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重要言论 重要评论
国际认可大国地位,国民更需大国心态
2014年02月25日 10:26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察哈尔学会和华通明略合作开展的海外调查并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显示,多数国际民众认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的形象属性,并认为中国已成为当代世界大国。(2月23日《京华时报》)
恢复中国历史性受尊敬的大国地位,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轴。如今,调查显示中国大国地位已获国际认可,虽然对外界评价保持一份清醒是应有的态度,但国人还是应该高兴才对。然而,人民网的跟踪调查却显示,只有27%的国人认可这一结论,73%的人则不太认可。各大网站新闻后面的留言,更多的也是质疑,“大国地位不是调查来的”、“国外认不认可我不关心”、“几斤几两自己最清楚”、“无聊,没意思”……
一份针对七国3017人的调查,确实难以反映整个世界的评价。我们也确实不能沉浸在外界的“虚荣”之中,还要竭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发展地更强大。但是,对中国大国地位是否获国际认可漠不关心,对相关结论自嘲自轻,也不是应有的国民心态。大国的崛起,绝不仅仅是经济、军事上的强大,更在于国民心态的进步和文明上的成就。国人对“国际认可中国大国地位”的不屑,恰恰说明塑造国民大国心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民的心态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晴雨表,雍容自信、不卑不亢、开放、温和、理性、宽容地看待自己与世界,这是大国崛起必须具备的形象与要求。由于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使得不少国人往往在悲壮、沉抑、愤怒、苦闷、敏感中自卑、浮躁、崇洋、媚外;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不少国人又出现盲目的自大和狭隘的民族情结,这些都不是应该有的大国国民心态,也构成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巨大障碍。
即使不认可调查的结论,但知己知彼大概是不错的。外国人乐于和中国人交往,乐于了解中国文化,对学习汉语有兴趣,这难道不是一种机遇吗?外国人认为中国人神秘、温顺,认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看能否保持经济高速发展,其次要看社会是否稳定,这难道不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吗?中国今后的发展和继续强大,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创新,也需要更多自信心、责任心和宽容心。能否应对挑战,把握机遇,与国民的心态会息息相关。
是的,我们不能沉浸在外界的虚荣中。法国历史学家、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早就从国家与人民切身利益的关系上揭示了大国心态的真实源泉:尊重每个个体生命的价值,保护每个公民的自由、幸福和安全,创造平等竞争与梦想成真的机会。我们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为我们明确了努力方向,描绘了美好蓝图。
国民大国心态的形成,需要政府的努力,更需要每个国民将之践行到国民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中国的发展和继续强大,需要国内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开放,也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民意是政府施政的基础,国民心态的外显就是民意。没有真正的大国国民心态,我们内部的改革就会滞阻,外部的挑战就会更加严峻,真正的大国地位就难以实现。因此,国人不应该对大国地位冷漠与自嘲,而应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大国国民心态和国民风范。(郭文婧)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225/7600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