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国际社会认为中国设公祭日意义重大

2014年03月01日 09:39

 

从全球来看,设立胜利日、公祭日,祭奠死难者、敦促民众不忘历史,已成为国际上的惯常做法。官方祭奠不仅深化本民族为国际公义付出的代价和做出的贡献,还对人类反思历史起着重要的作用。

12

国际社会认为意义重大

日本《朝日新闻》26日报道说,中国将日中两国间历史事件的纪念日确定和设立为国家级纪念日,表明中方不仅要从国家层面,同时也将在国际社会广泛揭批安倍政权的历史认识问题。

日本政治评论家本泽二郎说,面对安倍政权的危险动向,受害国应该对国民进行切实的历史教育。中国选择这一时机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在清楚地表明反对日本再次走向帝国主义的态度。这也是在向日本民众发出呼吁,即日本民众要反省历史,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携起手来,对日本政治的错误走向说“不”,共同维护地区以及世界和平。

87岁的德国反法西斯主义者联盟主席福尔克马尔·哈尼施是二战幸存者、亲历者。他说,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画上了句号,对此应该确定一个纪念日。中国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也是令人尊重的。

德国纽伦堡市前市长、纽伦堡-埃尔朗根孔子学院高级顾问勋莱博士在谈到中国全国人大确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时表示,“我对此十分赞同,这能使更多的人记住这些军事侵略的无辜受害者”。他说,德国人在经历了二战之后誓言永不再战,而现在包括日本在内,出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即诉诸武力慢慢被社会所接受。如果日本军国主义抬头,将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纽约政治评论家方焰说,中国确定和设立“两日”意义重大,既提醒国人不能忘记国耻,又为日本敲响警钟,警示安倍政府中国绝不能允许日本歪曲、颠覆和篡改历史。同时也是在向国际社会讲明历史的真相,有利于全世界人民擦亮眼睛,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印尼印华论坛主席、文化学者余麦风说,以立法形式确定和设立“两日”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安倍晋三的做法是在歪曲历史,中国这样做能够唤起世人的理解和了解。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表明中国严正的态度,是正确和及时的。

全英华人华侨中国统一促进会总会长单声说,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揭露日本侵略者罪行最有效的方式,牢记日本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沉重灾难的铁证。

澳大利亚华侨华人代表26日在悉尼举行会议,坚决支持中国全国人大立法确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官方纪念成国际惯例 

2005年11月1日,第6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由104个国家共同发起的决议草案,设立1月27日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以纪念在纳粹大屠杀中罹难的600万名犹太人,让全世界人民铭记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黑暗时刻。

2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联合国设立“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是全人类向战争中罹难者致敬的崇高姿态,也是通过国际法的形式约束试图歪曲历史的做法。除犹太人遭遇大屠杀,联合国还应以类似形式纪念其他民族在历史上遭遇的重大牺牲。

除联合国外,各国也纷纷就战争或其他历史事件中的死难者设立国家哀悼日、纪念日或公祭日,以此体现铭记历史、尊重生命的民族价值理念。

在美国,每年12月7日是珍珠港事件纪念日。美国总统奥巴马2011年签署命令,把这一天定为“国家珍珠港荣军纪念日”,定期举行纪念活动,缅怀在那场日军突然袭击中丧生的2300多名美军官兵。

在俄罗斯,每年5月9日是“卫国战争胜利日”。当天,首都莫斯科会举行集会和阅兵,国家最高领导人在位于克里姆林宫一侧的无名烈士墓敬献花圈。

在以色列,每年犹太历尼桑月27日(4月末或5月初)是国家大屠杀纪念日,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聚集在大屠杀纪念馆悼念死难者。

另外,在德国、波兰、新加坡等国都设有胜利日、死难者国家纪念日,在纪念死难者的同时,也提醒全世界民众牢记历史、勿忘教训。

 

3

(图片:2006年4月5日,74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佘子清手捧鲜花,祭奠被日军杀害的母亲。)

设公祭日提振民族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分析,全世界各个国家都会在国家层面上采取措施纪念历史上造成重大民族牺牲的事件,推动本国及其他国家政府与民众增进对历史的认知和沟通,设立公祭日是国际惯有做法。

时殷弘说,从民族国家意义上看,设立国家公祭日有助于政府和民众牢记历史过往,提醒民众避免再次陷入同样的遭遇,同时提振国家精神。

另外,从国际关系意义上看,时殷弘认为设立国家公祭日有利于向其他国家展示相关国际主张的历史来源,推动在国际层面上的历史研究,促进全世界对真实历史史实的理解,支持国家在特定国际问题中的立场。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就重大历史事件设立公祭日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时殷弘说。(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301/7607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