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 学习动态

全面深化改革要树立正确取舍观

2014年02月24日 14:09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立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进行部署的,要注意避免合意则取、不合意则舍的倾向,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那些思维定势。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这才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取舍观,是各地改革实践的重要遵循。

一、正确“取”与“舍”,必须把握大势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取鱼而舍熊掌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这里,取与舍,体现人生大境界。由人及事,取与舍是一大考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要涉险滩、破藩篱、啃硬骨头,如何取其要,舍其末,能否胸怀全局、把握大势,考验的是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战略远见和战略定力。

要正确理解“大势”。所谓大势,就是大局的趋势。“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不善于把握大势;而大势又往往是最需要把握却又最难把握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上明确要求:善于观大势、谋大事。总书记指出,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相互联系的,只有眼界非常宽阔,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推动事业顺利发展。

要认真分析“大势”。回眸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35年改革开放历程,中国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 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发展成就世界瞩目,在国际舞台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深刻揭示出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容回避,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从思想观念的障碍,到体制机制的痼疾,再到利益格局固化的藩篱,束缚前进脚步,也阻碍发展进步空间。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冲破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全面深化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

要善于顺应大势。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引发的大调整、大转型之中,我国发展阶段、发展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存在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化解各种风险、创造新的优势,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制度供给,加快释放改革红利。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必须以敢闯的锐气和会闯的睿智,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所以,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一时兴起,不是为改而改,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立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进行部署的,改什么,怎么改,不能意气用事。处处以自我好恶为标准,合意则取,不合意则舍,不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观和历史唯物观,这种主观唯心主义本身就需要革除。否则就会偏离改革的方向,影响改革的进程,成为改革的绊脚石。

 

二、正确“取”与“舍”,必须善谋大事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大事是全局中的大事。大局在事物发展中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找准全局性、大局性的问题,也就抓住了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掌握了工作成败的关键。全面深化改革,是当今中国的大事,改革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种问题,是改革大事的基本指向。取其大,舍其小,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旨。既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也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善谋大事,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象抓趋势,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开拓精神,集中脑力、集中精力来办那些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不断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难题。

善谋大事,必须明确改革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这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科学演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灯塔”和“航标”。心中有灯塔,行中有航标,我们才能遭遇挫折而不悔,面对险滩而不惧,久久为功,行之久远。我们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观点、系统的思维来认识和把握改革的目标。要深知当前的改革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改革,而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全方位、立体化改革,目的是提高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机能和效能。

善谋大事,必须把握改革的重点。改革要突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重中之重是经济体制改革,要以此为牵引,带动其他领域改革,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的环境,并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只有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改革要突破难点。改革难点主要在于社会治理,要改变过去抓经济建设一手硬、抓社会建设一手软的问题,要实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改革要关注热点。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就是改革导向,改革是否成功关键看老百姓能否得到实惠。改革要把握基点。要有底线思维,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法律底线、老百姓利益的底线和生态环境的底线不能突破;坚持“两促进”、“两不误”,以改革促进发展,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善谋大事,必须抓住改革的核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重大理论观点,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回顾过往,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在市场化改革推动下,我国比较快地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这一体制还不完善,存在不少体制性弊端,突出地表现在政府直接配置资源过多,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干预过多;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还不完善,对市场监管不到位,政府的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和社会管理并未完全达到人民满意的水平,等等,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方面存在政府越位和缺位现象,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机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调节。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改革少了哪个方面都不可以。既要完善市场体系,又要转变政府职能,凡是依靠市场机制能够带来较高效率和效益,并且不会损害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都要交给市场。当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意味着不重视政府的作用,而是要明确政府职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需要一个管得过多过细的“无限政府”、“万能政府”,而需要一个“多掌舵、少划桨”的“有限政府”,但不是一个“无为政府”。《决定》明确指出,“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三、正确“取”与“舍”,必须担当大责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全面深化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取与舍,牵涉到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必须要从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高度来谋划改革,以舍我其谁、敢于担当的勇气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推进改革必须一鼓作气、坚定不移,必须坚定信心、增强勇气,不可迟疑、不可退缩。我国改革全面进入“深水区”,我们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丝毫不亚于30多年前,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不担当不能面对挑战,不担当不能解决难题,不担当不能成就大业。

要主动担当重任。我们正处在中国历史上最接近民族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加快实现推进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努力实现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清楚肩上担子的份量,以民族大任为己任,以人民利益为大责,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三中全会赋予的任务一项一项落到实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并转化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各级各部门必须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心,责无旁贷地扛起改革旗帜,形成盼改革、思改革、推改革的良好氛围。

要不为风险所惧。改革就是走新路、开新局,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没有固定的模式所循。开山劈路,难免遇到压力阻力,也可能惹来非议、不解,甚至是责难;也可能“九死而一生”。有脱胎换骨的阵痛,壮士断腕的决断,甚至是凤凰涅磐的悲壮。对旧有观念的涤荡,对发展惯性的扭转,对利益格局的重整,对执政思路的再塑,我们要以无私无畏的决心和勇气推动改革,做到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难题面前有办法,在矛盾面前敢担当。

要形成改革合力。全面深化改革将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改什么、怎么改,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这就需要聚焦改革领域、研究改革问题,推进改革实践,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最大限度地求同存异,在深化改革问题上形成聚焦。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通过民主听证、民主恳谈、民主讨论等方式凝聚共识,消除群体隔膜,清除沟通障碍,不断聚合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要提升驾驭能力。“责重山岳,能者方可挡之”。我们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进取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大兴解放思想之风,增强调查研究之功,提出务实真干之策,把中央要求和自身实际结合起来,把改革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把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结合起来,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弄清楚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既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又不能以整体代替局部,既不能以灵活性损害原则性、又不能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在贯彻落实上,要防止徒陈空文、等待观望、急功近利,必须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抓实、再抓实。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确保实现改革的目标任务。

(作者单位: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224/7599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