呛人。
不到2个小时,王磊输掉了2000多元。“春节期间,没啥事干,闲得慌,打几把牌消磨一下时间。一下午将近一个月的工资就没了,相当于输掉几头大肥猪。”王磊显得有些无奈。
在记者老家山东省西南部的一些农村,一些棋牌室悄然兴起。买几张自动麻将桌,备好茶水和瓜子,装上空调,就成了棋牌室。春节期间记者走访了5个村庄,像这样的家庭式棋牌室每个村庄都有,一般位于超市内或超市边上。
一家超市的老板说,超市内共有6张自动麻将桌,过年前后是棋牌室生意最好的时候。“最近几天24小时都有人打牌,我们向每桌最大赢家收20-100元不等的服务费。”
记者在一些农村还发现,许多老百姓家中一来了亲朋好友,也大多是摆上麻将招呼。这样的场景春节期间随处可见:主妇做饭,男人与客人搓麻将。
“在农村,春节不搓几把麻将,就没有年味。”王磊说。
春节麻将:从娱乐演变成赌博
一些村民说,忙碌一年,春节期间放松一下也是应该的,可不少农村的麻将却变了味,从娱乐渐渐演变成赌博,“赌资小了没意思,赌资大点才刺激。”
记者发现,一些人经常会在输赢问题上争执不休,有时吵得面红耳赤。大年初四,记者在一家棋牌室看到,一名刚赢牌的中年女子和旁边的一名牌友因为欠资的数目争吵不休,室外,一名四五岁的小男孩独自在玩耍,不知为何哭闹起来。正在打麻将的母亲听到哭声后,只是大声询问怎么了,却不出来看个究竟。
“打麻将很容易引起吵架,导致家庭不和睦,上瘾赌资大的话,还会带来许多家庭经济和情感问题。”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说。
采访中,山东省单县莱河镇的王国涛告诉记者,就在前几天,村里一名女子因为丈夫打麻将而吵架,这名男子春节从外地打工回来后已输掉1万多元,现在夫妻在闹离婚。
牌桌上总会几家欢喜几家愁。夏学銮认为,当赌资越来越大,赢了就想继续赢钱,输了就想赢回本钱,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令很多人沉迷麻将不能自拔。如此,对麻将的依赖性就越大,就不再是简单的消遣娱乐,而是赌博,并可能引发犯罪活动,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久居农村的郭桂强老人认为,春节玩麻将,大多是抱着随便玩玩的心态,可时间一长赌资变大就会带来投机、懒惰等不良社会风气。郭桂强非常留恋年轻时的岁月,那时他是个文艺青年,每逢春节,会张罗村里听大戏并组织写春联比赛,可如今传统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少,“再也找不到从前的记忆了。”
文化缺失 监管缺位
黑龙江省宁安市公安局局长霍峰告诉记者,春节前夕,公安局接到群众举报,对两起具有赌博性质的麻将活动进行了处理。春节期间,农村打麻将较为普遍,但监管并不到位,成为犯罪的诱因,是否具有赌博性质存在犯罪认定难的问题。为此,公安部门加强查处监管力度,对个别赌额较大的给予公开处罚和曝光,以起到警示和宣传的效果,从而引导春节期间麻将走向规范,让其回归文化休闲娱乐功能的本意。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零三条规定,构成赌博罪的关键看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即行为人不仅实施法定的赌博行为,而且还产生法定的以营利为目的行为:聚众赌博、开设赌场、以赌博为业。
专家认为,春节期间,一些农村麻将正向赌博的趋势发展,且愈演愈烈,凸显了农村乡土文化的缺失。常年外出打工,回到农村文体活动少,平时不见的村民凑在一起不满足于抽抽烟、聊聊天,聚在一起打麻将也就成了一种习惯。
夏学銮认为,应丰富农村文体生活,文化下乡不能仅仅是安排一次演出、送几本图书就完事了,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抓抓乡土文化建设,譬如帮助农民开辟活动场所、建立自己的演出队伍等。“只有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乡土文化活动,才能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才能从根本上抵御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
夏学銮还建议,应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建立村规民约,对不良社会风气明令禁止,树立农村文明新风尚。
春节“麻将当家”,谁该反思?
打牌一夜输掉一月的打工钱,要说心里不难受,要么是自欺欺人,要么是脑子有问题,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出更合理的解释。农民工背井离乡,辛辛苦苦在外打工挣钱,为的是养家糊口,当辛苦挣来的钱没有用到该用的地方,而是输在了赌博上,这不只是春节回乡打工者的悲哀,更应当让政府有关部门“脸红”。
一夜之间让辛苦挣来的打工钱付诸东流,这些打牌者固然难辞其咎,一是打牌者缺乏家庭责任心,二是自律意识不强,三是染有不良嗜好。但如果我们只是把板子打在这些打牌者身上,一方面有失公允,另一方面也显得不科学。同时,也容易使人们忽视政府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
因为政府的角色定位是为群众服务的,其中就包括春节期间组织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赌博恶习大行其道的背后是当地政府部门在春节期间组织文化活动的严重缺位。农村春节期间的文化活动阵地,健康的文化活动不去主动占领,赌博、迷信等腐朽的东西就必然沉渣泛起,毒害百姓。
当农村春节的娱乐只剩下“麻将当家”时,村民们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去处?除了进麻将场还能干什么?其实在这些打麻将的回乡打工者中,也不乏一些文化“能人”,也有许多文体爱好者,如果有关部门多费点神,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告别农村春节“麻将当家”并不是什么“神话”。
打工者在回乡过春节时,文化部门要首先“忙起来”,这样才能彰显文化部门和干部的作用,如果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那么,除了“麻将当家”,村民们只能无“猴”可耍。
因此,我们在为打工者一夜输掉一月打工钱感到惋惜的同时,更应该反思的是春节期间政府工作的缺位,如何加强农村春节期间的文化建设才是眼下要做好的当务之急。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春节期间农村的文化活动应该怎么搞,政府部门更当思之。
“麻将当家”,不只是精神套餐的缺失
一点也不夸张地说,在今天的许多农村地区,“麻将当家”,已经是一道难以抹去的“风景”,即便不是春节期间,只要有空闲,农村中的棋牌室中,也是人满为患。而且,这也不只是农村独有的现象,城镇中的街头巷尾,也是随处可见,只不过,活动方式并不只限于麻将而已,而参与者也并不仅仅是春节期间回家探亲的年轻人。
“麻将当家”的危害不言而喻。不少打工回来的年轻人不惜“一掷千金”,辛苦挣来的打工钱一夜付诸东流,个别年轻人,甚至是“不到两个小时,从广州打工回来的王磊就输掉了上千元”。而钱财的“流失”也只是浅层次的危害,尤其应该引起社会所关注的是,以“麻将当家”唱主打的农村赌博,必然会酝酿更为严重的事故。今年1月13日下午,贵州省凯里市龙场镇老山村一偏僻山坳发生的那一起造成惨重伤亡的爆炸案件,就是与赌博相关。“麻将当家”的危害如此之严重,整个社会绝不能等闲视之。
我们首先应当明白,农村地区之所以盛行“麻将当家”,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农村文化的缺失。若干年前,许多地方尤其是逢年过节,还存在着各类民间自发组织的活动,而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类似的民间活动越来越少,因此,除了吃吃喝喝,那只剩下打打麻将了。曾几何时,我们也关注到这个社会现象,于是,开展了“三下乡”活动,不过,这一活动,因为各种因素,所送的却并不是农民所喜欢的,在有些地方,也就不了了之。
当然,在引导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加强治理,无论治理的难度有多大,如果与赌博所造成的后果相比,我们的投入,可能都是物有所值。遗憾的是,近年来,对赌博的打击特别是对农村地区赌博行为的打击,总是让我们感觉到力度不够,更有甚者,还视其为“小赌怡情”,但是,这“小赌怡情”,恰恰成了许多地方“大赌伤身”“恶赌伤人”的幌子。“不到两个小时,从广州打工回来的王磊就输掉了上千元”,只是冰山之一角;而贵州省凯里的爆炸案,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打击“麻将当家”的现象,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重点。
农村“麻将当家”呼唤乡土文化传承发展
不能否认,麻将并不仅仅是在农村备受欢迎,就是在城市的春节生活中,也扮演着普遍受欢迎的角色:但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家人团圆时娱乐所用。虽然,也大多有“彩头”,但一般不会输赢较大。
像“不到2个小时,从广州打工回来的王磊就输掉了上千元”这种乡村春节休闲方式就让人不能接受。回家过年,无论对于在外打工、创业,还是谋求更好发展的农村青年,还是已经在城市扎根的“成功人士”,能够赶回家团圆,与亲人共享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都是一种来之不易的幸福。
众所周知,在有着人类大迁徙之称的春运,交通运输部门的“一票难求”,让多少人回家的脚步受阻,费尽周折。然而,当我们千辛万苦的回家过年,感受亲情温暖和团圆喜悦的时候,却不得不承受乡村的“寂寞”。
缺少城市KTV、公园等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春节精神文化活动,平时忙碌不得空闲的农民,一下子感觉到了时间的富裕和无聊,“麻将当家”,成了乡村首选的娱乐休闲方式。
这当然,并不是乡村的本意。乡村本该以更好的、更丰富的乡土文化活动来迎接游子们的归来,来抚慰游子疲倦的身心,为他们再次“出征”加油鼓劲,并激励他们早日衣锦还乡。
其实,乡村本来就有着丰厚的乡土文化。像我们小时候曾经乐而不倦地追随的“大秧歌队”,还有扎红灯笼、小演唱会等等文化活动,都深深吸引着我们,一次次呼朋唤友,携亲带侣的走出家门,融入到节日热闹的气氛之中。
因此,“麻将当家”的过年方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的乡村精神文化活动匮乏和缺少活力的现状。这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有着飞跃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善,但我们不能重经济而忽视精神。
美丽“中国梦”,离不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因此,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应该在大力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文化的传承发展,让人们享受各种现代的、传统的、乡土的……精彩纷呈的精神文化生活。只有人们有了“精神大餐”,不“寂寞”了,才不会继续无聊的“麻将当家”等无益活动。
【启示与思考】
麻将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项目,在民众心中占有不低的地位,甚至被笑称为“国粹”。随着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在春节期间打打麻将仿佛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动辄输赢上千上万,闲来无事就只能打麻将赌博就值得我们警醒并反思。
“春节期间,没啥事干,闲得慌”这或许是很多在牌桌上奋战的农民的真实写照,但这种情况为何会发生?明明春节就该一家团聚、共享天伦,何以变成了“闲得无聊”?说到底,这和当前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发展水平与农民普遍需求有巨大差距有关。
和大城市不同,节日期间,大城市都要打造各种各样的节日文化平台,但是,农村就没人管了。尤其,这些年,随着传统节日文化的逐渐淡出,农村节日文化日益贫瘠,没有健康的节日文化占领阵地,麻将赌博文化必然走上前沿。这是一个应该引起我们反思的现象,打造农村节日文化,刻不容缓。
我们应该注意挖掘农村的传统节日文化,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得到传承,得到发扬,得到创新,丰富我们的农村节日文化;要开展节日文化下乡活动,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丰富农村的节日文化,二是让我们的文艺更接地气,让我们的农村得到文艺普及熏陶。总之,我们应该让农村的节日文化丰富多彩起来,丰富多彩了,麻将当家的现象就消失了。
当前,我们加强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进行城镇化建设,我们更要在精神上进行城镇化建设,更要在文化上进行城镇化建设。农村春节不应该麻将当家,应该文化娱乐当家。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215/7586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