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案例】“利”字当头的评奖,如何让百姓”放心”?

2014年03月03日 09:47

 

【网络舆情案例】

【事件介绍】

1

央视曝光医院花钱买奖牌 2.8万元上“十大百姓满意放心奖”

2月15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节目曝光了一个名叫“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组织,这个组织每年举办两次评奖活动,颁发奖项都明码标价,交纳2.8万元就能评选上“十大百姓满意放心奖”。

评奖:明码标价一次收近千万

今年1月,“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在北京召开了名为“2013中国医院管理学术年会暨颁奖典礼”的年会,现场的重头戏就是为与会者颁发奖项。

在“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发放的会议指南中显示,这个学会的名誉领导都曾在相关的主管部门担任过领导职务,记者也对这些名誉领导的身份进行了核实。颁奖当天,这些“重量级人物”也来到现场。主办方负责人表示:“请领导都需要费用的。”

正因为这些重量级人物的加入,让不少机构或个人慕名而来。那么举办一次这样的评选,到底能赚多少钱?在光荣榜上,记者发现奖牌一共发放了321块,按照会务组工作人员的报价,这次主办方收了将近1000万元。主办方负责人表示,这样的评比活动已经举办了四五年,一年两次。

主办方:多交钱可换更高奖项

评选活动所颁发的奖项有名为“全国十大百姓满意放心医院”、“十大百姓用药放心药企”等几十种专业领域的奖项。

记者跟随一医院参加了这个“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的奖项评比。报名时已经错过了报名的时间,但仅隔一天,就收到了该组织发来的得奖确认函,通知医院已经被评为“全国十大百姓满意放心医院”。缴纳28000元的费用就能拿到奖杯、奖牌和证书。

与会的机构和个人有将近300个,少的得一个奖,多的得了好几个。主办方负责人说:“说你先进你就是先进,说优秀就是优秀。我们代表我们自己,盖上章就完事了。”多交钱,还可以如愿换成更高的奖项。

买牌者:能在招标上起到作用

与会者有人表示:“花钱买牌,回去以后挂着糊弄老百姓呗。”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和曾在主管部门担任领导职务的重量级人物合影留念,奖项拿回去也是有很多作用的。有人说:“对企业来说,能在招标上起到作用。”“医院院长也可以作为以后评先进使用”。

不仅如此,对于有些人来说,这块奖牌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么简单。一位院长说:“上回我参加了一个,给这么一个小牌,要4万块钱。不过我也没亏,我回去又自己做了30个,(给集团其他医院)一个卖3000元,卖了9万块钱,还挣了5万。这次回去还做,一个卖2000元。”

 

最新进展

涉事“学会”网站无法登录

2月16日上午,记者发现“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网站已经无法登录。此前,在该网站记者看到,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英文简称CHMA,是依法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非营利性的群众性团体,接受国家卫生计生委业务指导和民政部监督管理。

2月12日该网站还发出了《关于开展2014中国医院优秀院长、医院管理突出贡献奖评选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开展2014全国百姓满意放心医院评选活动的通知》两条评奖通知。这两项评选活动没有发布任何与评选相关的要求和条件,只是简单地发布了通知和截止日期、联系方式等信息。截止日期都为4月8日。

中国医院协会称与己无关

中国医院协会因名字与央视报道的“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相近,容易让人产生误解。15日,中国医院协会连夜发表声明称,“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搞有偿评选活动与己无关,在2013年8月,他们就曾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并向北京市通讯管理局举报了该“学会”非法网站问题,诉其违法行为。

卫计委该学会不是其业务主管的社会组织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工作人员表示,该学会直属于国家卫计委,16日上午,记者登录了国家卫计委网站,在其业务主管的社会组织一栏并没有查到任何关于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信息。

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并不是国家卫计委业务主管的社会组织。根据国家关于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有关规定,各类评比表彰活动必须进行严格审批。所谓“中华医院管理学会”颁发的中国医院优秀院长、医院管理突出贡献奖、全国百姓满意放心医院等是违规的,也是无效的。

16日上午,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前司长、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限制行业协会的发展,从而导致一些非正规的组织畸形发展的情况。政府部门应该尽快放开行业协会,行业本身会对自己负责,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这些行业的监管力度。

不能让卖奖牌的“学会”大行其道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工作人员表示,该学会直属于国家卫计委,但民政部网站却查询不到其注册情况,卫计委工作人员也予以否认,并称有可能它不是正规的,它评的奖也不具有权威性,“咱们这个医疗机构,一般都不会搞评奖。它这种学会是以营利为目的。”事实也证明,这是一个靠卖奖牌赚钱的未进行合法登记的“学会”。在1月11日在颁奖仪式上,来自全国各地获奖的机构和个人有将近300个,而且只要与会、交了钱就有奖,少则1个奖,多的拿了几个奖。主办方所发的《光荣榜》上统计显示,此次颁奖共发奖牌321块,每块牌子收费从1.8万元至2.8万元不等,共收取费用近1000万元,而所需成本只有租会场、制图章、刻匾等低价花费。与会者感慨,“1000万,一个中等企业一年的利润啊”。

靠卖奖牌赚钱的“学会”为何有如此强的生命力?从主办方看,学会名字起得吓人是其一,起个“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名字,让不知就里的人误以为是国内医疗界最权威的学术组织;拉名人大旗作虎皮是其二,通过高额邀请相关专家和领导在学会中担任名誉领导,颁奖仪式这些重量级人物也到现场助阵,这样让不少机构和个人慕名而来;颁发的奖项高端大气上档次是其三,有“全国十大百姓满意放心医院”、“十大百姓用药放心药企”、“百姓放心示范药店”、“中国医院优秀院长”、“最具惠民精神优秀医院院长”、“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优秀管理者”等几十种专业领域的奖项。

从与会和买奖牌医疗机构和个人看,面对这样一个荒唐的评比,其实都是心知肚明,但他们依然前往捧场,其实都怀揣着不同的目的:有的想与重量级人物合影留念,为自己脸上贴金;有的以此沽名钓誉,挂上奖牌等同做一次比商业广告还能蒙人的广告,有企业负责人就坦言,“花钱买个牌,装门面,回去以后挂着糊弄老百姓呗”;有的甚至拿到奖牌后,回去仿制多块,倒卖给其他医疗机构大赚一把。

对卖奖牌敛财的“学会”所以应该管,这是因为, 早在2006年底,为了维护各地区、各部门的正常工作秩序,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减轻基层、企业和群众负担,国务院办公厅就转发了监察部 国务院纠风办等九部委关于《全面清理评比达标表彰的通知》,其中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举办的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本身就是未在民政部门登记的不具合法身份、以卖奖牌创收的社团组织,显然应该予以取缔。同时,这种不管实际做得如何、交钱就发奖牌的做法,实属一种造假行为,欺骗舆论和群众。

据了解,“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挣钱的评比活动已经办得有年头了。活动主办方负责人表示,明年“两会”前,还将在海南博鳌组织一次会议。这样的“学会”,怎么能允许其大行其道呢?看来,国家有关部门不能再放任不管了,而且有必要对此类社团组织彻底清理一下。

 

对花钱买“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企业该严处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组织有偿评奖活动被媒体曝光后,相关的问责得以迅速跟进。追究起来,这个伪组织机构和相关的政府重量级人物的出场等都难逃其咎,但对一些参评的单位或个人也应该进行追责。

参评者为什么愿意花钱买“奖牌”?说白了无外乎这几个方面:一是可以显示自己的“政绩”显赫,为自己的评优加分。二是可以为自己“镀金”,与权威专家等重量级人物合影抬高自己身价。三是把“金牌”化整为零转卖集团下属机构赚钱,让荣誉“转让”增值。四是好作为“门面”糊弄老百姓,求得更好的广告效应。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弄虚作假欺蒙拐骗投机钻营的行为,是与当前中央提倡的转变作风精神和有关禁令要求背道而驰的,也应该得到严惩。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一个医院的技术不过关,医德不过关,弄不好就会发生人命事件。对一个医院的评价一要有权威的机构,二要靠百姓的口碑。而不是靠花钱去买来系列的“百姓满意”奖项证实,至于“全国优秀院长”的名誉更不能靠买获得,这些荣誉得靠实干获得。哪些药企、餐饮企业等等实体单位,花钱买奖牌也更是离谱。这种做法的社会危害性不容低估。

正如行贿与受贿,两者都该担责。如果没有一些单位或个人沽名钓誉的买奖市场需求,就不会有“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卖方市场供出。而且与此相类似的把戏一直演绎了多年。什么“名人大字典”,“全国论文获奖通知”,“入选全国征文大赛”以及形形色色的这奖那奖,既有江湖骗子精神设置的评奖机构,也有正规部门设置的评奖组织,一句话只要出钱就能得到证书和奖牌奖杯。如果没有人主动购买,这类组织就实难生成。这类评奖其实是利益的驱动下的产物,组织者与参评者其实都明白交易的“价值点”在哪,都是精心算计的明白人所为。

花钱买来的“全国十大百姓满意放心医院”荣誉医院恐怕恰恰是令人最担心的医院。这些买奖牌者,他们的购买资金哪里来?又如何收回购买成本?其虚假的宣传让群众受到了哪些伤害与损失?全国哪些地方还存在类似的买奖牌行为?……建议对有买虚荣夸饰自己的单位与个人来一次荣誉大清查大整顿活动,对热衷参与者荣誉掺假者也应给予严肃处理。

如何终结“权”“利”联手的骗局

以奖牟利、拿钱买奖的事儿不时发生,骗局的导演们往往毫不避讳地直奔主题:想要获奖先给钱,钱越多奖项就越重,还可享受“私人订制”的优待。而吊诡之处在于,这样的骗局中,似乎没有输家。主办方直接牟取利益,买奖者也不虚此行,甚至可以把奖牌倒手转卖;而受邀的相关专家亲临现场、与获奖者合影留念,同样能博取不菲好处。

没有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被瓜分的各种利益,最终来自对患者的薅羊毛。不明就里的患者,不知道“百姓满意放心医院”“文明服务示范医院”等奖牌可以花钱买到,于是信以为真,在晕圈效应下放松了对过度医疗、天价诊费的警惕,甘心掏钱求医。可以说,这样的颁奖典礼,目标受众是花钱买奖者,但最终的埋单者和受害者,却是市场、是患者。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总目标,推进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重要内容。而这场看起来老套的骗局中,正呈现出三个社会治理的关键词—信息、监管和权力。

普通患者可能不知道,对于各类评比表彰活动,政府一直在进行清理,去年国务院就取消了76项。他们同样不知道的是,那些悬挂在医院门口的奖牌,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哪一个是花钱购得。要减少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只有增加所有评奖和评奖主办机构的透明度,晒出相关机构的信息,并将这一规则公之于天下。久而久之,公众自可增强对各种“山寨荣誉”的分辨力。

评奖是否合法合规,主办者是否具有相关资质,都有清理的依据和明确的规定,理应严厉打击。虽然搞评比卖奖往往是一锤子买卖,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给监管和治理增加了不小难度。但是其结果—那些挂在院门口、打在广告中、印在册子上的各种“荣誉”,不是昭然若揭吗?若要遏制这样的冒牌奖项欺世、虚假宣传横行,该清理的,恐怕还有背后的监管漏洞甚至是利益纠结。

 

在这次荒谬的评奖活动中,拿了好处费出场的“重量级人物”,无疑是连结起主办方和买奖方的一颗重要纽扣。对这些曾在相关主管部门担任过领导职务的“名誉领导”,买方卖方看重的都是其权威—或是政府关系、或是业界名声。即便是一张合影,也似乎产生了“有背景”“被认可”的言外之意。不管是被蒙蔽了还是被俘虏了,这些领导和专家都涉嫌滥用职位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力,应该受到原所在单位和法律的约束乃至警诫。

不仅是评奖,不仅是医疗卫生领域,社会治理中的很多问题,无论是食品安全还是环境污染、贪污腐败,都与信息不对称、监管不给力、权力不自爱直接相关。而公开信息、强化监管、束缚权力,则是针对这类问题的合理路径选择。正如患者是这场卖奖骗局中“不在场的上当者”,治理中的种种问题,承担其后果的往往是社会和公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是民生所系,更是执政之基。

【启示与思考】

一手交钱、一手拿奖,时至今日,评奖依然大张旗鼓地进行着,甚至成了一些人的赚钱捷径且收获颇丰。但让公众无法释怀的是,过去,上当受骗或者说心甘情愿买奖、买荣誉的大都是利益至上的企业,而此番事件牵涉的是本该以仁心仁术著称的医疗行业。“满意医院”、“放心药企”、“优秀院长”,当人们意识到这些“高大上”的名头完全得益于赤裸裸的金钱交易,该是怎样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坑爹”的评选,“待宰”的患者?

不可否认,这些虚假评选、收费评选往往有极大的迷惑性,比如经常打着“中华”、“中国”的旗号,看起来十分“权威”;组委会或者协办单位里经常会出现一些业内“泰山北斗”式人物或机构;办公场所、设施、人员一应俱全,等等。不排除一些人确实是被造假者所迷惑,但更多的恐怕还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在一些人看来,评选活动的真假、主办方的身份、评选的过程是否公开公正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奖牌、奖杯背后可能带来的预期利益——不明真相的群众会把这些“金字”招牌当成权威认证,在需要购买这些商品或者服务时慕名而来,对企业、医院来说,这就是真金白银;而对获奖者而言,“名”带来的自然是“利”。更有甚者,一张借此机会与业内重量级人物的合影都能做出“大文章”来。

可见,此类评选之所以响应者众,不是评选者欺骗的手段有多高明,而往往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这背后折射出的或许正是时下一种不良的社会生态,即靠华而不实的名头给自己脸上贴金,凡事喜欢走捷径,凡用钱能解决的事即不顾及任何底线。一些“权威”人士不珍惜自己的羽毛,有意无意地充当骗子的“得力助手”。

名目繁多的评选,已然不是在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消费选择,而是愈发成了没有公信力的牟利工具,而最终深受其害的当然是百姓。

清理、取消不必要的评选、表彰一直是大势所趋,成绩值得肯定。然而,诱人的利益面前,仍有不少人对创设新的评选、违规评选蠢蠢欲动,或者正在行动。这也对相关部门的清理、整治工作和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时作为医院,与其花钱去购买所谓的“百姓满意放心医院”、“全国优秀院长”之类的假荣誉假奖牌,不如从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改善就医环境,狠抓医疗服务质量、医院内部管理、医德医风教育等入手,用过硬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良好的医德医风赢得患者的口碑,赢得社会的信赖。

医院花钱买奖牌,糊弄老百姓,无异于慢性自杀,无异于缘木求鱼。到头来只会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医院失去患者的信任和信赖,纷纷选择离开,最后只有关门大吉。当然,如果行业协会组织的评奖评优活动严格坚持标准,评审严肃认真,过程公平透明,奖牌与实力相符,名至实归,参加也无妨。但是,莫把评奖与利益挂钩,否则就是变相的买卖荣誉,就是赤裸裸的金钱交易,严重违背患者利益至上的医院宗旨,违背以诚待患的医德要求。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303/760897.shtml