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口腔市场10倍暴利”引深思

2014年02月26日 13:44

 

【百姓心声案例】

【事件介绍】

1

揭秘口腔市场暴利:种植牙毛利近10倍

小小一颗种植牙,不过几立方厘米,消费者却要付出万元以上的价格。经销商自曝材料成本仅为千元,却同时认为利润并不丰厚。从出厂到镶嵌的十倍差价,究竟进了谁的腰包?记者进行了追踪调查。

毛利近10倍——齿科投资“只赚不赔”

“前前后后花了半年多时间,总共花了接近2万元。”北京市民何女士向记者描述了她种植牙的过程:耗费时间长不说,价格也超出预算。

种植牙被称为人类第三副牙齿,具有固位好、美观、舒适等多个优点,在国外普及度很高,近年在中国市场也渐渐走俏,价格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记者调查发现,投资齿科可谓“只赚不赔”,卖家以“材料不同”之名,行“高价”之实。

“虽然目前种植牙的普及率在中国比较低,但是利润却是极高,现在好多口腔门诊都专攻种植牙市场。”一位在上海经营多家口腔诊所的毛先生自信地对记者说。他举例说,目前市面上“3万元的种植牙,成本大概也就3000元左右。”

记者此前在医院做了一副3000多元的牙套,毛先生听闻后说:“在我这里800元就能搞定了。”

江苏省常州市一家口腔诊所负责人说,种植牙现在的价格行情各地都差不多,但实际上,3万多元的一颗种植牙成本也就在三五千元,占10%左右。

“过高的价格不会招来物价局的调查么?”对于记者的这个疑问,毛先生坦言,物价局都不会查,药监局也不会管你具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定价只要不是太离谱就行。”

他透露,实际上有些口腔耗材、器械的利润更高,甚至高达600%。“就好比做矫正牙齿,同样的材料,有的标价两三万元,其实只要6000多元。投资口腔诊所总体是不会亏钱的,哪怕是做低端的补牙,收你100元就能赚95元。”

 

巨额差价,进谁荷包——链条“蛀虫”多

毛利率如此高昂,消费者承受高价,毛先生却认为齿科虽然“稳赚不赔”,却并非“一本万利”,因为“要打点的人很多”,很多差价都要“与人分成”。

首先,办证。在很多地方,想要开设一个齿科诊所:职业卫生许可证,工商证,税务证,缺一不可。最要紧的就是第一张证,只有从卫生局拿到医疗卫生设置批准书,才能把医疗器械许可证办出来。

毛先生说,和监管部门关系好的话十几万元、3个月内搞定,关系不够硬的话就要20万-30万元,可能还得等个半年多,才能从主管部门拿到证件。

其次,设备。毛先生说,投资齿科需要的牙床,出厂价并不算离谱,但卖到市场上价格可能翻番,这部分成本自然转嫁给消费者。高端的牙床20多万元,卖给公立医院60多万元,卖给私立医院大概35万元。“公立医院科室主任、设备科、财务、院长都要照顾到,否则就会被挑剔。”

“就连财务都要打点。”毛先生说,一般而言新发票会放在一堆发票的最底下,报发票时从上往下统计,正常排队钱款要晚好长时间才能打给公司。因此要给财务塞钱,财务把企业的发票塞在发票的中间,就能早点批下来。“一台60万元的设备接近一半的钱都送到了别人口袋,设备购买成本也成了投资齿科较大的投入之一。”

“资金对于我们这个行业并不缺少,最需要的是资源,好医生才能带来更多的患者。”毛先生说,和利润相比,耗材的成本就“不足一提”了。

畸形市场要“矫正”——患者岂能买“冤单”

中华口腔医学会副秘书长韩亮表示,口腔市场的暴利问题不是由市场供需造成的,是在采购体系模式,也就是由所谓的招标、流通环节推高的;而且由于服务和技术无法从价格上体现,无奈转而通过医疗器械、药品价格反映出来,只能让最终的结果越来越贵。

韩亮说,消费者看到的是高利润,其背后是中间环节的高成本,而导致高成本的是权力寻租。“口腔市场暴利不是某一个环节的暴利,而是盘根错节。”

专家呼吁,应从体制上改变以药养医的模式,让患者真正为医生的知识和技术买单,而非为药品器械买单。

同时,规范市场,让药品和医疗器械在研发、销售、流通的所有环节都能公开、透明,才能真正“矫正”畸形的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看上去很有威慑力,但是有些模棱两可的地区需要更精确,要像惩治舌尖上的腐败时“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那样,精准到位。

即便牙科有暴利的情况,也是源于不充分和不平等的竞争

美国的种牙价格不低,但实际上还是被竞争拉低了,因为中国人和韩国人在美国开了很多牙科诊所,种一颗牙只要2000甚至1800美金。所以说竞争是降低价格的法门。

但是据在上海经营多家口腔诊所的毛先生介绍,在中国想要开设一个牙科诊所,最要紧的就是从卫生局拿到医疗卫生设置批准书,才能把医疗器械许可证办出来。想办证,和监管部门关系好的话十几万元、3个月内搞定,关系不够硬的话就要20万-30万元,可能还得等个半年多,才能从主管部门拿到证件。

这样的牌照发放方式,实际上是设置了市场进入门槛,阻碍了一些潜在的竞争者。

 

私营和公立牙科不平等竞争,可能催生一些对患者的短视行为

中国的牙病患者就诊左右为难,去公立医院怕服务不好,去私人诊所怕上当受骗。所谓上当受骗就包括被医生忽悠花冤枉钱,等于给诊所贡献了暴利。

就医是一个严重信息不对称的过程,如果医生要纯心忽悠,患者防不胜防。那么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还是得靠竞争。比如美国的牙科医院绝大部分是私营的,互相经过长期的竞争后,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格局,很多牙科诊所有固定的一批老顾客。医生和老顾客之间有一层人情关系,就不好忽悠。

而中国的牙科医院分为公立和私营两大块,前者免税、还可以部分使用医保;后者作为营利性医疗机构不免税也不能使用医保,所以两者的竞争是不平等的。在公立医院拥有成本等优势的情况下,私营诊所的经营策略可以是拼“长跑”,即前期大投入,靠产出优质服务来吸引高端客户。但很多私营诊所拼“长跑”力不从心,就可能采取以低门槛吸引患者、然后靠忽悠补足利润的短视行为。

【启示与思考】

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为之奋斗的人群。经验表明,市场上走俏的商品,大都价格不菲。种植牙渐渐走俏,有些口腔耗材、器械的利润甚至高达600%。消费者承受高价,毛利率如此高昂,足以让老板赚得盆满钵溢,“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地步。然而,诊所老板们好像并不高兴,这是因为“要打点的人很多”,很多差价都要“与人分成”。显然,在口腔市场暴利背后所掩盖的是齿科的行政垄断经营,以及“审批腐败”的真问题,腐败是口腔市场暴利的催化剂。

首先是办证的步步“高门槛”。依据法律规定,想要开设一个齿科诊所,职业卫生许可证、工商证、税务证等,是必不可缺少的。最要紧的就是职业卫生许可证,只有从卫生局拿到医疗卫生设置批准书,才能把医疗器械许可证办下来。可是,又有谁知道办证过程步步是坎儿,处处得烧香上贡,否则就卡壳了。这种“审批腐败”必然要催生出超额利润,最终将由消费者埋单。

其次是购置设备时的层层卡油。据毛先生透露,投资齿科需要的牙床,出厂价并不算离谱,但投到市场上价格可能翻番,这部分成本自然转嫁给消费者。高端的牙床20多万元,卖给公立医院60多万元,卖给私立医院大概35万元。“一台60万元的设备接近一半的钱都送到了别人口袋,设备购买成本也成了投资齿科较大的投入之一。”“公立医院科室主任、设备科、财务、院长都要照顾到,否则就会被挑剔。”若想相关人员不“挑剔”,自然是要靠赵公元帅去开路了。

再加上行业监管不力,诊所追求暴利赚黑心钱等运行思想因素,种植牙注定是个大大的天价。既然“哪怕是做低端的补牙,收你100元就能赚95元”,种植牙的利润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医疗行业与公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设置行政审批门槛是必须的。但是,政府应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有必要将容易被人用来进行权钱交易的行政审批制,转变为核准制、备案制。凡是诊所符合相应的法律标准,愿意进入齿科市场,政府部门就应该依法核准其进入;有多少诊所符合标准,就要让多少诊所平等参与齿科经营,真正发挥市场的竞争机制作用;公立医院牙科器材和耗材的采购,要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公开透明,明码实价;相关部门还要加强经营过程中的监督以及违法处罚力度,让入场的经营者不想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让市场主体在公平合理、开支最小两个维度上实现充分竞争,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消费者的支出,获得最大的实惠。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口腔市场暴利化,必然会导致一部分人看不起牙病,更无法医治,直接危害其身心健康。预防龋齿关键是有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遏制口腔市场暴利需要规范有序的经营环境。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226/7603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