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埃及内阁集体辞职或引发新一轮政坛洗牌
2014年02月27日 09:07
在埃及即将迎来总统选举之际,临时政府总理贝卜拉维24日突然宣布内阁集体辞职,引发外界诸多猜测。分析人士认为,埃及临时政府在过渡进程远未完成之时集体辞职,主要是迫于国内对其执政表现不满所带来的压力。埃及这个历经动荡的国家即将迎来新一轮政坛洗牌。
(图片:埃及临时政府总理贝卜拉维2月24日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内阁决定于当天集体辞职。)
执政表现引不满
表面上看,贝卜拉维领导的临时内阁仅仅支撑8个月便迅速“淡出”,最直接的原因是临时内阁没有做出多大成绩。
自去年7月穆尔西被解除总统职务以来,埃及政局持续动荡,社会分歧加剧,安全形势恶化,经济民生也未见明显改善,临时政府的执政表现饱受各方批评。
半年多来,埃及经济仍处于“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低增速”的状态,穆尔西时期的能源短缺等问题仍然存在。此外,临时政府所承诺的最低工资等政策未能如期兑现,这直接导致了近日医生、纺织工人、警察、公交工人等一波接一波的罢工潮。
尽管国内的暴力冲突得到一定控制,但随着穆斯林兄弟会(穆兄会)被定为恐怖主义集团,暴力冲突不断升级,招致民众不满。
除支持穆尔西的伊斯兰党派人士不承认临时政府的合法性,并一再谴责当局对穆兄会的打压外,临时政府以武力驱散穆尔西支持者示威营地,以违反游行示威法为由逮捕青年组织成员和社会活动家等做法,也招致一些政治派别的抵触和批评。
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哈桑·瓦吉认为,贝卜拉维内阁执政功过参半。这届短暂的临时政府成立于艰难时期,在巨大压力下面对诸多棘手难题已属不易,不应过分苛责。不过,其在维护国家安全、振兴经济等方面出现的各种失误,必须尽快得到纠正。因此,选择此时辞职的决定尽管突然,却十分必要。
不过,美国政府对这一决定表示“惊讶”,同时强调美国希望埃及当局继续致力于实现包容的过渡进程,通过可信、透明的选举程序建立一个民主的民选政府。
新临时内阁能否改善局势待观察
埃及临时总统曼苏尔25日正式授权住房、公共工程与城市化部长易卜拉欣·马格赖布组建新内阁,预计3至4天内完成组阁。
瓦吉认为,新政府将在保持既有可行政策的同时纠正旧政府执政中的失误,同时,旧政府参与签订的国际协议等并不会因为内阁更替而作废。
埃及基纳奈政治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哈尼·贾迈勒认为,新内阁能否改善埃及局势将主要取决于马格赖布及内阁其他成员的魄力,以及内阁能否将政策落到实处。
(图片:这是2012年9月3日易卜拉欣·马格赖布在开罗接受采访的资料照片。)
一些分析人士还认为,马格赖布是替代贝卜拉维的合适人选。马格赖布在2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了“履新宣言”,承诺将继续致力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打击恐怖主义,保证即将到来的总统选举“公开透明”。
同时,随着新内阁即将组建,一些政治派别或将有更多机会表达政治诉求,参与埃及政坛事务并扩大其影响力。曾放弃加入贝卜拉维内阁的萨拉菲派光明党24日就表示,如果新内阁为光明党成员留有职位,该党将考虑接受。
埃及政坛引发新一轮洗牌
分析人士预计,新内阁组建后,曼苏尔将尽快通过修改后的《总统选举法》,随后塞西将择机宣布关于他是否参加总统选举的最终决定,过渡进程将进一步向前发展。
往深里看,内阁选择在塞西即将宣布参选总统的节骨眼前宣布集体辞职也许意味深长,可能在埃及政坛引发新一轮的洗牌。
埃及法律明文规定,现役军人和警察不得参加总统选举,所以军人出身并兼任国防部长的塞西必须回归“平民队伍”,才能为其竞选总统之路“打通最后一公里”。但是,这似乎也并不需要如此兴师动众的“集体辞职”,这背后也可能有更深层次的考虑。
(图片:图为2014年1月27日,在埃及首都开罗,一张军方领导人塞西的画像悬挂在路边。)
据一些当地媒体报道,塞西对总统宝座志在必得,但他的支持率虽在罢黜穆尔西之后曾达到顶峰,但近期却出现下滑趋势,这显然不是个好消息。究其原因,除经济不振外,恐怕还与来自青年组织的不满有关。
作为促成穆尔西下台的重要力量和示威的主力军,包括十月六日运动在内的一些埃及青年组织并未在贝卜拉维内阁中获得足够重视,部分青年示威者甚至至今仍被扣押,这引起了他们的不满。对于军方和临时总统而言,解散政府,尤其是“辞退”负责“抓人扣人”的内政部长易卜拉欣起码可以暂时缓解青年组织的不满。
当地舆论认为,内阁的总理、部长等职位可能成为塞西的筹码,用以拉拢潜在竞争对手,使他们退出总统大选。
内阁辞职后,埃及媒体曾罗列出一大串贝卜拉维的替代者,其中就有阿盟前秘书长穆萨的名字。穆萨作为候选人之一参加了2013年总统选举,虽然败北,但他在埃及依然拥有不可小觑的支持者队伍,若本次再度参选,势必分散选票。塞西如能在选战打响前,以总理或实权部长职位为条件与穆萨达成妥协,则可消除这一威胁。(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227/7603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