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安徽:掌握科学方法 协同推进改革

2014年03月04日 14:14

 

全面深化改革,既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也需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推进安徽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掌握协同改革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一、协同改革是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两个基本判断: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协同改革是这两个大势的客观要求。

首先,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6年,经过了“贫穷”到“温饱”的10年,“温饱”到“总体小康”的10年,“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10年,当下,正在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10年。从4个10年的渐进过程看,现代化建设凸显出对改革开放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的要求日益增强。 “现代化”具有不断丰富的内涵,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近40年来,我们对现代化的认识与日俱增,从上世纪80年代 “一个中心”到 “两手抓”,90年代的“三位一体”,本世纪前10年的“四位一体”“五位一体”,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6个“紧紧围绕”。这一过程表明,协同改革既是我们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规律认知的日益深化,更是世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客观要求。

其次,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30多年走过来,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就安徽看,发展不足、不优、不平衡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不大,服务业发展较慢,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城镇化质量不高的问题;部分市县政府负债较重、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加大,征地拆迁、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的问题;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新的更大发展,根本出路还要靠深化改革。如今这些问题与过去最大的区别在于:不同观念相互碰撞,各种利益盘根错节,新旧矛盾相互叠加,各个领域相互勾连。改革的深刻性、复杂性、艰巨性已今非昔比,因此必须协同推进改革。

二、掌握协同改革的方法论

在组织上,建立超部门利益的协同改革领导机构。协同改革必须有顶层设计和总体决策,协同改革主体必须有全局意识和责任担当。为此,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从职能来看,这是协同改革的设计者、协调者、促动者与督查者,是攻坚克难的组织保障。各地必须尽快建立相应的协同机构。

在观念上,实现从简单性思维向复杂性思维的转变。现代系统观要求人们的思维方式由线性转向非线性思维、从静态转向过程思维等,即从简单性思维转向复杂性思维。

在决策上,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摸着石头过河是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但是当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仅仅靠基层探索、摸着石头过河就不够了。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在宏观上应以顶层设计开道,实现面上整体推进与底层创新探索相结合。

在手段上,协同政府-市场-社会三种力量。全面深化改革无疑需要政府起主导性作用,但政府主导的“作用点”在于激发市场与社会的活力。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突破就是明确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说,只要市场和社会能够解决的问题,政府就应该还权、放权于市场与社会,这是“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协同关系的重大改革。

在方法上,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多项改革协同推进,避免单兵突击,摒弃运动式改革。试图通过“单项突破”来建立新体制,或是通过各种专项整治来解决体制弊端,但始终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说明,改革思路、改革方法不对路,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在绩效上,社会和谐是协同改革的出发点与检验标准。协同与和谐是系统事物的不同层次,和谐是协同的目的,是协同演化的高级阶段。协同不是整齐划一、不是消灭差异,而是寻求差异中的和谐与包容。因为,只有差异市场才有活力,只有包容才能协同进化、协同发展。

 

三、凝聚合力是协同改革的根本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是反映全国人民共同意志、共同利益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政治保证。因此,协同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首先,必须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其次,必须坚持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回应群众的改革诉求,凝聚群众的改革共识,建立和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改革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再次,严明党的纪律,坚决反对各种保护主义与本位主义。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也是我们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重大区别。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靠的是纪律;出现的一切问题,也与纪律松懈甚至不讲纪律相关。因此,协调推进改革,必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切实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经济纪律、人事纪律等,不能有特殊、搞例外,各级党组织要敢抓敢管,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协同改革不变样、得实效。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304/7598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